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创新概念研究述评与展望.pdf
《商业模式创新概念研究述评与展望.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模式创新概念研究述评与展望.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商业模式创新概念研究述评与展望-R e v i e w a n d P r o s p e c t o f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n C o n c e p t o f B u s i n e s s M o d e lIn n o v a t i o n作 者:王雪冬/董大海作者简介:王雪冬(1 98 1-),男,大连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辽 宁 大 连 1 1 60 2 3;董大海(1 96b),男,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副院长,辽 宁 大 连 1 1 60 8 6,大连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辽 宁 大 连 1 1 60 2 3原发信息
2、:外国经济与管理(沪)2 0 1 3 年第1 1 期 第 2 9-3 6,封三页内容提要:本文在介绍不同学科学者对商业模式创新概念不同认识的基础上,对不同学科视角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概念进行了比较,采用形式逻辑概念界定方法,从商业模式创新过程性和行为性特征入手,对商业模式创新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商业模式创新的特点,最后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未来研究进行了简要展望。R e v i e w a n d P r o s p e c t o f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n C o n c e p t o fB u s i n e s s M o d e l In n o v a t i
3、 o n关 键 词: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学视角/战略学视角/营销学视角/商业模式学视角 b u s i n e s s m o d e li n n o v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o np e r s p e c t i v e/s t r a t e g i c p e r s p e c t i v e/m a r k c t i n gp e r s p e c t i v e/b u s i n e s s m o d e l p e r s p e c t i v e期 刊 名 称:企 业 管 理 研 究 复 印
4、 期 号:2014年03期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50(2013)11-0031-08近年来,商业模式创新得到了管理学者和企业家越来越多的关注(George 和 Chapman,2006;Zott 和 Amit,2010;Teece,2010)。然 而,文献梳理表明,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以及企业家所说的商业模式创新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商业模式创新现在已经是一个 众口T 司、莫衷一是 的术语。因 此,本文对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从不同学科视角界定或阐述的商业模式创新概念进行了评介和I:匕较,最后运用形式逻辑概念界定方法重新界定了商业模式创新概念,以期在不同学术背景的商业
5、模式创新研究学者和企业家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为后续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以及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实践提供启示和指导,并推动商业模式学科不断发展。二、商业模式创新概念研究述评商业模式学科是融合了技术创新学、战略学、营销学等不同学科的相关内容而形成的一个新兴的管理学独立交叉学科(王雪冬和董大海,2012),技术创新学、战略学、营销学等诸多学科的学者都从自身学科背景出发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Aspara等,2010)。下面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从技术创新学、战略学、营销学和商业模式学等不同研究视角界定的商业模式创新概念进行评介。(一)技术创新学视角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概念技术创新
6、学者从其学科的“创新 核心议题出发,把理解 商业模式创新”概念的重点放在了“创 新 上。自Schumpeter(1934)提出 创新”概念并把创新分为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等五种创新以来,技术创新学者一直把注意力聚焦于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管理等研究领域。但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以Chesbrough和Rosenbloom(2002)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研究学者开始逐渐认识到技术本身并没有特定的客观价值,技术的潜在经济价值必须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实现,于是把注意力转向产品和技术领域以外的商业领域创新,也即商业模式创新。Christensen(2002滓先提出了破坏
