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重点及习题.docx
《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重点及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重点及习题.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药理学第一章 绪论1.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在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作用、规律和机制的一门学科。 包括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2. 药物drug:指具有调节机体各种生理功能和生化过程、改变机体的病理状态,可用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 化学物质。3. 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理效应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4. 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机体对药物的作用;研究药物在机体内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ADME 吸收Absorption 分布Distribution 代谢Metabolism 排泄Excretion第二
2、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内容;掌握药物通过生物膜的决定因素;掌握药物的转运方式、转运体及其特点1.药物代谢动力学 概念: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研究内容:应用数学原理和动力学模型阐明药物的体内过程(处置)(ADME)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 律(以数学模型与公式定量描述)2. 药物的转运方式及其机制转运形式载体顺或逆流耗能竞争性抑制饱和现象滤过被动-顺-简单扩散被动-顺-易化扩散被动+顺-+主动转运主动+逆+易化扩散可以加快药物的转运率3. 药物转运体:属于载体一种,耗能转运属于主动转运。分为摄取性转运体与外排性转运体。4. 药物通过生物
3、膜的决定因素 溶解性:脂溶性大的药物容易通过生物膜 解离度:非解离型(分子型)药物容易通过生物膜(疏水而亲脂); 解离型(离子型)药物不容易通过生物膜(离子障,ion trapping) 分子量:分子量小的药物容易通过生物膜5. 药物的解离度对简单扩散的影响 Ha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弱酸性药物pH=pKa+logA- / HA 弱碱性药物pH=pKa-logBH+ / B pKa是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50%解离时溶液的pH值6. Ha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的临床意义根据该方程式的原理可改变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对提高药物的吸收及促进中毒物质的排泄有重
4、要的临床意义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下解离度小,容易跨膜转运弱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下解离度大,不容易跨膜转运弱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下解离度大,不容易跨膜转运弱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下解离度小,容易跨膜转运体液pH对弱酸或弱碱性药物解离的影响掌握吸收、首关效应的概念和意义;掌握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掌握酶的诱导和抑制的意义熟悉影响药物从肾小管再吸收的因素;掌握肠肝循环的概念和意义7. 吸收Absorption 概念: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注意,静脉内给药无吸收过程 特点:多数药物的吸收为被动转运,少数为主动转运 药物吸收的速度主要影响药物产生作用的快慢,药物吸收的程度主要影响药物作用的强弱
5、药物的理化性质决定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 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 解离度 分子量 给药途径对吸收的影响:(给药途径按吸收速度和程度排序)吸入舌下直肠肌注皮下口服皮肤 吸收的分类:消化道内吸收(口服) 口服给药:经胃吸收 经小肠吸收:吸收面积大;血管淋巴管丰富,吸收迅速 经直肠吸收:血管丰富,吸收迅速;首关效应小 舌下给药:血管丰富,吸收迅速;可避免首关效应(首过清除)直肠给药:可降低首关效应 影响药物从消化道内吸收的主要因素* 药物方面药物的崩解速度和溶解速度 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 机体方面消化道的pH值(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下易吸收)首关效应: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时被其中的
