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G04城市市政规范】CJJ129-2009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G04城市市政规范】CJJ129-2009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G04城市市政规范】CJJ129-2009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pdf(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P2009CJJ 129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urban expressway04-07 发布 2009-10-012009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urban expresswayCJJ 129-2009 J 863-2009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9北 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Specification f
2、or design of urban expressway CJJ 129-200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北京市兴顺印刷厂印刷*开本:850X1168毫 米1/3 2印张:2%字数:68千字 2009年7月第一版 2009年7月第一次印刷 定价:1 2.0 0元 统一书号:15112 17292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00037)本社网址:http:/ 网上书店:http:/www.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第2 7 4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
3、的公告现 批 准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为行业标准,编 号 为C JJ 129-2009,自2009年1 0月1日起实施。其 中,第3.0.5、3.0.9、5.4.1、9.3.1、9.3.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4月7日根据原建设部 关 于印 发 一九九六年工程建设城建、建工 行业标准制订、修订项目的通知(建 标1996 522号)的 要求,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会同有关单位经广泛调查研 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本规程。本规
4、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 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5横断面设计;6线形设计;7出入口设 计;8髙架快速路;9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10景观与环境。本规程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 2号3号 楼(市政总院大 厦),邮政编码:100082 0本规程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本规程参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华中科技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刘桂生张均任崔健球朱兆芳
5、和坤玲张 胜严俊彪吴瑞麟李 杰王晓华荣 建张欣红梅永利崔新书次mi.i雜.2基本规定.3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44.1 錢.44.2基本 路 段.4横断面设计.65.1 一 般 规 定.65.2 横 断 面 布 置.65.3车 行 道.105.4 分 车 带.115.5路肩和路面横坡.125.6侧石、缘石.12线形设计.146.1 一般规定.146.2平 面 设 计.156.3纵断面设计.18出入口设计.207.1 一般规定.207.2出入口间距.217.3变速车道、集 散 车 道.227.4辅 助 车 道.237.5主辅路间出人口的几何设计.24高架快速路.258.1 般规定.2558.2横断
6、面设计.258.3 平面设计.268.4纵断面设计.278.5 匝 道.279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299.1交通标志.299.2交通标识.309.3交通防护设施.319.4监 控 设 施.3310景观与环境.3510.1 一 般 规 定.351 0.2景 观 距 离.3510.3噪 声 要 求.351 0.4绿化设计要求与标准.36本规程用词说明.38附:条文说 明.3961.0.1为统一城市快速路设计标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制定 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城市快速路工程的设计。1.0.3城市快速路设计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快速路应系 统设计,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与城市环境
7、相协调。1.0.4城市快速路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 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2.0.1 快速路 e x p r e s s w a y在城市内修建的,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人口间 距及形式,具有单向双车道或以上的多车道,并设有配套的交通 安全与管理设施的城市道路。2.0.2 出入口 e n t r a n c e a n d e x i t供车辆驶出或进入快速路的单向交通路口,设置于快速路右 侧,一般通过互通式立交匝道、高架路匝道、辅路匝道连接。2.0.3 基本路段 ba s i c s e c t i o n快速路车行道不受出人口合流、分流、交织车流影响的 路段。2.
