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教案反思40篇.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班语言教案反思40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语言教案反思40篇.pdf(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班语言教案反思中班语言教案反思 4040 篇篇这是中班语言教案反思 40 篇,是优秀的中班语言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第 1 篇、中班语言活动瓜瓜吃瓜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能讲出故事的主要情节。2、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3、教育幼儿不乱扔瓜皮果壳,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以及生活卫生习惯。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5、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活动准备:图书一本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呀?对!这是一只西瓜,告诉你们,有个小朋友的名字叫瓜瓜,为什么叫瓜瓜呢?你没想不想知道呀?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
2、听,好吗?(出示图片,老婆婆摔交的图片)问:图上有谁?她怎么拉?怎么会这样的?(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二、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一遍。提问:1、你听到故事里说了些什么?2、人民为什么叫他瓜瓜?3、瓜瓜他是怎样吃西瓜的?吃完西瓜后他又是怎样做的?4、结果发生了什么事?三、教师再次完整地讲述一遍。(边看图边讲故事)提问:1、瓜瓜有没有吃到外婆的西瓜?为什么?2、后来,外婆摔了一跤后,瓜瓜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四、引导幼儿边看图边讲述故事。五、讨论:1、你喜欢瓜瓜吗?为什么?2、如果你是瓜瓜,你会怎样做?3、出示有关这方面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谁是对的?谁是错的?
3、错在哪儿?应该怎样做?(教育幼儿不要乱扔垃圾,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孩子。)活动反思:每人每天都会“生产”很多的垃圾,怎样处理这些垃圾,是孩子们每天都要面对的,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所以选用贴近幼儿生活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及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幼儿动手、动脑参与活动。第 2 篇、中班语言活动收豆豆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从已学儿歌和游戏中学习豆,激发幼儿识字的兴趣。2.拓展幼1儿知识面,发展幼儿语言。3.理解儿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4.引导幼儿在儿歌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活动准备:1.写有儿歌收豆豆的纸。2.各种豆类及食品.3.红豆豆
4、绿豆豆红太阳绿豆豆的条幅。活动过程:一、复习儿歌,做游戏,引入课题。我们以前做了一个游戏,叫做收豆豆。看看这是什么豆豆?(红豆豆)这是什么豆豆?(绿豆豆)我请来当红豆豆,来当绿豆豆,我就是收豆人。二、引入识字。刚才这些“红豆豆、绿豆豆”都非常能干。现在我们看黑板上有没有红豆豆、绿豆豆(出示红豆豆、绿豆豆、红树叶、绿树叶条幅,引导幼儿用排除法将已识汉字“红树叶、绿树叶”排除,找出“红豆豆、绿豆豆”,幼儿跟读)我们给“红豆豆”照张相,再给“绿豆豆”照张相。预备“喀嚓”。我们来数一数,这儿有几颗豆豆?(幼儿数)现在老师吃了一颗豆豆(遮红豆豆的一个豆字)变成了什么?(幼儿读“红豆”)又吃了一颗豆豆,变
