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pdf
《中学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pdf(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升高衔接教材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中学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目 录引 入 乘 法 公 式第一讲因式分解1.1提取公因式1.2.公 式 法(平方差,完全平方,立方和,立方差)1.3分组分解法1.4十字相乘法(重、难点)1.5 关 于 x的二次三项式a x 2+b x+c (a W O)的因式分解.第二讲函数与方程2.1 一元二次方程2.1.1 根的判别式2.1.2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2.2 二次函数2.2.1二次函数 y=a x 2+b x +c的图象和性质2.2.2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2.2.3 二次函数的简单应用第 三 讲 三角 形 的“四心”乘法公式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
2、式:(1)平 方 差 公 式(a b)(a b)a 2 b 2;222(2)完全平方公式(a b)a 2a b .b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23 (1)立 方 和 公 式(a b)(a a b 2b)3 a ;b23 (2)立 方 差 公 式(a b)(a a b 2b)3 a ;b2222(3)三数和平方公式(a b c c)a b c 2(a b b e ;)a3 3 23 (4)两数和立方公式(a b)a 3 a b 3 a 2b ;b3 3 2(5)两数差立方公式(a b)a 3 a b 3 a 2b .b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例1计算(x
3、l)(x 1)(x 2 x 1)(x 2 x 1).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222 解法一:原式=(x 2 1)(x 1)x=(x 2 1)(x 4 x 2 1)=x 6 1.解法二:原式=(x=(x 3 1)(x 3 1)=x 6 1.例 2 已知a b c解:a 2 b 2练 习1.填空:1 21 21 1 a b(2)(4 m)2 1 6 m2(3 )(a 2b c)2 a 21)(x 2 x 1)(x 1)(x 2 x4,a b b e a c 4,求 a 2c 2(a b c)2 2(a b b e a c)(b a)();9 4 231)b 2 c 2 的值.8.4 m();(1)4 b
4、 2 c 2().2.选择题:Imx k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 k 等 于()21212122(A)m(B)m(C)m(D)m 416322(2)不论a,b 为何实数,a b 2a 4b 8 的 值()(1)若 x 2(A)总 是 正 数(B)总是负数(C)可 以 是 零(D)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第一讲因式分解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1.十字相乘法例 1 分解因式:(1)x 2-3 x+2;(2)x2+4x-12;(3)x2(a b)xy aby2;(4)xy 1 x y.解:(1)如 图 1.1-1,将二次项x2分
5、解成图中的两个x 的积,再将常数项2 分解成1 与一2 的乘积,而图中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数乘积的和为一3 x,就 是 x23x+2 中的一次项,所以,有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x23 x+2=(x1)(x2).1 x x 1-1 2 ay 11 x x 1 6-2 -by-2 图 1.1-3 图 1.1 1 图 1.1 4 图 1.1-2说明:今后在分解与本例类似的二次三项式时,可以直接将图L 1 1 中的两个x 用 1来 表 示(如 图 1.12 所示).(2)由图1.1-3,得x2+4x12=(x2)(x+6).(3)由 图 1.1-4,得x2(a b)xy aby2=(x ay)(x by)(4
6、)xy 1 x y=x y+(x y)1=(x 1)(y+1)(如图 1.1 5 所示).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x 5x 6 _(2)x 5x 6(3)x 5x 6 _(4)x 5x 6 _222222x y 1 1 图 L 1-5(5)x a 1 x a o (6)x llx 1 8 o(7)6 x 7 x 2 o(8)4 m 1 2m 9 _(9)5 7 x 6 x o(1 0)1 2x x y 6 y2、x 4 x x 3 x 2222223、若 x a x bx 2 x 4 贝ij a ,b 。二、选择题:(每小题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 是 正 确 的)21、在
