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制度汇编.docx





《检验科制度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科制度汇编.docx(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检 验 科 工 作 制 度检 验 科 工 作 制 度1、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流22、危急值报告项目和范围围43、检验科开展新项目管理审批程序序 64、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使用制度度85、职业暴露后应遵循的应急预案案106、针对不同情况的消毒措施与实施施187、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理流程308、微生物菌种的管理规定与流程329、检验科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3510、检验科化学危险品清单4211、实验室化学危险品溢出与暴露应急预案4312、检验报告单签发制度4713、检验人员资质与能力管理制度5114、检验结果报告时限5315、标本接收时间与发放检验报告时间规定5416、检验报告的格式书写要求551
2、7、检验科试剂与校准品管理制度5718、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6019、检验科关于成立质量管理小组的通知知6120、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6321、室内质控制度6522、临床检验室室内质控操作制度6623、临床生化室室内质控操作制度流 7024、尿液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制度度度围 7125、实验室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制度序 7426、室间质评制度度 7627、标本采集与送检制度案 7728、标本接收处理与核对制度 8029、拒收标本标准与流程 8130、紧急意外事件的预案与流程 8331、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97“危急值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报告制度与流程为加强临床检验“危急值”的管理,
3、确保“危急值”与时反馈,保证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请各科室遵照执行。第一条“危急值”是指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与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时机,甚至危与生命。第二条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填写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详细记录检验日期、患者姓名、住院号、病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电话、临床联系人、报告人等项目,并将检查结果发出。临床科室接到“危
4、急值”报告后,填写详细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处理登记本,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保障医疗安全。第三条“危急值”报告程序1、检验科工作人员发现检验“危急值”时,在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正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并填写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详细记录检验日期、患者姓名、住院号、病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电话、临床联系人、报告人等项目,并将检查结果发出。2、临床科室接到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并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处理登记本详细记录,主管医师或值班医生接到通知时应立即确认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等环节是否正
5、常,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可重新留取标本送检复查。检验科必须立即复检,与时向临床报告“危急值”复检结果。确认出现危与生命的“危急值”报告时,下级医师应立即报告上级医师并进行相应处理。3、接到“危急值”电话报告后,临床科室在进行相应处理的同时应立即派人前往检验科领取签收危急值报告单。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按照规定用红笔标明异常项目与异常值,并粘贴在住院病历中,将相应分析、处置情况在病程记录中反映。4、“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5、“危急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核医学科、输血科、病理科、放射科、CT 室、超声医学科
6、、药剂科等科室。危急值报告项目和范围危急值报告项目和范围临床实验室应根据所在医院就医患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有规定的可靠途径,检验人员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危急值”项目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认定,至少应包括有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对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有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规定,并认真落实。附件一:检验项目、危急值、临床意义附件一:检验项目、危急值、临床意义检验项目检
7、验项目生命警戒线低生命警戒线低值值危险性危险性生命警戒线高值生命警戒线高值危险性危险性电解质血清 K+2.8mmol/L呼吸肌麻痹、心律失常6.2 mmol/L呼吸肌麻痹、心律失常血清1.50低血钙性手足3.0 mmol/L 甲状旁腺危象血清 Na+120低渗状态160 mmol/L高渗状态肝功能丙 氨 酸 氨基 转 移 酶500U/L严重肝细胞损伤肾功能血肌酐530umol/L急性肾功能衰竭血尿素氮35.7mmol/L糖代谢 血糖成人2.8mmol/L缺糖性神经症状、低血糖性昏迷成人22.2mmol/L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新生儿1.6mmol/L新生儿16.6mmol/L
8、心肌标志物肌红蛋白110.0ug/L急性心肌梗死肌钙蛋白1.5 ug/L急性心肌梗死血常规血红蛋白 50 g/L急性大量失血或严重贫血白细胞0.5109/L高度易感染30109/L急性白血病,严重感染1.0109/L血液病患者有可能引发致命性感染2.0109/L普通患者有引发致命性感染的可能血小板30109/L严 重 出 血 倾向;临床输注血小板阈值血气分析PH7.2酸中毒7.5碱中毒PCO220 mmHg 急性呼吸衰竭50 mmHg急性呼吸衰竭PO250 mmHg 急性呼吸衰竭凝血功能凝 血 酶 原时间30sDIC活 化 部 分凝 血 酶 原时间70s纤 维 蛋 白原1.0g/LDIC细菌培
9、养法定传染病细菌培养结果阳性,无菌部位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其他HIV阳性检验科开展新项目管理审批程序检验科开展新项目管理审批程序1 目的规范新检验项目的管理过程2 范围适时开展新检验项目适应医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和需要删减的检验项目的管理。3 职责3.1 科主任审核新项目申请表、检验项目增减申请表。3.2 技术负责人组织开展新增项目的准备、试运行和对是试运行情况的评审。3.3 项目负责人进行新项目的试运行。3.4 技术负责人组织开展删减项目的评审。4 工作程序4.1新项目的提出新检验项目由技术负责人根据临床医生、病人与本科室工作人员的建议提出并填写相应表格。4.2 新项目的确定负责人在接收到建议后,