5、成了什么?(幼儿读“绿豆”)小朋友真能干,不但会认红、绿,还会认豆豆的豆了。老师请你们这些能干的小朋友帮忙,我有许多“豆”字宝宝跑到这张纸上来了,请你们把它们找出来。(出示儿歌收豆豆:红豆豆,绿豆豆,收进我的篮里头。农民伯伯种豆豆,一粒豆豆不能丢。)给它戴上漂亮的红项链。(红纸圈)三、引导幼儿说词、说句,发展幼儿语言。1刚才儿歌里的农民伯伯去收豆豆,想一想,他们收的是什么豆豆?(幼儿自由思考、发言)小结:这些豆豆有红豆、绿豆、蚕豆、豌豆(出示相应的实物让幼儿观察,引导幼儿说话)如:豌豆圆圆的,蚕豆扁扁的。红豆是红色的,绿豆是绿色的。2农民伯伯把这些豆豆收回去有什么用?(幼儿自由思考、发言)小结
6、:这些豆豆可以作许多好吃的东西,比如豆腐、豆浆、豆豉、豆皮(出示相应的实物让幼儿观察或品尝,引导幼儿说话)如:豆浆甜甜的,真好喝!豆腐的营养好。四、延伸活动每桌一盘豆类食品,让幼儿自选一样说它的样子、吃法,先互相说,老师分组倾听,请个别幼儿上台说个大家听,最后品尝。活动反思:幼儿喜欢做游戏,教师适时地开展对教学有帮助的游戏活动,会将原本枯燥的识字变为幼儿乐学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全身地投入,真正让幼儿体验到了玩中学,学中玩,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了识字教学的目。2第 3 篇、中班语言活动哪个多哪个少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图画的观察、比较,学习事物的多少,认识汉字“多少”。2.发
7、展幼儿语言,学习儿歌。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活动准备:挂图两幅,写有儿歌的纸。活动过程:一、观察图画,学习儿歌。儿歌:多少小鱼多,小狗少,小狗急得汪汪叫。老鼠多,小猫少,小猫气得喵喵叫。1让幼儿观察图画,逐句学习儿歌。(1)出示第一幅挂图,引导观察。图上有什么动物?(小鱼和小狗)数一数,小鱼和小狗哪个多,哪个少?(幼儿数后,得出:小鱼多,小狗少。)小鱼那么多,小狗才一只,看看小狗的表情如何?(很着急,急得汪汪叫。得出:小狗急得汪汪叫。)(2)出示第二幅挂图,引导观察。图上有什么动物?(老鼠和小猫)数一
8、数,老鼠和小猫谁多谁少?(幼儿数后,得出:老鼠多,小猫少。)小朋友看看这些老鼠在干什么?(老鼠们在高兴地吃苹果)一只小猫非常生气,坐在一边喵喵叫!(3)幼儿完念儿歌。二、通过儿歌的念读,认识汉字“多少”1 出示儿歌挂图,引导幼儿找出已识汉字:小鱼、小狗、老鼠、小猫、大。2引导幼儿一字一句地读儿歌,引出识字内容“多少”,并将放大的汉字“多少”出示,让幼儿认读。3引导幼儿找出儿歌中多和少,并数一数,有几个多字宝宝,几个少字宝宝。4 引导幼儿用多和少扩词、说句。如:不多、不少、很多、很少我有很多书。他没有多少玩具。三、延伸活动幼儿每人一张字卡,上面有“多少、大小、哭笑、老鼠”等已识字,请幼儿用水彩笔
9、给汉字“多少”戴上花环。活动反思: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续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把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教育中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所以,我要更加努力有效地去做个专业的老师!第 4 篇、中班语言活动故事水果屋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了解故事内容,观察主要角色的表情和动作,大胆猜测角色的心理活动和语言。2知道一幅图可以用一段话表示。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活动准备:幼儿用书、教学挂图。3活动过程:一、观察图片。“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为何事这么高兴啊?”
