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3万吨高盐稀态酱油生产车间初步设计学士学位论文.doc





《年产3万吨高盐稀态酱油生产车间初步设计学士学位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3万吨高盐稀态酱油生产车间初步设计学士学位论文.doc(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毕 业 设 计学生姓名: 学 号: 学 院: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 业: 生物工程 题 目: 年产3万吨高盐稀态酱油 生产车间初步设计 指导教师: 评阅教师: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目录1 设计概况12 设计基础12.1 设计依据12.2 设计原则12.3 设计范围23 工艺设计23.1.1高盐稀态发酵工艺(浸出法)23.1.2 固稀发酵法酱油酿造工艺33.1.3 高盐稀态发酵工艺(压滤法)33.2 工艺介绍33.2.1 该工艺特点33.2.2 工艺流程33.3 各工段工艺操作要点43.3.1 原料要求43.3.2 原料选取53.3.2.1 豆粕53.3.2.2 小麦53.3.2.3 食盐53.
2、3.2.4 水63.3.3 原料配比63.3.4 原料处理63.3.4.1 润水63.3.4.2 蒸煮73.3.4.3 焙炒73.3.4.4 粉碎73.3.5 种曲制备及制曲要点73.3.5.1 酱油酿造微生物主要有米曲霉、酱油曲霉、酵母菌、乳酸菌。83.3.5.2 种曲制备93.3.5.3 制曲103.3.6 制醪和发酵113.3.7 压榨123.3.8 灭菌123.3.9 调配123.3.10 储存与包装133.3.10.1 熟油过滤133.3.10.2 贮存144 技术经济指标144.1 氨基态氮酸生成率144.2 原料利用率154.3 酱油出品率154.3.1 全氮出品率的计算154.
3、3.2 氨基态氮出品率的计算164.3.3 固形物出品率的计算165 工艺计算165.1 计算依据165.2 物料衡算175.2.1 日原料消耗175.2.2 种曲日用量175.2.3 制醪盐水日用量175.2.4 润水量的计算185.2.5 防腐剂日用量185.3 热量衡算185.3.1 豆粕蒸煮蒸汽用量185.3.2 换热器加热灭菌耗用蒸汽量195.4 生产车间原料及耗能情况205.5 物料衡算图216 设备的设计与选型226.1 厂内运输设备226.2 原料筒仓226.3 斗式提升机236.4 筛麦机236.5 炒麦机246.6 锤式粉碎机246.7 螺旋输送机246.8 旋转式蒸煮锅2
4、46.9 风冷机256.10 罗茨鼓风机256.11 圆盘制曲机266.12 发酵罐266.13 压榨机266.14 过滤机266.15 输油泵266.16 调配罐266.17 灭菌器276.18 酱油储罐277 车间设计布置297.1 车间布置的一般原则297.2 本设计中的车间布置308 工厂的总平面布置318.1 总平面设计的一般要求318.2 本设计中工厂总平面设计319 附属工程329.1 环境保护329.2 废水的处理329.3 废渣的处理和利用329.4 劳动保护329.5 给、排水工程329.5.1 给水工程329.5.2 排水工程339.6 劳动组织和定员33结论34致谢35
5、参考文献36第 36 页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1 设计概况本设计为年产3万吨高盐稀态酱油生产车间初步设计。重点完成备料、发酵、压榨的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计算、设备计算和选型,并完成任务书要求的相关图纸的绘制。生产工艺采用高盐稀态(压滤法)发酵;蒸煮工艺采用技术成熟的旋转蒸料锅法;制曲工艺采用自动翻曲,自动调节温度、湿度,机械化程度高的圆盘制曲机进行制曲;利用全封闭、机械化程度高的大型发酵罐发酵;成熟酱醪经压榨机压滤提取酱油。2 设计基础2.1 设计依据1)设计任务书,其中包括设计中要求的产量生产工艺等。 2)调味料加工技术、发酵调味品生产技术、调味品、调味品生产工艺学、酱油生产技术问答