6、酶代谢,致使进入体循环的药物量减少的现象特点:首关效应的程度与肠黏膜及肝脏的酶活性成正比,为剂量依赖性降低首关效应的方法:改变给药途径,口服给药,直肠给药等 胃内容排空速度和肠蠕动 胃内食物 同服药物的影响 首关效应(First-pass effect) 药物转运体 消化道外吸收(肌注、皮下、透皮吸收等) 注射给药 吸入给药:经肺吸收,可避免首关效应 经皮给药:促皮吸收剂氮酮 鼻腔给药:可避免首关效应8. 分布(Distribution) 概念:吸收入血的药物随血液循环向各个组织器官转运的过程 影响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细胞膜屏障 体液的pH和药物的解离度 器官血流量与膜的通
7、透性 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药物转运体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临床意义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饱和性 竞争性抑制现象(药物相互作用):竞争血浆蛋白结合位点(置换作用)仅对蛋白结合率高的药有临床意义 如:华法令蛋白结合率97,游离型3%,用蛋白结合率99.8%的药物置换华法令, 若置换出3,华法令的抗凝作用则加倍 疾病对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影响:肝硬化、肾疾病等 游离型(free)药物和结合型(bound)药物处于动态平衡。只有游离型药物才能透过细胞膜,才有药理学活性。 器官血流量与膜的通透性:器官血流量、膜的通透性与药物的分布速度成正比 9. 代谢(Metabolism) 概念:药物在体内代谢酶的作
8、用下发生的化学结构改变 场所:肝脏(主)、小肠、肾脏、肺等 方式:I相氧化还原水解 II相结合基团eg乙酰化 催化酶:专一性酶胆碱酯酶AChE、单胺氧化酶MAO 非专一性酶肝药酶 酶的诱导和抑制:促进或抑制肝药酶的活性,促进或减慢自身或其他药物的代谢速率 代谢的意义:灭活(inactivation):转化为活性低或无活性代谢产物 活化(activation):转化为有活性代谢产物 毒性:转化为有毒性代谢产物 转向:将活性药物转化为其他活性物质10. 排泄 概念:体内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通过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药物消除:排泄+生物转化 场所:肾脏(主) 方式:肾脏排泄(游离型
9、药物或代谢物才能从肾小球滤过) 胆汁排泄:肝肠循环:指经胆汁或部分经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道中又 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又返回肝脏的现象。 肝肠循环的临床意义: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乳汁排泄11. 药物动力学模型12. 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率过程一级动力学过程(线性动力学过程)(定比转运)特点:单位时间内转运率不变,药物转运呈指数衰减 清除率,速率常数,分布容积,半衰期恒定,不因剂量而改变 AUC与所给剂量成正比零级动力学过程(定量转运过程)特点:转运速度与剂量或浓度无关,药物按恒量转运 清除率,速率常数,分布容积,半衰期不恒定,因剂量而改变 AUC与所给剂量不成正比。属非线性动力学 原因:代谢酶
10、,转运载体,蛋白结合等饱和过程13. 半衰期 概念: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状态后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 意义:代表药物在体内消除快慢的速度14. 表观分布容积:分布到组织,脏器中的药物与血中浓度相同时所占有的容积15.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意义:与吸收后体循环的药物量成正比,反映进入体循环药物的相对量16. 生物利用度F: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吸收进入全身循环的程度和速度 意义: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17. 总体清除率: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中所含的药物被机体清除。18. 量效关系:第三章 受体理论与药物效应动力学1.药物的基本作用:在机体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升高(兴奋)或
11、降低(抑制)这种功能2.局部作用、 全身作用 选择性 两重性: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3. 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后遗效应、致畸致癌致突变 副作用:应用治疗剂量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反应,称为副作用4. 受体:能够与药物结合产生相互作用,发动细胞反应的大分子或大分子复合物5. 激动剂:与受体既有高亲和力,也有高内在活性,能产生最大效应6. 拮抗剂:与受体结合后本身不引起生物学效应,但阻断激动剂介导的作用7. 效价: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所需的剂量或浓度。其数值越小则强度越大8. 效价强度:达到相同效应时所用的药量,与效价强度成反比9. 效能:药物产生的最大效应,有时称为最大效
