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G04城市市政规范】CJJ150-2010 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技术规范.pdf
《新【G04城市市政规范】CJJ150-2010 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G04城市市政规范】CJJ150-2010 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技术规范.pdf(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UDC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行 业 标 准CJJ 150-2010P J 1070-2010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leachate treatment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2010-07-23 发布 2011-01-01 实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发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技术规范T e c h n i c a l c o d e f o r l e a c h a t e t r e a t me n t o f mu n i c i p a l s o l
2、i d w a s t eCJJ 1 5 0 -2 0 1 0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1 1年 1 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1 0北 京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行 业 标 准 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技术规范T ech ni cal code f or leach at e t r eat ment ofmu ni ci pal s oli d w as t eCJJ 15 0-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 版、发 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 地 新 华 书 店、建 筑 书 店 经 销 北 京 红 光 制 版 公 司 制 版 北 京 同 文 印 刷 有
3、限 责 任 公 司 印 刷*开 本:850X 1168毫 米1/3 2印 张:1 K字 数:54千字 2010年11月第一版 2010年11月第一次印刷 定 价:1 0.0 0元 统 一 书 号:15112 17943 版权所有翻印 必究 如 有 印 装 质 量 问 题,可 寄 本 社 退 换 (邮 政 编 码100037)本 社 网 址:h t t p:/w w 网 上 书 店:h t t p:/w w w.ch i na-bu i ldi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第 702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生活垃圾渗沥液 处理技术规范的公告现 批 准 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
4、编号 为CJJ 1 5 0-2 0 1 0,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5.2、6.2.2、6.2.3、6.3.1、6.4.8、6.4.9、8.1.5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7月2 3日根 据 原 建 设 部 关 于 印 发2 0 0 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 订 计 划(第一批)的通知(建 标20 0 6 7 7号)的要求,规 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 准 和国 外 先 进 标 准,并 在 广 泛 征 求 意 见 的 基 础 上,制定了本
5、规范。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 语;3.水量与水 质;4.渗浙液处理工艺;5.总体布置及配套工程;6.环境保护 与劳动卫生;7.工 程 施 工 及 验 收;8.工 艺 调 试 与 运 行 管 理;9.应急处理措施。本 规 范 中 以 黑 体 字 标 志 的 条 文 为 强 制 性 条 文,必须严格 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释,由城市建设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 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城市建设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惠 新 里3号,邮 政 编 码:100029)、上海环境卫生 工 程设 计 院(地址:上海市石龙路3 4 5弄1
