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必修一期末复习讲稿.pdf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期末复习讲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物理必修一期末复习讲稿.pdf(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物理必修一期末复习1 3.(1 0 分)氢气球重为1 0 N,所受空气浮力为1 6 N,由于受水平风力F作用,使系氢气球的绳子和地面成6 0 角,如图9所示,求:(1)绳子的拉力R;(2)气球受到的水平风力F。r1 3.解:对氢气球受力分析如图画出受力图2分(1)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则F 浮=6+5 1$出 6 0。.得 FT=4V5N=6.9 3N(2)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则 F=FTc o s 6 0 =2 j j N =3.4 6 N1 4.(1 0 分)正以v=30 m/s 的速度运行中的列车,接到前方小站的请求:在该站停靠1 分钟接一位危重病人上车,司机决定以加速度a i=0.6
2、m/s 2 匀减速运动到小站,停 车 1 分钟后以 a?=1.0 m/s 2 匀加速起动,恢复到原来的速度行驶,试问由于临时停车共耽误了多少时间?1 4.解:(1 0 分)解:设车子行驶的方向为正方向仪1=v/a)=30/0.6 =5 0 sy t2=v/a2=30/1.0 =30 sL t 停=6 0 sAt 总=1 4 0 srX =v2/2 a i =9 0 0/1.2 =75 0 ml _ x2=v2/2 a2=9 0 0/2 =4 5 0 mt K i =(X +X 2)/v =4 0 s /.t Ittft!=t&-t K =1 0 0 s1 5.(1 2 分)如图所示,甲、乙两个
3、同学在直跑道上练习4 X 1 0 0 m接力,他们在奔跑时有相同的最大速度。乙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需跑出2 5 m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现在甲持棒以最大速度向乙奔来,乙在接力区伺机全力奔出。若要求乙接棒时奔跑达到最大速度的8 0%,则:足(1)乙在接力区须奔出多少距离?取乙应在距离甲多远时起跑?Ai1 5.(1 2 分)解:(1)设两人奔跑的最大速度为v,乙在接力区奔出的距离为一 时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的8 0%,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2=2 a r (2 分)B|J (0.8 v)2=2 ax(2 分)解得 x =0.82X=1 6 m (2 分)(2)设乙在距甲 处开始起
4、跑,到乙接棒时乙跑过的距离为,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t=X Q-x(2 分)=-X 0.8 v/(2 分)2解得:x0=2 4 m (2 分)1 6.(1 2 分)对 B分析:4 ToBI TO B=m g1 m g对 A 分析:1 .马拉车问题马拉车沿平直道路加速前进,车之所以能加速前进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还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受到的阻力呢?类似的问题还有拔河比赛问题:甲乙两队拔河比赛,结果甲队获胜,是因为甲队对乙队的拉力大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吗?下面我们通过例题来回答这类问题。例 1汽车拉着拖车在水平道路上沿直线加速行驶,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A,汽车拉拖车的力大
5、于拖车拉汽车的力;B.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拉汽车的力;C.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受到的阻力;D.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受到的阻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汽车与拖车的相互拉力,应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拖车之所以能加速前进是因为受到了向前的合力的缘故,即: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拖车受到的阻力,所以正确选项为B,C2.合力、加速度与速度间的关系问题由F=m a可知,加速度与合力-对应,但因加速度与速度在大小上无对应关系,所以合力与速度在大小上也无必然的关系。例2 一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初速度为零,先对物体施加一向东的恒力,历 时1秒钟;随即把此力改为向西,大小不变,历 时1秒钟:接着又把此力改
6、为向东,大小不变,历 时1秒钟;如此反复,只改变力的方向,共历时1分钟,在 此1分 钟 内()A.B.C.D.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物体一直向东运动,从不向西运动。在1分钟末静止于初始位置之东在1分钟末静止于初始位置在1分钟末继续向东运动在1分钟末静止于初始位置之东常见错误:很多同学认为速度与合力间也有对应关系,当合力的方向改变时,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都随着改变,结果错选了B选项。正确解法:与合力相对应的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第1秒内物体向东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秒末合力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加速度的方向也随着改变,但由于惯性,速
