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物质的变化》教案(共7课)(2022新版)16.docx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物质的变化》教案(共7课)(2022新版)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物质的变化》教案(共7课)(2022新版)16.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单元 物质的变化1.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教材简析】本课作为单元起始课,学生借助“厨房”这个生活中熟悉的地方,对“厨房中的各种物质”的观察、特征的描述、用途及其变化的了解,认识到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通过比较厨房中不同物质的变化,发现物质的变化是不同的,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和形态,有些变化则产生了新的物质,从而引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本课具有统摄性和基础性。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观念既是科学的概念,也是哲学的观念。因此,本单元的概念具有观念层面上的意义。而这些概念的形成,并不是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能够达到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渗透
2、这些概念,为学生的发展成长奠定基础。【学情分析】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质。上课使用的课本和桌椅、居住的房子和吃的各种食物,它们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各种动物、植物,包括我们的身体,也是由物质构成的。学生对物体一词是比较熟悉的,但学生对物质一词就比较生疏,二者的区别在于物体是学生可见的、可感受到的具体东西,而物质是客观存在,不受人意志的影响。比如铁锅是一个物体,它是由铁这种物质构成的。本节课中学生会看到很多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这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经验上的准备,而这些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背后蕴含了哪些科学道理,是后续课程需要进行探究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
3、化是不同的。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态等,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科学探究目标能够对水、食盐、铁锅等厨房中的物质特征进行观察描述。用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方法,寻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分类。科学态度目标初步养成乐于观察身边常见物质变化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感受身边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并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物质总是在不断变化,物质的变化是不同的,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难点能用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方法,寻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分类。【教学准
4、备】教师教学课件、养身壶、冰块、生锈的铁锅、班级记录表。学生水、食盐、玻璃杯、铁锅、土豆等厨房中常见的物质、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5分钟)1.(课件先出示教室内的课本、桌椅、铅笔、橡皮等图片,再出示各种食物、大自然景物的图片)问:这些都是什么?它们是由什么构成的?学生交流。2.师小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质,上课使用的课本和桌椅、铅笔橡皮等,生活中的各种食物,大自然中的各种动植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3.(课件出示厨房图片)问:你留意过厨房里的物质吗?它们都是什么样的?你家厨房中都有哪些物质?学生交流。这些物质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板书课题)设计
5、意图通过例证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身边一些触觉所感知到的实在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同时借助“厨房”这一学生熟悉的场所,谈谈自家厨房里的物质,聚焦到本节课的研究主题厨房里的物质及其变化。二、探索(预设25分钟)(一)观察、描述厨房中常见的物质材料准备:水、食盐、玻璃杯、铁锅、土豆等厨房中的常见物质、活动手册1.过渡:是呀,厨房里常见物质的种类太多了,本节课我们就精选几种来探究吧! 2.(课件出示材料图片)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描述厨房中的这几种物质?请同学们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吧!预设:颜色、形状、状态等。3.师小结:我们可以借助感官认识,从材料特征、状态特点两个方面观察和描述物质。4.(课
6、件出示活动要求) (1)仔细观察这类物质的特征,并描述记录。(2)根据特征推测这类物质的用途,并记录。(3)组内交流、补充,做好汇报的准备。5.小组内仔细观察,轻声交流,认真记录。6.抽选一小组全班汇报、其他组交流汇总。7.师小结:原来,厨房中这些常见的物质有这么多特征和用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和描述活动,归纳厨房中常见几种物质的典型特征,并根据特征推测可能的用途,从而进一步认识这类物质的特征和用途。(二)发现厨房中物质的变化材料准备:水、食盐、玻璃杯、铁锅、土豆等厨房中的常见物质1.过渡:这些物质是保持不变的吗?你们见过它们发生的哪些变化?预设:水会沸腾、水会结冰、
7、食盐会溶解、玻璃会碎裂、铁会生锈2.(ppt出示)厨房里你还观察到哪些物质变化?这些变化都相同吗?学生交流小结:物质的变化无处不在,而且物质的变化是不同的,有些物质变化较快,有些物质变化较慢。设计意图这个活动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生活中可观察到的物质变化的认识,通过观察实验材料、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到厨房中常见的物质都在变化,进而结合大量生活中的实例,对物质变化的不同有所感触,从而发现并提出物质的变化有哪些不同?(三)比较厨房中不同的物质变化材料准备:厨房中常见物质变化的动图,生锈的铁锅、养生壶、土豆、冰块等1.谈话:我们已经发现物质会发生变化,除了变化速度不一样,还有什么不同呢?预设:温度变化、形
8、状变化、状态变化、大小变化、颜色变化2.出示沸腾的水的动图、冰块融化加速的动图、玻璃摔碎,生锈的铁锅、土豆氧化、煮熟的土豆的照片。继续提问:这几种物质变化前后有产生新的物质吗?预设:水在烧开的变化过程中,温度在升高但水本身这种物质没有变;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冰和水仍是同种物质,摔碎的玻璃杯,仍然是玻璃这种物质;铁生锈的过程中,产生了容易脱落的铁锈,是新物质;切开的土豆久置氧化,颜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煮熟的土豆有明显的香气、颜色也会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4.师小结: 烧开的水和慢慢融化的冰块这两种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温度、大小、状态等,玻璃杯摔碎,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都没有产生新物
