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登鹳雀楼》教案.pdf
《2021年《登鹳雀楼》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登鹳雀楼》教案.pdf(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1 年登鹳雀楼教案年登鹳雀楼教案20212021 年登鹳雀楼教案年登鹳雀楼教案 1 1设计理念设计理念注重创新思维、想象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给学生创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机会,采用读、想、议、画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指导背诵。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 4 个生字,会写 4 个字,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知道诗歌的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教学准备教
2、学准备学生:本课生字卡片、画纸、画笔。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间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看图释题,感知全诗1课件出示书上插图,提问:孩子们,请你们仔细观察,你在图上看到了哪些景物?2简介作者王之涣及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小朋友们在图上所看到的这座楼,名叫鹳雀楼,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位于山西省永济县的黄河边上,楼高三层,建好后有鹳雀在上面栖息,因此而得名。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好诗登鹳雀楼。孩子们,你们想和这首诗交朋友吗?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听老师范读。要求:老师很想朗诵这首名诗,可以吗?请孩子们认真听老师朗读,看看字音是否读
3、得准确到位?学生评价。2.自读,初步感知古诗内容。(1)请孩子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古诗。(2)你认为哪些字难读,需要给大家提个醒?在难读的字下做上记号。(3)学生交流,练读难读的字。(4)小老师教读难读的字。3.检查学生认字情况。(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打乱顺序,学生抢读,教师重点指导“登”、“雀”、“鹳”的字音。(2)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用同桌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比赛认字,互当小老师考考别人。(3)教师抽读,适时鼓励。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学生自主识字,分四人小组交流识字方法,互相检查识字情况。2?借助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交流难写的字,教师范写。重点指导“入”,将“入”
4、与“人”比较记忆。3?学生认真完成课后第三题的“描描写写”,为自己满意的字画上“”。四、精读诗句,悟意明理1?指导读诗,读出节奏。(1)请生赛读,师生共同评价。(2)根据评价,画出诗的节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能按照这样的节奏朗读吗?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自己练习练习。(3)同桌孩子比赛朗读,互相评价。(4)全班齐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2?图文对照,了解诗意。(1)反复吟诵,图文对照,同桌互相说说诗的大致意思。(2)课件播放与诗相配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全班交流对诗的理解,教师适时点拨“欲”、“穷”的意思。(3)作者登上鹳雀楼后,他能看见些什么呢?他会想些什么呢?
5、请同学们大胆地想象一下。你可以用语言说一说,也可以用你手中的画笔画一画。(4)结合评价学生发言和绘画,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更上一层楼以后会看见什么?(5)教师小结:要想看得远,就要站得高,登得越高,眼界就越开阔。五、熟读成诵,想象意境1?孩子们,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再次朗读这首诗吧。你可以和同桌比赛读,可以扮成诗人来读,可以找自己信任的伙伴合作读2?配乐朗读古诗,想象诗歌意境。(1)配上动作,表情朗读。(2)闭眼想象画面读。3?借助媒体指导熟读成诵。4?抽学生背。5?齐背古诗。六、总结全诗,拓展延伸孩子们,祖辈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你们想多了解它们吗?老师给大家推荐必背古诗 80
6、 首、唐诗 300首等课外阅读资料,希望你们能和古诗交上朋友,在今后的学习中“更上一层楼”。20212021 年登鹳雀楼教案年登鹳雀楼教案 2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认字,巩固看拼音识字的能力。2、读诗体会这首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会背诵。3、认识本课的八个生字,学会笔画“竖折”,并学写“山、日”。学习重点:学习重点:1、能借助拼音认字读古诗。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学习新笔画。学写生字。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识字能力。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叫鹳雀楼,看,我们到了