7、性技术创新的概念。他强调,为了与破坏性技术相匹配,企业必须进行破坏性商业模式创新,并 且 把“破坏性商业模式创新 理解为从为顾客创造价值出发来发现非顾客消费群体,通过争夺非顾客消费群体来参与竞争,瞄准最不可能购买现有产品的消费者,找出阻碍他们消费的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破坏性技术能够满足非顾客消费群体的需求,企业就能开拓新的高增长市场,并能不断 蚕食”其他企业的既有顾客。尽 管Christensen(2002)并没有对商业模式创新进行明确的定义,但却把商业模式创新发现顾客需求的作用与传统营销学所倡导的反应性市场导向区分开来。在Christensen(2002)看 来,企业的既有顾客并不是企
8、业进行顾客分析和市场调研的唯一对象,也不是企业理解和确定顾客价值的唯一途径,顾客价值分析还存在技术等其他途径,从而为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Chesbrough(2006)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理论,他认为企业必须创立与其核心技术相匹配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建立启发式逻辑,并把技术与其蕴含的潜在经济价值联系起来的过程。Chesbrough(2006)的贡献就在于明确指出了商业模式创新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成功离不开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发明并不能保证取得商业成功,新技术还必须依靠商业模式创新来实现商业化应用。例 如,苹果公司既不是MP3数字音乐制式技术的发明者
9、,也不是数字音乐播放器的发明者,但基于iPod与iTunes相结合的商业模式创新却使得苹果公司后来居上,并且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数字音乐产业。Tidd和Bessant(2012)从创新概念出发,将创新重新分为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定位创新和范式创新四种类型。商业模式创新与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等传统类型的创新不同,它是一种全新的范式创新。范式创新反映的是影响企业业务的潜在思维方式变化,源自于新进入者对问题和游戏规则的重新定义和重构。Tidd和Bessant(2012)的贡献就在于从创新的角度出 发,通过区分不同类型的创新来说明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创新的全新创新,在“创新 种类中对商业模式创新进行
10、定位。不仅如此,Tidd和Bessant(2012)还从创新程度的角度阐明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属性,即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非连续性创新。谢德莉(Tse Edison,2012)认 为,创新从本质上可以分为科技创新和商业创新两大类,其中科技创新是指有关自然规律的新发现,他把这种创 新 称 为 始 创 新 ,而把商业创新理解为“创 造 新 价 值 ,又进一步细分 为“流 创 新 和 源 创 新 ,并且认为商业模式(商业模型)创新属于“源 创 新 。商业模式创新的意义不在于创造新科技、新产品或新服务,而在于创造新价值,即通过实施新的理念来推动对人们日常生活或工作有价值的活动。新的理念可以由新产品或新科技(
11、始创新)所催生,也可通过组合现有资源来实现。谢德沛(2012)的贡献在于明确把商业模式创新视为一种商业创新,并且认为新理念(具体而言,顾客价值主张)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源头和出发点,商业模式创新并非源于技术发明本身,而是源于对顾客需求的洞察、对价值主张(即价值理念)(谢德沛,2012)的重新定义。综观不同学者基于创新视角界定的商业模式创新概念,可以看出他们普遍把商业模式创新定义为一种全新的创新,并且普遍强调商业模式创新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技术创新必须与商业模式创新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其自身的商业化。商业模式创新的源头在于新理念的提出或产生,或者是对问题和游戏规则的重新定义和重构。细加分
12、析不难发现,这些学者所界定的商业模式创新概念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他们看来,商业模式创新只不过是一种技术商业化手段而已,他们仅仅把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创新方式。显 然,这些学者偏重于从技术角度来阐述技术商业化问题,而忽略了商业模式创新同时也是一种企业层面的战略变革行为。(二)战略学视角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概念与技术创新学者重点关注“创 新 不 同,战略学者主要从变革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商业模式创新,他们将商业模式创新理解为企业的一种变革方 式,重点关注企业如何改变自己的商业模式以及这种改变所带来的结果。Hamel(1998)把商业模式创新理解为一种战略创新,并且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就是为了打乱竞争对
