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讲义.docx
《仪器分析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器分析讲义.docx(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仪器分析讲义第一章引言 内容提要:仪器分析及化学分析的区别及联系、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发展趋势。重点难点: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一、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状态和结构的科学,它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化学分析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测定时需使用化学试剂、天平和一些玻璃器皿。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测定时,常常需要使用比较复杂的仪器。仪器分析的产生为分析化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仪器分析的特点(及化学分析比较)L级,甚至更低.适合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分的
2、测定。mg、m灵敏度高,检出限量可降低:如样品用量由化学分析的mL、mg级降低到仪器分析的选择性好:很多的仪器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选择或调整测定的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定时,相互间不产生干扰。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动化.仪器分析的特点(及化学分析比较)相对误差较大。化学分析一般可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误差小于千分之几.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为5,不适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仪器分析及化学分析关系仪器分析及化学分析的区别不是绝对的,仪器分析是在化学分析基础上的发展。不少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涉及到有关化学分析的基本理论;不少仪器分析方法,还
3、必须及试样处理、分离及掩蔽等化学分析手段相结合,才能完成分析的全过程。仪器分析有时还需要采用化学富集的方法提高灵敏度;有些仪器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分析法,由于涉及大量的有机试剂和配合物化学等理论,所以在不少书籍中,把它列入化学分析.应该指出,仪器分析本身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多种仪器方法的组合.可是这些仪器方法在化学学科中极其重要.它们已不单纯地应用于分析的目的,而是广泛地应用于研究和解决各种化学理论和实际问题。因此,将它们称为 “化学分析中的仪器方法 更为确切。发展中的仪器分析20世纪4050年代兴起的材料科学,60 70年代发展起来的环境科学都促进了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80年代以来,生命
4、科学的发展也促进分析化学一次巨大的发展.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不断发展,不断地更新自己,为科学技术提供更准确、更灵敏、专一、快速、简便的分析方法。如生命科学研究的进展,需要对多肽、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进行分析,对生物药物分析,对超微量生物活性物质,如单个细胞内神经传递物质的分析以及对生物活体进行分析.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仪器分析带来了新的发展。信息科学主要是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计算机及分析仪器的结合,出现了分析仪器的智能化,加快了数据处理的速度。它使许多以往难以完成的任务,如实验室的自动化,图谱的快速检索,复杂的数学统计可轻而易举得于完成.信息的采集和变换主要依赖于各类的传感
5、器。这又带动仪器分析中传感器的发展,出现了光导纤维的化学传感器和各种生物传感器。联用分析技术已成为当前仪器分析的重要发展方向。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分离方法(如色谱法)和检测方法(红外光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的结合,汇集了各自的优点,弥补了各自的不足,可以更好地完成试样的分析任务。发展中的仪器分析联用分析技术:1。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2。气相色谱质谱法质谱法(GCMSMS)3。气相色谱原子发射光谱法(GCAED)4。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二、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根据测量原理和信号特点,仪器分析方法大致分为四大类光学分析法 以电磁辐射为测量信号的分析方
