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评估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设计-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评估报告.doc(9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理县某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正 文1 前 言31.1评估任务由来31.2评估执行技术标准31.3评估的目的任务32评估工作概述52.1项目概况52.2城镇建设规划概况52.3以往工作程度52.4评估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72.5评估范围及评估级别的确定93 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条件133.1 位置交通133.2 地形地貌133.3 气象、水文153.4 地层岩性183.5 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193.6 工程地质条件213.7 水文地质条件223.8 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233.9小结254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254.1 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分布状况254.2地质灾害发育特征5
2、74.3地质灾害发育与地质环境条件的关系604.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标准624.5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634.6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小结685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695.1 工程建设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评估695.2 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评估785.3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小结816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816.1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原则816.2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方法826.3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837地质灾害防治措施897.1滑坡(滑塌)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907.2危岩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917.3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917.4塌岸地质灾害的
3、防治措施928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928.1场地适宜性评价原则928.2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929 结论及建议949.1 结论949.2 建议951 前 言1.1评估任务由来理县某乡镇羌寨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和民族内涵,保持着原真性和完整性,具有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受“汶川5.12地震”影响,乡政府及附属设施损失严重,为此,理县人民政府批准对羌寨和政府及附属设施进行建设用地重新规划,以便保护羌寨的文化遗产价值。受四川省阿坝州理县国土资源局委托,xxx公司承担对理县某乡规划建设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1.2评估执行技术标准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依据如下:(1)理县某乡规划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
4、性评估委托书(2008.11.27);(2)理县某乡规划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合同(2008.11.27);(3)规范、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文件: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003.11);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 2003年3月);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Z0245-2004);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4240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建设用地审查批报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
5、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 27 号);1.3评估的目的任务1.3.1评估目的根据理县某乡规划建设用地的发展空间和评估范围内地质灾害易发情况,在充分收集和分析评估区地质、水文工程地质、地质灾害等有关地质环境资料的基础上,开展评估区及周边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调查,基本查明评估区已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布、类型、规模、变形活动特征,主要诱发因素与形成机制,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其危险性和对工程危害的范围与程度作出评估。 对羌寨规划建设过程中可能诱发或加剧崩塌、滑坡、泥石流和不稳定的斜坡变形等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作出预测评估;对建设工程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
