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医学知识点.pdf
《2023年中医学知识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医学知识点.pdf(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学知识点第一章导论1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 神农本草经四大医学典籍可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其 中 黄帝内经和 难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基础。2.黄帝内经,简 称 内经,分 为 素问和 灵枢两部分。3.神农本草经,简 称 本经、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4.两晋隋唐时期:雷公炮炙论最早制药学专著。新修本草政府颁行第一部药典。宋金元时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方)宋代以前病因理论总结。敖氏伤寒金镜录第一部验舌专著。5.洗冤录是世界上较早的法医著作。6.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之大成
2、,由 明 李时珍所著。7.中医理论体系重要有三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密切相连,同时还受社会,生存环境的影响。这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辨证论治:涉及辩证和论治,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独特方法。辩证:将四诊收集的资料症状体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辨识疾病的因素,性质,部位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然后概括为某一性质证的过程。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拟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结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是理,法,方,药理论体系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8.
3、中医学的认知和思维方法:司外揣内,注重整体研究,援物比类。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 一 节 阴阳学说1.阴阳学说是指运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来研究解释物质世界中的一切实物和现象中互相对立,互相依存及其消长变化规律的学说。2.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基本概念)3.阴阳的基本特性: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功能亢奋的,都属于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功能克制的,都属于阴。4.阴阳属性的特点: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可分性。5.下午为阳中之阴,下半夜为阴中之阳。6.阴阳互相关系: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
4、消长平衡,阴阳的互相转化。7.六腑为阳,五脏为阴。8.用阴阳来指导疾病的治疗:(1)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胜、亢奋,尚未损及对方时,此为实证,当损其有余。如“阳盛则热”,用“热者寒之”。“阴胜则寒”,用“寒者热之”。(2)补其局限性:即“虚则补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衰或阴阳俱损时,此即虚证。(3)明 张景岳提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疗方法。第二节五行学说1.基本概念:“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行列,顺序,二是指运动变化。2.土的特性:生化,承载,受纳。3.金的特性:肃杀,潜降、收敛。五行五志酸木怒苦火喜甘思辛金悲咸水恐4.事物五行属性归类
5、表5.五行的生克乘侮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金克木,木克土,水克火,火克金,土克水。(1)五行相生:指五行中某一事物对于另一事物具有滋生,促进和助长的作用。(2)五行相克:指五行中某一事物对于另一事物具有克制,约束,消弱等作用。(3)五行制化: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的生克协调配合关系。(4)相乘相侮:相乘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一种异常变化。相侮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一种异常变化。6.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解释病理传变1.相生关系的传变:重要为母病及子(顺传,病变由母脏累及到子脏)和子病犯母(逆传,又称子盗母气,病变由子脏波及到母脏)。2.相克关系的传变:涉及相乘相侮。相侮
6、:肝来侮肺。指导临床治疗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拟定治疗原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培土生金法:又称补脾养肺法:只通过补脾气以助益肺气的方法。第 三 章 藏象学说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其生理功能的特点可分为三类: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五脏,多为实质性脏器,其共同的生理功能重要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多为中空管腔性脏器,其共同的生理功能重要是受盛、传化水谷糟粕。奇恒之腑,作用是 藏而不泻藏,是指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象,一指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二指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现
7、象。藏象,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五脏的重要生理功能和系统连属:一.心:心,位于胸腔之内,隔阂之上,两肺之间,脊柱之前,形似倒垂未开之莲花,外有心包护卫,和小肠相表里1.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有推动和调节血液循环于脉中,周流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心主血脉涉及心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主血:心主血的基本内涵,是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营,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主脉:心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节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心主血脉功能正常时,气血运营通畅,脏腑功能正常;心的阳气充沛,血液充盈,面色红润,舌色淡红,滋润灵活而有光泽,脉道通利,脉和缓有力。
8、若心气局限性,则血脉空虚,脉象细弱无力。若心脉为瘀血所阻,则面色与舌色均较黯,有时可有结代脉。2.心主神志:心主神志,即心主神明,或称心藏神。广义是指心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狭义是指心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主神志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楚,思维灵敏,反映灵敏;若异常,可出现失眠、多梦、健忘、反映迟钝、精神委顿,神志出现谐妄、昏迷、不省人事等临床表现。系统连属:(1)心在志为喜:心的生理活动和喜有关(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脏精气的盛衰,可从面部的色泽变化显露出来。(3)心在窍为舌:通过对舌的观测,可以了解心主血脉和主神志的生理功能状态(4)心在液为汗:心与
9、汗液的生成和排泄有关系。心包络:简称心包,又称膻中,是心脏外面的包膜,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心居包络之中,包络在心之外。二.肝:肝胆互为表里1.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重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调畅气机,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经络通利,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正常和调;助脾胃运化及胆汁分泌排泄;通达情志;调节生殖功能。2.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当人体处在安静状态时,部分血液就回流到肝脏并贮藏起来;处在活动状态时,肝内的血液又被动员起来,运送到全身。这说明肝脏有贮藏血液和调节循环血量的作用。系统连属:1.