7、。播放鹳雀楼的录像。2、看课文中的图,说说景象如何?3、有一个古人他到了鹳雀楼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听听吧!做好指读姿势。播放配乐朗读登鹳雀楼4、你们想读这首诗吗?请你准备好,小声地方跟着老师读一读。学生活动:学生手指书边读诗边认字。5、自己再读一读,在不认识的字上点上点。6、这次咱们指着书大声地跟着老师读,注意点点字的读音。二、理解古诗意思1、我说一句话,你说一句诗中的话,咱们试试。师:太阳靠着远山落下去了。生:白日依山尽。师:黄河之水向大海奔去。生:黄河入海流。师: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你们真棒,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小诗人,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诗中
8、的景象(播放录像)太阳下山,江水滚滚,奔腾而去。3、见到美景,你再来读诗,读出你的高兴与喜悦吧!4、我们看着黑板上的诗,听着音乐,配上手上的动作,现来读读。5、谁愿意读读这首诗,其他同学做好指读姿势。三、读文后识字过渡句:古诗大家都会读了,这些字你认识吗?(字词课件)1、文中“白日”“依山尽”变红,指名读。2、“黄河”“入”变红,指名读、抢读。3、“千里目”变红,小老师带读。师:这些变红的字词,回去了,你还认识吗?点击变红的字词,回到诗中,边点击生边读。4、出示词卡:有些生字要搬家,跑到了我手上,你还认识吗?(生字卡)黄、入、海、流、千、更、层、楼、5、生字宝宝见到你们这么聪明又跑回诗里了。看
9、书,做好指读姿势,我们再来读诗。看看还认识他们吗?6、这么美的诗你们能背下来吗?孩子们试着自己背一背。给一定时间自背后指名背。2 到 3 人背。四、指导书写1、过渡语:太阳西下的景色多美呀!诗句里的字会写就更好了。2、学习新笔画:竖折板书:竖折3、看哪个字用上“竖折”了?“山”4、观察“山”字的结构,两笔与“竖折”的关系。带着学生在田字格中写“山”。5、在田字格中临写“日”。观察“日”的结构、笔顺、感知“日”的笔顺。总结:先里头后封口或先内再外。6、自己喜欢写哪个字就写哪个字。五、作业将今天学习的古诗背给家人听。教学反思一、立足班情,因材施教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他们对于古诗登鹳
10、雀楼 已很熟悉,有部分学生在课前已经能读、能背了。所以,我根据学生学情,结合低年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在理解字意和诗句的基础上,读好、背好这首诗,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在教学中,我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运用已有的读新课文的方法来初读古诗,即先自由读课文后面的生字,再自由读课文,然后同桌互读互查,让会读的小朋友帮一帮暂时不会读的小朋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在学习中互相合作的精神。另外,教学要面向全体。在检查自读情况时,先检查生字,再由生字连词,对于学生易读错的字词我进行重点指导、纠正,如:“登”“层”是后鼻音,“鹳”是三拼音,“楼”的
11、发音要到位等等,真正把字词教学落在实处。二、以生为本,主动学习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他们能说的喜欢自己说。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在课前的学情调查时,设问:“谁愿意做代表为大家背一背这首诗?”就有学生主动站起来背古诗了。其次,在写字这个块面中,我利用游戏形式即“看谁找的对”来指导学生写字,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动手动口动脑去学习生字。教学“入”字时,与“人”比较。这是个形近字,先让学生讨论交流,一起说说“入”和“人”的不同之处,再以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学生强化记忆:“看看有点像,比比不一样,就差一点点,错了就变样,写时要注意,仔细想一想”,学生的兴趣
12、较高,觉得很有趣。在教学“欲”字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学习去解决问题,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三、入境悟情,积累迁移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如何才能使抽象概括的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明晰的印象呢?在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几点来落实。1、充分利用媒体来活用课文插图,入境悟情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明像入境,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动态的图与静态的文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如学习“白日依山尽”时,我通过媒体直接演示,让学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学习“黄河入海流”时,利用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较难
13、观察到的黄河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图、文、声立体输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使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学生脑海里越来越明晰,从而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势,这样感悟内化,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2、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积累运用语文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更要注重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根据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一个词“登高望远”,并结合学生悟出的道理,来指导学生运用诗中的句子来鼓励别人取得更大的进步。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情悟道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接着,按学生的意愿演示“诗人