7、度方向并未改变,在第2秒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秒末速度减小到零,按此推理,奇数秒末物体向东的速度最大,偶数秒末物体的速度为零,因 此1分钟末,物体静止于初始位置之东,D选项正确。3.受力情况与运动情况间的对应关系问题牛顿运动定律的核心是牛顿第二定律,它揭示了物体的运动情况与其受力情况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就是整个力学的中心思想,即相互对应受力情况 运动情况F合=旦 壁=静止或匀速(。=0 )E合H .寸应一变速运动(。,0)在思想中建立这种因果性的对应关系,是学好牛顿定律的基础。例3风洞实验中可产生水平方向的、大小可调节的风力,现将一套有小球的细直杆放入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略大于细杆直
8、径,如 图1所示。-风-图1(1)当杆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小,使小球在杆上做匀速运动,这时小球所受的风力为小球所受重力的0.5倍,求小球与杆间的滑动摩擦因数。(2)保持小球所受风力不变,使杆与水平方向间夹角为37。并固定,则小球从静止出发在细杆上滑下距离s所需时间为多少?(sin37=0.6,cos37=0.8)解析:(1)设小球受的风力为E小球质量为m,因小球做匀速运动,则尸7g又 F=0.5mg 即=6 5(2)设杆对小球的支持力为外,摩擦力为弓,选加速度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各个力正交分解。沿杆方向有F cos 6+mg sin 0-Ff -ma 垂直于杆的
9、方向有FN+T7 sin 6 mg cos 6=0 Ff=叭将sm8=0.6,cos。=0.8,代入以上各式可解得 4,由 2 可得4.瞬 间 问 题(略)5.两物体间相对运动的问题此类问题难度较大,一般多出现在高考的压轴题中,解此类题目不但要分析每个物体的受力情况与运动情况,还要考虑两物体间的相互联系,例如:两物体位移速度加速度间的关系等。例4 -小圆盘静止在桌面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重合,如图2。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I,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现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将桌布抽离桌后,加速度的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
10、。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 g 表示重力加速度)图2分析:当桌布沿水平方向加速度运动时,圆盘会在桌布对它的摩擦力作用下,也沿水平方向做加速度运动,当桌布抽离圆盘后,圆盘由于惯性,在桌面对它的摩擦力的作用下,继续向前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静止在桌面上。解答:设桌长为L,圆盘的质量为m,在桌布从圆盘下抽出的过程中,盘的加速度为卬,所 经 历 的 时 间 为 盘 离 开 桌 布 时,盘和桌布的速度分别为匕和匕,桌布抽出后,盘在桌面上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为的,所经历的时间为2。对盘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有出mg=m%fd.mg=ma2 对盘和桌布运用运动学公式有匕=%=a2/2 匕=盘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
11、速度是5%,盘没有从桌面上掉下来的条件是1 /,Vl+t2)L 三2 2()1 1桌布在抽出的过程中,桌布和盘运动的距离分别为一2匕1 ,2 V./,由距离关系有一1 匕 1 1 ,1 v./.=L2 2 1 2 ,1 2 a Aig由以上各式解得(二)牛顿第二定律在系统中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不仅适用于单个物体,同样也适用于系统,下面总结如下:1.若系统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时,应先把这个系统当作一个整体(即看成一个质点),分析其受到的外力及运动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若求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应先把物体进行隔离,对某个物体进行单独受力分析,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例 1 如 图
12、 1 所示,A、B两滑环分别套在间距为1 m 的光滑细杆上,A和 B的质量之比为1:3,用一自然长度为1 m的轻弹簧将两环相连,在 A环上作用一沿杆方向的、大小为2 0 N的拉力F,当两环都沿杆以相同的加速度a 运动时,弹簧与杆夹角为5 3。(co s 5 3=0.6)求:(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多少?(2)若突然撤去拉力F,在撤去拉力F 的瞬间,A的加速度为a ,a 与 a 之比为多少?图 1分析:(1)先取A+B 和弹簧整体为研究对象,弹簧弹力为内力,杆对A、B支持力与加速度方向垂直,在沿F 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夕=(加“+mB)a 再取B为研究对象7 cos 53 =mBa 联立求解得/%
13、=2 5 N由几何关系得,弹簧的伸长量A x=(-l)m =0.2 5 ms i n 5 3 k=%=lW)N/t所以弹簧的劲度系数 AA-。,_ E 弹 co s 5 3。(2)撤去力F 瞬间,弹簧弹力不变,A的加速度比较上式a:a=3:l点评:两者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先利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再用隔离法问题迎刃而解。本题为瞬时加速度问题,正确进行各阶段受力分析是解题的关键。弹簧弹力与绳子弹力的区别在于前者弹力改变需时间,而后者改变不计时间。练1:如图2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A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动摩擦因数为,物体B与斜面间无摩擦。在水平向左的推力F作用下,A与B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者无相对滑