10、肝在志为怒;2.肝在液为泪;3.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4.肝开窍于目三.脾:1.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取转输至全身各脏腑,以维持其生理功能。脾的运化功能重要涉及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运化水谷,是指脾气有促进食物消化吸取并转输其水谷精微的功能,故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取、转输和排泄作用,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脾主运化的一个组成部分。2.脾气主升: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具体表现为升清和升举内脏两方面。脾主升清,是指水谷精微借脾气上升而上输于心、肺、头目,以营养濡润全身。脾的升清功能正常,水谷精微营养物质
11、才干吸取和正常输布。肺升举内脏,是指脾气上升能起到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若脾气虚弱、无力外举,反而下陷,可导致内脏下垂、脱肛等病症。3.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营,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其固摄血液的功能正常,血液不至于溢出脉外而发生出血;反之,则可出现各种出血,如便血、尿血、崩漏、肌题等。系统连属:1.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志为思;3.在液为涎;4.在窍为口四.肺:鼻为肺之外窍,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1.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的功能,涉及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两方面。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肺主呼
12、吸之气,是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互换的场合。肺司呼吸,指肺为人体主司呼吸运动的器官,具有呼吸功能。只有保持肺与呼吸道的清肃,才干使气道通畅,呼吸自如;若不能,则会导致呼吸不畅,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2 .主宣发和肃降: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肃降,是指肺气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肺主宣发重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肺的气化作用,将体内的浊气排出体外;二是肺气的扩散运动将水谷精微布散与全身;三是通过肺气向外布散的功能,将卫气散至全身体表。肺主肃降亦有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之清气;二是将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液下输与肾和膀胱,变为尿液排出体外;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
13、3.通调水道:又称主行水。肺通调水道的功能,是指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将肺气传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之精中的精微部分向外散布,达成全身皮毛。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将脾气传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精微中较稠厚部分,向下传输至脏腑器官。肺为水之上源,肺气行则水行。4.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通过百脉会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互换,再输送至全身,肺朝百脉的作用,是助心行血。肺主治节,是指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作用。肺的治节作用有四个方面:一是肺司呼吸,调节气体互换;二是调节气机,调节气的升降出入;三是助心行血,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营;四是调节水液代谢系统连属:L肺在志为
14、悲忧;2.肺在液为涕;3.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4 肺在窍为鼻五.肾:1.肾藏精:是指肾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2.肾主水:是指肾脏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故肾又有水脏之称。3.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自然界之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以保证机体内外气体正常互换的作用。系统连属:1.肾在志为恐肾在液为唾;3.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4.肾开窍于耳和二阴。六腑的重要功能:胆:胆为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1.贮存和排泄胆汁 2.主决断二.胃:1.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气血之海 2.主通降,以降为和三.小肠:1 .主受盛和化物 2.泌别清浊四.大 肠:传化糟粕五.膀胱
15、:贮存和排泄尿液六.三焦:1.通行原气 2.运营水液。三焦者,决渎之官。奇恒之腑的重要功能:奇恒之腑涉及: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一.脑:脑由髓汇集而成,故又称髓海1.主宰生命及精神活动 2.主感觉与运动二.女子胞:又称胞宫、子宫1.主月经:月经的来潮与周期也与心、肝、脾三脏生理功能密切相关。2.主孕育胎儿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脏腑生理活动的产物。.精:精,是禀受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之分。二.
16、气:气的功能:1.推动作用:是指气具有激发和促进作用。能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殖、生长与发育以及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血液的生成、运营,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均有赖于气的推动作用。2.温煦作用:是指气通过气化产生热量,使人体温暖,驱除寒冷。3.防御作用:是指气有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同时也可以驱除侵入人体内的病邪。4.固摄作用:重要是指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的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从而防止其无端流失和对脏器位置的固护作用。5.气化作用: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生理功能效应。具体表现在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互相转化。气的生成:来源于父母先天之精气,饮食物中的水谷
