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pdf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pdf(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复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整体把握文章内容。2、梳理文言文中考考点,指导文言文解题技巧。3 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预习方案阅 读 中考指导,研究去年中考考题,探讨本课文言文考点并背诵课文、识记文言字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师: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样的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一些开心的东西。生活在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一生经历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桃花源记,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复习。二、明确
2、中考文言文的考点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评价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记诵积累的过程,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下面就以2010年的考题为例,看文言文从哪几个方面命题的?、研 究 2010年中考题,探讨文言文考点。学生自由发言,总结考点,然后师出示投影:1、掌握文学常识2、理解常见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4、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手法三、桃花源记考点探究、文学常识1请你说出本文作者、朝代、出处。本文作
3、者是 代,选 自 师问:你了解作者多少呢?生答。2、文体知识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师追问:我们学过哪些“记”?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 小石潭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满井游记 登泰山记过渡语:同学们,坚定的步伐已经迈出,我们要勇往直前,进入基础闯关。、回顾课文内容1、明确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2、围绕线索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本文记叙了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而又神奇的经历。(板书主要情节)、基础闯关1、背书关:指名背诵 男女声背诵接力2、字词积累关文言文中的词语有特殊的文言
4、现象,你能说出来吗?通 假 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学生结成小组,归纳总结文中出现的以上词语现象,然后小组内交流通假字:便要还家古今异义:、芳草鲜美、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足为外人道也一词多义:、舍 便 金 船,从口入、志 处 处 志 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无论魏晋屋食俨然寻向所志、寻 寻 向 所 志词类活用:、欲穷其林、渔人甚星之重点实词:、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髯、感来问讯昱病终、未果,寻病终、阡陌交通、县答之、延至其家师:如何让自己在复习重点词语时,更能得心应手呢?老师支你一招。(出示投影)(生齐读)通假字要勤整理 一词多义要分清古今异义巧归纳 词类活用记心中重点词语别放过
5、师小结:不管复习哪一课,只要你细心整理,相信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本文中概括一个成语,大家能说吗?(生:世外桃源),对,还有哪些呢?学生自由发言:落英缤纷豁然开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无人问津 世外桃源3、译句关学生翻译下列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师:大家谈谈我们在翻译句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大家畅所欲言)今天老师送大家几条锦囊妙计:(出示投影)1、要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2、补充
6、出省略的成分;3、要调整语序;4、在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还应努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师:面对通篇的句子,哪些是容易考的呢?老师帮大家归纳。(投影)1、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2、运用修辞之句(如:排比,对偶)3、含有重点词语的(如:通假字,词类活用等)4、主旨句,反映作者情感,蕴含哲理,结构上起一定作用之句等师:祝贺同学们顺利闯关成功!复习时,抓住规律,巧用方法,学习起来就会如鱼得水。同学们,夯实基础很重要,文意理解不可少。桃花源记第二课时:复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整体把握文章内容。2、梳理文言文中考考点,指导文言文解题技巧。3 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
7、情。预习方案1、复习课文 桃花源记的有关内容并探究本课考点。2找出与 桃花源记有共同点的文章,对比阅读并仿照中考题的形式拟题。导入:展示桃花林及桃源美景图画,找学生描述画面内容,并找出与课文相对应的原话。一、复习文章内容1.说一说桃源景色有怎样的特点?(讨论完成)景色优美:绿水长流,桃花夭夭,花片纷飞,嫩草芳香环境平和、宁静、淡 远(如一幅祥和、古朴的田园风景画)。2.展示桃源人宴请渔人的图片一,想一想:这体现了桃源人怎样的民风?并找出文中相对应的原话。桃源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原话:“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3.议一议:风景优美,
8、环境宁和,民风淳朴,作者如此完美的描述这样个世外桃源究竟有何用意呢?(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呢?)(小组讨论合作完成)明确:表现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快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二、拓展延伸陶渊明在文章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这种淳朴安宁,恬淡的心境在他的其它作品中有所体现吗?谈谈你的看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讨论,整理答案,然后交流,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师小结:归园田居中 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归隐田园的无悔;饮酒中 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感受到了他陶醉于自然美景的自得;五柳先生传中 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更让我们
9、感受到了他的淡泊情怀。过渡语:在复习文言文时,我们可以将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巧妙的结合起来,这样能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内涵。一节课的收获如何?一起走进中考练兵场,接受检阅!三、中考演练场师:同学们一节课的表现真的很棒,老师最后再送大家一个礼物。(投影)(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10、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 著 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 晋书)注 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畜:同“蓄”。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L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渔人甚异之()阡 陌 交 通()颖 脱 不 羁()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2.翻译下列句子。(4分)黄发垂髻,并怡然自
11、乐。译文: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译文:3.请从 乙 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答:4.从 乙 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 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答:送你把金钥匙1、牢记重点字词句,2、温习作者及背景,3、复习中心和写法,夯实基础别小视。促进理解变能力。篇篇归纳和整理。4、瞄准中考要精练,文意分析巧联系四、结束语: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桃花源,也许六月的中考就寄托了我们太多的梦想。陶渊 明 在 桃花源记中以无果而
12、终,朝气蓬勃的我们既然已经选择了远方,那么,快马扬鞭,努力拼搏,朝着我们的理想桃源进发吧!最后衷心祝全体同学都能早日找到自己的桃花源!陋室铭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3、当堂背诵全文4、中考链接课外文言文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完成当堂背诵。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文章精妙新颖构思的分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1、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个?2、简介作者、解题,揭示目标:铭文体的初步认识