6、 1号,邮政编码:200232)。本 规 范 主 编 单 位:城市建设研究院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 本 规 范 参 编 单 位:北京东方同华科技有限公司维尔利环 境工 程(常州)有限公司 北京天地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西 门 子(天津)水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本 规 范 参 加 单 位:北京国环莱茵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轩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翟 力 新 徐 文 龙 陈 刚 熊 向 阳蔡 辉秦 峰张 益陈 喆王敬民王 晶王 雷郭祥信刘庄泉姚念民杨宏毅王声东李月中康振同骆建明赵义武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徐振渠聂永丰赵爱华杨书铭赵由才王 琪梁晓琴施 阳程 伟5次总 则.术 语.水 量
7、 与 水 质.3.1 水 量.3.2 水 质.渗沥 液处 理 工艺.4.1 一 般 规 定.4.2工 艺 流 程.4.3工 艺 设 计.总 体 布 置 及 配 套 工 程5.1总 体 布 置.5.2建 筑 工 程.5.3结 构 工 程.5.4 电 气 工 程.5.5检 测 与 控 制 工 程.5.6给 水 排 水 和 消 防 工 程 5.7采 暖 通 风 与 空 气 调 节 工 程5.8辅 助 工 程.环 境 保 护 与 劳 动 卫 生6.1 一 般 规 定.6.2环 境 监 测.6.3环 境 保 护.6.4职 业 卫 生 与 劳 动 安 全 工程施工及验收.7.1工 程 施 工.67.2 工
8、 程 验 收.178工艺调试与运行管理.188.1工 艺 调 试.188.2运 行 管 理.189应急处理措施.20本规范用词说明.21引用标准名录.22附:条 文 说 明.257ContentsGen eral Provision s.Term s.L e a c h a t e P r o d u c t i o n V o l u me a n d Co n t a mi n a n tCon c en tration .3.1 Leach at e Pr odu ct i on V olu me.3.2 C ont ami nant C oncent r at i on.Leac ha
9、te Treatm en t P roc ess.4.1 G ener al Req u i r ement s .4.2 T ech nologi cal Pr oces s .4.3 Pr oces s D es i gn.Gen eral Layout an d A u x ilia ry Projec ts.5.1 G ener al Lay ou t .5.2 B u i ldi ngs .5.3 St r u ct u r al E ngi neer i ng.5.4 E lect r i cal E ngi neer i ng.5.5 D et ect i on and C on
10、t r ol E ngi neer i ng.5.6 W at er s u pply and D r ai nage E ngi neer i ng and F i r ePr ot ect i on E ngi neer i ng.5.7 H eat i ng,V ent i lat i on and A i r C ondi t i oni ngE ngi neer i ng.5.8 A nci llar y W or ks .En v i r o n m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 L a b o r S a n i t a t i o n6.
11、1 G ener al Req u i r ement s .6.2 E nv i r onment al Moni t or i ng.6.3 E nv i r onment al Pr ot ect i on.6.4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Labor Sanitation.157 En gin eerin g C on struc tion an d Ac c ep tan c e.177.1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177.2 Engineering Acceptance.178 Proc ess Test an d O p erati
12、on M an agem en t.188.1 Process Test.188.2 Operation Managements.189 Emergen c y Treatm en t Measures.20Exp lan ation of W ordin g in This C ode.21L ist of Quoted S tan dards.22A d d itio n:Exp lan ation of Provision s.2591.0.1为 贯 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范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做 到保护环境、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