6、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危害隐患和潜在不稳定斜坡变形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作出预测评估。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以及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度及防治效益,对规划建设场地的适宜性做出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措施和建议。以便更加安全、合理利用规划建设场地,避免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和诱发新的地质灾害,合理地利用工程建设用地,协调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保护,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地质依据。1.3.2评估的主要任务(1)调查某乡规划建设用地及其周边范围的地质环境条件,对其复杂程度做出评价。(2)对某乡规划建设用地区域进行综合工程地质调查,通过野外综合地质测绘手段,初步查明评估区地质灾
7、害类型、规模、分布范围及稳定状态、危害对象特征,通过对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及危险性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进行分析,判定其成因及性质、稳定和危险程度,对已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估。(3)根据某乡的规划建设需要,预测某乡规划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对地质环境的改变和影响,评估是否会诱发或加剧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以及地质灾害对规划建设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并对地质灾害的类型、范围、危害程度及危险性进行评估。(4)综合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和潜在的地质灾害产生因素,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分析,按灾害体对评估区的危险性大小对评估范围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根据上述地质灾
8、害危险性分区和分级,对规划建设场地做出适宜性评估,适宜性评估应当包括自然条件下的适宜性与采取了防治措施以后的适宜性两个方面。(5)针对某乡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对其有影响的地质灾害体提出各种地质灾害体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2评估工作概述2.1项目概况某乡城镇规划建设用地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理县某乡境内,其东接某乡西溪沟,西至某乡裕丰岩,南北两侧至斜坡坡脚,规划区内有G317国道通过。规划建设用地主要由谢溪沟规划区、羌寨规划区、某乡政府规划区和某乡裕丰岩规划区四部分组成,规划占地面积约0.41km2。其具体情况如下:规划区东经北纬规划面积(km2)谢溪沟规划区10327301032749313312313
9、3240.08羌寨规划区103265710327363133223133370.20某乡政府规划区103264510326583133293133380.03某乡裕丰岩规划区10326610326393133373133510.102.2城镇建设规划概况某乡在2005年编制过羌寨居民安置区修建详细规划,规划范围主要是针对羌寨新区和老区,由于5.12地震的影响,理县部分资料遗失,则该规划资料未能收集到,其具体规划内容不详。某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在5.12汶川大地震后,羌寨和政府、学校、医院等机关毁坏严重,次生灾害以严重影响到重建工作的进展,使某乡城镇建设和旅游资源的发展受到限制,
10、给某乡的经济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等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阿坝州理县人民政府拟对某乡城镇进行重新规划建设。目前某乡尚未编制新的城镇规划,经阿坝州理县建设局了解,某乡城镇规划建设仅有一些初步的发展思路,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拟规划的某乡城镇建设区域为东临某乡西溪沟,西至某乡裕丰岩,南北两侧至斜坡坡脚。主要分布在某乡细溪沟组、羌寨新区和老区、某乡政府和裕丰岩等区域的杂古脑河流域的一级阶地上;二是拟将某乡城镇建设成以旅游为主的旅游城镇。2.3以往工作程度评估区前人已作过区域性地质测量、水文地质普查、环境地质调查、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等多项地质工作。本评估主要参考资料如下,具体见表1-2。(1)
11、1970-1981年四川省地质局第一、第二区域地质测量队提交了茂汶、灌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0万),主要反映了区内地层时代、岩性、构造、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及其富水性,地下水补、迳、排特征等内容;(2)1980年7月四川省地质力学编图组提交了四川省构造体系图及说明书(1/65万),主要反映了区内构造体系特征;(3)1980年12月四川省地质局、四川省地震局地震地质编图组提交了四川省构造体系与地震分布规律图及说明书,主要反映了区内构造特征及地震分布规律等内容;(4)1976年成都地质学院提交了四川省挽近构造形迹图及四川地震危险区划图;(5)1978-198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00939部队提
12、交了茂汶、灌县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50万),主要反映了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及其富水性,地下水补、迳、排特征等内容;表1-2 前人主要地质工作成果一览表类型成果名称比例尺工作单位工作时间区域地质区域地质测量小金、马尔康、茂汶、灌县4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0万四川省地质局第一、第二区域地质测量队1970-1981构造地质与地震四川省构造体系图及说明书1/65万四川省地质局地质力学编图组1980.7四川省构造体系与地震分布规律图及说明书1/100万四川省地质局、四川省地震局地震地质编图组1980.12四川省挽近构造形迹图及四川地震危险区划图1/65万成都地质学院1976区域水文地质