13、,作者介绍,找寻压韵二、初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1、学生自由读。2、指名读(注意正音、句读)。3、教师范读。4、齐读。三、理解课文内容,能粗译课文。1、自由读课文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遇到疑难,互相讨论。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解决疑难。)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3、指名粗译课文(分组译文,最后一句教师承包)4、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师:陋室陋吗?生:不陋。5、本文又是从哪儿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6、齐读,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四、集体背
14、诵。学生互相背诵 师生竞赛学生齐背五、150篇43页 比较阅读:陋室铭与 筑书巢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 成 10 12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 禹 锡 陋室铭)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梗,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
15、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陆游筑书巢)注释:梗:d u,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觌:d i,相见。1.解释加点的词语。(2 分)(1)有仙则名()(2)妻子不觌()2.翻译下面句子。(4 分)(1)孔子云:“何陋之有?”(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12.用原文句子填空。(4分)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来表达。板书设计:陋室铭刘禹锡山水比兴引陋室一馨对偶拟人描环境青衬托对仗夸朋友雅实对比话生活静类比暗含立志向高引经据典表态度乐小结写法:托物言志(板书
16、:托物言志)投影:“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爱莲说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 说”的特点。2、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3、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能力目标1、能够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义以及用法。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3、与中考链接,提高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二、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疏通文意,背诵课文。2、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三、教学难点理解运用“菊”和“
17、牡丹”的映衬作用。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的教学录音带,与课文有关的图片与资料,辅助教学的小黑板。2.学生准备: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及写作背景,了解“说”这一文体特点。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欣赏课本一幅莲花插图,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学生吟诵诗句)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 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二、题解1、简介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 有 太极图说 通书等。2、说说本文写作背景。3
18、、“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含义: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三、感知课文1、听录音朗读(注意听准字音,把握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2、扫清生字词yl fan yu zhuo lion xie yi yl xian颐 蕃 淤 泥 濯 清 涟 亵 玩 隐 逸 噫 鲜3、学生齐读课文4、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参照注释,疏通文意并翻译课文。重点讲解两个重要的文言句式:(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句型为“,也”可译为“,是”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2)“菊之爱”,倒装句,“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译为“爱菊”。“莲之爱
19、”、“牡丹之爱”与此相同。5、指名朗读四、探究课文(-)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1、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2、作者对莲花的描写中赋予莲的哪些品质?你能读出来吗?(-)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映衬的作用。1、文章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2、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为什么还写了菊花和牡丹?起什么作用?明确: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来正衬莲花,用“牡丹”来反衬莲花。(三)把握主旨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四)对照板书,齐背课文。五、总结:,谈学完了课文后的一点收获?六、能力训练。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
20、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造句:我 爱-,因为它-O七、拓展延仰:比较阅读 爱莲说与 梅花草堂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 敦 颐 爱莲说)(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氤氤无所,故称瑞耳。体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
21、而疏者耶?(选 自 张 大 复 梅花草堂集)注释 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氟氟(yU n yU 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瑞:吉,善。兼彩:兼有各种颜色。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亭亭净植 陶后鲜有闻而名之不可 莫能肖也2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o (2分)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3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B.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其子好骑
22、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 .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八、作业1、加强背诵,认真默写。2、完 成 爱莲说练习册板书:爱莲说周敦颐菊(君子)的品格(托物言志)正衬高洁、质朴洁 不莲正直、芳香身 慕清高自 名牡丹反衬好利杜甫诗三首复习目标: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诗的景与情、
23、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河山,培养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让学生感受诗人忧时忧国思家的感情。激发学生对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同情。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2.古诗五步教学法。3.诗歌境界教学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
24、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今天,让我们走近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聆听他笔下流淌出来的歌声。二、简介作者及背景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杜甫:号 称“诗圣”,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 称 为“诗史”。这三首诗写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望岳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春望和 石壕吏写 于“安史之
25、乱”前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三、辨音识字,扫除文字障碍1.给加粗字注音。(1)岱宗夫如何 岱(dai)(2)决眦入归鸟 眦(zi)(3)白头搔更短 搔(sGo)(4)浑欲不胜簪 簪(zan)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1)造 化 钟 神 秀 钟:聚集(2)阴 阳 割 昏 晓 阴:山的北面阳:山的南面(3)会 当 凌 绝 顶 会 当:终当、终要凌:不尽(4)浑 欲 不 胜 簪 浑:简直(5)荡胸生曾云曾:通层”四、朗读课文1、播放录音,学生朗读。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正音正字。2、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3、师生同读,同时多媒体显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 年级 上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