6、法,包括光谱法和非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 依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而建立的分析方法色谱法 以物质在两相间(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分配比的差异而进行分离和分析。其它仪器分析方法包括质谱法、热分析法、放射分析等 。第二章 色谱分析法本章是仪器分析传统分类中的色谱分析部分,主要分析对象是有机化合物,该方法的使用范围广,实用价值强。内容包括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不仅介绍色谱分析方法的理论知识,还强调它的实际应用。2.1 气相色谱法概述内容提要:色谱介绍、气相色谱介绍及色谱基本术语重点难点:色谱基本术语一、概述 1。定义 3/: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技术,该分离技术应用于分析化学中,就是色谱分析.它分离原理是,使混
7、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分配,其中一相不动,称为固定相,另一相携带混合物流过固定相的流体,称为流动相。这种借两相间分配原理使混合物各组分分离的技术叫色谱法. 各组分被分离后,可进一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经典:分离过程和其含量测定过程是离线的,即不能连续进行 现代:分离过程和其含量测定过程是在线的,即能连续进行 经典色谱法:将潮湿的碳酸钙挤出玻璃管,用刀将各色带切下,用适宜的方法进行分析; 现代色谱法:当一个两组分(A和B)的混合物样品在时间t1从柱头加入,随着流动相不断加入,洗脱作用连续进行,直至A和B组分先后流出柱子而进入检测器,从而使各组分浓度转变成电信号后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来。根据峰的位置(
8、出峰时间 t ) -定性根据峰的面积 A (或峰高h) 定量2、 色谱法分类(一)按两相物理状态分1。 气相色谱法 (gas chromatography 简称 GC)用气体作流动相的色谱法. 气 -固色谱法 GSC (固定相为固体吸附剂) 气相色谱法 气液色谱法 GLC (固定相为涂在固体或毛细管壁上的液体)2. 液相色谱法 (liquid chromatography 简称 LC)用液体作流动相的色谱法。 液固色谱法 LSC(固定相为固体吸附剂) 液相色谱法 液-液色谱法 LLC(固定相为涂在固体载体上的液体)3.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SFC) 用超临界状态的流体作流动相的色谱法。超临界状
9、态的流体不是一般的气体或流体 , 而是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以上高度压缩的气体 , 其密度比一般气体大得多而及液体相似 , 故又称为 “ 高密度气相色谱法 (二)按固定相的形式1. 柱色谱法(column chromatography ): 固定相装在柱中 , 试样沿着一个方向移动而进行分离。 包括 填充柱色谱法:固定相填充满玻璃管和金属管中 开管柱色谱法:固定相固定在细管内壁(毛细管柱色谱法)2. 平板色谱法 (planer chromatography ): 固定相呈平面状的色谱法。 包括 纸色谱法: 以吸附水分的滤纸作固定相; 薄层色谱法:以涂敷在玻璃板上的吸附剂作固定相.(三)按分离原理分
10、1。 吸附色谱法( 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根据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物理吸附能力的强弱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如:气一固色谱法、液固色谱法-吸附色谱2。 分配色谱法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根据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溶解能力和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如:气-液色谱法、液-液色谱法分配色谱3. 离子交换色谱法(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根据不同组分离子对固定相亲和力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4. 排阻色谱法(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又称凝胶色谱法 (gel