6、等一些参考书籍及相关手册。3)ZBX 66022-87 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酿造工艺规程 GB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2760-86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18186 酿造酱油标准 GB11680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GB/T50103-2001 总图制图标准 GB/T50001-2001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J-86 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GB50316-2000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GB50003-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4)统万珍极酿造厂实习实践经验等。2.2 设计原则工程项目建设,不同于科学研究项目,工厂建成后,必须达到或超过设计指标,满足企业生产及社会需
7、求,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工厂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相结合原则2)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与技术条件原则3) 注重长远发展、留有余地的原则4) 总体设计要体现安全、卫生、健康的原则5) 坚持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原则设计工作必须认真进行学会查阅文献,收集设计必需的技术基础资料,加强技术经济分析工作,并进行深入调查,与同类型厂先进技术经济指标作比较,达到或超过同类型工厂平均水平,要善于从实际出发去分析研究问题。设计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符合设计通用性和独特性相结合的原则。工厂生产规模、产品品种的确定,要适应国民经济的需要,建厂地点,时间,三废综合利用等条件,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8、发酵工厂设计还应考虑采用微生物发酵的工厂的独特要求,既要注意到周围环境(包括空气、水源)的清洁卫生,又要注意到工厂内车间之间对无菌、卫生、防火等条件的相互影响。食品类发酵工厂,还应贯彻国家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充分体现卫生、优美、流畅,并让参观者放心的原则。设计工作必须加强计划性,各阶段工作要有明确的进度。2.3 设计范围 本设计为年产3万吨高盐稀态酱油生产车间初步设计,根据要求需对下列内容进行设计:(1)选择并确定生产流程,确定技术指标;(2)进行生产工艺的计算;(3)设备的选型与计算,确定生产设备的规格和台数; (4) 车间设备布置的方案比较和设备的平面和空间关系的确定及设计制图;(5)正式
9、绘制车间生产设备布置图,工艺流程图,编制设备表。3 工艺设计3.1 工艺流程的选择就“酿造酱油”的传统发酵工艺而言,在我国可以细分为3种主要的生产工艺。这3种生产工艺,均属于“高盐稀态发酵工艺”的范畴。3.1.1高盐稀态发酵工艺(浸出法)以大豆、面粉为主要原料,(在蒸料、制曲、高盐、稀态发酵,发酵期36个月,最后用浸出法滤出酱油,在稀态发酵期间,采用日晒夜露的方法,利用太阳的热能促使酱醪成熟,这种工艺在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高的南方广泛应用。3.1.2 固稀发酵法酱油酿造工艺以豆粕、小麦为主要原料,小麦经焙炒、破碎后与蒸熟的豆粕混合制曲,再经过前期固态发酵,后期稀发酵两个阶段的酿造,再经压滤法
10、提取酱油。这种工艺实质上是在传统的高盐稀态发酵的基础上,为缩短发酵周期而采取的一种工艺改革。国内采用这种工艺生产酱油的厂家,主要有原天津市的光荣酱油厂(红钟牌酱油)和南京机轮牌酱油等。3.1.3 高盐稀态发酵工艺(压滤法)高盐稀态发酵工艺(压滤法)与高盐稀态发酵工艺(浸出法)的工艺差别很大。高盐稀态发酵工艺(压滤法)使用的生产原料是豆粕及小麦,稀发酵的前期采用低温发酵,且需要加入人工培养的乳酸菌及酵母菌,成熟酱醪经压榨机压滤提取酱油,因此二种工艺的产品风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设计工艺选择高盐稀态发酵工艺(压滤法)。3.2 工艺介绍3.2.1 该工艺特点高盐稀态发酵是指酱醪的盐水浓度为1820