10、幼儿自由阅读图书。二、讨论交流。1说说故事里发生了哪些事?2寻找出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夜宿屋外的那一页。3重点观察角色的表情和动作,猜想角色的心理活动:“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的果园丰收了,而它们为什么不高兴了呢?”“猜猜这会儿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会想些什么?”“这么多水果将屋子都占满了,该怎么办呢?”4继续看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怎样解决问题的。三、完整欣赏:1完整听赏故事。2老师说故事中的一段,幼儿寻找相应的图片。3请个别幼儿讲述故事中的一段,其他幼儿共同寻找图片。活动反思:水果屋是一篇充满童真的故事,它以欢乐、温馨的故事情节吸引着孩子们,角色清晰可爱,场景简洁美丽,使孩子在阅读图书中获得美的享受。教
11、师在带领孩子欣赏故事,阅读图书的同时,应注意提醒孩子们细心观察角色的表情变化,引导孩子们大胆猜测角色的心理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孩子在课堂上能安静地倾听故事,翻阅图书,并按照一页一页的顺序来阅读,形成了良好的、井然有序的阅读习惯。但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上课时,应更加放手让孩子们去独立阅读故事,揣摩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不应限制幼儿,过多的干涉幼儿,让我们的孩子能更自信的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第 5 篇、中班语言活动感谢蚯蚓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学习简单的对话。2、借助教师的语态及画面中生动的动物形象,初步学习有表情地讲述故事。3、体验动物们互相帮助的情感,产生
12、爱护大自然的情感。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活动准备:1、故事图卡。2、小动物头饰。活动过程:1、出示春天图卡,引出主题。教师:春天来了,什么花开了?(桃花、迎春花)除了它们还有其它很美丽的花儿也开了,它们是谁啊?(杏花、梨花)它们睡了一个冬天,想要感谢叫醒它们的朋友,我们去帮她们找找那个朋友吧!2、教师引导幼儿边看图卡,边听故事,边思考问题。例如:教师说:“大象,是你给我们松的土吗?”教师提问:“是不是大象松的土呢?”是不是小羊松的土呢?小羊怎么说的?是不是啄木鸟、小蜜蜂松的土呢?它们是怎么说的?3、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并等待幼儿跟述故
13、事。教师和幼儿一起边看图片,边尝4试讲述故事,启发幼儿给故事取名称。4、采取提问的方式,鼓励幼儿丰富故事情节。还有谁会给树木松土呢?如果小朋友帮树木松土,你愿意吗?你会怎么样去松土呢?5、情景表演故事。给幼儿分配角色并带上头饰,表演故事情景。附故事:谁松的土春天,杏树开出粉红色的花。梨树开出白色的花。田野里多美呀。杏树问:“梨树,我们开出这么美丽的花,可怎么谢谢为我们松土的朋友呀!这朋友是谁呢?”梨树回答不出来,就问大象:“是你给我们松的土吗?”大象说:“我会浇水,不会松土。问问别的朋友吧!”梨树问小羊:“是你给我们松的土吗?”小羊说:“我只会拔草,不会松土。”梨树问啄木鸟:“是你给我们松的土
14、吗?”啄木鸟说:“我会捉害虫,给树木看病,不会松土。”梨树又问小蜜蜂。小蜜蜂说:“我只会采蜜传花粉,不会松土。”那么究竟是谁给梨树、杏树松的土呢?这时,一条蚯蚓从土里钻出来。大象说:“噢,我想起来啦!是这位朋友给你们松的土。”杏树、梨树感谢蚯蚓,把花瓣洒在地上,表示对蚯蚓的感谢。活动反思:整个活动过程使幼儿认识和记忆深刻。让幼儿饶有兴趣地理解了整个故事,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把孩子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了起来。使他们体会到了做课堂主人的自豪和快乐。第 6 篇、中班语言活动圆圆的春天教案反思活动目标 1训练幼儿思维的发散性和连动性。2通过幼儿欣赏圆圆的春天,让幼儿感知儿童散文作品,学会欣赏性情听,