13、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及扩建的各类生活垃圾处理设 施产生的渗沥液处理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1.0.3渗沥液处理工程的使用年限和处理规模应根据生活垃圾 填埋场、焚烧厂、堆肥厂、厌氧消化处理厂、中转站等各类处理 设施的使用年限、建设规模等确定。1.0.4渗沥液处理工程的建设应在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 验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提高处理 效率,优化运行管理,节约能源,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1.0.5渗沥液处理工程建设与运行过程应保护好周边的环境,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土壤、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的污染。1.0.6渗沥液处理工程的建设、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
14、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0.1 渗浙液处理系统 the system of treatm en t of leac hate 渗沥液处理从调节池到处理水排放的各个工艺处理单元的总 称,包括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和污泥及浓缩液处理。2.0.2 初期渗沥液 in itia l leac hate填 埋(05)年的垃圾产生的渗沥液。2.0.3 中期渗沥液 m edium-term leac hate 填 埋(51 0)年的垃圾产生的渗沥液。2.0.4 后期渗沥液 an ap hase leac hate 填 埋1 0年以上的垃圾产生的渗沥液。2.0.5 封场后渗沥液 c losed l
15、a n d f ill leac hate 垃圾填埋场封场后产生的渗沥液。3水量与水质3.1水 量3.1.1填埋场渗沥液的产生量应充分考虑当地降雨量、蒸发量、地面水损失、地下水渗入、垃圾的特性、雨污分流措施、表面覆盖和渗沥液导排设施状况等因素综合确定。注:新建填埋场渗沥液在没有实测数据的情况下,可参照同地区同类型的垃圾填埋场实际产生量综合确定。3.1.2垃圾填埋场渗沥液产生量的计算宜按下式计算:r /X(ClAi-C 2 A 2+C3A3)疒。1 0、Q=-1000-(3*L2)式中:Q-渗沥液产生量,m3/d;I多年平均日降雨量,m m/d;A,-作业单元汇水面积,m 2;Q一一作业单元渗出
16、系数,宜 取0.50.8;A 2一一中间覆盖单元汇水面积,m2;C2中间覆盖单元渗出系数,宜取(0.40.6)0 ;A 3终场覆盖单元汇水面积,m2;C3-终场覆盖单元渗出系数,宜 取0.10.2。注:7计算,数据充足时,宜按20年的数据计取;数据不足20年时,按现有全部年数据计取。3.1.3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规模宜按垃圾填埋场平均日渗沥液产生量计算,并应与调节池容积计算相匹配。3.1.4垃圾焚烧厂渗沥液的日产生量应考虑集料坑中垃圾的停留时间、主要成分等因素。垃圾渗沥液的日产生量宜按垃圾量的10%40%(重量比)计;降雨量较少地区垃圾渗沥液的日产生量宜按垃圾量的10%15%(重量比)计。
17、3.1.5垃圾堆肥厂、厌氧消化处理厂渗沥液的日产生量应考虑 垃圾生物处理方式、垃圾成分等因素确定。干法厌氧消化处理厂 渗沥液日产量宜按垃圾量的2 5%50%(重量比)计;好氧堆 肥处理厂渗沥液日产生量宜按垃圾量的025%(重量比)计。3.1.6垃圾中转站渗沥液的日产生量应考虑垃圾压缩装置的类 型(水平或垂直)、压缩的程度、垃圾的主要组成成分、垃圾的 密度等因素。渗 沥 液 日产 生 量 可 按垃 圾 量 的5%10%(重量 比)计;降雨量较少的地区垃圾渗沥液日产生量可按垃圾量的 3%8%(重量比)计。3.1.7垃圾焚烧厂、垃圾堆肥厂、垃圾厌氧消化处理厂、垃圾 中转站渗沥液处理规模宜以日产生量确
18、定。3.2水 质3.2.1垃圾填埋场渗沥液的设计水质应考虑垃圾填埋方法、垃 圾成分、压实密度、填埋深度、填埋时间、填埋场区域的降水、防渗系统、渗沥液的收集系统等因素。3.2.2按垃圾的填埋年限及渗沥液水质,可将垃圾填埋场渗沥 液分为初期渗沥液、中后期渗沥液和封场后渗沥液。填埋渗沥液 具体水质确定应以实测数据为准,并应考虑未来水质变化趋势。在无法取得实测数据时,可参考同地区、同类型的垃圾填埋场实 际情况确定。3.2.3垃圾焚烧厂、垃圾堆肥厂、垃圾厌氧消化处理厂、垃圾 中转站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改建和扩建工程,渗沥液水质应根据 实际检测数据确定;新建工程渗沥液水质可参考同地区、同类型 的垃圾处理设施
19、实际情况确定。4渗沥液处理工艺4.1 一 般 规 定4.1.1渗沥液处理工艺应在对渗沥液处理工程相关数据进行调 研和评估后确定。4.1.2渗沥液处理工艺应根据渗沥液的日产生量、渗沥液水质 和达到的排放标准等因素,通过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4.1.3渗沥液处理宜采用组合处理工艺,组合处理工艺应以生 物处理为主体工艺。4.1.4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工艺应考虑垃圾填埋时间及渗沥 液的水质变化等因素。4.1.5渗沥液处理产生的污泥,宜经脱水后进入垃圾填埋场填 埋或与城市污水厂污泥一并处理,也可单独处理。膜系统产生的 浓缩液宜单独处理,垃圾焚烧厂的浓缩液宜均匀回喷至垃圾贮坑 或焚烧炉。4.1.6建设在