13、小金地区、马尔康地区、茂汶灌县地区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50万中国人民解放军00939部队19781980区域环境地质四川省阿坝州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1/20万地矿部909水文地质工程质队1999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岷江流域上游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调查报告1/5万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1990地质灾害调查、排查四川省理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1/10万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2005.6地质灾害评估理县羌寨旅游规划安置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2006.6经济规划及其它理县志理县县志办公室1997.9(6)1999年地矿部909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提交了四川省阿
14、坝州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1/20万),主要反映了区内的工程、水文和环境地质条件,并初步查明了区内的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模及危害特征;(7)1990年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提交了岷江流域上游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调查报告(1/5万),主要反映了区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并初步查明了区内的地下水类型及特征;(8)2002年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提交了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报告(1/25万);(9)2005年6月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提交了四川理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1/10万),基本查明了理县已发地质灾害点和隐患点分布状况、发育分布规律、地质灾害种类。(10)2006年6月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
15、探队提交了理县羌寨旅游规划安置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基本查明了理县某乡羌寨区域内已发地质灾害点和隐患点分布状况、发育分布规律、地质灾害种类。前人所做的地质工作以区域性基础地质研究为主,全面地反映了区内的地形地貌、地层时代与层序、地质构造与岩性组合、地下水类型及其补给、迳流和排泄特征等地质环境条件方面的内容,区域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等,其成果资料可以参考利用,已为本次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资料。但由于所收集的资料当时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范围的局限性,详细的资料还要通过本次野外调查取得。2.4评估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2.4.1评估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本次评估工作按建设用地地质灾
16、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Z0245-2004)总的原则、指导思想、要求进行。工作以野外地面调查为主,并参考收集的相关资料,且严格按照目前国家的规范、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文件执行。本次评估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前期准备阶段:主要收集评估区有关的地质环境资料,主要包括自然地理、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第四纪地质、地震、植被及人类工程活动等资料。同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利用程度的分析。项目主要人员进行实地踏勘,对评估项目及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确定评估范围、评估级别,确定工作方案,明确技术要求,编写工作大纲。野外调查阶段:采用手
17、持GPS、全站仪等新技术、新方法,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路线穿越与重点追索相结合、调查与访问相结合,以现有的地质灾害为重点,对某乡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与受威胁程度进行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本次评估调查工作以地质环境调查为主,重点查明评估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不良地质现象和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等内容,特别要查明地质灾害及其隐患点的类型、分布、规模、活动特征、诱发因素、发展趋势、危害对象和危害程度。主要地质环境要素、所有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地段有调查点加以控制。调查点使用专有记录本进行详细描述,描述内容包括:位置、地质地貌部位、地质环境条件、地
18、质灾害特征、植被情况、灾害体的稳定性及其发展趋势、危害对象及危害程度。调查记录做到目的明确、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数据无误、术语准确等。重点调查点附素描图、平面图、剖面图和照相资料,调查点之间采用沿途描述。地质灾害点或地质灾害隐患地段除进行野外记录外,分灾种填表,做到一点一表。室内资料整理阶段:严格按目前国家的规范、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文件执行,首先对野外调查资料和搜集的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研究,进一步细化评估报告。文字报告要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语言简练,分析入理,结论正确,建议合理,格式规范。所附图表均采用计算机成图。本次评估工作流程见图2.4-1。图2.4-1 评估工作程序图2.4.2评
