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传播及课后习题.pdf
《声音的传播及课后习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的传播及课后习题.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授课目的与考点分析: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会计算耳的结构,听觉的形成过程乐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产生(理解)声音的特征(理解)声音的传播、声速、回 声(理解并运用)二、授课内容:【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声音的基本概念(重点)(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注意: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在发声。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注意: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3)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
2、到障碍物后要发生反射。人们把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人耳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 以匕 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 7m。(4)声速: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声速的大小还与温度有关。在 1 5 C 的空气中,声速是3 4 0 m/s。利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结合公式,可以利用回声测量距离或者利用空气中的声速和金属物体的长度测量声音在这种金属中的传播速度。利用回声测距离时要特别注意,接收到回声的时间为往返的时间,因此用公式s=v t 计算时
3、,t 应为题目所给时间的一半。二、声音的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声源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人们听到的声音越尖细;声源的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人们听到的声音越粗钝。不同物体的振动频率不同,同-物体的振动频率也可以调节。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大约是8 5 1 1 0 0 Hz,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大约是2 0、2 0 0 0 0 Hz。频率低于2 0 Hz 的声音称为次声波,频率高于2 0 0 0 0 Hz 的声音自然保护区为超声波。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就是响度。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人们感到声音就越大:声源的振幅越小,声
4、音的响度就越小,人们感到的声音就越小.响度除与振幅有关外,还跟耳朵与声源的距离有关。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发散,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响度越小。注意:我们平时所说的声音“大小”是指响度,而声音“高低”一般是指音调。音色:声音的品质。音色反映了声音的特点,也叫音品。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注意:我们能分辨出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的依据就是音色。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了解)噪声:从物理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不同等级的噪声会对人、动植物产生不同的危害。为了保护听力,声音
5、不能超过9 0 d 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 0 d 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 0 d B。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四、声的利用(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利用这点可以用超声波制成声呐来判断距离、确定方位;用 B 超可以诊断病情等。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声波所携带的能量可以产生很大的威力。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可以用来去污垢、打碎结石等。利用次声波能预报破坏性大的地震、海啸、台风,甚至可以探知几千米外的核武器实验和导弹发射。声音传入大脑的顺序是:外耳道一鼓膜一听小骨一耳蜗一听觉神经一
6、大脑。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有声音产生、声音达到一定的响度、有介质传播、人的听觉器官健全。例 1 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例 1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保持3 4 0 m/s 不变C.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D.小提琴的琴弦停止振动,仍有声音发出例 2 张明和王红欲测一段铁路的长,但没有合适的刻度尺,他们查表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 4 0 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 0 0 0 m/s,于是张明站在欲测铁路的一端,王红站在另一端,张明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王红在另一端听
7、到两次响声,两次声响的时间间隔为2 s,求这段铁路有多长?例 3 在一个长9 3 1 m 注满水的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了三次声音.第一次和第二次间隔0.4 s,第二次和第三次间隔2.1 s,当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 4 0m/s,求在铁管中和水中的声速各是多少?针对性练习基础1.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 播 速 度 最 大 的 是()A.空气 B.水C.酒精 D.钢管2.下列关于声音的发生,正 确 的 说 法 是()A.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C.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也停止了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3.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 诊 器()
8、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4.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 是 因 为()A.打雷时,B.打雷时,C.打雷时,D.打雷时,总是先发生闪电,后发出雷声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人耳比人眼反应快闪电发生的地点和雷声发出的地点离人的距离不同5.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
9、次快些,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B.C.D.6.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 _ _ _ _ _。,敲鼓时纹屑上下跳动 扬声器发声时小 发声的音义激起水花纸片上下跳动7.声音是靠物体的 产生的,声音能在、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8.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 而产生的,并经 传入人耳.9.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10.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 1.2s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 m.(=3 4 0m/s)11.东城小学的同学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_ _ _ _ _
10、 _ _ _ _ 产生的,再通过_ _ _ _ _ _ _ _ _ 向四周传播开来.12.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_ _ _ _ _.13.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 _ _ _米/秒,通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靠_ _ _ _ _ _ _ _ _ _ _ _传播的.14.一架在3015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35米/秒.则飞机发出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_ _ _ _ _ _ _秒.15.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 _ _ _ _ _ _ _ _ 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 _ _ _ _ _
11、 _ _ _,人耳能区分开回声和声源的条件是二者相差_ _ _ _秒以上.16.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来吹,使管子里的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17.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18.我国古代科学名著 梦溪笔谈中有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汽车和机械修理工常常用木棍(或者尺子、螺丝刀等)的一端顶在运转的机械外壳上,另一端靠在自己的耳朵上,就可以更清楚地听到机械内部的异常杂音;间谍把铁块按在墙壁上,再将自己的耳朵贴在
12、铁块上,就可以听到隔墙的谈话声.这些都是因为_ _ _ _ _ _ _ _也能传声.19.海豚能随驯兽员的哨声在水中表演节目;花样游泳运动员能随音乐起舞;掌声会吓跑鱼塘中的鱼.这是因为_ _ _ _ _ _ _ _ _ _.20.通常人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的”空间,它的意思是“无声”,其原因是月球表面没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1.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为了伏击日军火车,侦察员常用耳朵贴着铁轨来提前判断是否来了火车.这是利用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_ _ _ 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培优8、A、B 两人分别站在一根很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声音 传播 课后 习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