8、0.4 辅路 r e l i e f r o a d集散快速路交通的道路,设置于快速路两侧或一侧,单向或 双向行驶交通。辅路设置根据需要分为两个互通式立交间间断的 辅路或通过立交的连续辅路。2.0.5 阻道 r a mp专门连接两条道路的一段专用道路,包括互通式立体交叉连 接道路、快速路与辅路的连接道路、高架路或堑式路与地面道路 连接的道路,一般为单向交通。23基 本 规 定3.0.1快速路设计应与城市其他道路合理分配交通,达到路网最佳效应。3.0.2快速路线形设计中的平面与纵断面应进行综合设计,做 到平面顺适,纵断均衡,横面合理。应保证视觉性诱导,线形连 续,安全与舒适。3.0.3快速路设计
9、车速宜采用60k m/h、80k m/h、100k m/h。辅路设计车速宜为3040k m/h,路段改变设计车速时应设置过 渡段。3.0.4按城市道路红线宽度及交通量,快速路车行道宜分为双 向4车道、6车道、8车道。车行道宽度按设计车速及车型宜分 为 3.50m、3.75m。3.0.5快速路的交通管理设施及服务设施应与道路配套设计,保证交通正常运行。3.0.6快速路设计应重点做好出入口位置、间距、形式的综合 设计,达到系统通行能力的均衡。3.0.7快速路车行道下不得布设纵向地下管线设施。横穿快速 路的地下管线设施应将检查井设置在车行道路面以外。3.0.8快速路设计应与道路绿化、排水、照明设计协
10、调统一,与城市景观、环境统一,做好整体设计。3.0.9快速路必须设置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3.0.1 0快速路公交停靠站及加油站宜设置在辅路上;当需设置 在主路时,应设置在与主路分离的停靠区内,停靠区出人口应满 足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的规定。3.0.1 1快速路通过互通式立交区应设置集散车道,当出入口间 距满足最小间距规定时,可不设置集散车道。34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4.1分 类4.1.1城市快速路通行能力可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 能力。4.1.2不同设计车速的设计通行能力应为基本通行能力乘以道 路相应设计服务水平的交通量与道路容量的比率及道路条件修正系数。4.2基 本 路 段4.2.1快速路
11、不同设计车速的一条车道基本通行能力可采用表 4.2.1的数值。表4.2.1快速路不同设计车速的一条车道基本通行能力设 计 车 速(k m/h)1008060基本通行能力(p c u/h)2200210018004.2.2快速路设计时应采用三级服务水平,交通量与道路容量 比率应符合表4.2.2的规定。表4.2.2快速路不同设计车速的交通量与道路容量比率等级交通运行特征设计车速(k m/h)1008060三级稳定流状态0.910.830.774.2.3快速路不同设计车速的一条车道设计通行能力可采用表4.2.3中的数值。表 4.2.3快速路不同设计车速的一条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设计车速(k m/h)10
12、08060设计通行能力(p c u/h)2000180014004.2.4计算快速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时,各种车辆类型换算系数应符合表4.2.4的规定。表4.2.4快速路基本路段车辆换算系数车 型小客车小型客(货)车大型客(货)车铰接客车折算系数1.01.52.05横断面设计5.1 般 规 定5.1.1城市快速路横断面设计应符合城市道路规划。横断面布 置应按地面快速路、高架快速路、堑式快速路分别布设。5.1.2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可分为整体式和分离式,整体式横断 面可采用中央隔离带将上下行分隔单向行驶,分离式横断面上下 行车辆可在不同位置单向行驶。5.1.3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可分为主路横断面和辅路横断
13、面。主 路可供机动车道行驶,双向车流必须设置中央隔离带分向行驶。辅路可供慢速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通行。主辅路间必须设置 隔离栅、两侧带,并控制开口。5.2横断面布置5.2.1地面整体式横断面可适用于地势平坦的城区,快速路主 路宜布置在中间,辅路宜布置在两侧(车辆单向行驶)或布置在 单 侧(车辆双向行驶)(图5.2.1)。j p j r IV p b jd bj IV y c jh d j _ j W A m|T fV.c _ _ fV P C i jd bj p b,j|图5.2.1地面整体式横断面(城区型)5.2.2郊区快速路横断面主辅路可在同一平面,也可根据地形布置在不同平面,辅路可单侧