19、估完成工作量表2.4.2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项目单位工作量备注工程地质测绘km212.3资料收集主要包括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资料,1:20万小金、马尔康、茂汶、灌县4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50万小金地区、马尔康地区、茂汶灌县地区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等。评估区面积km25.30调查点个29资料收集套9地质剖面m/条3798.6/292.5评估范围及评估级别的确定2.5.1评估范围的确定依据工程特点、委托书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中的相关要求:某乡城镇规划建设用地位于阿坝州理县东部地区,地貌单元上为高山河谷地貌,地形切割强烈。本次评估范围的确定以某乡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为基础,结合场址
20、区的地质环境条件,斜坡调查延伸至坡体相对平缓处(或第一分水岭),评估区长度约6.90km,宽约0.75km,评估面积约5.2km2。2.5.2评估级别的确定评估区内河谷深切,最低点位于杂谷脑河谷底,高程约1445m,规划建设用地位于杂谷脑河一级阶地上;南北两侧为斜坡,最高点位于规划建设用地北侧斜坡,高程约2333m,相对高差约888m,地貌类型为侵蚀深切河谷地貌,评估区域内微地貌单元主要为陡坡、陡崖、阶地、河谷等;两侧斜坡坡度均大于35;在评估区域内杂古脑河的平均坡降约18.4;而河谷切割深度均大于20m。总体而言,评估区地形、地貌类型为复杂。评估区内出露的地层为志留系板岩、千枚岩,第四系一级
21、阶地冲洪积层及崩坡积层组成,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岩土体性质差异中等;岩体多呈薄层状结构,一般发育23组裂隙,其结构面或组合面对斜坡有不利影响,地质构造复杂,受地质构造影响,评估区内岩体产状变化较大,岩层倾角多大于45,偶见断层或破碎带。总体而言,评估区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类型等复杂。评估区域内地表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程度较大,主要表象为农业灌溉水渠的渗漏,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其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程度中等;在区内存在5处滑坡、6处危岩崩塌、3条泥石流沟、2处不稳定斜坡,其不良地质现象所占的比例大于20%;且评估区域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大于0.05
22、g。总体而言,评估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不良地质现象所占的比例等均为复杂。评估区内人口相对集中,人类工程活动主要表现为:人为渗水,当地来自高山的“自来水”管网老化渗漏及居民生活和农灌水随意排放等,其大量渗漏和排放的地表水沿松散斜坡渗漏,诱发了区内的HP1、HP2、HP3、HP4滑坡;工程建设,由于公路建设和民房恢复重建过程中,存在大量对原始斜坡的挖方切坡改造,改变了原始斜坡的稳定平衡状态,诱发了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植被破坏:区内斜坡表面大部分地区植被不发育,植被覆盖率一般在50%以下,随着人口大量繁衍,导致毁林开荒,农耕过度垦植,降低水土涵养,引发滑坡、泥石流等不良
23、地质灾害。综上所述,人类工程活动总体来说为中等,生产建设中对地质环境破坏大。综上所述,理县某乡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评估区域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详见表2.5-1):表2.5-1 评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表 判定因素划分标准划分结果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环境中等地质环境简单评估区基本情况划分等级综合等级地形地貌单元种类221大于2种复杂复杂地貌地形坡度(度)35103525102520102020m复杂地质岩层倾角(度)451045251025128120.050.050.05复杂复杂不良地质现象占调查区面积的比值(%)20520305301581530153030复杂洞顶围岩厚度3倍洞跨无隧道
24、施工采空区占调查区的面积(%)35103510无采矿现象注:除不良地质现象占调查区面积的比值、岩溶占调查区面积、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3项外,其它项中首先满足9小项者即为该等级;不良地质现象占调查区面积的比值、岩溶占调查区面积、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3项中,任1项复杂即为复杂,任1项中等复杂视为中等复杂。根据国土资发200469号文件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中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表2.5-2)、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表2.5-3)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表2.5-4)对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表2.5-2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复 杂中 等简 单1地质灾
25、害发育强烈1地质灾害发育中等1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2地形与地貌类型复杂2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2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3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不良3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性岩相不稳定,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3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4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不良4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差4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良好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注:每类5项条件中,有一条符合复杂条件者即划为复杂类型。表2.5-3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 项 目 类 型项 目 类 别重要建设项目开发区建设、城镇新区建设、放
