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5课《热在水中的传递》教案(2022新版)16.docx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5课《热在水中的传递》教案(2022新版)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5课《热在水中的传递》教案(2022新版)16.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5.热在水中的传递【教材简析】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热是可以传递的,传递方式有三种。而本节课是让学生具体认识其中的一种热传递方式:热对流。热对流是流体各部分之间由于冷、热不均匀而产生宏观上相对位移的一种物理现象,是热传递的基本方式之一。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由于水和空气都是能流动的物体,进一步推想出热在气体中的传递方式,最后了解热对流在生活中的应用。 聚焦板块,展示的是水沸腾的图片,这是利用每个学生烧开水的经历,让学生从生活经历开始,聚焦在“热在水中是如何传递的?与在金属中的传热方式相同吗?”问题上。探索板块,共分两个部分,一是探究试管中发生的对流现象,二是探究烧杯
2、中发生的对流现象。在研究水的对流实验中,使用了感温粉末、红墨水等,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认识水的对流,整个探究活动也因此显得生动有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研讨板块,包括二个研讨问题。 研讨问题 1:试管中的水是如何传热的? 这里需要学生以图形和符号形式展示试管中水的传热方式。 研讨问题 2:在烧杯底部的一侧加热,烧杯内的水都会变热吗?热是怎样传递到这杯水的各个部分的? 需要学生经过讨论后得出:热对流是使热量由高温流体转移到低温流体的现象。拓展板块,拓展了冬天在房间使用取暖器时,房间里空气是怎样变热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画出空气受热后的运动路线图。【学情分析】许多学生都观察
3、过水加热的过程。他们已经知道水受热后温度会升高。学生在三年级的学习中也已经知道了水结冰时的温度和水沸腾时的温度,但他们不清楚在加热试管和烧杯底部时,热量在水是怎样传递到各个部分的。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将在感温粉末或红墨水的帮助下,观察、了解到热在水中传递的方式,进而分析热在空气中传递的情况。【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热在水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发现热对流的应用。 2.理解热可以在物体间和物体内传递,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递热。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熟练操作热对流的实验;运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 2.能够熟练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运用掌握的科学
4、知识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 4.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能和别人一起合作交流,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想法。 3.形成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研究思路的习惯,愿意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明确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需求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2.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热在水中传递的过程,能运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难点解释“热对流”的形成原因。【教学准备】学生试管、大烧杯、滴管、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
5、、火柴、 铁架台、试管架、感温粉末、红墨水、 清水、湿布、护目镜、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4分钟)材料准备:水沸腾的视频出示课件,提出问题:我们常常把一壶水烧开,你知道热在水中是如何传递的吗?与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式相同吗?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做出猜测。师生交流后,完善猜测。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在生活中接触到的烧开水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热在水中是如何传递的。在三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做过水的沸腾实验了,学生对于热在水中的传递是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的,但是学生还不了解热在水中传递的方式。学生在上节课学习了热在金属中传递方式,他们可能会把这个认识迁移到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热在水中的传递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5课热在水中的传递教案2022新版16 小学 科学 教科版五 年级 下册 第四 单元 水中 传递 教案 2022 新版 1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