14、或双侧布置(图5.2.2)。图5.2.2地面整体式横断面(郊区型)5.2.3高架快速路按道路用地和交通运行特征可分别选用整体 式 高 架 路(上下行在同一平面运行)和分离式横断面(上下行在不同平面)(图5.2.3-1图5.2.3-5)。图5.2.3-1整体式高架道路无匝道路段横断面图5.2.3-2整体式高架道路有匝道路段横断面L_ -1f e=J Tmp cwf图5.2.3-3分离式高架道路无匝道路段横断面f F g cJ V g bmlI t s#T P b|fV g cfV,b图5.2.3-4分离式高架道路有匝道路段横断面图5.2.3-5分离式高架道路横断面5.2.4堑式快速路主路应设置在
15、地面以下双向行驶,辅 路(地 面道路)应 设 置 在 主 路 两 侧 单 向 行 驶 或 一 侧 双 向 行 驶(图5.2.4)。5.2.5在立交范围内以及快速路出入口,横断面布置应与路段 车道保持一致;当按规定设置集散车道或变速车道时,断面应 加宽。9n-a=-p r q-一fV r s mw,丨 f u n 丨 W l图5.2.4路堑式横断面 注:Wg c 含路缘带的快速机动车道宽(m);Wp c 含路缘带的机动车道或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的车道宽(m):Wg t 含路缘带的匝道机动车道宽(m);Wp b非机动车道路面宽(m),含路缘带宽度;中间分隔带宽度(m);中间分车带宽度(m),含路缘
16、带宽度;Wd b两侧分隔带宽度(m);Ws b两侧分车带宽度(m),含路缘带宽度;Wa 路侧带宽度(m),含人行道、设施带、绿化带宽度;Wp 人行道宽度(m);Wg 绿化带宽度(m);设施带宽度(m);Ws 路肩宽度(m);Ws p 保护性路肩宽度(m)。5.3车 行 道5.3.1车行道可分为主路车行道与辅路车行道,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1主路路段车行道按交通量可分为单向2车道、3车道、4 车道。2快速路车行道宽度可按设计车速及设计车型划分。车行 道宽度应符合表5.3.1的规定。10表5.3.1 条机动车车道宽度级 另设计车速(k m/h)车道宽度(m)大型客、货车或混行车小汽车主路1 0 0,
17、8 0,6 03.7 53.5 0辅路4 0,3 03.5 03.5 0,3.2 55.3.2当快速路出入口间距不能满足本规程第7.2.2条出入口 最小间距规定时,应增设至少2个车道的集散车道,与主路车行 道之间应设物体分隔。5.3.3变 速 车 道(加减速车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快速路出入口均应设置变速车道。2变速车道宜设一条车道,宽度应与直行方向主路车道宽 度相同。5.3.4在单向2车道的高架快速路上,应 设2.5m宽连续或不 连续停车带;不连续停车带应每500m左右设一处。5.3.5辅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辅路在地面快速路中应设于主路两侧或单侧,在高架路 时应设于高架路下地面层
18、,在城区宜连续设置。位于郊区的快速 路辅路,可连续设置或间断设置。2设于主路两侧的辅路应采用单向交通,设于主路单侧的 辅路可采用双向交通。3高架路与地面道路应通过上、下匝道联系。4地面快速路辅路的横断面布置,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应 采用物体分隔或划线分隔。单向机动车、非机动车物体分隔时,机动车道宽度不应小于7.5m;单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划线分隔 时,辅路的宽度不应小于8.5m;当机动车、非机动车交通量均 较大时,辅路的宽度可采用1213m。5.4分 车 带5.4.1快速路的上下行快速机动车道之间必须设中间带分隔,1 1中间带应由中央分隔带及两侧路缘带组成。5.4.2快速路的中间带应符合下列规定:
19、1中间带宜为3.0m,即中央分隔带为2.0m,两侧路缘带 各为0.5m。2城区快速路用地条件受限制时,中间带可适当缩窄;对 向车流必须采用混凝土分隔墩或中央分隔护栏分隔,两侧应各设 0.5m宽路缘带。3 中 央 分 隔 带 两 侧 应 埋 设 路 缘 石,外露高度不应小 于 180mmo5.4.3地面快速路的两侧带应为主路与辅路的分界线,由分隔 带与左、右路缘带组成。分隔带宽度不应小于1.5m,可根据用 地条件增加宽度以作为绿化隔离设施;临主路侧路缘带应为 0.5 m,临辅路侧路缘带应为0.25m。位于市区人流密集处的两 侧带,应在其辅路侧设隔离栅。5.5路肩和路面横坡5.5.1郊区型地面快速
20、路断面,宜在机动车道外侧设硬路肩和 土路肩,硬 路 肩 宽 度 不 应 小 于2.50m,土 路肩 宽度 不应小 于 0.75m05.5.2快速路主、辅路路面横坡应采用单面直线坡,路面横坡 度根据地形条件及路面面层类型可选用1.5%2%;两侧人行 道可为1%2%的单面直线坡度。5.5.3郊区型断面两侧土、硬路肩横坡度可比路面大1%,但 位于路缘带部分的硬路肩横坡度应与路面相同。5.6侧石、缘石5.6.1地平式断面在中央分隔带、两侧分隔带两侧以及辅路的 人行道侧均应埋设侧石(或侧平石),侧石顶应高出路面150 200mm;郊区型断面路边设硬路肩与土路肩时,应在路面与路 肩之间埋混凝土缘石;隧道线