11、chromatography ), 根据不同组分的分子体积大小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其中:以水溶液作流动相的称为凝胶过滤色谱法 ;以有机溶剂作流动相的称为凝胶渗透色谱法。5。 亲合色谱法 (affinity chromatography)利用不同组分及固定相共价键合的高专属反应进行分离的方法。3、气相色谱介绍主要包括五大系统载气系统:它是载气连续运行的密闭管路系统,要求是密封性好流速稳定,使用的载气纯净。一般用皂膜流量计测得柱后载气流量F.进样系统: 包括进样器和气化室。进样器是将试样快速而定量的加到色谱柱头上。液体:0。5、1、5、10、25、50 mL (一般进样0。110 mL);气体:
12、0.255 mL 注射器或六通阀 (一般进样0.110 mL)。气化室是使样品在汽化室汽化,并很快被带入色谱柱.分离系统: 色谱柱、柱箱和控温装置。主要是在色谱柱内完成试样的分离,有填充柱和毛细管柱两种。填充柱 填充柱由不锈钢, 玻璃或聚四氟乙烯等材料制成,内装固定相,一般内径为26 mm,长15m。填充柱的形状有U型和螺旋型二种。柱内填充固定相,制作简单,柱容量大,操作方便,分离效果足够高,n在102103之间,应用普遍.毛细管柱又叫空心柱,分为涂壁,多孔层和涂载体空心柱.涂壁空心柱是将固定液均匀地涂在内径0. l0. 5mm的毛细管内壁而成,毛细管材料可以是不锈钢或石英。毛细管色谱柱渗透性
13、好,传质阻力小,而柱子可以做到长几十米。及填充柱相比,其分离效率高(理论塔板数可达106)、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小,但柱容量低、要求检测器的灵敏度高,并且制备较难。 检测系统:检测器5记录系统:记录仪或数据处理装置.(四)基本术语1. 基线:操作条件稳定后,没有试样通过时检测器所反映的信号时间曲线称为基线(O- O)(它反映检测系统噪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稳定的基线应是一条水平直线)2. 死时间 t0(dead time):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组分(如空气、甲烷等)从进样开始到色谱峰顶所对应的时间,如图t0所示。3。 死体积 V0(dead volume ):由进样器至检测器的流路中,未被固
14、定相占有的空隙体积称为死体积(导管空间、色谱柱中固定相间隙、检测器内腔空间总和)当色谱柱载气流速为F0(mlmin)时,它及死时间的关系为:V0 = t0F0 (1) 4。 保留值:定性参数,是在色谱分离过程中,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内滞留行为的一个指标。(1)保留时间 tR (retention time):从进样到柱后出现待测组分浓度最大值时(色谱峰顶点)所需要的时间,称为该组分的保留时间。如图中tR(1)、 tR(2) 所示,(是待测组分流经色谱柱时,在两相中滞留的时间和)保留时间及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性质、固定相的量、柱温、流速和柱体积有关,可用时间单位(min)表示.(2)调整保留时间 t
15、R(adjusted retention time):扣除死时间后的组分保留时间,如图中的tR(1)、 tR(2)所示.tR 表示某组分因溶解或吸附于固定相后,比非滞留组分在柱中多停留的时间:tR= tR t0 (2)(3)保留体积 VR (retention volume):从进样到柱后出现待测组分浓度最大值时所通过的载气体积。当色谱柱载气流速为F0(ml/min)时,它及保留时间的关系为:VR = tR F0 (3)(4)调整保留体积 VR(adjusted retention volume):是指扣除死体积后的保留体积,即: VR= VR V0= tRF0 (4)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VR、
16、VR及载气流速无关(tRF0 及 tRF0为一常数) (5)相对保留值 r21(relative retention value):指组分 2 和组分 1 的调整保留值之比。(5) 相对保留值的特点是只及温度和固定相的性质有关,及色谱柱及其它色谱操作条件无关。反映了色谱柱对待测两组分1和 2 的选择性,是气相色谱法中最常使用的定性参数。3峰高(h):色谱峰顶及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4。 色谱的区域宽度(peak width)通常用三种方法来表示: (standar deviation):s(1)标准偏差 为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度的一半。s为正态分布曲线上拐点间距离之半。对于正常峰,s 的大小
17、表示组分被带出色谱柱的分散程度,s( 小,柱效高)s 的大小及柱效有关,s越大,组分流出越分散;反之亦反。(2)半(高)峰宽 Wh/2(peak width at half-height):峰高一半处的色谱峰宽度。半峰宽及标准偏差的关系为:(3)峰宽或称Wb:通过色谱峰两侧的拐点作切线,切线及基线交点间的距离为峰宽,即图中GH。峰宽及标准偏差的关系为: = 1。699sWb = 4 Wh/25。流出曲线图的作用:a。根据色谱峰的位置(保留值)可以进行定性;b。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定量测定;c。根据色谱峰的位置及其宽度,可以对色谱柱分离情况进行评价.2-2 气相色谱分析理论基础内容提要