7、 多 项 式(1)x 7 x 6 (2)x 4 x 3 (3)x 6 x 8 (4)x 7 x 1 0(5)x 1 5x 4 4中,有相同因式的是()A、只 有(1)(2)B、只 有(3)(4)C、只 有(3)(5)D、(1)和(2);(3)和(4);(3)和(5)2、分解因式a 8 a b 3 3 b得()al l a 3 B a 1 lb2222222 a li b a 3 ba 3 b C、a li b a 3 b D、23、a b 8 a b 20 分解因式得()a b 2 B、a b 5 a b 4 A、a b 1 0C、a b 2 a b 1 0 D、a b 4 a b 524、若
8、多项式x 3 x a可 分 解 为 x 5 x b ,则 a、b的 值 是()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A、a 1 0,b 2 B、a 1 0,b 2 C、a 1 0,b 2 D、a 1 0,b 25、若 x 2 mx 1 0 x a x b 其 中 a、b为整数,则 m 的 值 为()A、3 或 9 B、3 C、9 D、3 或 9三、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6 2p q 2 1 1 q 2p 3 2、a 3 5a 2b 6 a b 23、2y 2 4 y 6 4、b 4 2b 2 82.提取公因式法例 2 分解因式:(1)a 2 b 5 a 5 b (2)x 3 9 3 x 2 3 x解:(1).a
9、2 b 5 a 5 b =a(b 5)(a 1)(2)x 3 9 3 x 2 3 x=(x 3 3 x 2)(3 x 9)=x 2(x 3)3(x 3)=(x 3)(x 2 3).或x 3 9 3 x 2 3 x=(x 3 3 x 2 3 x 1)8=(x 1)3 8=(x 1)3 23=(x 1)2 (x 1)2(x 1)2 22=(x 3)(x 2 3)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多项式6 x 2y 2x y 2 4 x y z中各项的公因式是 02、1nxy 11yx x y 。3、1nxy 2 n y x 2 x y 2。4、1nxy z n y z x x y z5 m x y z x
10、 y z x y z 。6、1 3 a b 2x 6 3 9 a 3 b 2x 5 分解因式得。7 .计算 9 9 2 9 9二、判断题:(正 确 的 打 上“,错 误 的 打 上X”)1、2a 2b 4 a b 2 2a b a b ,2 a m b m m m a b,3、3 x 3 6 x 2 1 *D X 3 x x 2 2x 5 I,4、x n x n 1 x n 1x1,3:公 式 法)(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例 3 分解因式:(1)a 4 1 6 (2)3 x 2y 2 x y 2 解:(1)a 4 1 6=4 2(a 2)2(4 a 2)(4 a 2)(4 a 2)(2 a)(2
11、a)(2)3 x 2y 2 x y 2=(3 x 2y x y)(3 x 2y x y)(4 x y)(2x 3 y)课堂练习22223 3一、a 2a b b,a b,a b的公因式是二、判断题:(正 确 的 打 上“错 误 的 打 上“X”)1、4 9 x 2 0.0 12 3 x 20.1 22 2 3 x 0.13 x 0.1(2、9 a 2 8 b 23 a 2 4 b 23 a 4 b 3 a 4 b ,5 a 4 b ,,,(4、x 2(3、2 5a 2 1 6 b 5a 4 by 2 x 2 y 2x y x y ,(5、a 2 b c 2a b ca b c ,(五、把下列各
12、式分解1、9 m n 2m n 22、3 x 21 33、4 x 2 4 x 224、x 42x 214.分组分解法例 4 (1)x 2 x y 3 y 3 x (2)2x 2 x y y 2 4 x 5y 6.(2)2x 2 x y y 2 4 x 5y 6=2x 2(y 4)x y 2 5y 6=2 x 2 (y 4)x (y 2)(y 3)=(2x y 2)(x y 3).或2x 2 x y y 2 4 x 5y 6=(2 x 2 x y y 2)(4 x 5y)6=(2x y)(x y)(4 x 5y)6 =(2 x y 2)(x y 3).课堂练习:用分组分解法分解多项式(1)x 2
13、 y 2 a 2 b 2 2a x 2b y(2)a 2 4 a b 4 b 26 a 1 2b 9)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5.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a x 2+b x+c(a*0)的因式分解.若关于x的方程a x 2 b x c 0(a 0)的两个实数根是x l、x 2,则二次三项式a x 2 b x c(a 0)就可分解为 a(x x l)(x x 2).例 5 把下列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分解因式:(1)x 2 2x 1;(2)x 2 4 x y 4 y 2.解:(1)令 x 2 2x 1=0,则解得x l 172x 2 1,/.x 2 2xV21=X (1 X (1=(x lx 1.(2)令 x
14、2 4 x y 4 y 2=0,则解得x l(2y,x l(2 y,;.x 2 4 x y0/24 y 2=x 2(ly x 2(ly .练 习1.选择题:多项式2x x y 1 5y 的 一 个 因 式 为()(A)2x 5y (B)x 3 y (C)x 3 y (D)x 5y2.分解因式:(1)x 2+6 x+8;(2)8 a 3-b 3;(3)x 2-2x-l;(4)4(x y 1)y(y 2x).22习 题 1.21.分解因式:(1)a 1;(2)4 x 1 3 x 9;22(3)b c 2a b 2a c 2b c;(4)3 x 5x y 2y x 9 y 4.223 4 22.在实