12、能10. 半数有效量ED50:效应达50%所需要的量11. 半数致死量LD5012. 治疗指数TI:LD50 / ED50 反应药物安全指标之一节前节后交感神经系统胆碱能神经AChNA多ACh少副交感神经系统AChACh运动神经系统AChACh第四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自主神经系统(换元) 交感神经系统传出神经系统 复交感神经系统 运动神经系统(不换元)注:Ach促进肾上腺分泌Adr肾上腺素NA去甲肾上腺素 M受体(毒蕈碱) 胆碱能受体 NN分布于神经节 N受体(胆碱) NM分布于神经肌肉接头(抑制肌肉松弛 兴奋肌肉收缩)受体 受体 1受体 2受体 肾上腺素受体 1受体 受体 2受体 3受
13、体药物分类:激动药、拮抗药第五章 胆碱能系统激动药和阻断药 胆碱酯类:卡巴胆碱、贝胆碱 激动药 M胆碱受体 生物碱类:毛果芸香碱、西维美林 阻断药: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 【毛果芸香碱】一、 药理作用1. 眼: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解痉挛 2.腺体:分泌增加 3.心血管系统:心律血压短暂下降二、 临床应用1. 闭角型青光眼 2.虹膜炎 3.治疗唾液分泌减少 【阿托品】竞争受体,无内在活性一、 药理作用1. 眼:散瞳、升高眼内压、调解麻痹 2. 腺体分泌减少 3.内脏平滑肌舒张 4. 心脏血管:治疗剂量 心率短暂轻度减慢,血管无影响 5.中枢:大剂量兴奋,过多过度兴奋转为抑制 大剂量 加快心率
14、、血管扩张二、 临床应用1. 虹膜睫状体炎 2.儿童配镜验光 3.麻醉前给药 4.用于缓解各种内脏绞痛,解除平滑肌痉挛5. 抗心率失常 6.感染性休克 7.有机磷酸酯类中度解救三、 禁忌症: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幽门梗阻【东莨菪碱】中枢作用强,用于麻醉前给药,防晕止吐【山莨菪碱】解除内脏平滑肌作用强于阿托品。用于中毒性休克、内脏平滑肌绞痛、眩晕症、血管神经性头痛 易逆行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吡斯的明抗胆碱酯酶药 难逆行抗胆碱酯酶药:有机磷酸酯类【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一、 药理作用1.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2.平滑肌: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促进胃酸分泌3.骨骼肌:间接/直接激动N2受体、使Ach
15、释放、致骨骼肌收缩力增强4.腺体:兴奋胆碱能神经所致的腺体分泌5.心脏:治疗量抑制心脏(心脏主要由副交感支配、当支/副交同时兴奋、心脏抑制)6.中枢:治疗量兴奋 大剂量抑制二、 临床应用1.重症肌无力2.腹气胀尿潴留【新斯的明】一、 药理作用 抑制AchE活性、使突触间隙Ach、兴奋M、N受体1.兴奋骨骼肌/平滑肌2.增强迷走N对心脏的抑制作用二、 临床应用1.重症肌无力2.术后腹气胀、尿潴留3.非去极化型(竞争性)骨骼肌松弛中毒作用4.阿托品中毒(对中枢作用无效)三、 禁忌症 机械性肠梗阻、尿路梗阻、支气管哮喘等【难逆性抗AchE药】 有机磷酸酯类可以AchE牢固结合、使AchE失去水解Ac
16、h能力 中毒症状:M样、N样 P87 中毒解救:迅速切断中毒源特殊治疗:阿托品+解磷定【胆碱酯酶复活药】碘解磷定一、 临床应用:迅速控制骨骼肌肌颤,对中枢中毒作用有一定改善作用 N胆碱受体激动药:烟碱(尼古丁)无临床应用价值 N胆碱受体阻断药 非除极化肌松药(竞争型):阿曲库按、维库溴铵、筒箭毒碱 除极化肌松药:琥珀胆碱【非除极化肌松药】作用特点:产生肌松前无肌震颤现象 作用可被同类药物增强 吸入性全麻药和氨基糖苷可增强作用 新斯的明课拮抗其肌松作用【筒箭毒碱】一、 药理作用:肌松作用顺序:头面部颈部、喉部、躯干、四肢肋间隙、腹肌 肌松恢复时,其顺序与肌松相反 肌松作用产生略慢,持续时间长二、
17、 临床应用:与全麻药合用三、 禁忌症:重症肌无力、哮喘、严重休克【除极化肌松药】过量不能用新斯的明解救最初可出现短暂而不协调的肌束颤动连续应用产生快速耐受性,治疗量无神经节阻断作用【琥珀胆碱】一、 药理作用:骨骼肌松弛作用快速而短暂二、 临床应用:气管插管、气管镜、食管镜三、 不良反应:血钾升高,持续除极化导致血K+外流第六章 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上的药物 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多巴胺、麻黄碱 12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受体激动药 1受体激动药:去氧肾上腺素2受体激动药:羟甲唑啉、可乐定、甲基多巴 12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 受体激动药 1受体激动药:多巴酚丁胺
18、 2受体激动药:沙丁胺醇【肾上腺素】一、 药理作用1. 心脏:收缩力心率心传导性兴奋性心输出量2. 血管:受体缩血管(皮肤、黏膜、内脏) 2受体舒血管(骨骼肌、冠状动脉) 极小剂量:收缩压舒张压3.血压 治疗剂量:收缩压舒张压/ 大剂量:收缩压舒张压若先阻断受体再给Adr,则出现升压作用翻转,产生明显降压反应,表现出Adr对2受体激动作用4. 平滑肌:激动平滑肌2受体,扩张支气管,受体收缩支气管黏膜血管,清除水肿 胃肠道受体激动,松弛 膀胱逼尿肌松弛,括约肌收缩尿潴留5. 代谢:增加,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6. 中枢:大剂量中毒,小剂量不能通过血脑屏障二、 临床应用1. 心脏骤停2. 过敏性休克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药科 大学 药理学 重点 习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