9、质,像这样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我们叫物理变化。铁生锈,土豆氧化,这两种变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像这样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我们叫化学变化。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图和照片的对比,通过的水的三态变化,碎玻璃,铁生锈,土豆氧化这四类经典的变化,使学生的思考方向更集中。通过比较这几种物质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认识到有的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态等,没有产生新物质,而有些变化则产生了新的物质,进而提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三、研讨(预设8分钟)1.(课件出示燃放的烟花、泡沫灭火器灭火、生锈的铜狮的图片)提问:这些变化改变的是什么?有新物质产生吗?2.学生尝试解释这三种现象的物质变化,教师补充三个变化的相关资料
10、,明确这三种变化都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3.教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概括今天所学的内容。4.师小结: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物质的变化是不同的,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态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叫物理变化,而有些变化则产生了新物质,叫化学变化。设计意图学生在厨房中常见物质的变化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图片,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应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它们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再在学生的解释上用补充资料的方式加以完善,明确它们在变化的过程中都产生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四、拓展:给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分类(预设2分钟)观察生活中常见
11、的物质变化,并根据是否产生新物质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分类。【教学后记】2.产生气体的变化【教材简析】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在“厨房”这个自己熟悉的地方观察并描述各种物质的特征、用途及其变化,了解了认识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的。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和形态,有些变化则产生了新的物质。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本节课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伴随气体产生而发生的化学变化,进一步确认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产生了新物质(如气体)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聚焦板块,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一些物质发生变化时,常常会伴随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区别和判断物质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环节的物质
12、发生的是什么变化。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两组活动,了解白砂糖、食盐、白醋和水与白醋是否会发生变化,发现白砂糖、食盐、白醋和水不会发生化学变化,只会溶解在水中,发现白砂糖、食盐不会和白醋发生反应,只有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反应并产生气泡。接下来进一步拓展到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可以和白醋反应。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到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给予相关资料了解二氧化碳的特点。【学情分析】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厨房中小苏打和白醋这两种物质发生变化的现象很明显。学生对醋的认识多一点,在三年级的溶解实验中接触过小苏打,但对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会产生什么现象,知道的学生就很少了。
13、因此,对小苏打和白醋混在一起会发生的反应,学生是没有经验的。本课将让学生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怎样剧烈反应的过程,体会物质变化的奇妙和有趣。在本课中,学生会看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有明显的化学反应现象,例如看到气泡的产生和听到哧哧的声音。这一化学反应的发生是因为小苏打含有碳酸氢根离子,当醋酸与小苏打反应时,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就生成了。白醋与鸡蛋壳或贝壳反应也会产生二氧化碳,这是因为鸡蛋壳、贝壳中含有碳酸钙,醋酸与碳酸钙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对二氧化碳的确定,不采用直接告诉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查阅资料。【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物质发生变化时,常常会伴随一些现象,例如产生气体。2.物质发生化
14、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发现有些物质变化会伴随一些特殊现象。2.能利用感官进行仔细观察,对物质变化的现象进行准确描述。3.能以观察到的变化现象如有气体生成为依据,判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科学态度目标1.能够尊重实验事实,愿意与人交流实验现象,分享观点。2.产生深入研究物质变化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感受物质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发现有些物质发生变化会伴随特殊现象。难点能通过物质反应伴随的现象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鸡蛋1个、醋半杯。小组瓶盖7个、烧杯2个、自封袋1个、小勺2个、食盐、白砂糖、小苏打、水
15、和白醋少许、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回顾旧知(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小苏打、课件1.出示课件,播放上一课物质变化的图片提问: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厨房中的物质变化,知道了物质的变化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那怎么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呢?(预设:只改变物质大小、形态等的变化为物理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提问:好的,那我们看看以上图片你能分辨出这个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预设:通过图片判定物质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提问:看来同学们对上节课的知识还是挺扎实的看,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物质的变化,为了让你们学的更轻松,老师请来了我们曾经接触过的一位老朋友来帮助我们学习,你们
