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课件(复旦大学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金融学课件(复旦大学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课件(复旦大学版).pdf(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一 章 货 币第一节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一、货币的产生(一)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说1、先王制币说,货币是圣王先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2、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观点,货币是为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而自然产生的“维币之行,以通农商”。(-)西方货币起源说1、创造发明说,古罗马法学家J 鲍鲁斯(公元二三世纪期间)及法国经济学家N 奥雷司姆(1325 1382年)的观点,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2、便于交换说,英国经济学家斯密(1723 1790)的观点,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生的。3、保存财富说,法国经济学家J 西斯蒙第(1773-1842)的观点,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4、马克思
2、的论证:价值及其形式商品经济的产生:原 始 公 有 制(自给自足)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剩余产品私有制交换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3、价值形式的演变第一阶段:简 单 的 价 值 形 式(偶有剩余产品交换)1 只绵羊=2 把石斧第二阶段:扩大的价值形式交换相对频繁,仍以剩余产品为前提,因而交换对象增加 2 把石斧30尺麻布1只绵羊=J 5 斤茶叶100小麦第三阶段:一般的价信形式2 把石斧、30尺麻布5 斤 茶 叶 =1只绵羊100小麦(实物)其 他 商 品 J第四阶段:货币形式2 把石斧、30尺麻布5 斤 茶 叶:=1 克黄金100小麦(贵金属)其他商品,“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
3、天然是金银。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理解这段话)练习题一:1、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通过()A 本身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 B 另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出来C抽象的劳动表现出来 D处在等价形式的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2、*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A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 B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 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D 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判断题:从商品经济产生的角度看,先有商品交换,后有商品生产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的角度看,货币
4、是核算()的工具。二、货币的定义1、货币金属论,认为货币是一种商品,必须具有内在价值;进而又认为货币必须是贵金属,货币的价值由金属的价值决定。2、货币名目论,否定货币具有内在价值,认为货币只是一种符号或票券(1)货币国定论,又称货币法定论。认为货币是国家创造的,其价值由国家的权威规定(2)货币职能论,认为货币不具有内在价值,它的价值来自于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货币不是因为有价值才投入流通,而是因为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才具有价值。(3)货币符号论,认为货币只是代表商品价值的一种符号(4)货币观念论,货币观念论从观念的角度来分析货币的本质,认为货币只是一个观念的计量单位。强调了货币的价值尺度,而忽
5、略了其他职能3、马克思的论一般等价物理论货币是指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表现、衡量和实现商品价值的工具。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1)它可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2)它具有与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3)它代表了社会财富的数量。(4)它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三、货币形式的发展1、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来充当货币,它也被称为商品货币。2、金属货币称量货币,以金属条块的形式发挥货币作用的金属货币。金属铸币: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3、代用货币是指在贵金属货币流通的制度下,政府或银行发行的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纸币或银行券。4、信用货
6、币是指以政府或中央银行的信用为基础,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信用货币的主要形态:(1 )现金货币:是指流通中的现钞通货,主要流转于银行体系之外。(2)存款货币(d e p o s i t m o n e y):各单位个人在银行账户上的存款。定期存款是一种潜在购买力,故又被称为“潜在货币”。(3)国家发行的短期债券,银行签发的承兑汇票,以及其他特殊种类的短期证券,如大面额存单等,可迅速转化成现实的购买力。(4)电子货币是信用货币与电脑,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最新货币形态,它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用电子信号对信用货币实施贮存、转账、购买和支付。练习题二:1、关于信用货币的说法正确的有A.信用货
7、币以信用关系的发展为基础,直接从货币的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和发展起来B.信用货币包括银行券、期票、汇票和支票等C.信用货币使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化,增加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D.信用货币的出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活跃和发展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E 信用货币本身没有价值,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2、下列关于信用货币的正确观点是()A.它来源于货币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B.它来源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C.它来源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D.它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3、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这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发行多少纸币是国家决定的纸币的面值(如1元、1 0元、1 0 0元)是由
8、国家决定的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大的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A B C D4、纸币之所以能够产生和流通根本上是由于()A国家的强制力量B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时的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未必是足值的货币C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的特点:可以只是观念上的货币D纸币具有一定的含金量,能兑换成金属货币5、我国流通的货币是人民币,人民币是()A.不兑现的信用货币 B.可兑现的信用货币 C.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D.通过非信用程序发行的 E.一般等价物*纸币与银行券,纸币与货币的区别四、货币量层次*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原则,把货币分为以下四个层次。M0:流通中现金M l:M0