15、数范围内因式分解:(1)x 5x 3 ;(2)x 3;(3)3 x 4 x y y;(4)(x 2x)7(x 2x)1 2.3 .A B C 三边a,b,c满 足 a b c a b b e c a,试 判 定 A B C 的形状.4 .分解因式:x 2+x-(a 2-a).2222222222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第二讲函数与方程2.1 一元二次方程2.1.1 根的判别式 情境设置:可先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探索二次方程的根的求法,如求方程的根(1)x 2 x 3 0(2)x 2 x 1 0 (3)x 2 x 3 0 2 2 2我们知道,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 x 2+b x+c=0 (a#0),用配方
16、法可以将其变形为b 2 b 2 4 a c(x ).2 a 4 a 2因为a/0,所以,4 a 2 0.于是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1)当 b 2 4 a c 0 时,方程的右端是一个正数,因此,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l,2-bb2-4ac(2)当 b 2-4 a c=0 时,方程的右端为零,因此,原方程有两个等的实数根x l=x 2 =b;2 ab 2)2 a (3)当 b 2 4 a c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 x l,2Jb2-4ac=2 a(2)当=()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 x l=x 2 =;2 a(3)当 VO时,方程没有实数根.例1判定下列关于x的方程的根的
17、情况(其中a为 常 数),如果方程有实数根,写出方程的实数根.(1)x 2 3 x +3=0;(2)x 2 a x 1 =0;(3)x 2 a x+(a 1)=0;(4)x 2 2 x+a=0.解:(1).=3 2-4*1义3 =3 0,所以方程一定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la2+4a a,标+4x 2 .x l 2 2(3)由于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为A =a 2-4 X l X (a-l)=a 2-4 a+4=(a-2)2,所以,当a=2时,A=0,所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l =x 2 =l;当 aW 2时,A0,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l=l,x 2 a 1.(3)由于该方程的根的判
18、别式为 =2 2 4 X 1 X a=4 4 a=4(l a),所以 当 (),即 4(l a)0,即 aVl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l 1gx 2 1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当 =(),即 a=l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l =x 2 =l;当 l时,方程没有实数根.说明:在 第 3,4小题中,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符号随着a的取值的变化而变化,于是,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对a的取值情况进行讨论,这一方法叫做分类讨论.分类讨论这一思想方法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在今后的解题中会经常地运用这一方法来解决问题.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若一元二次方程a x 2+b x+c=0
19、 (a W O)有两个实数根b2-4acb b x l,x 22 a 2 a则有b b 2 b+y/b。4ocb bx l x 2 ;h y/b c ic2 a a2 b 2 (b 4 a c)4 a cc x l x 2 2 2 4 a 4 a a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下列关系: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如果 a x 2 +b x+c=0 (a W O)的两根分别是 x l,x 2,那么 x l+x 2=b,x l ,x 2 ac=.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定理.a特别地,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 +p x +q=0,若 x l,x 2 是其两根,由韦达定理可知x l +x