20、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垃圾焚烧厂、垃圾堆肥厂、垃 圾厌氧消化处理厂产生的渗$液宜与填埋场渗沥液合并处理。4.1.7渗沥液处理系统的圭要设备应有备用,且应具有防腐 性能。4.2工 艺 流 程4.2.1渗沥液处理工艺可分为预处理、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渗沥液的处理工艺应根据渗沥液的进水水质、水量及排放要求综 合选取。宜 选 用“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组 合 工 艺(图 4.2.1),也可用下列工艺流程:1预处理+深度处理2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图4.2.1常 规 工 艺 流 程4.2.2渗沥液处理工程应设调节池,并宜采取有效措施均化水 质、水量。4.2.3各处理单元工艺方法应根据进水水质、水量、排放标准
21、、技术可靠性及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确定。4.2.4深度处理应根据渗沥液水质和排放标准选择纳滤、反渗 透等膜分离深度处理工艺,或选择吸附过滤、混凝沉淀、高级氧 化等深度处理工艺。4.3工 艺 设 计4.3.1调节池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垃圾填埋场渗沥液调节池容积确定宜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CJJ 1 7的有关规定;2垃圾焚烧厂、垃圾堆肥厂、垃圾厌氧消化处理厂、垃圾 中转站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渗沥液调节池水力停留时间不宜小 于 24h;3调节池宜设计为2个或分格设置;4渗沥液调节池宜采取加盖导气措施及臭气处理设施。4.3.2选择水解酸化技术作为预处理工艺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水力
22、停留时间宜为(2.55.0)h;2 p H 宜为 6.57.5。4.3.3混凝沉淀预处理药剂的种类、投加量和投加方式应根据 渗沥液混凝沉淀的工艺情况、实验结果等因素确定。4.3.4厌氧生物处理可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法(UA SB)及其变形、改良工艺等,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常温范围宜为(2030)C,中温范围宜为(3338)C;2容积负荷宜为(515)kg C O D/(m 3 d);3 p H 宜为 6.57.8;4厌氧处理产生的沼气应利用或安全处置。4.3.5好氧生物处理宜选择氧化沟、纯氧曝气反应器、膜生物 反应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生物滤池、接触氧化池、生物转 盘等。4.3.6氧化沟的设计
23、应符合下列要求:1氧化沟进水化学需氧量(C O D)宜为(20005000)m g/L ;2 污泥负荷宜为(0.050.2)kgBO D 5/k g M L SS;3混合液污泥浓度(M L SS)宜为(300055 0 0)m g/L;4污泥龄宜为(1530)d;5氧化沟池深宜为(3.55)m。4.3.7纯氧曝气工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氧气浓度不宜低于90%;2溶解氧(D O)宜为(102 0)m g/L;3混合液污泥浓度(M L SS)宜为(1000020 0 0 0)m g/L;4进水化学需氧量(C O D)宜为(10006000)m g/L ;5水力停留时间宜为(122 4)h。4.
24、3.8膜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膜生物反应器分为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内置膜宜选用 板式、中空纤维微滤或超滤膜,外置膜宜选用管式超滤膜;2进水化学需氧量(C O D)宜为(100020000)m g/L;3温度宜为(2035)C;4混合液 污泥 浓度(M L SS):内置式宜为(800010000)m g/L,外置式宜为(1000015000)m g/L;5污泥负荷:内置式宜为川。)!/!.),(0.050.2 5)kg N 0 3-N/(k g M L SS d);外置式宜为(0.20.6)kgBOD5/(k g M L SS d),(0.050.3)kg N3-N/(k g M L
25、 SS d);6剩余污泥产泥系数:(0.10.3)kg M L SS/kg CD。4.3.9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沉淀时间宜为(1.52.5)h;2表面水力负荷不宜大于0.8m3/(m 2 h);3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 L/(m s)。4.3.10深度处理工艺应采用可靠的预处理措施,确保进水符合 纳滤和反渗透系统的要求。4.3.11纳滤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进水悬浮物不宜大于1 0 0 m g/L;2进水电导率(20C)不宜大于40000/xS/c m;3温度宜为(830)C;4 p H 宜为 5.07.0;5纳滤膜通量宜为(152 0)L/(m 2 h);6水回收率不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04城市市政规范 新【G04城市市政规范】CJJ150-2010 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技术规范 G04 城市 市政 规范 CJJ150 2010 生活 垃圾 渗沥液 处理 技术规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