15、激发幼儿仿编散文的兴趣。3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4引导幼儿在散文中学习,感悟生活。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感知、认识圆的物体。知道唱片能发出好听的声音。2材料准备:生活中各种圆形物品及图片(供幼儿活动用)。3教师准备:录音机、背景图、操作卡、字卡(圆圆的、春天、蜻蜓、青蛙、鱼娃娃、唱片)活动过程 一 游戏(找圆)1老师:今天,有许多的朋友来我们班做客,我们去请它们出来吧?2幼儿听音乐找朋友二幼儿介绍找到的朋友并认识字圆圆的要求幼儿大胆介绍:如圆圆的皮球 三幼儿了解散文诗 圆圆的春天 1教师出示背景图,幼儿认识字春天2教师出示操作卡介绍春天的朋友;蜻蜓、青蛙
16、、鱼娃娃。并教幼儿认识字(蜻蜓、青蛙、鱼娃娃)3幼5儿欣赏散文诗 圆圆的春天 4提问:使幼儿了解散文诗的特点。你们喜欢散文诗吗?喜欢它什么呢?四幼儿仿编散文幼儿通过介绍自己找到的朋友来仿编散文诗幼儿在音乐中郎诵自己仿编的散文诗(老师做记录)五延伸活动幼儿听音乐用身体姿势做圆的动作(如:抱腿滚圆、拉手成圆圈等)各领域渗透音乐:圆圈舞美术:幼儿用圆进行美术创作画科学:幼儿了解 VCD放音原理生活中的渗透:幼儿练习形容词组活动反思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被激发了,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孩子们愿意说、大胆说、连贯说,说出了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内容及角色的对话。活动组织的各个环节较紧凑、动静搭配合理,整合了
17、健康领域、社会领域,幼儿得到综合性的学习。第 7 篇、中班语言活动小猪盖房子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2、乐于探究房子结实的原因,知道做事不图省力。3、学习词:撞、四脚朝天、烟囱、柴、炉。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活动准备:1、实物稻草、木头、砖。2、操作图一张,小黑猪、小白猪、小花猪、大灰狼、草房、木房、砖房图片各一张。3、师用大图书小猪盖房子活动过程:1、师出示实物与幼儿谈话。(1)、让幼儿说出实物名称:“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2)、猜一猜:“这三种材料如果拿来盖房子,哪种材料盖的房子
18、最结实?”(3)、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这个故事就明白了。2、教师结合大图书讲述故事,通过提问,帮助儿理解故事主要情节,重点突出大灰狼三次撞房的不同结果。(1)、三只小猪各选用哪种材料来盖房子?(在操作图上插入小猪与相应房子图片)(2)、一撞草房:大灰狼最先要吃掉哪只小猪?小黑猪不肯开门,大灰狼怎样做?(在操作图上画出一个箭号,学习动词:撞,结合动作让全体幼儿跟学)结果怎样?(3)、二撞木房:小黑猪逃出草房边跑边喊:大灰狼来了,大灰狼来了(让全体幼儿跟读)小黑猪跑哪去了呀?(小白猪的木房里)小白猪不肯开门,大灰狼怎样做?(重点突出撞两次,并在操作图上标出两个箭号)结果怎样?(4)、三撞砖房:小黑猪
19、、小白猪逃出了木房时边跑边喊:大灰狼来了,大灰狼来了(让幼儿说),两只小猪跑哪去了?(小花猪的砖房)6小花猪不肯开门,大灰狼怎样做?(重点突出撞了三次,并在操作图上画出三个箭号来表示)结果怎样?(头上撞出了三个疙瘩,学习词:四脚朝天,让全体幼儿用动作表现一下。)(5)消来大灰狼:大灰狼很狡猾,它看到房顶上有一个什么?(学习词:烟囱)大灰狼接下来怎样做?三只怎样对付大灰狼(学习词:柴、炉)3、分析房子所用材料,帮助幼儿寻找砖房结实的原因。(1)、师生共同数一数大灰狼三次撞房所使用的次数和结果。师问:为什么草房一撞就倒,砖房撞了三次也不倒?幼儿园的房子也是砖房,我们一起来推推看,(师生一起推墙,师
20、再问:“难道在这三种材料里藏着什么秘密吗?(2)、分析实物稻草、木头、砖。请幼儿上台来摸一摸、捏一捏、掂一掂,并说出感受,教师演示:折断稻草,用钉钉木头和砖,分清三种实物的硬度,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在这三种材料里,稻草最轻,木头较重,砖最重;稻草又细又软容易折断,木头虽不易折断,但是较软,砖头最硬最结实,所以,用结实的材料盖出来的房子才结实。”(3)、教育幼儿做事不图省力。小猪在盖房子前曾问猪妈妈:用什么东西盖房子?妈妈是怎么回答的?从猪妈妈的话中,小猪知道砖房是最结实的,但为什么小黑猪、小白猪没有选择砖来盖房子(稻草木头轻图力气),这样做的结果是:险着被大灰狼吃掉,看来做事老想