14、登楼图”,形象感知诗人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再由课文小松树和大松树中小松树长在山上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畅谈自己站在高处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经历。学生积极性颇高,从而感悟出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这样,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体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突破了这个难点。20212021 年登鹳雀楼教案年登鹳雀楼教案 3 3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知道个别词的意思。2、学习吟唱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活动准备:活动准备:PPT、Flash活动重点:活动重点:学习吟唱古诗。活动难点:活动难点: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知道
15、个别词的意思。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导入一、导入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师:噢,看到了一座塔楼。其实,这座塔楼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很久以前,有一位叫王之涣的诗人,他登上了这座鹳雀楼,看到了很美丽的景色,于是就写下了这首古诗登鹳雀楼。2、欣赏古诗师:诗人到底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才可以写下这么美的古诗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吧!二、理解古诗大意1、出示落日图片,理解诗句“白日依山尽”。师:从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那太阳是怎样落下去的呢?师:太阳挨着大山慢慢地落下了。诗人看到这个画面,于是就写下了“白日依山尽”这句诗句。出示诗句“白日依山尽”。2、出示黄河
16、图片,理解诗句“黄河入海流”。师: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师:这条河叫黄河,黄河流啊流,流到大海中去了。诗人看到这个画面,于是就写下了“黄河入海流”。出示诗句“黄河入海流”。2、理解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师:现在诗人站在鹳雀楼的底楼,但是他想要看到更高更远的风景。那他该怎么办呢?(走到更高的楼层上,就能看到更高更远的风景了。)出示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三、幼儿吟唱古诗三、幼儿吟唱古诗1、欣赏吟唱师:这么好听的古诗,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念一念吧!2、认字吟唱:根据出示的文字吟唱古诗3、动作表现师:现在我邀请你们用动作来表现一下古诗的内容。(请个别幼儿演示)四、结束总结四、结束总结师:古
17、诗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说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今天回家有一个任务请你们回家问问爸爸妈妈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可以用到这句话的好吗。20212021 年登鹳雀楼教案年登鹳雀楼教案 4 4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理解诗中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教学难点、重点:教学难点、重点: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指导朗读。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录音机、配乐朗诵磁带。2、挂图、活动的诗人和太阳。3、田字格黑板。教学时间: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学习古诗吗?我
18、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一起来背一背。(学生背诵)同学们都背得不错,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登鹳雀楼)2、齐读课题,注意正音。二、解题、介绍作者1、登鹳雀楼是什么意思?2、登还可以说登什么?3、揭示挂图。述: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县的西南城上,前面可以看见中条山,下面临近黄河,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鸟儿鹳雀在楼台上休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台叫做鹳雀楼。有一天,唐朝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将要落山的太阳和奔腾的黄河,想了很多,就写下了这首诗。三、整体感知1、听录音。2、听完录音,同学们的心里在想什么呢?四、初读课文1、要求读准字音。2、检查:指名读后正音。3、再读古诗,想想哪些词语你能理解,还有
