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题库附答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题库附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题库附答案.pdf(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题库附答案试 题1一、单选题(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管理的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协调指挥执行机构,成 立 于(c)年。A.2004B.2005C.2006D.2007依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2)依 据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以事故类型与危险程度分析、应急处置基本原则、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信息报告程序、应急处置等为主要内容的应急预案,属 于(C)。A.总体应急预案 B.综合应急预案C.专项应急预案 D.现场处置方案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3)某
2、化工厂针对本企业存在的危险较大的岗位制定了现场处置方案。依 据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该处置方案至少每(B)个月应组织一次演练。A.12B.6C.3D.1依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4)依 据 安全生产法,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责任人是本单位的(A)。A.主要负责人 B.分管安全生产领导C.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 D.全体人员依据: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5)依 据 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A)。A.本单位负责人 B.安全生产监管人员C.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D.所在地人民政依据:安全生产法
3、第七十条(6)依 据 突发事件应对法,国 家 建 立(B)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A.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B.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综合协调D.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社会参与、综合管理依 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条(7)依 据 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修 订 程 序 由(D)规 定。A.地方政府B.国家应急中心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D.国务院依 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十七条(8)按 照 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总体规划方案的要求,通过整合资
4、源、调整区域布局、补充人员装备,形 成(B)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A.以国家级区域专业应急救援基地为基础,以地方骨干专业应急队伍和企业应急队伍为中坚力量,以社会救援力量为补充B.以企业应急队伍为基础,以国家级区域专业应急救援基地和地方骨干专业应急队伍为中坚力量,以社会救援力量为补充C.以社会救援力量为基础,以国家级区域专业应急救援基地和地方骨干专业应急队伍为中坚力量,以企业应急队伍为补充D.以地方骨干专业应急队伍为基础,以国家级区域专业应急救援基地和企业应急队伍为中坚力量,以社会救援力量为补充依据: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总体规划方案(9)依 据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5、,某加油站制定了预案体系,其中,针对该加油站成品油装卸区火灾的预案属于(C)。A.综合预案B.专项预案C.现场处置方案 D.部门预案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第5.4条(10)A 省化工园区发生爆炸事故,导致31人死亡,依 据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该事故的事故信息发布应由(B)负责。A.A 省人民政府B.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会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C.A省化工园区管委会D.A 省人民政府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依据: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第4.9 条(11)A省一化工企业发生事故,事 故 导 致2 9人 死 亡,并造成了有毒气体泄漏,事 故 发 生 后A省人民政府、国
6、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环境保护部、国务院安委会有关人员相继赶到现场。依 据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该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应由(C )负责组织成立。A.国务院安委会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C.省人民政府B.国D.环境保护部依 据: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第2.2条(1 2)事 故 应 急 预 案 编 制 步 骤 应 包 括 的 内 容 是(A)o施施施A、成立小组、危险分析、能力评估、组织编写、评审发布、B、危险分析、能力评估、组织编写、评审发布、培训演练、C、前期调研、危险分析、能力评估、组织编写、评审发布、D、前期调研、危险分析、能力评估、组织编写、培训演练、实实实实施依 据
7、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第4.1条(13)依 据 安全生产法的规定,重大危险源应进行登记、检测、评估、监控等工作,负责组织评估工作的是(A)。A.生产经营单位 B.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C.中介机构D.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14)下列关于重大危险源监控监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B)。A.企业负责,政府监管,中介组织提供技术指导B.企业应向公安部门提交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报告C.政府有关部门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实行分级管理D.储存剧毒物质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场所,应设置监控系统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1 5)安全生产法规定,(A)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
8、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A.县B.市C.省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七十七条(16)安全生产法 规定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包括:“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B)。”A.安全卫生设施 B.劳动防护用品 C.劳动防护工具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五十四条(17)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时,应对从业人员进行(C)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A.班组级 B.车间级C.专门 D.厂级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六条(1 8)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进行(A
9、)以及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A.爆破、吊装 B.矿山、建筑 C.起吊、搬运 D.高空、地下依据:安全生产法第四十条(19)安全生产法规定: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有权向本单位提出(B)要求。A.经济补偿 B.赔偿 C.人身赔偿 D.财产赔偿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三条(20)根 据 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中的义务是不得(A)对事故的依法调查处理。A.阻挠和干涉 B.干扰和阻止 C.阻
10、挠和抵制 D.干扰和阻止依据: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五条(2 1)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 项 目 的(C),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A.生活设施 B.福利设施 C.安全设施 D.工作设施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八条(2 2)安全生产法规定,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A),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A.事故原因 B.事故类型 C.事故影响 D.事故损失依据: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三条(2 3)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
11、保持(C)距离。A.10米以上 B.一定 C.安全 D.20米以上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九条(24)安全生产法规定,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A)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A.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B.生产经营范围C.安全管理区域 D.经济指标依据: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五条(2 5)安全生产法规定,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B)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A.安全第一、预防为
12、主 B.实事求是、注重实效C.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D.权责统一、以人为本依据: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三条(26)根 据 安全生产法,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是生产经营单位(A)的职责。A.主要负责人 B.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C.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D.班组长依据: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27)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A)oA.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B.上级领导C.安全生产监督部门 D.法定代表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二条(28)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将检查的时间、
13、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作出书面记录,并 由(A)和被检查单位的()签字。A.检查人员,负责人 B.检查人员,总工程师C.检查人员,安全员 D.检查人员,职工依据: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五条(29)对重大、特别重大及以上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的企业,其主要负责人(D)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的厂长、经理。A.3 年 B.5 年 C.10 年 D.终身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一条(30)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C)的原则。A.预防为主、防消结合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C.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条(3 1)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