10、记录并向科主任提交。经科主任研究同意,组织有关人员讨论其可行性,并同时将其讨论结果记录。4.3 新项目试运行如认为可行,负责人应进一步搜集资料,将该新检验项目的所有有关情况作详细记录,并组织试运行。4.4 新项目的评审试运行结束后,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召开评审会议,确认结果是否完全符合要求,并将结果报告科主任审核,报医务科批准。5如认为不可行,负责人应与时向提出人反馈,并解释清楚原因。6 支持性文件6.1 检验方法确认程序6.2 检验结果质量保证程序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使用制度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使用制度为了加强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管理,保证安全,提高科室的安全防范工作,保障各室组的安全,特
11、制定本制度。一、易燃、易爆物品在入库前,必须进行检查登记,入库时必须两人在现场,并在登记薄上签字,入库后应当定期检查。二、易燃、易爆物品必须设立专用仓库,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应当配备消防设施。三、储藏易燃、易爆物品的库房,应冬暖夏凉、干燥、易于通风、密封和避光。四、易产生静电的生产设备与装置,必须按规定设置静电导除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五、易燃、易爆物品应当分类存放,它们之间的主要通道应有安全距离,不得超量储存。六、化学试剂危险物品保存时要避免混存。不同灭火性质的化学危险物品绝对不允许在同一地点存放。即:氧化剂不得与易燃易爆物品同存一处;能自燃或遇水燃烧的物品不得与易燃易爆物品同存一处。
12、七、对于遇水易爆,遇高温、低温、暴晒会发生分解的化学危险物品,以与液化气体分别不得在潮湿、易积水、高温处贮存。八、易燃、易爆物品专人保管,领用时需经批准,必须两人在现场,做好领用与库存登记,准确登记用量,使用时应妥善保管。九、进购和领用易燃、易爆物品要与时办妥手续,库内易燃、易爆物品要随时保持账、物、卡相符。十、进购易燃、易爆物品时,必须有产品安全说明书和防火灭火、安全储存的注意事项。十一、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内,禁止吸烟,控制电源应经常检查,保证完好。十二、易燃、易爆物品的装载、搬运、进出库,挪动时必须轻拿轻放,严防震动、撞击、摩擦、重压和倾倒。十三、使用和保管易燃、易爆物品的工作人员必
13、须经过安全消防培训。十四、库区与其范围区域禁止一切明火。十五、配置的安全消防设施,未经安全部许可,任何人不得挪动。十六、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保管人员必须协助和配合消防安全人员的检查监督。十七、严格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职业暴露后应遵循的应急预案职业暴露后应遵循的应急预案1、与时局部处理2、报告与记录3、与时风险评估4、预防性治疗5、提供咨询与定期随访监测6、资料整理上报与总结锐器伤后处理流程图锐器伤后处理流程图向主管部门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消毒冲洗医务人员被患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使用过的锐器损伤风 险 评估预防用药定期追踪一、局部处理清洗:与时挤压伤口周围刺激出血,在流动水下清洗伤口 5
14、 分钟;皮肤粘膜的暴露以流动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受到血液喷溅,用生理盐水冲)。消毒:用消毒液,进行伤口消毒(75%酒精、0.5%碘酊)。二、报告与记录发生职业暴露报告护士长、科主任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组织评估风险医 务 科报告记录内容1、暴露人个人资料2、时间、地点、经过3、暴露方式与经过4、部位、伤口类型(深浅、大小、有无出血)5、污染物名称(血、体液、培养液等)6、损伤器具类型7、患者病种(乙肝、丙肝、HIV)和含有病毒的情况、是否正接受治疗,何种药物治疗8、处理方法与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与用药的依从性情况;三、HIV 职业暴露后的风险
15、评估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医务人员发生 HIV 职业暴露后,风险评估的步骤:1、暴露程度分级:根据暴露类型、损伤程度、暴露量、暴露时间、部位等分三级;2、暴露源分级: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3、确定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部位、深度、暴露时间)确定暴露级别确定暴露源级别决 定 是 否 用药 与 用 药 方案(病毒载体量、CD4 水平)低传染性高传染性情况不明一级暴露二级暴露三级暴露四、血源性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暴露后如需预防性治疗愈早愈好2、暴露于 HCV 目前尚无统一预防用药标准。有专家建议:可酌情应用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3、暴露于
16、梅毒可预防性注射长效青霉素 240 万 U/次,每周 1 次,连续 23周。暴露后三个月追踪 TP梅毒初筛试验(UCR)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TRUST)梅毒确诊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测定(凝集、印迹法)4、暴露于 HIV根据暴露级别与暴露原的病毒载量,选用预防方案。1、暴 露 于HBV医医务务人人员员HbsAb(-)HbsAg(-)未接种乙肝疫苗HbsAb(-)HbsAg(-)接种后无抗体产生HbsAb(+)定量100iu/ml,肌注 HBIG 200u(24h 内)一周后完成乙肝疫苗全套注射肌 注HBIG200u(24h 内)强化注射乙肝疫苗一次HbsAb(+)定 量 100iu
17、/ml,;或HbsAg(+)不需进一步处理一级暴露暴 露 源 轻度三级暴露暴 露 源 轻度、重度不 需 预 防 用药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暴露级别暴露源级别一级暴露暴露源重度暴露于 HIV 后预防用药评估二级暴露暴 露 源 重度二级暴露暴露源轻度暴露级别不明暴露源级别不明HIV 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制剂,常规治疗剂量,连续用 28 天强化用药程序: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常规治疗剂量,连续用 28 天。一旦决定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 HIV 职业暴露后 4 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 24 小时;即使超过 24 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五、
18、提供咨询与定期随访监测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管理部门要对血清学结果进行跟踪随访,并做好随访登记。每半年对全院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特别是 HIV)汇总上报。每年对职业暴露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危险因素,提出安全防范建议。职业暴露后的追踪与监测 暴露后 HBV 感染的监测:半年内每月查肝功、乙肝二对半。暴露后 HCV 感染的监测:暴露后 1、3、6、9 个月、1 年定期追踪肝功、丙肝抗体(Anti-HCV)暴露后 HIV 感染的监测:暴露后的 0、4、8、12 周与 6 个月和12 个月后检测 HIV 抗体,有条件时可作 HIV P24 抗原和 HIVRNA 测定。并监测所用药物不良反应,如血常规、
