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原理-第三章-受弯构件-习题及答案.docx
《结构设计原理-第三章-受弯构件-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设计原理-第三章-受弯构件-习题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一、填空题1、受弯构件正截面计算假定的受压区混凝土压应力分布图形中,0,cu。2、梁截面设计时,可取截面有效高度:一排钢筋时,0hh;两排钢筋时,0hh。3、梁下部钢筋的最小净距为mm 及d 上部钢筋的最小净距为d。4、适筋梁从加载到破坏可分为 3 个阶段,试选择填空:A、I;B、Ia;C、II;D、IIa;E、III;F、IIIa。抗裂度计算以阶段为依据;使用阶段裂缝宽度和挠度计算以阶段为依据;承载能力计算以阶段为依据。5、受弯构件min是为了;max是为了。6、第一种 T 形截面梁的适用条件及第二种 T 形截面梁的适用条件中,不必验算的条件分别是及。7、T 形截
2、面连续梁,跨中按截面,而支座边按截面计算。8、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b需要根据等假定求出。9、单筋矩形截面梁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为,否那么应。10、在理论上,T 形截面梁,在 M 作用下,fb越大那么受压区高度。内力臂,因而可受拉钢筋截面面积。11、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形态有、3 种。12、板内分布筋的作用是:(1);(2);(3)。13、防止少筋破坏的条件是,防止超筋破坏的条件是。14、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率是构件与构件的界限配筋率,是根据确定的。15、双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是:(1)保证;(2)保证。当bh 时,说明,此时uM=,如uMM外,那么此构件。二、判断题1、在梁的设计
3、中,防止出现超筋破坏是通过构造措施来实现的。2、在梁的设计中,防止出现少筋破坏是通过构造措施来实现的。3、梁的曲率延性随配筋率的减少而提高,延性最好的是少筋梁。4、要求梁的配筋率min是出于对混凝土随温度变化的变形和收缩变形的考虑。5、在受弯构件的正截面中,混凝土受压变形最大处即是受压应力的最大处。6、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计算公式s0MuA(h-x/2)yf说明:Mu与yf成正比,因此在一般梁内所配的钢筋应尽可能使用高强度钢筋;Mu与sA成正比,因此配筋越多,梁正截面承载力越大。7、对适筋梁来说,配筋率越大,那么抗弯能力越大,同时刚度也越大。8、在适筋和超筋梁内配置的受压钢筋都能到达屈服。9、适
4、筋梁正截面承载力与配筋量sA成正比。10、在双筋梁的计算中,当 x,syc;B、cusyc;C、cu,=syc5、与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时的相对受压区高度有关的因素是 A、钢筋强度等级;B、混凝土强度等级;C、钢筋及混凝土强度等级;D、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配筋率。6、图示 4 个梁的正截面,它们除了配筋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一样。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受拉钢筋应变sy的截面是 A、截面和;B、截面和;C、截面;D、截面。7、受弯构件配筋量不同,依次为:1、少筋;2、适筋;3、超筋的三个正截面,当其他条件均一样,它们的相对受压区高度为:A、123;B、123=;C、123=;D、132。8、单筋
5、截面梁增配受压钢筋后,截面的弯矩承载力 A、仅在 X2sa的情况下提高;B、仅在 X2sa的情况下提高;C、仅在 XXb的情况下提高;D、不管 X 值是多少,都提高。(提示:sA始终受压,内力臂增大。)9、双筋截面梁内受压钢筋的设计强度yf的取值是 A、400Mpayf时,取yyff;C、400Mpayf时,取=400Mpayf;D、400Mpayf时,取yyff,而当400Mpayf时,取=400Mpayf。10、提高梁正截面承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A、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B、提高钢筋强度等级;C、增大截面高度;D、增大截面宽度;E、配置受压钢筋。11、设计双筋矩形截面梁时,以下哪种情况要设
6、x=0bhA、sA;B、sA;C、sA、sA均未知。12、x2sa的双筋截面梁,在极限弯矩Mu作用下 A、sA、sA分别到达yf和yf;B、sA、sA均不屈服;C、sA屈服,sA不屈服;D、sA不屈服,sA屈服。13、在双筋截面梁计算中,如果求得的 x150 时,S1.5h 及 S250。22、改善梁截面的曲率延性的措施之一是:A、增大sA;B、增大sA;C、提高钢筋强度等级;D、以上措施均无效。(提示:考虑受压区高度,极限压应变与延性的关系。)23、有三根承受均布荷载 q 的矩形截面简支梁 a、b、c。它们的配筋率分别为a0.7%,bmax1.4%,2.1%c,其他条件均一样。砼 C15、钢