14、动。已 知 斜 面 的 倾 角 为 物 体B的质量为m,则它们的加速度a及推力F的大小为()A.a=gsinff.F=(M+w)g(/4-sin0)B a=g cos O,F-(M+m)g cos 0C a=gtanO,F=(M+w)g(/4-tan 0)D ci-g cot 9,F=+m)g图2答案与提示:先对整体进行分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一4(知+?2=(知+加)4隔离物体B受力求出加速度4=g ta n e,化简后知c正确。2.若系统内有几个物体,这几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I、m2、加3、,加速度分别为可、。2、/、,这个系统的合外力为七,则这个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网=叫6+2%
15、+%+(注意是矢量相加)。若一个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相同,而又不需要求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对系统整体列式子,可减少未知的内力,简化数学运算。例2质量为町和机2表面粗糙的物体叠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如图3所示,叫受水平拉力F作用,a 2受地面摩擦力弓作用。两物体分别以加速度勺、。2运动,试确定F、Ff与。、占的关系。H1-Fm2T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图3分析:本题无须求仍与加2之间作用力的大小,可直接用牛顿第二定律在系统整体中应用 F Ff=mxax+m2a2点评:系统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系统内各质点质量与其加速度乘积的矢量和。练2: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有
16、一质量为M的三角形木块,两底角分别为a、B,在三角形木块的两个粗糙斜面上,有两个质量为加I、加2的物体分别以4、生 的加速度沿斜面下滑。三角形木块始终是相对地面静止,求三角形木块受到静摩擦力和支持力?答案与提示:把机|、机2、M看作一个系统,将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水平方向上:Ff=cos a-m2a2 cos(3竖直方向上:MS+mig+myg-FN =Wi!sina+m2a2 sin/?解 得.FN=(M+叫+m2)g-mla sin a-m2a2 sin(3(三)用整体法求“静中有动”问题我们在研究由多个物体构成的“静中有动”系统的时候,如果从整体出发来分析,找出“静”的部分和
17、“动”的部分,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常常给人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感觉,现举例如下:例1如 图1所示,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有一个环,箱和杆的总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已知环沿着杆向下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大小为a时(a g),则箱对地面的压力为()A.Mg+mg B.Mg一ma C.Mg+ma D.Mg+mg-ma图1解析:将箱、杆及环视为一整体,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受到重力(M +m)g和地面对整体的支持力FN两个力作用,如图2所示,箱与杆静止,加速度。=0,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m)g-FN-Ma+ma=ma即 FN=(M+m)g-ma
18、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箱对地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乙,故选答案D。*FN(M+m)g图2 例2如图3所示,一只质量为m的小猴抓住用绳吊在天花板上的一根质量为M的竖直杆。当悬绳突然断裂时,小猴急速沿杆竖直上爬,以保持它离地面的高度不变。则杆下降的加速度 为()m M+m M-m,-g -g -SA.S B.M C.M D.M/图 3解析:将杆和小猴视为整体,以整体为为研究对象,当悬绳突然断裂时,整体受到重力(M+m)g 的作用。因猴保持离地高度不变,其加速度,=。,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ma+Ma=MaM+ma=-g即 M,故正确答案C。例 3如图4 所示,质量M=10
19、kg的木楔ABC静止于粗糙水平面上,动摩擦因数U =0.02,在木楔的倾角6=3 0 的斜面上,有一质量m=lkg的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滑行路程 s=1.4m时,其速度v=1.4m/s,在此过程中木楔没有动,求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gHOm/s?)图 4解析:设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a,据运动学公式2V2=24s 得。=2s2x1.4=0.7/77/5 o将木楔和物体视为一整体,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在水平方向只受静摩擦力外的作用,木楔静止,加速度/=0,取水平向左为正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ma cos 0=ma cos 0V3F(=ma cos 3-1x0.