19、肝肾功能等.消毒灭菌药械管理消毒灭菌药械管理目录目录消毒剂选用的原则19消毒因子作用的水平22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24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25常用化学消毒剂名称、浓度、配制方法与注意事项26消毒剂选用的原则消毒剂选用的原则(1)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药、械,并按照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方法在医疗卫生机构和疫源地等消毒中使用。(2)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1)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方法处理。2)中度危险性物品,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用中水平或高水平消毒法。但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要求并不相同,有些要求严格,例如内窥镜、体温表等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需采用高
20、水平消毒法消毒。3)低度危险性物品,一般可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作特殊的消毒要求。例如,在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必须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3)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1)对受到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选用高水平消毒法或灭菌法。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可选用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法。4)对存在较多有机物的物品消毒
21、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5)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4)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选择消毒方法时需考虑,一是要保护消毒物品不受损坏,二是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可选用干热灭菌。2)不耐热、不耐湿,以与贵重物品,可选择环氧乙烷或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灭菌。3)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消毒剂。4)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可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消毒剂擦拭;多
22、孔材料表面可采用喷雾消毒法。.5 消毒、灭菌基本程序被甲类传染病病人,以与肝炎、结核、艾滋病、炭疽病等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等污染的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洗,于使用前再按物品危险性的种类,选择合理的消毒、灭菌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普通病人用过的物品,可先清洗后消毒。.6 消毒工作中的个人防护消毒因子大多对人是有害的,因此,在进行消毒时工作人员一定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以防止消毒事故的发生和因消毒操作方法不当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1)热力灭菌:干热灭菌时应防止燃烧;压力蒸汽灭菌应防止发生爆炸事故与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的灼伤事故。(2)紫外线、微波消毒: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
23、照射。(3)气体化学消毒剂:应防止有毒有害消毒气体的泄漏,经常检测消毒环境中该类气体的浓度,确保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对环氧乙烷气体消毒剂,还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事故。(4)液体化学消毒剂:应防止过敏和可能对皮肤、黏膜的损伤。(5)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以避免可能对人体的刺、割等伤害。消毒因子作用的水平消毒因子作用的水平根据消毒因子的适当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可将其分为四个作用水平的消毒方法。(1)灭菌: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灭菌保证水平的方法。属于此类的方法有: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离子体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与用甲醛
24、、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消毒剂进行灭菌的方法。(2)高水平消毒法: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对细菌芽孢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这类消毒方法应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真菌与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属于此类的方法有:热力、电力辐射、微波和紫外线等以与用含氯、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含溴消毒剂、臭氧、二溴海因等甲基乙内酰脲类化合物和一些复配的消毒剂等消毒因子进行消毒的方法。(3)中水平消毒法: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方法,包括超声波、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等)、醇类、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包括双链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
25、酚类等消毒剂进行消毒的方法。(4)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剂和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如氯己定、植物类消毒剂和汞、银、铜等金属离子消毒剂等进行消毒的方法。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是指物品污染后造成危害的程度。根据其危害程度将其分为三类:(1)高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黏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检验 制度 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