21、形弯曲或地形陡峻段侧石可高出路12面250400mm,埋置深度应保证稳定。5.6.2侧 石(或侧平石)与缘石材料可采用坚硬石质或抗压强 度不小于30MPa水泥混凝土;严寒、寒冷地区应采用抗盐、抗 冻能力强的混凝土缘石。136线 形 设 计6.1 一 般 规 定6.1.1线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线形设计应根据规划确定的线位,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合理利用地形;线形应与地物、景观、环境等相协调,合理运用 技术指标。2线形设计中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应进行综合设计,总 体应协调、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3线形设计应保证车辆行驶安全与舒适,视觉良好,心理反应正常。4线形设计应符合城市设计要求,与
22、城市环境协调,保护 文物古迹,节约资源,必要地段应进行环境评价后确定。5同一设计车速的快速路路段长度不得小于10k m,不同 设计车速的路段之间技术指标应逐渐变化,变化处应设置明显标志。6.1.2快速路线形应与桥隧构筑物协调,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快速路上的桥隧构筑物应与路段线形统一。2大型桥隧构筑物布设应与快速路线形协调。3当桥隧构筑物需设置在曲线地段时,应尽量采用不设超 高的圆曲线;当条件受限制采用设超高的圆曲线时,应满足线形 设计标准。4快速路隧道宜为上、下分行的单向通道。隧道两端洞口 应设置必要的出口联络线。5在立体交叉处选用各项技术指标时,应与路段设计相适 应,必要时应采用透视图检验。
23、6.1.3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41平曲线宜与竖曲线相对应。2平曲线应与竖曲线半径协调,竖曲线半径应大于平曲线 半径的10倍。3平曲线长度宜大于竖曲线长度。4竖曲线顶部或底部不应设置小半径平曲线或作为反向曲 线转向点。5竖曲线与缓和曲线不宜重合。6在同一平曲线内不宜同时出现凸形竖曲线及凹形竖曲线。6.2 平 面 设 计6.2.1快速路最长直线与最短直线的设置,应符合表6.2.1的 规定。表 6.2.1直 线 长 度设计车速(k m/h)1 0 08 06 0最大直线长度(m)2 0 0 01 6 0 01 2 0 0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m)6 0 04 8 03 6 0反向曲线
24、间最小直线长度(m)2 0 01 6 01 2 06.2.2圆曲线半径、最小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快速路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表6.2.2-1规定的不设超高的 最小半径值。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设超高的推荐半径 值。地形条件特别困难时,可采用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值。表 6.2.2-1 圆曲线半径设计车速(k m/h)1 0 08 06 0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1 6 0 01 0 0 06 0 0设超高推荐半径(m)6 5 04 0 03 0 0设超高最小半径(m)4 0 02 5 01 5 02平曲线长度与圆曲线长度应大于或等于表6.2.2-2规定 的值。15表6.2.2-2平曲线与圆曲线最小长度
25、设 计 车 速(k m/h)1008060平曲线最小长度(m)170140100圆曲线最小长度(m)8570503当快速路中心线转角()小于或等于7时,小转角平曲 线长度应大于或等于表6.2.2-3规定的值。表 6.2.2-3 小转角平曲线最小长度设 计 车 速(k m/h)1008060平曲线最小长度(m)1200/a1000/a700/a注:a小 于2时 按2计。6.2.3快速路直线与圆曲线、大半径圆曲线与小半径圆曲线之 间应设缓和曲线。缓和曲线应采用回旋线。缓和曲线长度应大于 或等于表6.2.3-1规定的值,且不应小于本规程第6.2.4条规定 的超高缓和段的长度。表 6.2.3-1 缓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04城市市政规范 新【G04城市市政规范】CJJ129-2009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 G04 城市 市政 规范 CJJ129 2009 快速路 设计 规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