13、手的阵脚,为顾客创造新价值并为利益相关者创造新财富而重构行业现行商业模式。这种创新有助于企业事半功倍地分享产业所创造的价值。Hamel(1998)揭示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战略意义,从企业战略层面对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解读,即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层面的一种战略行为,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商业模式竞争,不同企业周而复始的创造性破坏和持续不断的商业模式创新是推动行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动力。在Markides(1998和2006)看 来,商业模式创新就是 为了引入可盈利商业模式而打破既有游戏规则,也就是说,商业模式创新会颠覆既有商业规则,并引入新的商业规则。对既有规则的颠覆可通过重新确定顾客细分标准、顾客
14、需求、产品生产与交付方式或者开发新产品等手段来实现。可 见,Markides(1998和2006)强调了商业模式创新的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行业既有假设和成规的颠覆。例 如,在苹果公 司iPhone手机问世之前,以诺基亚为代表的功能机和以黑莓为代表的传统智能机都把语音通话和短信服务定义为手机的核心功能,而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则把手机的功能重新定义为移动多媒体通信终端,从而改变了手机行业的既有假设,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开创了全新的智能手机产业。Schlegelmilch等(2003)认 为,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战略性创新,通过颠覆既有规则和改变竞争性质来重构企业既有的商业模式和市
15、场,在大幅度提升顾客价值的同时,实现企业自身的高速增长。可 见,Schlegelmilch等(2003)更加关注商业模式创新对于提升顾客价值和推动企业成长的作用,并且着重强调了商业模式创新可以使企业获得快速成长的现实表现。Bock等(2010)把商业模式创新看作一种不同于其他类型组织创新的全新变革过程,一种企业层面开发利用新机会的过程,并且认为一旦渐进式变革和产品创新滞后于外生不连续性,组织管理层就会利用商业模式创新来面对层次更高、为期更长的挑战。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不同于其他类型组织创新的新颖变革过程,因而可能是一种非常规的特殊创新。可 见,Bock等学者更加强调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性和特殊性,
16、把商业模式创新看作是一种不同于一般渐进式组织变革的非常规、激进式长期组织变革过程。综观以上学者从战略学视角对商业模式创新所做的阐述,不难发现他们对商业模式创新的认识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点:首 先,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企业层次的战略变革行为,因此就变革层次而言远高于一般的产品创新、渠道变革、品牌塑造等业务层次的变革。其 次,商业模式创新具有很强的颠覆性,是对行业既有假设和思维定势的颠覆。最 后,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组织变革过程,是组织为应对外生不连续性而进行的一种非常规的激进式组织变革过程。商业模式创新的上述特点决定了这种创新在企业实践中是比较罕见、极难实现的。然 而,也正是它的罕见性和极难实现性使得企
17、业一旦取得商业模式创新成功就能获得快速成长,甚至改变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苹果公司艰难的二次重生和重生后实现的快速发展,就是商业模式创新上述特点的真实写照。不 过,与技术创新学者一样,战略学者对商业模式创新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 如,一些战略学者(如Shafer,2005;Richardson,2008)狭义地认为,商业模式创新仅仅是企业进行战略规划的一种工具。长期以来,竞争一直是战略研究的一个核心议题,因 此,战略学者总是或多或少地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竞争导向型的,而忽略了商业模式创新特有 的“竞合 特点。更重要的是,战略学者更多地从表现形式和可能产生的结果的角度去审视商业模式创新,而忽
18、视了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源头顾客和消费者的关注。(三)营销学视角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概念顾客和消费者始终是营销学关心的核心对象,因 此,营销学者主要从商业模式创新的源头一顾客和消费者出发来认识和研究商业模式创新。一方面,导向问题一直是营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Narver和Slater,2004),因 此,营销学者主要从导向视角来界定商业模式创新概念。Aspara等(2010)指 出,商业模式创新是由主动(或前瞻)性市场导向(proactive market orientation)而不是由反应性市场导向(reactivemarket orientation)驱动的。主动性市场导向型创新的特点在于企业
19、更加关注消费者的潜在需求,通过发掘他们的潜在需求来创造新顾客和创建新市 场,而反应性市场导向型创新的特点则是企业只是为了适应现有的市场结构或者回应消费者已有的显性需求而反应性地进行创新。在比较分析了主动性市场导向型创新和反应性市场导向型创新以后,Aspara等(2010)把商业模式创新定义为:一种重塑既有市场结构、面向消费者潜在需求、实现顾客价值后班天式增长、设计独一无二的业务系统、开发新渠道或者彻底改变竞争规则的创新。另一方面,顾客细分可以说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前期准备,因 此,Eisenmann等(2008)从顾客的角度探讨了双边市场问题。双边市场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单边市场的市场。在单边市场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商业模式 创新 概念 研究 述评 展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