11、%(1820Be),盐水用量较多,为总原料的22.5倍,使酱含盐量达15%左右,酱醪水分达65%左右,酱醪呈流动状态。该工艺具有发酵密封、稳定、卫生,且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等特点,相较于传统方法,生产工艺更容易控制,酱油品质易于把控。采用该工艺发酵的酱油产品为红褐色,具有较浓的酱香及酯香,鲜味突出,醇厚,鲜甜适口,色泽红亮,质量较稳定,指标具有一定性。因此采用该工艺更能符合本设计对产品的要求。3.2.2 工艺流程小麦经焙炒、冷却、破碎后,与蒸熟的豆粕混合制曲,成曲与食盐水混合进行稀发酵,发酵期56个月。加入的盐水比重1820Be,加入盐水的温度,依季节变化作适当调整,工艺要求食盐水经制冷机冷却后
12、,再与成曲混合,盐水的温度以稀醪发酵前期(2030d)酱醪温度保持15为宜,以防止酱醪的pH值急速下降(抑制杂菌的繁殖),因pH的急速下降会使蛋白酶的作用减弱。这种工艺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加入人工培养的乳酸菌,酵母菌,同时要依据使用的乳酸菌,酵母菌菌种的不同选择适合的加入时间、温度、pH值等工艺条件。一般掌握在稀发酵的低温发酵阶段(3040 d)结束后加入耐盐的酵母菌。稀发酵期间,要按工艺要求,定期进行搅拌。成熟酱醪,送入压滤机压滤,压滤出的生酱油,经配兑、加热灭菌后,即为成品。 豆粕 小麦 食盐水 预热 焙炒 蒸煮 冷却 配兑 风冷 粉碎 冷却 种曲 混合 制曲 酵母种子液 发酵 酵母种子罐扩
13、大培养 压榨 酱渣 过滤 调配 灭菌 成品 图1.工艺流程图3.3 各工段工艺操作要点3.3.1 原料要求根据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酿造工艺规程 ZBX 66022-87 的规定,各种原料需满足以下要求:大豆:应符合 GB 1352-86大豆 及GB 2715-81粮食卫生标准规定。 面粉、麸皮:应符合 GB 2715-81 规定。 食盐:应符合GB 2721-81食盐卫生标准及GB 5461-85食用盐规定。 水:应符合GB 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 添加剂:应符合GB 2760-8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 3.3.2 原料选取本设计以豆粕和小麦作为主要发酵原料,分别为蛋白质原
14、料和淀粉原料。3.3.2.1 豆粕 要求蛋白质含量高,没有异味,当年新鲜原料,没有霉变、腐烂,农药残留,重金属不能超过标准。豆粕成份:粗蛋白质4751,脂肪1,碳水化合物25,粗纤维素5.0,灰分5.0,水分710。豆粕是大豆先经适当加热处理(一般低于100),再经轧坯机压扁,然后加人有机溶剂,以轻汽油喷淋,提取油脂后的产物,一般呈片状颗粒。豆粕中脂肪含量极少,蛋白质含量较高,水分少,易于粉碎,价格低廉,且豆粕为榨油残渣,豆粕的使用让大豆得到了综合利用,更是生产酱油的理想原料。3.3.2.2 小麦小麦的主要成份:淀粉70,糊精23,蔗糖、葡萄糖和果糖24,蛋白质1014。小麦属于禾本科,一年生
15、或二年生草本作物,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且接近产区,运输压力小。相较于麸皮,小麦具有更高的淀粉含量,利于提高酱油的脂香。同时,小麦中麸胶蛋白质和谷蛋白质丰富,麸胶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以谷氨酸最多,是产生酱油鲜味的主要因素之一。小麦品种多样,酿造酱油选用红皮及软质小麦最佳。3.3.2.3 食盐食盐是酱油生产中的重要原料,它不仅给酱油提供适当的咸味,支持酱油的鲜味,同时又是酱醪在发酵过程中防腐的重要物质基础。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卤汁及其他杂物。食盐随氯化钠的含量不同可分为优级盐(氯化钠含量不少于93%),一级盐(氯化钠含量不少于90%),二级盐(氯化钠含量不少于85%),
