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教案.pdf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教案.pdf(8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按 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配套教学视频名师讲课播放1.1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二、教学重点1、理解1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
2、其成因。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 时 安 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一一人口的自然增长。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
3、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和 图 1.3,让学生分析)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1、读图名。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人口数)。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
4、点)。问: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让学生结合课本P2读图思考题,分析回答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 图 1.3,在 图 1.2中找出图L 3 所在的时段,指导学生自学P3第一段,让学生分析近100年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填写下表。)历史时期农业革命刖农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20世纪以来人口数量数量少数量较多持续增加数量多情况人口增长增长缓慢增长加速明显加快空前增长情况人们获取生产力生产力水平人类对自然环境开人口食物能力水平提大大提仲,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变化低,抵御高,食人们获得充围不断扩大,对灾害原因疾病和灾物供应足的食物,和疾病防御能力不害水平稳定可完善的医疗断提高,
5、人类对自然差,人口死亡率局靠廿服务,死亡率很低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引入P 3活动题)让学生列式计算:2 0 0 0 0 0 X 2%=4 0 0 0 (人)2 0 0 0 0 0 X (1+2%)1 =2 4.3 8 万(人)2 4.3 8 万X 1.7%=4 1 4 4 (人)教师提问:从以上计算结果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和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师生总结: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过渡:就整个世界而言,人口的自然增长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那么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自
6、然增长的特点是否相同呢?板书:2、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 3图1.4)让学生读图,思考下列问题:(1)2 0 0 0年,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的排序是?(亚非欧拉北美大洋洲)(2)2 0 0 0年 与1 9 5 0比,人口增长数由多到少的排序?(亚非拉欧北美大洋洲)(3)计 算5 0年来各大洲人口的年平均自然增长率。(非拉亚大洋洲北美欧)(4)由此可见,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哪些大洲?(亚非拉)(5)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它们属于哪一类国家?(发展中国家)(6)欧、北美、大洋洲的发达国家目前人口数量的增长又表现出怎样的特点呢?(增长较缓慢)展 示 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及其自然变
7、化(2 0 0 0年)表。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及其自然变化(2 0 0 0年)地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 口(亿)非洲3.81.42.47.8 4拉丁美洲2.40.61.85.1 9亚洲2.20.81.43 6.8 3发展中国家2.50.91.64 8.0 7大洋洲1.80.71.10.3 3北美1.40.90.53.1 0欧洲1.01.1-0.17.2 9发达国家1.11.00.11 1.9 8全世界2.20.91.36 0.5过渡:发达国家人口很少,增长缓慢,会存在人口问题吗?(会),是什么问题呢?(学生回答),那么这些国家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政策呢?(让学生阅读课本P 4
8、日本政府在全国大力推广鼓励生育的政策)教师补充材料二、三材料二现金津贴意大利新措施鼓励生育意大利的出生率连年下降,国内人口出现负增长,为了鼓励人民多生育,意大利政府用心良苦地宣布一项新措施,就是给予生育一胎以上的家庭经济津贴。从生育二胎开始可以一次性领取由政府支出的1 0 0 0欧元的津贴。材料三 战后德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靠外来移民德国人口出生率很低,战后德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靠外来移民。在德国每年有1 4.5万多名婴儿的父母是外籍人或父母的一方是外籍人,占全德婴儿出生率的2 0队提问:人口增长慢的国家采取的人口政策是什么?(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提问:人多且增长快的国家又采取什么人口政策?(
9、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自然增长水平口长点人增特原因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人口政策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俄罗斯、德国、日本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水平增长政治上的人口增长中国、印计划(让学生阅读课本P5阅读,明确人口大国人口的增长左右着当今以及未来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世界“60中国家较高很快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卜降等开始趋于缓慢度、巴基斯坦等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亿人口日”到来推迟了 4年。成绩巨大,但依然任重道远。)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的自然增长”
10、,知道了人口的自然增长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世界人口的数量,在整个人类历史时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总趋势,但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又有不同的特;面对不同的人口形势,各国各地区会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新课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由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入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板书: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教师指出: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板书:1、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特点(学生阅读课本P 6图1.