18、:GC基本原理、塔板理论及速率理论重点难点:GC基本原理中分配系数等概念 色谱分离是色谱体系热力学过程和动力学过程的综合表现。热力学过程是指:及组分在体系中分配系数相关的过程;动力学过程是指:组分在该体系两相间扩散和传质的过程。 组分、流动相和固定相三者的热力学性质使不同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分配系数的大小反映了组分在固定相上的溶解挥发 或 吸附-解吸的能力。分配系数大的组分在固定相上溶解或吸附能力强,因此在柱内的移动速度慢;分配系数小的组分在固定相上溶解或吸附能力弱,因此在柱内的移动速度快。经过一定时间后,由于分配系数的差别,使各组分在柱内形成差速移行,达到分离的目的。一。
19、 分配过程在色谱分配过程中,假设考虑柱内极小一段的情况:图2 色谱主柱内的分配平衡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组分在该一小段柱内发生的溶解-挥发或 吸附解吸的过程称为分配过程。1。 分配系数 K(distribution coefficient):分配系数也称为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在两相之间达到平衡时,组分溶解在固定相中的平均浓度及其在流动相中的平均浓度之比。(7)式中:cL-为组分在固定相中的平均浓度;cG为组分在流动相中的平均浓度,K 是一个无因次量,它是由组分及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决定的,只随柱温和柱压而变化,及色谱柱中气相和液相的体积无关。 分配系数K是气一液分配色谱中的重要参数
20、。如果两个组分的分配系数相同,则它们的色谱峰完全重合;反之,分配系数相差越大,相应的色谱峰相距越远,分离越好。2. 分配比 k(partition ration):又称“容量因子”.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比:(8)式中:mS-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mM组分在流动相中的质量。3. 分配系数(K) 和分配比 k 的关系:设Vs为固定相的体积,Vm为流动相的体积,则上式可写成:或 (9)Vm为柱内流动相的体积,也称为柱的死体积:包括固定相颗粒之间和颗粒内部空隙中的流动相体积;Vs为固定相的体积,它指真正参及分配的那部分体积:若固定相是吸附剂、
21、固定液、离子交换剂或凝胶,则分别指吸附表面积、固定液体积、离子交换剂交换容量或凝胶孔容。b 为色谱柱的相比4。 分配系数 K 和分配比 k 及保留值 tR 的关系:分配平衡是在色谱柱中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的,因此分配比也可以用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停留时间之比来表示,则分配比可写成:(10)任一组分的 k 值可由实验测得,即为调整保留时间 tR及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组分的保留时间t0 的比值.可将k 看作色谱柱对组分保留能力的参数,k 值越大,保留时间越长。分配系数 K 及保留时间的关系为:tR= kt0 =K t0 Vs/Vm (11)由此式可见,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
22、正比于分配系数 K(或分配比 k),K(或 k)越大,组分在色谱柱内的保留时间越长。由于分配系数(或分配比)是由组分的性质决定的,因此保留值可用于定性。在填充色谱柱中,选择不同的固定液及其用量,可以控制组分在色谱柱上的保留值。综上所述,在色谱分析中要使两组分分离,它们的保留时间t必须不同,而t是由两组分的 K 或 k 决定,所以待分离组分K 或 k 不同是色谱分离的先决条件。分配比意义;分配比是衡量色谱柱对组分保留能力的重要参数,k值越大,保留时间越长,k值为零的组分,其保留时间即为死时间.K值可以通过:1)滞留因子, RS = uS/uRS = w = mM/(mSmM)= 1/(1k)tM
23、 =L/utR = L/uS = tMu/uS = tM1/RStR = tM(1k)= tMtMk k = (tRtM)/tM = tR/tM 216k值可根据216式由实验测得.二、色谱分离基本理论色谱理论可分为热力学及动力学理论两方面:热力学理论是由相平衡观点来研究分离过程 -塔板理论;研究试样中各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情况;动力学理论是以动力学观点速度来研究各种动力学因素对柱效的影响速率理论。研究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动情况。塔板理论把色谱柱比作一个分馏塔,塔板的概念是从分馏中借用来的,实际上色谱柱中并无塔板,只是引用了处理分馏过程的概念和理论来解释色谱的分离过程。塔板理论把色谱柱想象成由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仪器 分析 讲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