9、+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M2:M1+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M l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 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 2与M l之差是准货币,M 3是考虑到金融不断创新的现状而增设的。练习题三:1、按照我国目前货币层次划分方法,M1=。A.MO+银行体系的长期存款B.现金通货+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C.人民币现钞+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D.MO+现金通货2、依据我国政府关于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M0为.A.M+人民币现钞 B.现金通货 C.人民币现钞 D.现金通货+
10、银行系统的活期存款3、假定中国人民银行某年公布的货币供应量数据为:单位:亿 元(1)各项存款120645企业存款42684其中:企业活期存款32356企业定期存款5 6 8 2自筹基本建设存款4646机关团体存款575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3243农村存款2349其他存款6610(2)金融债券33,(3)流通中现金13894 对国际金融机构负债391,请依据上述资料计算M1、M 2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各是多少。课后思考题:为什么说信用货币取代金属货币是历史的必然?货币的形态为什么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第二节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最早产生的、最基本的职能)1、价值尺度的涵义,价值尺度是指货币表现和衡
11、量其他商品价值的职能。价格标准(price standard)是人们所规定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2、价值与价格的关系,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具体表现形式是把商品的价值确定为一定数量的货币,而单位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价值与价格的变动规律是: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价值成正比例变化,与货币的价值成反比例变化。*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的区别和联系:联系:价格标准是为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而规定的,而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二者的区别在于:第一,价值尺度是货币的一个独立职能,价格标准不是货币的独立职能,而是由价值尺度职能派生出来的技术性规定;第二,作为价值尺度,它是用来衡量商品的价值的
12、,而价格标准是用来衡量货币本身的数量;第三,作为价值尺度,它本身的价值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价格标准,则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无关;第四,价值尺度是在商品经济中自发产生的,而价格标准通常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练习题一:1、价格标准作为为货币价值尺度职能服务的一种技术上的规定是()A、用来计量商品价值的标准 B、用来计量商品价格的标准C、用来计量货币自身的固定单位及其等分D 用来计量货币价值和价格的标准2、价格标准的作用是()A、衡量和计量商品的价值量 B、衡量和计量金属货币的数量C、衡量和计量价格的数量 D、衡量和计量纸币的数量3、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2000元,此时执行价
13、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A、实在的货币 B、信用货币 C、观念的货币 D、现金4、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动()A、与商品本身的价值成正比例变化 B、以使用价值为基础变化C、与货币价值成反比例变化 D、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E、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变化5、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C、自身也有价值 D、可作为支付手段6、马克思说“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这句话的意思是()A 劳动时间是商品的内在的价值尺度,而货币不过是商品的外在的价值尺度B 货币直接代表劳动时间,所以,可以衡量各种商品的价值C
14、 货币出现以后,有了共同尺度,各种商品才可以作为价值相互比较D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二、流通手段1、流通手段的涵义,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易媒介的职能。2、货币行使流通手段的基本要求(1)普遍接受。即在交易中为公众所普遍接受。(2)购买力相对稳定。即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应该是相对稳定的,以保证商品生产者卖出商品的价值与所的货币能够购买到价值大体相当的其他商品。练习题二:1、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 于 货 币 执 行 流 通 手 段 职 能 的 是.A、顾 客 用10元可购买5斤苹果B、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C、顾 客 用10元购买了 5斤苹果D、顾客
15、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定5斤苹果2、“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说明了()A 货币的本质 B 货币的基本职能C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实际上是一回事 D 只有货币才能充当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3、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运动形式为: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流通:是指由商品流通所引起的,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纸币流通规律是指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殊流通规律。其基本内容是:1、流通中全部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2、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纸币发行总量*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区别和联系?三、储藏手段1、
16、储藏手段的涵义是指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以后,其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收藏起来的职能。货币是比较好的价值储藏手段,但不是唯一的价值储藏手段。2、储藏手段的作用(1)作为未来购买和支付的准备金。(2)作为未来投资的资本积累。(3)作为价值保值和增值的方式。纸币是否具有贮藏手段四、支付手段1、支付手段的涵义,是指货币可以通过单方面转移充当清偿债务工具的职能。两种类型:一种与商品交换直接相关,如预付,赊销等,这实际上是流通手段的延长,另一种与商品交换的关系不是很大,如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工资费用收支,捐赠赔款、租金或赋税等2、支付手段的作用(1)支付手段促成信用关系的确立和发展,从而克服了现货交