11、60教师引导学生分析)(1)图中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什么?(2)横坐标仅仅表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吗?(3)自然增长率如何读取呢?提问: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出现在人类社会的什么阶段?形成原因是什么?板书:2、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师生共同讨论,完成下表。)让学生结合课本P 7的 表1.2,思考,填写一、表。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低低低提问:原始型和现代型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一样吗?为什么?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所处历史阶段原因原始型高高低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极差,人们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很差传统型高低高农业社会、产业革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条件
12、明显改善,抵御灾害能力提高,但传统经济对劳动力数量依赖大现代型低低低现代社会时期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生产力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好,社会福利、养老保障制度改善教师讲解: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和转变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生产力发展水平)转变是从死亡率还是出生率先下降开始的?(死亡率)设问:目前在世界不同的国家(地区)生产力水平是否相同?(不同)板书:3、人口增长模式地区分布(让学生阅读课文P 6有关段落,分析世界两类不同国家(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哪一种?整个世界又是哪一种?完成下表。)地区代表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备注发达国家欧洲和北美现代型2 0世 纪5 0年
13、代后,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到7 0年代中期,以欧洲和北美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不足1%,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引入现代型发展中国家亚非拉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经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但人口的出生率仍较高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提问: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上会变化的,在空间上也有差异的。最后分析案例1 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知道了人口增长
14、模式的构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原因。通过学习,懂得了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上有变化,空间上存在差异。教学后记1.2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过程与方法:利用资料或图表,就具体的世界或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二、教学重点: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三、教学难点: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
15、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伊拉克战争带来的难民潮,珠江三角洲的民工潮等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的数量变化,主要学习了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事实上,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既包括自然增减,还包括板书:一、人口迁移1.概念问:什么是人口迁移?生: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教师引导区分概念:人口移动和人口迁移)师:对。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口迁移已经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按是否跨越国界而划分的两种形式: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板书:2.国际人口迁移(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填下表)二战前二战后迁移特点旧大陆-新大陆已开发国 未开发国集团性、大批量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定
16、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多。过渡:国内人口迁移就是在一国的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迁移原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主义的扩 张。世界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迁移路线欧 洲 美 洲;非 洲 美 洲(殖民者掠夺);中、日、印等-东南业、美 洲(帝国主义招工)发展中国家-北美、西欧外籍工人-西亚南欧-西欧影响促进新大陆的开发,种 族、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交流;美洲人口剧增,非洲人口大量减少,大批印第安人被杀害。缓和了迁出国的人口压 力,但也造成了人才外流;对移入国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促进了经济发 展。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我国古代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板 书:3.国内人口迁移生:我国古
17、代的人口迁移,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由于自己自足的经济十分脆弱,加之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影响,人民难以安居乐业,不得不背井离乡大批迁移。问:那 么 我 国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又有什么特点?(活动探究)学 生 阅 读 教 材 图1.8思考:新 中 国 成 立 到1986年 与20世 纪80年代中期以来相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什么变化?(教师引导分析并归纳填写下表)阶段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新中国成立后 至80年代中期20世 纪80年代中期以来特点人口频繁地迁移迁 移 规 模 比较 小,频率比较低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迁移方向秦汉开始:黄河中下游 平 原-长 江 流
18、 域和珠江流域;“安史净 迁 出 地 区有 辽、鲁、沪、川等省市,西从 农 村 到 城 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 海 城 市 和 工 矿之乱”:人口分布中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靖康之难”时人口继续南迁。藏 为 迁 入 和迁 出 持 平 地区,其余地区为 人 口 净 迁入地区。原因戍边、流放、逃难、避税和经商,移民支边、战争、自然灾害等受 国 家 政 策和 户 籍 管 理制 度 影 响 较大各地之间巨大收入差异;农业中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政策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贸易的往来和交通条件的日益便利,我国人口迁移不仅数量增加,而且频率加快,使各地区人们的交往更加密切。
19、而这种人口迁移调节了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新课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人口迁移,了解了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那么人口什么要迁移呢?人口迁移究竟受那些因素的影响呢?板书: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师:请看下面的文字,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什么。1、气候严寒的高纬和高山地区,水分稀少的荒漠和土壤贫瘠的地区,人烟稀少。而水、热条件比较好的温带和热带往往成为世界人口密集的地区。2.温带和热带肥沃的冲积平原和某些大河流域,人口也较为集中03.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某些大河流域如长江、珠江、尼罗河、多瑙河、伏尔
20、加河等,至今也是人口密集地区。4.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都是因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而形成的。生:以上资料说明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师:对,自然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地区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总是希望从自然恶劣或自然资源贫乏的地区迁到自然环境优越或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其次,自然灾害也会成为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自然环境主要有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要素它们是怎样影响人口迁移的呢?(生讨论,师总结)(1)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
21、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人口迁移。光、热、水、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2)水是人类生存重要的物质条件。人类生活、生产要消耗大量的水,因此,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分布,从而影响着人类迁移的方向和规模。现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淡水天然分布状况的依赖程度有所减弱,但是淡水资源仍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条件。(3)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如我国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区是人口最稠密地区。至今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依然有许多农村人口因为土地不足、土壤肥力的衰竭而迁移。(4)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矿产
22、资源的开采、冶炼和加工,也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一个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一些本来人迹罕至的地区发展成为人口的聚居地,如攀枝花、大庆。师:社会经济环境因素也是影响人们迁移的重要原因。经济环境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等。看下面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2 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以及北美发达国家因经济的迅速发展而迫切需要补充经济活动人口,吸引他国人口源源流入。(生回答,师总结)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通常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着人们迁移的方向,人们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往往成
23、为人口迁入地,人口的迁移量取决于迁入地对劳动力的需求状况和迁出地人口相对过剩的状况。师:20世 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地设立了经济特区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生回答,师总结)从宏观上看,经济布局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说明经济越发达,对人口的吸引力(即拉力)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规模和速度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流向、流量和流速。师:交通和通讯又如何影响着人口的迁移呢?生: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师:对,几百年来,人类越来越大跨度、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发展。问:文化教育对人口迁移有着怎样的影响?(生回答,师总结)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24、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行为,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师:家庭婚姻对人口迁移也有一定的影响。课堂小结:由此我们知道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们迁移的决定性因素。教学后记:1.3 人口的合理容量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了解和理解全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3.了解和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和前景过程与方法:1 .运用推理、分析找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内在关系2 .通过读图分析,使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如何
25、估计3 .结合我国当前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进一步认识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2 .树立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的认识二、教学重点1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2 .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三、教学难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 到3亿,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