20、7 x N=0.6 IN即2 方向向左。例 4如图5 所示的装置中,重 4N 的物块被平行于斜面的细线拴在斜面上端的小柱上,整个装置保持静止,斜面的倾角为30,被固定在测力计上,如果物块与斜面间无摩擦,装置稳定以后,当细线被烧断物块下滑时,与稳定时比较,测力计的读数:(g=10m/s2)()A.增加4NB.增加3NC.减 少 1ND.不变图5解析:设斜面的质量为M,物块的质量为m,细线烧断前,测力计的读数为FN O=(+m)ga=g sin 30=细线烧断后,物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 2,将斜面和物块视为一整体,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在竖直方向上,受 到 重 力+与支持力FN两个力的作用。斜面静止
21、,加速度。=0,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m)g-FN=Afo+/wasin30=?asin30所以用,=(A/+m)g-wsin30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斜面对测力计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FN,即此时测力计的读数为F=又=(+加)g 加Qsin30。,故测力计的读数减小了N=FNO FN=(M+ni)g-(+m)g-ma sin 30=ma sin 30=0.4 x 5 x 工 N=IN2正确答案为C。例5 如图6所示,质量为加 的物体A沿直角斜面C下滑,质 量 为 的 物 体B上升,斜面与水平面成9角,滑轮与绳的质量及 切摩擦均忽略不计,求斜面作用于地面凸出部分的水平压力的大小。
22、V TZ Z Z TZ Z;解析:设物体A沿 斜 面 下 滑 的 加 速 度 为 物 体B上 升 的 加 速 度 为 根 据 题 意 知:aA=a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机gsin一加8g=(加,+机5)%a mAgsm O-mBg即 mA +mB以A、B、C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凸出部分的水平压力耳L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C静止,其加速度,=,B竖直向上加速,在水平方向。7=。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Ev =mcac+mAaA CO S。=加.c s 6 =%g c o s e(%s i n e-%)%+B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斜面作用于地面凸出部分的水平压力,_ _ mAgcos0(m
23、A sin0-mB)r N-r N-%十 小从以上几个例题可以看出,对 于“静中有动”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选取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整个系统这个“整体”根 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关系式,可使问题变繁为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物体分离的两个临界条件及应用在解答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分离的问题时,不少同学利用“物体速度相同”的条件进行分析得出错误的结论。此类问题应根据具体情况,利 用“相互作用力为零”或“物体加速度相同”的临界条件进行分析。下面结合例题讲解,希望大家能认识其中的错误,掌握方法。1.利 用“相互作用力为零”的临界条件 例 1 如 图 1 所示,木块A、B 的质量分别为加I、m2
24、,紧挨着并排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 与 B 的接触面垂直于图中纸面且与水平面成6角,A 与 B 间的接触面光滑。现施加一个水平F 于 A,使 A、B 一起向右运动,且 A、B 不发生相对运动,求 F 的最大值。图 1解析:A、B 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F 越大,加速度a 越大,水平面对A 的弹力耳越小。A、B 不发生相对运动的临界条件是:FNA=,此时木块A 受到重力加法、B 对 A 的弹力队和水平力F 三个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FN s i n 8=mxaEv Co s 6 =ggF=(加+/2)i _ w,(m +m2)g t a n 0由以上三式可得,F 的最大值为 m2 例
25、2 如图2所 示,质 量 m=2 k g 的小球用细绳拴在倾角e=3 7的斜面上,g=1 0 m/s2,求:(1)当斜面以为=5机/s?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绳子拉力的大小;(2)当斜面以生=2 0?/$2 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绳子拉力的大小。图2解析:当斜面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时,小球向右运动的加速度为 =g c o t 6=13,3m/s2 o(1)/gc o t。,小球离开斜面,设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a,贝3 s i n a =mg代入数据,解之得FT=20#N 例3 如图3所示,一个弹簧台秤的秤盘质量和弹簧质量都不计,盘内放物体P处于静止状态.P的质量加=1 2奴,弹簧的劲度系数左=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物理 必修 一期 复习 讲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