20、 2 =p,x l x 2=q,即 p=(x l+x 2),q=x l x 2,所以,方程 x 2 +p x +q=0 可化为 x 2(x l +x 2)x +x l x 2 =0,由于 x l,x 2 是一2元二次方程x+p x+q=O 的两根,所以,x l,x 2 也是一元二次方程x 2(x l +x 2)x+x l x 2=0.因此有以两个数x l,x 2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x 2(x l +x 2)x +x l ,x2Q.例 2 已知方程5 x k x 6 0的一个根是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k的 值.分 析:由于已知了方程的一个根,可以直接招这一根代入,求 出 k的值
21、,再由方程解出另个根.但由于我们学习了韦达定理,又可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题,即由于已知了方程的一个根及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于是可以利用两根之积求出方程的另一个根,再由两根之和求出k的值.解法一:二U是方程的一个根,A 5 X 2 2+k X 2-6=0,:.k =-7.3所以,方程就为5 x 2 7x 6=0,解得x l=2,x 2=.53所以,方程的另一个根为一,k的值为-7.563 解法二: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x l,则 2 x 1 =-,.x l =.5 53 k 由(一)+2 =,得 k =-7.5 53所以,方程的另一个根为一,k的值为-7.5例 3已知关于x的方程x 2+2(m-
22、2)x+m 2+4=0 有两个实数根,并且这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 1,求 m的值.分析:本题可以利用韦达定理,由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 1 得到关于m的方程,从而解得m的值.但在解题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所给的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因此,其根的判别式应大于零.解:设 x l,x 2 是方程的两根,由韦达定理,得x l +x 2 =-2 (m 2),x l ,x 2=m 2+4.2 2 V x l+x 2-x l x 2=2 1,(x l +x 2)2 3 x l ,x 2=2 1,2 即 2(m 2)3(m 2+4)2 1,化简,得 m 2-1 6m-1 7=0,解 得 m
23、=-l,或 m=1 7.2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当 m=1 时,方程为x 2 +6x +5=0,0,满足题意;当 m=1 7 时,方程为 x 2 +3 0 x +2 9 3=0,A =3 0 2 4 X 1 X 2 9 3 V 0,不合题意,舍去.综上,m=1 7.说明:(1)在本题的解题过程中,也可以先研究满足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所对应的m的范围,然后 再 由“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 1”求出m的值,取满足条件的m的值即可.(1)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如果仅仅由韦达定理解题时,还要考虑到根的判别式是否大于或大于零.因为,韦达定理成立的前提是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例 4 已知两个数的和为4,
24、积为一1 2,求这两个数.分析:我们可以设出这两个数分别为x,y,利用二元方程求解出这两个数.也可以利用韦达定理转化出一元二次方程来求解.解法一:设这两个数分别是x,y,则 x +y=4,x y=-12.由,得 y=4 X,代入,得x(4 x)=-1 2,即 x 2-4 x-1 2=0,.*.x l =2,x 2=6.x 2 6,x 2,/.1 或 y 2 2.y l 6,因此,这两个数是一2 和 6.解法二:由韦达定理可知,这两个数是方程x24x12=0的两个根.解这个方程,得xl=-2,x2=6.所以,这两个数是一2 和 6.说明:从上面的两种解法我们不难发现,解法二(直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
25、题)要比解法一简捷.例 5 若 x l 和 x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2+5 x-3=0 的两根.(1)求 I x lx2|的值;11(2)求 2 2 的值;xlx2(3)xl3+x23.解:xl和 x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5x-3=0 的两根,53/.x l x2,xlx2.2253(1)Vl x l-x 2|2=x l2+x22-2 xlx2=(xl+x 2)2-4 x lx 2=()2 4()222549=+6 =,44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x l-x 2=7.22121225325()2 2()3x x2(xl x2)2x1x21137(2)2 2.2239xlx2x x2(x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高中数学 衔接 教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