21、着怎么省力是不行的,小朋友想,如果幼儿园是用稻草或木头建成的,那样会怎样呢?(本文作者潘老师,第一次发表于宝宝龙.稚乐园.)(4)、如果你要盖房子,你将选用哪种材料?记得小花猪是怎样盖砖房吗?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活动结束)活动延伸:在区角中播放故事录间,让幼儿学习故事人物对话。活动反思: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第 8 篇、中班语言活动两只羊教案
22、反思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体验儿歌情景,学会快乐学习。2、通过操作游戏,认读汉字,学说简单的句子流畅表达。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7猜、讲讲、动动。活动准备:字卡:东边、西边,操作图片、儿歌录音带活动过程:1、导入: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小朋友们想不想听?2、进行情景表演,讲述故事。设置问题情景,两只羊谁也不肯让怎么办?故事的最后结局是什么样了?使幼儿在故事情境的渲染下认真欣赏儿歌,能够初步理解儿歌内容:(东边来了一只羊,西边来了一只羊,一起走到小桥上。你也不肯让,我也不
23、肯让,“扑通”“扑通”掉进河中央。)在幼儿欣赏儿歌的同时教师及时出示字卡“东边”、“西边”。3、听录音,在录音进行中,具体认读,进行集体识字教学,帮助幼儿理解、记忆。4、与字宝宝做游戏,在游戏中加深印象,帮幼儿巩固,复习。射击比赛:老师发出口令,小朋友准备好,找准字宝宝进行打靶射击训练。看谁指得快:请两位小朋友到黑板前站好,老师发出指令说:“*字宝宝”,两位小朋友争着指,指的快者为胜。5、送字宝宝回家,加深印象,再次认读,巩固记忆。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对小朋友说:“*字宝宝要回家了,请小朋友一齐和*字宝宝说再见”,教师手指一个字,幼儿说一声“再见”,教师便拿走一张字卡。活动结束:教育孩子应该互
24、相谦让,友好相处,在活动中能够与小朋友和睦友好的共处。活动反思: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被激发了,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孩子们愿意说、大胆说、连贯说,说出了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内容及角色的对话。活动组织的各个环节较紧凑、动静搭配合理,整合了健康领域、社会领域,幼儿得到综合性的学习。第 9 篇、中班语言游戏动物猜猜乐教案反思游戏目标:1、描述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特点,能根据描述的特点说出对应动物;2、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和同伴集体游戏的乐趣。游戏重点:会看图讲述动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游戏难点:用一句话归纳表述。游戏准备:动物大图片(公鸡、兔子、大象、长颈鹿、猴子)动物小图片游戏方法:提供一张动物图
25、片,孩子不看图片内容,根据别人对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的描述,猜出图片上的动物名字。一、初次游戏,了解玩法。1、第一次游戏(出示动物:大公鸡)说说大公鸡是长什么样的?那如果我不给你们看图片,我就说和它有关的话,你能猜出来吗?我们来试一试。2、第二次游戏,加以巩固。(出示图片-兔子)边出示边提醒幼儿,不要把名字8说出来。师:我们可以先说说它的样子,再说说它喜欢做的事。(当幼儿说出后,教师给予归纳梳理)3、揭晓答案我们没有说出兔子,可是为什么你们都知道是兔子呢?你从哪里听出来?教师小结:我们不用说出小兔的名字,只说说它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特点,也能猜出是小兔。这个游戏叫动物猜猜乐。看看谁提供的信息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班 语言 教案 反思 4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