26、射性设施、军事设施、核电、二级(含)以上公路、铁路、机场、大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场厂等。较重要建设项目新建村庄、三级(含)以下公路、中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场厂等。一般建设项目小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场厂等。注:建设项目为城镇新区建设,为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确定较重要建设项目。表2.5-4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 建设工程重要性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中等复杂简单重要建设项目一级一级一级较重
27、要建设项目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建设项目二级三级三级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建设项目重要性为重要建设项目,建设用地位于重灾区,为恢复重建工程,根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表2.5-4)和国土资源部(2008)168号文,确定本次地质灾害评估级别为一级评估。3 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条件3.1 位置交通理县某乡规划建设用地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理县某乡境内,其东接某乡西溪沟,西至某乡裕丰岩,南北两侧至斜坡坡脚,规划区内有G317国道通过。规划建设用地的地理位置为东经10326061032749,北纬313312313351(图3.1-1)。3.2 地形地貌区域上看,评估区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高山和极高
28、山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邛崃山脉东部边缘,地形蜿蜒起伏,地表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群山连绵,峰峦重叠,山峰海拔高程多在4000米以上,其中最高点位于与汶川交界的万年雪峰高程5922米,最低点为杂谷脑河理县出口处某乡古城五里界牌高程1422米,相对高差4500米,沟谷纵横,物理地貌十分发育,区内地貌按成因可分为构造剥蚀地貌和侵蚀堆积地貌。前者主要形成构造剥蚀高山地貌,地形坡度一般为4585,常形成陡崖和陡坡地貌,当地形坡度小于45度时,冲沟较为发育;后者则分布于河流两岸的广阔地区,主要形成阶地和堆积扇地貌。评估区地貌类型为侵蚀堆积河谷地貌,区内南、北两侧为斜坡,最高点位于北侧斜坡,海拔高程23
29、33m;杂谷脑河从评估区边缘或中部穿过,受杂谷脑河冲洪积作用,在评估区域内杂古脑河两侧形成河谷宽缓地带,为杂谷脑河一级阶地,最低点位于杂谷脑河谷底,海拔高程为1445m,相对高差约888m。某乡城镇规划建设用地主要由谢溪沟规划区、羌寨规划区、乡政府规划区、裕丰岩规划区等四个规划建设用地区域组成。各规划区微地貌特征分述如下:谢溪沟规划建设用地地貌类型为侵蚀堆积河谷地貌(见照片3.2-1),位于杂古脑河右岸(在该段杂古脑河的流向由北东向转变为南东向),为杂古脑河级阶地,场内地势平坦,地面坡度一般13。规划区南西侧为堆积体斜坡,主要由崩坡积碎、块石土组成,地面平均坡度为1623;坡脚为陡坎,局部基岩
30、出露,其地形坡度为4358。规划区的南东侧为谢溪沟泥石流的堆积区。某乡羌寨规划建设用地区域地貌类型为侵蚀堆积河谷地貌(见照片3.2-1),位于杂古脑河左岸(在该段杂古脑河的流向由南东向转变为北东向),为杂古脑河级阶地,场内地势平坦,地面坡度一般15。规划区北侧坡脚为崩塌堆积体陡坡,主要由崩坡积碎、块石土组成,其地形坡度为2837,中上部为基岩陡坡或陡崖,其地形坡度为5375;规划区域西侧位于曾头沟泥石流的堆积区。杂古脑河右岸为G317国道,国道南侧为水草湾不稳定斜坡,在斜坡体前缘发育变形体,后缘为危岩崩塌和危岩带,据调查,危岩崩塌和变形体的威胁距离不能到达规划区域。某乡政府规划建设用地区域地貌
31、类型为侵蚀堆积河谷地貌(见照片3.2-2),位于杂古脑河右岸(在该段杂古脑河的流向为南东向),为杂古脑河级阶地,场内地势平坦,地面坡度一般12。规划区域的南西侧为堆积体陡坡,主要由崩坡积碎、块石土组成,其地形坡度分别为2736,其主要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南东侧为基岩出露陡崖,主要由茂县组第三段(Smx3)灰色绢云千枚岩夹板岩组成,其地形坡度分别为7885,其主要的地质灾害为危岩崩塌和危岩带。杂古脑河左岸坡脚为崩塌堆积体陡坡,其地形坡度为3743,中上部为基岩陡坡或陡崖,其地形坡度为5473,在陡坡地段发育有危岩崩塌,据调查,其危岩崩塌的最远距离未到达规划区域内。某乡裕丰岩规划建设用地区域地貌类型
32、为侵蚀堆积河谷地貌(见照片3.2-3),位于杂古脑河左岸(在该段杂古脑河的流向由南东向转变为北东向),为杂古脑河级阶地,场内地势平坦,地面坡度一般14。规划区域的北侧为堆积体陡坡,主要由崩坡积碎、块石土组成,局部有基岩出露,其地形坡度分别为2735,其主要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对规划区域的影响较大。杂古脑河右岸为G317国道,国道南侧坡脚为崩塌堆积体,其上为基岩陡坡或陡崖,地形坡度为5782,在基岩陡崖和陡坡地段发育有危岩崩塌和危岩带,据调查,其危岩崩塌的最远距离未到达规划区域内。总体而言,评估区地形地貌类型复杂。3.3 气象、水文3.3.1 气象评估区位于理县某乡,属亚热带气候,受西北利亚西风气
33、流、印度洋暖流和太平洋东南季风三个环流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因海拔高差悬殊,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显著,具有山地立体型气候特征。在2400米以下的地区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冬暖夏凉。2400米以上的地区长冬无夏,春秋相连,气候冷湿。热量资源从东到西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降水资源则是从东向西随海拔的增多而增多。冬季受青藏高原的北方冷气流的影响降水稀少,日照强烈,晴朗多大风;五、六月份西南季风加强,气温暖湿,降水增多,形成雨季;七、八月份青藏高压稳定,副热带高压西伸,降水减少,形成伏旱;九、十月份雨量增加,形成低温降雨季节。1)气温:根据杂谷脑地区近三年气象资料(见表3.3-1),区内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
34、大,多年平均气温11.3,变幅在10.512。多年气温日较差平均值为10.7,最大日较差为26.8,年平均月较差最大值13,最小值9.4。极端最高气温为33.7(1981年8月5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1.0(1977年1月30日)。表3.3-1 杂谷脑地区部分气象、水文资料表月份 年份123456789101112气温20050.72.87.012.215.718.520.719.318.011.97.21.420061.83.77.912.715.418.222.322.617.013.57.62.320071.06.18.812.217.617.519.221.217.012.98.23