17、之精气,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而生成。气的运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的运动形式:以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来说明气的运动规律。气的分类:1 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重要生理功能:一是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二是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2.宗气: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属后天之气的范畴。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为气海,又名为膻中。宗气的生成与分布:宗气是以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互相结合化生而成。肺的呼吸功能和脾胃之运化功能的强弱,直接与宗气的盛衰密切
18、相关。宗气的重要生理功能:一是走息道以司呼吸;二是贯注与心脉之中,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营。3.营气:是具有营养作用之气,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化生,充盈于血脉之中。营气的生理功能:一是化生血液,营气经肺注入脉中,成为血液的组成成分之一;二是营养全身,营气循脉流注全身。4.卫气:卫气是具有防御作用而行于脉外之气。卫气的生成与分布:卫气重要由水谷精气所化生,它的特性是剽疾滑利,也就是说它的活动力强劲,流动迅速。卫气的生理功能表现在防御、温煦和调节三个方面: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二是具有温煦全身作用;三是调节控制肌膜的开合,使汗液有节制的排泄,以维持人体体温的恒定和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协调平衡。三
19、.血:血,是脉中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脉是血液运营的管道,血液在脉中循环于全身,所以又将脉称为血府。如因某些因素致血液不在脉中运营而逸出脉外,则为出血,又称为离经之血。血,重要由营气和津液所组成。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精血互相滋生和转化。血的功能:1.营养滋润全身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血的运营:血液正常运营必须具有两个条件:1.脉管系统的完整性和保持通畅;2.全身各脏腑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特别是心、肝、脾、肺 四脏的功能尤为重要。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脾主统血,肝主藏血。四.津液: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是津和液的总称。津和液虽同属于水液,但两者之间的性状、分布和功能上有所不同,所以从概念
20、上应将两者加以区别。津:性质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液:性质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润作用。两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病理过程中互相影响,故津和液常同时并称。津液本为同类,然亦有阴阳之分,津为汗走膜理,故属阳;液注骨而补脑髓,故属阴。津液的生成:重要是通过胃对饮食水谷的游溢精气,吸取水谷中的部分精微,由小肠泌别清浊,吸取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再由大肠吸取食物残渣中的残余水分。胃、小肠、大肠所吸取的水谷精微,输送至脾,经脾的运化转化为津液,然后通过脾散精于肺,布散全身。津液的输布:津液的输布重要依靠多个脏腑生理功能
21、的综合作用来完毕。重要是由脾、肺、肾和三焦来完毕。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将津液上输于肺,向四周布散。肺将津液通过宣发作用输至体表,肃降作用输至肾和膀胱。肾起主宰作用,肾中阳气的气化作用推动津液输布,肺下输到肾的津液通过气化,轻者经三焦上输于肺,浊者注入膀胱。津液的排泄:重要是通过肺将宣发至体表的津液化为汗液,肺在呼气时带走部分水分,肾将水液蒸腾气化生成尿液并排出体外,大肠排出的水谷糟粕所形成的粪便中亦带走一些残余的水分。此外,还通过人体体腔脏器的分泌排泄。津液的功能:L滋润濡养作用;2.化生血液;3.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4.排泄代谢产物。精与气、血的关系:精能化气,气能生精。肾精化生元气,水谷精微
22、化生宗气营气卫气,气不仅能生精,又能固精。精血同源。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与血互相滋生、互相转化,称为精血同源。血虚可致精亏,精亏也可致血虚,均形成精血亏损。气与血的关系:1 .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2.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血能养气。气和津液的关系:1 .气能生津2 .气能行津:异常时出现水液停聚,气不行水当气的推动和气化作用异常时,津液输布和排泄亦随之受阻,可出现水液停聚,在病理上称为气不行水。3.气能摄津:气虚,多汗多尿血和津液的关系夺血者无汗:血虚时,可出现津液局限性的症状,如当大出血时,脉中血少,脉外津液大量进一步脉中,以补充血量之局限性,可导致脉外津液的相对亏损,
23、出现口干、咽干、尿少、皮肤干燥等症。夺汗者无血:津液大量丧失如大汗、大吐大泻等症,可致脉外津液严重局限性,血中的津液成分也会渗出脉外,使血液量减少,形成血脉空虚,津枯血燥的病变。津血同源。体质:体质的体,指形体、身体,可引申为躯体和生理;质指特质、性质。体质是禀受于先天,调养于后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形态等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性。人体正常体质大体可分为阴阳平和、偏阳和偏阴三种类型。体质学说的应用:1.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 2.指导辩证论治 3.指导养生第四章病因病机病因一。六淫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共同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区性,环境性,相兼性,
24、转化性1 .风邪:为阳邪,善行而数变,为百病之长,风性积极。2 .寒邪:伤及肌表,伤寒。伤及脏腑,中寒。为阴邪,寒性凝滞,寒主收引,寒性清澈。3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4 .湿邪:长夏多湿病5 .燥邪:秋天多燥病,如久晴无雨,火热烘烤6 .火邪:易耗心神,易耗气伤津,易生风动血,易致肿疡。-o疣气1 .特点:发病急骤,传染性强,一气一病,症状相似。2 .因素:气候,环境与饮食,防止,社会-0七 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治病特点:1 .直接伤及内脏,多见心肝脾功能失调。2 .影响脏腑气机3 .影响病情转归二。劳逸失度:过劳,过逸-0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肺脾肾相关)形成
25、:邪气导致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津停滞。特点:在肠胃为痰饮,肠鸣有声。在胸肋,称悬饮,胸肋胀满。在胸膈,称支饮,胸闷咳喘不能平卧。在肌肤为溢饮,肌肤水肿疼痛。致病特点: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运营。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病程缠绵较长。易扰乱神明。多见滑腻舌苔二。淤血:指血液停滞。形成:外邪入侵、饮食劳逸等导致血行不畅,或内外伤导致出血,血积存体内。特点:疼痛拒按,青紫肿块,出血块,望诊面色黑,唇色紫。脉象细涩沉弦。病机: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制。涉及正邪相争,阴阳失调,气机失常。一。正邪盛衰1.正气局限性是发病的内在因素,邪气侵袭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2.实证:邪气过盛,脏腑活动亢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中 医学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