7、筋HRB335 级,且不发生斜截面破坏。加载至正截面破坏时,各梁的极限荷载 qua、qub、quc的关系是:A、quaqub2quc;B、qub qucua;C、quaqub=quc;D、2quaqub=quc。24、钢筋混凝土梁即将开裂时,受拉钢筋的应力s与配筋率的关系是()。A、增大,s减小;B、增大,s增大;C、与s关系不大;D、与无关。25、受弯构件纯弯区段内,开裂前混凝土与钢筋之间黏结应力为()。A、0;B、均匀分布;C、ccE;D、ssE。26、超筋梁破坏时,钢筋应变s和受压区边缘混凝土应变c的关系是()。A、,syccu;B、,syccu;C、,sycu;D、syccu。27、少
8、筋梁破坏时,那么()。A、,syccu裂缝宽度及挠度过大;B、,syccu裂缝宽度及挠度过大;C、,syccu即受压区混凝土压碎;D、,syccu裂缝宽度及挠度不大,受压区混凝土未被压碎。28、对适筋梁,受拉钢筋刚屈服时,那么()。A、承载力到达极限;B、受压边缘混凝土到达cu;C、=,;b14、答:少筋;适筋;少筋构件的破坏弯矩等于一样截面的素混凝土构件的破坏弯矩15、答:0bh;不发生超筋破坏;2sa;受压钢筋屈服;0/()sysAMfha;小16、答:0=bh;充分利用 混 凝 土 受 压,节 约 总 用 钢 量;受 拉 区 纵 向 钢 筋 配 置 太 多;2100(1 0.5)()cb
9、byssf bhf A ha;平安二、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三、选择题1、B2、B3、A4、C5、D6、A7、A8、D9、C10、C11、C12、C13、C14、B15、C16、C17、C18、E19、B20、C21、E22、A23、C24、C25、A26、A27、B28、C29、C30、A31、A
10、32、D33、A34、C35、C36、C37、A38、D39、C四、简答题1、答:受弯构件是指主要承受弯矩和剪力作用的构件。设计时一般需进展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和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的计算。2、答:需考虑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构件的变形和裂缝宽度是否满足要求以及一系列的构造措施。3、答: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为 25mm。纵向钢筋的净距,对于顶部钢筋不小于 30mm 及钢筋直径 d,对于底部钢筋不小于 25mm 及钢筋直径 d。因为混凝土从上向下浇灌,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灌流畅、密实,要求顶部钢筋净距大些。4、答:适筋梁从加载至破坏的全过程,梁截面经历混凝土未开裂,带裂缝工作和钢筋塑流三个阶段
11、。混凝土未开裂阶段的极限状态是截面抗裂验算的依据;带裂缝工作阶段是构件变形及裂缝宽度极限状态验算的依据;钢筋塑流阶段的最终状态是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的依据。5、答:正截面最终承载能力破坏的标志是受压区混凝压碎。6、答:受弯构件正截面可发生“适筋梁、“超筋梁、“少筋梁三种破坏形式。“适筋梁破坏形式属“塑性破坏、“超筋梁和“少筋梁破坏形式均属“脆性破坏。严格按标准设计的构件如发生正截面破坏,一般应为“适筋梁破坏。7、答:受力钢筋的面积与构件截面有效面积0b h之比称为配筋率,记为,即:0sAbh一般来讲,配筋率增大,正截面的极限承载能力提高,但由于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增加,受边缘混凝土极限压应变的
12、限制,截面的变形能力将下降。8、答:有四项根本假定:1)平截面假定;2)不计受拉区混凝土抗拉强度;3)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为抛物线加直线;4)钢筋为理想弹塑性材料。9、答:目前通过试验不能直接测得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分布。在分析中通过量测受压力混凝土假设干纤维层处的应变,再在混凝土轴心受压应力应变关系中找到各纤维层处的应力而近似确定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分布。10、答:轴心受压构件截面内各纤维的应变一样,当截面内应力到达极限抗压强度时,整个构件即将被压崩,此时的应变为混凝土的轴压极限应变。受弯构件截面内沿高度各纤维应变不同,即存在应变梯度,愈远离中和轴应变愈大,当受压最外边缘纤维混凝土到达轴压的极限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结构设计 原理 第三 构件 习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