35、.0降水1966-2004平均7.3 12.1 29.8 52.3 95.5 101.7 82.1 61.8 91.5 49.5 13.5 4.5 20057.132.926.866.2143.5103.261.360.665.136.410.30.720062.542.142.050.3117.866.578.611.296.657.114.21.620072.414.715.939.580.5139.6111.839.537.129.35.93.72)降水:区内降水分布差异显著,在平面上,降水量由东向西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多。根据理县气象站19662004年气象资料,区内降雨特征统计见表3.3
36、-2。在时间上,冬春季节降水量严重偏少,常发生冬干连春旱,而夏秋季降水偏多,各月分配不均,降水量集中在59月为420.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9%,而10月次年4月降雨量仅189.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31%。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599.0mm,最大日降雨量为55.9mm,最大小时降雨量为22.3mm,10min最大降雨量为18.1mm,平均年降水日数为164d;最大的积雪厚度为13cm(1975年1月24日)。全年降雨呈双峰型分布,5、6、9月是降水高峰期,每年雨季开始和临近结束有两次大的降水过程(见图2-2)。表3.3-2 理县降雨特征值统计表 (单位:mm)项目H年maxH年cpH日max
37、H日cpH时maxH10分钟max降雨量790.1609.655.91.722.318.1出现时间1992年1966-2004年1982.8.12降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降水的入渗既可增加土体容重和坡体本身自重,又会降低潜在滑动面 (带)抗剪强度,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由于区内降雨年内分布不均,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年内分配不均。居调查资料,几乎所有的泥石流、滑坡及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多集中在每年59月份,其中,年内第一个降雨高峰期6月,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最高,其次是第二个降雨高峰期9月次之,地质灾害年内发生次数呈双峰分布。以区内1958年2005年中有时间记载的地质灾害事件进行统计显示,地质灾
38、害波动曲线与降雨量波动曲线呈现正相关(见图3.3-2)。图3.3-2 地质灾害多年各月分布统计图3)湿度和蒸发:区内全年湿度变化为61%74%,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7%;区内全年平均月蒸发量变化为50.2%215.2%,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43.7mm。4)风向、风速:区内全年风速变化为1.1m/s2.2 m/s,多年平均风速为1.5m/s;全年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变化为7.0m/s17.0m/s,则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为17.0m/s。多年平均风向为SE。5)日照和降雪:区内全年平均日照时数变化为102h180h,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70h;多年平均降雪日数为28d。3.3.2 水文评估区
39、位于杂谷脑河两侧,杂谷脑河属于岷江水系上游一级支流,其水流丰富,水系发育,呈树枝状(见图3.3-3)。在评估区杂谷脑河宽约3744m,深约2.03.0m,主要由降水和融雪水补给,其次为地下水补给。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32.78亿m3(详见表3.3-3)。表3.3-3 杂谷脑河天然年径流特征值统计表站名集雨面积(km2)年径流量(亿m3)平均径流深(mm)汛期径流量(亿m3)最大最小均值5月-9月杂谷脑水文站240422.6916.5520.11839.4313.30桑坪水文站462938.4729.6134.69749.4124.36杂谷脑河自西向东流经建设用地,测时水位1495.5m1507.
40、6m(2008.11.1314),平均流速约2.5m/s,该段流域的平均纵坡为4.1,根据现场调查最高洪水位约1498.5m1509.6m;规划建设用地高于最高洪水位约2.0m4.0m。在城镇规划区域内共发育三条泥石流沟,其中:谢溪沟泥石流沟口位于理县某乡谢溪沟组,主沟全长约4.67km,流域面积约6.5km2,沟槽断面呈“V”型,常年有流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曾头沟泥石流沟口位于理县某乡羌寨古堡,主沟全长11.19千米,流域面积38平方千米,沟槽断面呈“V”型,沟宽1.5-2.0m,常年有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三河槽泥石流沟口位于理县某乡裕丰岩,主沟全长约1.7km,流域面积约3.1km
41、2,沟槽断面呈“V”型,该沟为季节性冲沟,平时无水,只有在暴雨季节有流水,且水量较大,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3.4 地层岩性评估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冲洪积(Q4al+pl)层、滑坡堆积(Q4del)层、泥石流堆积(Q4sef)层、志留系第四组(Smx4)绢云千枚岩夹板岩、泥质灰岩和志留系第三组(Smx3)绢云千枚岩、板岩、结晶灰岩组成(见表3.4-1)。表3.4-1 评估区地层简表界系统地层单位代号厚度(m)岩相岩性简述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0-30冲洪积、滑坡、崩塌堆积含砂粘土、砂砾石、碎石土层古生界志留系茂县组第四段Smx4100-1148浅海相灰色绢云千枚岩夹板岩、泥质灰岩茂县组第三段Smx3107-907浅海相灰色绢云石英千枚岩与板岩、结晶灰岩等1)第四系冲洪积层分布于杂谷脑河两岸的级阶地,地层岩性主要为含砂粘土、砂砾石和漂卵石。含砂粘土主要分布于地表,厚度一般0.52.0 m,结构松散,多被开垦为耕地。其下为砂砾石和漂卵石,磨圆较好,级配差,厚度一般大于1.52.5m。滑坡堆积层主要分布于滑坡体堆积地带,厚约520m,成分主要为碎石土,灰白色,结构松散,碎石呈棱角状,粒径一般318cm,成分主要为千枚岩。坡脚处堆积大量块石,粒径4060cm。充填为灰白-灰黄色粉土,表层0.30.5m含植物根系孔隙及植物根系。崩坡积堆积层主要分布于斜坡地带,厚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