17、易对商品生产的限制,使企业能够突破自身积累的范围进行扩大再生产,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延期支付的方式在经济活动中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通过各种专门的清算机构对到期的债权债务进行抵消和划转,从而大大减少了流通中现金的需要量和使用现金的成本。(3)支付手段职能的扩展,使交易与支付进一步脱节,形成了大规模的、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链,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发生问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并可能导致经济的波动和危机。练习题三某消费者的下列经济行为中,属 于 货 币 执 行 支 付 手 段 职 能 的 有.A、购买商品房,合同约定房价3 0万元B、按购房合同约定,第二年付房款10万元C、缴纳房屋契
18、税9 0 0 0元D、在装饰材料市场现购材料5万元E、交付车库租金20 0元*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区别:1、在同一时间内,价值的运动是双向的价值的运动是单向的2、买卖关系买卖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3、商品交换的媒介补充交换的一个独立环节4、限制了商品流通推动了商品流通的进一步五、世界货币。世界货币职能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种购买手段、支付手段和社会财富的代表发挥作用。第 三 节 货 币 制 度一、货币制度及构成要素1、货币制度的涵义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对货币的发行和流通所作的系统安排,是货币运行的准则和规范。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四个方面。(1)货币材料的选择
19、和货币单位的确定。货币材料曾经由铜、铁一白银一黄金等充当(2)本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本位货币又称为主币,是一个国家用法律规定下来作为价格标准的货币。(3)货币准备金制度。(4)货币的对外关系。概念:(1)主币就是本位币。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该国的法定价格标准。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铸成的货币,因而是足值货币,它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是一致的。(2)辅币是本位币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它是本位币的等份,其面值多为本位币的1/10 或 l/10 0 o自由铸造、限制铸造(3)自由铸造是指公民可按照法律规定,有权把货币金属送到国家造币厂请
20、求铸成本位币,其数量不受限制,国家只收取少量造币费或免费。同时:国家也允许公民将本位币熔化成金属条块。(4)限制铸造是针对辅币而言,即辅币只能由国家垄断铸造。(5)无限法偿是指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即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接受。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资格。(6)有限法偿即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接受。在金属货币流通中,辅币则为有限法偿。二、货币制度的类型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各国先后采用过以下几种类型的货币制度:艮本位制 作行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双本位制 金属货币制密 旅行本位制险币本位制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金
21、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信用货币制度1 银本位制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为本位币的金属货币制度。银两本位是以白银重量“两”为价格标准实行银块流通。它是最早的货币制度之一,从1 6世纪以后开始盛行。它的主要特点是:(1)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2)自由兑换。(3)自由输出入。2、金银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以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在这种货币制度下,两种铸币都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入,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按照金银比价的形成方式,金银复本位制可分为三种类型:(1)平行本位制。它是指两种货币均按其所含金属量的市场价值流通,这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由市场上的金银比价自由决定的复本位
22、制。(2)双本位制。它是指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不是由市场上的金银比价自由决定,而是由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决定的复本位制。(3)跛行本位制。它是指在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货币、且有法定兑换比率的情况F,金铸币可以自由铸造而银铸币不能自由铸造的复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下,银铸币事实上处于辅币地位,故称为跛行本位制。所谓“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充斥市场。3、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指以一定重量、成色的黄金作为法定价格标准或货币单位,并使流通中的货币
23、或价值符号得以按其面额与所代表的黄金保持等值关系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制可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类型。1)金币本位制金币本位制是指以一定重量、成色的黄金铸造成为可流通的金币,这种金铸币就成为一国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它是金本位制的典型形式,盛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它的主要特征是三个自由:(1)自由兑换。国家以法定价格标准或其倍数确定铸造金质货币单位的含金量,这种具有固定含金量的金铸币就成为本位货币,其他流通中的银行券和货币则可按其面值与金铸币同样流通和自由兑换。(2)自由铸造。任何人均有权向国家造币厂申请用黄金铸造金币,也可以用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块,数量上不加任何限制,
24、有时只付极少的手续费。(3)自由输出入。在金币本位制下,黄金输出入国境没有任何限制,完全自由。2)金块本位制金块本位制是指以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的纸币代替金币进行日常流通,只有支付和流通的规模达到一定数量时,作为本位货币的金币或金块才能参与流通和支付的货币制度。金块本位制,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它的主要特征(1)金币仍然作为本位货币,但在国内不流通。纸币代替金币流通,纸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2)纸币仍然规定含金量,但流通中的纸币不能自由兑换金币或金块,只有纸币达到规定的数量才可以向中央银行兑换。如:英 国1925年改行金块本位制时所颁布的 新金本位法规定,兑换黄金的最低数量为400盎司,相当于
25、当时的1700英镑。法 国1928年规定,兑换黄金的最低限度为215000法郎。(3)黄金仍然作为货币材料,但不允许自由铸造金币或金块。(4)黄金不允许自由输出入国境。3)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为基础,以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的纸币代替金币流通的货币制度。它也被称为“虚金本位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实际上也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它的主要特征是:(1)国内虽然有法定的金币单位,但既无金币铸造又不流通金币,只流通规定有含金量的纸币。(2)纸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以法定比价兑换实行金币本位制国家或实行金块本位制国家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融学 课件 复旦大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