16、想见见吗?(预设:想)3.出示小苏打。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老朋友吗?(预设:认识,是小苏打)提问:看来同学们都认识,那我们今天就以小苏打为实验对象来研究物质的变化,同学们边学边思考今天的主要问题:下面这些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能在变化中观察到哪些现象?二、探索:小苏打的变化(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瓶盖7个、烧杯2个、自封袋1个、小勺2个、食盐、白砂糖、小苏打、水和白醋少许、学生活动手册。活动1:观察有气体产生的变化。1.准备六个塑料瓶盖,把它们分为两组,每组三个瓶盖。2.在每组的三个瓶盖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白砂糖、食盐和小苏打。3.在第一组的三个瓶盖中滴入水,在第二组的三个瓶盖中加入
17、白醋。4.观察哪一个瓶盖内有气泡产生。(内容承接上一课的学习内容。教科书选择了厨房里常见的物质,如白砂糖、小苏打、食盐等,在引导学生研究醋和水分别与这几种物质混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时。学生在观察时会看到其中5个瓶盖中发生的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此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这种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这部分指向辨析物质变化中的两种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活动2:提问: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小苏打和白醋产生的气体都被释放到空气中了,你有办法将他们收集起来吗?(取一个能盛水的密封袋,在里面放入三勺白醋。在一个塑料瓶盖中加入一勺小苏打,再把它小心地放进密封袋中,这样就能收集起来了) 提问:很好
18、,老师再补充一点在放进密封袋中时,注意不要让小苏打与白醋接触。先封好袋口,再打翻袋中的瓶盖,让小苏打与白醋混合,然后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活动3:进一步观察。把上述实验中厨房里的物质白醋与小苏打的反应延伸到醋与其他物质(鸡蛋壳、贝壳)的反应,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学生能够观察到在鸡蛋壳和贝壳上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1.学生反馈交流:活动1实验分别是什么变化小结: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产生新物质的是化学变化。2.提问:那你们觉得小苏打与白醋反应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预设:可能是二氧化碳)4.教师准备二氧化碳相关资料。引导学生通过资料的阅读来了解产生的
19、气体是二氧化碳,了解二氧化碳的特点和人类的关系。【教学后记】3.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教材简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产生新物质。因此对新物质的观察与辨别是确定化学变化的关键要素。本课将引导学生在前一课观察了醋和小苏打混合后的变化的基础之上,继续观察物质的变化,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并且通过变化现象与产生物质的观察与分析,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有新物质产生,且同一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物理变化的发生。本课他们将有机会对物质变化产生的物质进行实验、观察与考证分析,进一步明确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的物质。聚焦环节衔接前期的学习成果“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提出后续研究问题:“你
20、能通过实验发现新物质是怎么产生的吗?”探索环节从学生熟悉的蜡烛燃烧和加热白砂糖两个活动入手,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发现新物质产生的证据。寻找生活中其他发生变化时产生新物质的例子。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基本能够判断生活中看到的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及新物质对我们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学情分析】在前几课研究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学生会关注到物质变化中的一些现象,如颜色改变、产生气体等,同时他们也会产生“改变颜色的物质还是原来的物质吗?”“产生的气体是不是一种新的物质?”等疑问,带着疑问去寻找新物质产生的证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基本具备,可以较为独立的开展小组活动并记录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
21、念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发现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现象。2.能根据物质变化的现象判断该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3.能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和调查分析等方式获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的特征。科学态度目标1.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2.体会到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的重要性。3.养成用证据去解释和支持自己的观点的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化学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有些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教学重难点】重点观
22、察并发现蜡烛燃烧和加热白砂糖这两个实验中的新物质难点寻找发现新物质的证据,并能够表达出来【教学准备】教师蜡烛、蜡烛底座、玻璃片、玻璃杯、试管夹、火柴、护目镜、白砂糖、铝箔纸、金属勺、玻璃片(以上物品每组一套)、教学课件。小组学生材料一套、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回顾旧知,引出课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火柴一盒1.出示上节课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的图片,提问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是什么?(预设:产生气体)这种气体是一种不同于小苏打和白醋的新物质,这种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而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2.提问:化学变化会产生的新物质,我们能通过实验发现新物质是怎么产
23、生的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来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板书)3.教师划一根火柴或请一位学生来划一根火柴,让学生说一说火柴燃烧是化学变化吗?证据是什么?(预设:火柴头原来是红的,烧过后变成黑色了;发光发热)二、探索: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预设12分钟)活动一:蜡烛燃烧材料准备:每组蜡烛、蜡烛底座、玻璃片、玻璃杯、试管夹、火柴、护目镜、学生记录单1.出示蜡烛燃烧的操作步骤:点燃蜡烛;倒扣玻璃杯;接触玻璃片2.出示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玻璃杯干燥、洁净、透明。玻璃杯需要悬空,不能把蜡烛封闭。玻璃片用试管夹夹住,短暂接触火焰,观察玻璃片表面的变化,注意不要烫伤手!3.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质的变化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物质的变化教案共7课2022新版16 小学 科学 教科版 六年级 下册 第四 单元 物质 变化 教案 2022 新版 1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