16、三级盐(氯化钠含量不少于80%)。按来源不同分为海盐、岩盐和井盐。我国以海盐为主,海盐习惯上以产区为名,如产于山东沿海的称为鲁盐,产于浙江沿海的称为姚盐,产于河北沿海的称为芦盐。在内地四川、山西、陕西及甘肃等省均有井盐,而以四川自贡井盐文明于全国。选择酱油酿造用食盐时应注意几点:(1)水分及夹杂物少;(2)颜色洁白;(3)氯化钠含量高;(4)卤汁(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钙、硫酸镁、硫酸钠等的混合物)较少。含卤汁过多的食盐会使酱油带有苦味,使酱油品质降低。最简易的去处卤汁的方法是将食盐存放于盐库中,让卤汁自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进行潮解后流出,使之自然脱苦。酿造酱油使用的食盐一般为海盐,海盐的纯度高,
17、卤汁含量少,含卤汁较多的食盐会给酱油带来苦味。纯食盐的相对密度是2.161(25)在溶解成盐水时,应注意搅拌,以防食盐下沉。合理的溶解方法是将水注于盐堆,令其自然溶解,于盐堆底部收集浓盐水。温度的变化对溶解度的影响不大,因此不需要加热溶解,以节约燃料。3.3.2.4 水酱油生产需用大量的水,须符合食用标准。一般凡可饮用的自来水、深井水,清洁的河水、江水等均可使用,如果水中含有大量的铁、镁、钙等物质,不仅不符合卫生要求,而且影响酱油的香气和风味,一般来说在酱汁中含铁不宜超过5ppm。3.3.3 原料配比 豆粕:小麦:1:13.3.4 原料处理原料的处理是酱油生产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18、,处理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制曲的难易、曲的质量、酱醪的成熟和出油的多少、酱油的质量以及原料利用率等。原料处理的合理化,对产品质量及原料利用率的提高是有很大作用。3.3.4.1 润水豆粕因其原型已被破坏,如用大量水直接浸泡,就会将其中的成分浸出而损失,因此必须有润水的工序。润水即是加入所需要的水量,并设法使其均匀而完全的吸收。润料的目的:1)使原料中蛋白质含有一定的水分,以便在蒸料时迅速达到适当变性的目的;2)使原料中淀粉易于充分糊化,以便溶出米曲霉所需要的营养成分;3)供给米曲霉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水分。 润水设备选择:本设计直接利用利用螺旋输送机进行润水。即将豆粕在输送机上时在原料表面喷水。 加水量
19、的决定:加水量以多少最为适宜,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必须考虑各种条件:如原料含水量的多少,原料性质和配比,气候季节和地区的不同,蒸料的方法,操作中水分散发情况,曲箱内装料数量以及曲室保温和通风情况等等。加水量的适当与否,与米曲霉所分泌的酶的多少也有极大关系。如果加水过多,则不利于米曲霉的生长繁殖和酶的分泌,反而会招致杂菌的繁殖,同时消耗了大量的淀粉质原料,部分蛋白质也被分解,降低了酱油的质量。3.3.4.2 蒸煮蒸料的目的,主要使豆粕中的蛋白质完成适度变性,即成为酶容易作用的状态。未经变性的蛋白质,虽然能溶于10%以上的食盐水中,但不能为酶所分解,只有经过变性后才能消化。变性的方法,最容易的就是加
20、水、加热,若没有一定的水分和温度,就不能完成适度变性。但如果温度过高以及时间太长,均会使蛋白质过度变性部分蛋白质又变成非水溶性的,则酶不能分解,还会形成褐色素而降低原料利用率。在使用加压蒸煮设备时,必须选用适当的蒸煮压力及保压时间,以促使蛋白质达到适度变性。3.3.4.3 焙炒 焙炒温度为380420,出口温度在150160,焙炒程度不生不焦,沉降度小于23%,化度0.5左右。焙炒使淀粉更容易为酶所利用。3.3.4.4 粉碎 小麦颗粒过大,在制曲过程中,影响菌丝的深入反之,减少了曲霉繁殖的总面积,相应的减少了酶的分泌量。一般地说,原料碎度愈细,表面积愈大,曲霉的繁殖面积也越大,在发酵中分解效果
21、也就越好,原料利用率可以提高。但如原料碎度过细,制曲时通风不畅,就制不好曲,发酵时酱醪发粘,结果压滤不爽。在此种情况下,反而给以后各工段造成生产上的困难,而且还影响原料利用率。所以,细碎度必须要适当,在不影响制曲、发酵及压滤的前提下,以能提高原料利用率为宜。 粉碎设备为锤击式碎饼机。它通过筛孔直径大小,使原料细碎度达到要求的标准。 基本操作:豆粕经过筛选除杂经斗式提升机运至中转罐再真空抽送至计量罐,进入高压旋转球锅(亦称NK式旋转蒸锅) ,干蒸10min,再加入7080热水在1.82.0 kg/m压力下保持1020 min。迅速脱压, 使原料蛋白质变性,并风冷至3035;小麦经筛选除杂用斗式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产 万吨高盐稀态 酱油 生产 车间 初步设计 学士学位 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