19、哪些不能理解,将不能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五、学习理解诗意1、学习一二行。(1)指名读。(2)说说哪些词不懂,借助图画理解白日、依、尽。(3)指名说一二行诗意。(4)看图想象,说说黄河怎样流入大海。(5)小结:这两行诗主要讲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傍晚的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黄河滚滚地流入大海。(6)指导朗读。同学们想想,应该怎么读,试着在座位上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过渡:看到如此壮丽的景象,诗人产生什么想法。2、学习三四行。(1)理解词语的意思:欲、穷、千里、目、更。(2)说说诗句的意思。(3)结合生活体验谈谈站得高,才能看得远。(4)师小结: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这是诗人写下这一千古名句所要告诉我
20、们的道理。我们要多学习一些知识、本领,眼界才能开阔。(5)指导朗读。六、想象诗情1、听录音,看图想象诗人所观察的景象,诗人观察时的动作和神态。2、表演:把自己想象到的情景表演给大家看。七、指导背诵1、看图练习背诵:指名背,分组背。2、随音乐一齐背诵。八、作业1、指导写生字:登、欲、穷。2、抄写、默写这首诗。20212021 年登鹳雀楼教案年登鹳雀楼教案 5 5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九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登鹳雀楼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会认 11 个生字。会写 6 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远望”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会认 11
21、个生字。会写 6 个字。2、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远望道理”。教学准备: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古诗录音、有关古诗的资料等。教学课时:教学课时:1 1 课时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进行古诗背诵比赛,看一看谁的古诗背得又多又好,是“诗王”,好不好。2、当学生背到登鹳雀楼时,教师引言导入,板书课题。(出示 CAI 课件)这天,当诗人王之焕来到了黄河边上的鹳雀楼,登楼远望,一轮红日依傍着山巅逐渐下落,在脚步下,黄河波涛汹涌,奔腾入海,非常壮丽。这时,诗人王之焕想道:如果想要看到更为广阔的风景,就必须努力再上一层楼,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9
22、、登鹳雀楼教学设计。3、介绍黄河。出示 CAI 课件。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1、请学生读古诗,检查预习情况。请学生把学习的情况告诉大家。2、请学生用“O”圈出自己还不认识的字,并去向自己的朋友求教。3、听教师范读儿歌,正音。4、教师领读儿歌,学生跟读。5、分小组读。6、学生试读。7、同桌互读。8、抽学生读。9、自由读10、齐读。11、表演读。三、学习生字1、请学生用“”画出生字。2、学生自己试读。3、小组学习,把自己会读的告诉伙伴,把自己不会读的向别人请教。4、师教读,正音。出示 CAI 课件帮助学习生字。注意后鼻音“登”、“黄”、“更”、“层”。5、小老师教读。6、叫号
23、游戏。7、用生字卡片开火车比赛。8、扩词扩句。四、指导书写生字。四、指导书写生字。五、朗读背诵。五、朗读背诵。六、探究学习,养成习惯。六、探究学习,养成习惯。1、收集古诗,看谁背得多。2、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20212021 年登鹳雀楼教案年登鹳雀楼教案 6 6教学要求教学要求1学会 6 个生字。认识 4 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教学时间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提示课题同学们还记得黄河吗?它是我国第二大河。从青海省流出,经过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
24、、河南等省区,在山东流入渤海。在黄河流过的山西永济县有一座著名的高楼,叫鹳雀楼。(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诗人王之涣登上这座楼,看到远处太阳正在慢慢地落下,楼下滔滔的黄河水奔流东去,兴奋不已,写下了一首诗(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齐读课题。注意读准“登”字。这座楼后来被黄河水冲毁,但是这首诗,却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二、范读课文三、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要求:1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顺。2画出本课要求掌握和要求认识的字,读准每个字音。四、检查自学情况1认读生字。楼入穷目更层登鹳雀依2朗读课文。(指名朗读,齐读)五、了解课文大意,指导朗读1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指
25、导看图:远处,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楼下,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2读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教师示范读出夕阳夕下、河水滔滔的情境,再学生反复练读。3眼前的景象吸引着、鼓舞着诗人,他想怎么样?读第三、四行。教师讲解:诗人想看到更远的景物,就对自己说,我应该再上一层楼。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联系登高活动,明白站得高,才能看得远。)4 指名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5朗读课文。以不同形式反复练读。六、识字、写字指导入:与“人”、“八”比较。组词:入口、出入、进入。穷:上边是穴宝盖儿,写法与宝盖不同。目:比“日”多一横。更:第一笔横较短,是间为扁“日”,第六笔长撇顶在横中,直穿“日”后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登鹳雀楼 2021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