14、共卫生事件分为(C)。A.二级 B.三级 C.四级D.五级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3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后,(A)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A.事故现场有关人员 B.安全管理人员 C.特种作业人员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九条(3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规定,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A),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A.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 B.请示领导、获得批准C.保持物件完整、保证现场痕迹不受破坏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十六条(34)(C)不 属 生产
15、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所调查的范围。A.企业生产事故 B.客运车交通事故C.国防武器装备生产事故 D.企业火灾事故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条(35)某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一起较大事故,应由事故单位所在地(B)组织调查。A.省人民政府 B.设区的市人民政府C.县人民政府 D.设区的市安监局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十九条(36)事故调查报告应当依法及时向(A)公布。A.社会 B.工会 C.从业人员 D.政府部门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十四条(37)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B)的原则。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实事求是、尊重科学C.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D
16、.权责统一、以人为本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四条(3 8)某化工企业发生一起火灾事故,当日造成2 人死亡、2 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 9 0 万元。其中重伤中1 人经治疗后康复出院,另 1 人在事发后的第2 9 天死亡,该事故应认定为(A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大事故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3 9)突发事件应对法自(C )年 1 1 月 1日起施行。A.2 0 0 3 B.2 0 0 5 C.2 0 0 7 D.2 0 1 0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前言部分(4 0)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
17、(B )级。A.3 B.4 C.6 D.8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三条(4 1)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是由国务院和(A )确定的部门制定。A.国务院 B.人民代表大会 C.省政府 D.县政府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三条(4 2)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D )。A.应急管理原则C.应急管理理念B.应急管理办法D.应急管理体制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四条(43)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D )的原则A.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B.以防为主、以消为辅C.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D.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五条(44)(D )和县级以上地
18、方各级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国务院规定。A.省政府 B.人民代表大会 C.市政府 D.国务院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九条(45)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及时(B)oA.上报 B.公布 C.认真研究 D.科学规划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十条(46)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A)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A.有义务 B.无义务 C.可以 D.视情况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十一条(47)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 的(B)。A.房屋 B.财物 C.车辆 D.土地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十二条(4
19、8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A.存档 B.备案 C.讨论 D.公布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十六条(49依 据 突发事件应对法,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A)应急预案。A.修订 B.调整 C.更改 D.制订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第十七条(50国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A),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A.保障制度 B.管理办法 C.管理体系 D.运行机制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第三十二条(51)国家建立健全(A)应急保障体系,确保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通信顺畅。A.通信 B.网络 C
20、.广播 D.信息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第三十三条(52)乡规划应当符合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需求,合理确定应急(A)。A.避难场所 B.救援场所 C.人员聚集地 D.生活区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第十九条(53)所有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防范措施的(D)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A.进展 B.执行 C.运作 D.落实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第二十二条(54)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制定具体(D)。A.逃生方案 B.救援措施 C.危险告知机制 D.应急预案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第二十四条(5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
21、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B)制度,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A.教育 B.培训 C.轮训 D.集训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第二十五条(5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或者确定(A)应急救援队伍。A.综合性 B.专业性 C.权威性 D.全能型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第二十六条(61)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 的(D)。A.无偿广告 B.讲解C.系列培训 D.公益宣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第二十九条(5 7)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A )。A.虚假信息 B.真实情况 C.
22、小道消息 D.情况通告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章第五十四条(5 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自(B )年6月 1日起施行。A.2 0 0 5 B.2 0 0 7 C.2 0 0 9 D.2 0 1 2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一章P 7(5 9)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B )等级。A.3 B.4 C.5 D.6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一章第三条(6 0)事故发生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配合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的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C )OA.法律援助 B.物资支援 C.便利条件 D.交通保障依据:生产安全
23、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一章第五条(61)(D)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处理,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A.党组织 B.人事部门 C.劳动仲裁委员会 D.工会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一章第六条(62)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B)和依法调查处理。A.事故的分析 B.事故的报告 C.事故的公布 D.事故的认定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一章第七条(63)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中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 权(D)。A.处理 B.调查 C.纠正 D.举报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一章第八条(64)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A)报告。A.本单位负责
24、人 B.上级领导 C.安监部门 D.地方人民政府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章第九条(65)(B)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A.一般情况 B.情况紧急 C.事故发生 D.隐患突出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章第九条(66)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A.国务院 B.人民代表大会 C.中央军委 D.国家安全局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章第十条(67)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 当 及 时(B)oA.通
25、告 B.补报 C.公示 D.告知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章第十三条(68)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A)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A.事故报告 B.风险评估 C.情况分析 D.事故总结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章第十四条(69)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A),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A.相关证据 B.相关信息 C.重要物证 D.相关证人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章第十六条(70)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根据事故的情况,对涉嫌犯罪的,应当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安全生产 应急 管理 题库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