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三下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下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下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课、我们的社区教学目标: 1、观察了解自己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社区新貌。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及美术表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画下来。 难点:能从独特的角度表现社区美好的生活景象。 教学准备: 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语:同学们,随着发展,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及生活环境是越来越好了。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我们的社区。 (板书课题) 2、什么叫社区? (自己居住的小区一带;农村叫村庄)、
2、3、谁来想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些什么?是怎样的? 4、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社区都非常关心,了解得可真多! 二、新授。 1、那么,通过课前的了解,你觉得自己社区最美的景色是什么?把你所了解到的讲给同桌听一听。 (同桌交流,指名描述) 师:真羡慕你们的社区! 2、在这么美的社区里,人们的生活怎么样呢?有些什么有益的活动呢? (学生描述) 3、师:社区里的人们真是生活的有滋有味啊!我们来看看一些小朋友是怎样来夸自己的社区的? 4、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 (1) 社区全貌(线描):表现了社区的繁华及热闹。(2) 海岛(色彩):表现了社区的宁静及朴素。 (3) 健身、下棋(线
3、描):表现了社区健康、活力的生活。 通过欣赏,使学生明确表现的形式(线描及色彩)以及从哪个角度去反映社区,表现社区的哪些方面(环境及生活)。 三、学生作业。 1、想一想,你准备夸一夸社区的哪方面?你想用什么绘画形式来表现?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教学后记: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学生们都是比较熟悉的,只是还没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在这堂课上的任 务就是去引导学生到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去发现美,认识美,并创造美。把同村的学生分为一小组描绘自己社区的生 活,他们都显得十分乐意,作业效果也很出色。 第二课、恐龙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恐龙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认识。
4、 2、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初步学习如何捏制各类造型。 3、通过故事形式,引起学生想进一步了解的恐龙的学习欲望。 4、能够以想象和仿制结合的方式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教学重点: 独立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教具准备: 师:范作 生:橡皮泥、各类小型的恐龙玩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你参观才恐龙的展览吗?你知道各种恐龙的名称吗?庞然大物-恐龙几百万年前就神秘地消失了,给人类留下了 无穷的奥秘。 2、揭题板书:“今天我们来和恐龙玩一玩做一做。”-恐龙世界 三、讲授新课: 1、 出示范作。这是什么?(恐龙-长
5、颈龙、三角龙、剑齿龙)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恐龙生活在什么时代? 都有哪些种类? 它们是长什么模样的? 你最喜欢哪头恐龙? (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来说说看。大家畅所欲言。) 3、教师出示幻灯片。让各类恐龙形象具体化。和学生一起聊聊恐龙是如何生活的。身上的各种不同体形各有什么作 用。长劲龙的长脖子;三角龙头上的角;剑齿龙背上的刺;冀龙的翅膀及翅膀上的爪子 4、任选一只恐龙,一起说说身上各部位如何来捏制。 A、 头部 B、 身躯 C、 腿部 D、 尾部 5、布置作业:按自己的喜好及兴趣捏制一头恐龙。 6、音乐、教师巡回辅导。 7、作业展示:集中展示,以讲台为展台,把所有学生完成的
6、作品放置其中,进行学生互评,大家互相欣赏,表扬优 秀作品。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延伸: 课后查阅有关恐龙的资料,了解恐龙为什么会消失。 第三课、画中的线条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 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线条这种绘画语言,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动势的线条,能在老师的指导下, 通过对线条的观察,了解艺术家的表现风格和情感,能用线条表现自己身边的景物 2.隐性目标:通过了解中国古代作品,了解中国灿烂的绘画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观察不同画家用线 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
7、家不同的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通过对画面的分析,认识线条的表现力,学习对画家作品的分析和评述。 教学难点: 学生能将本课的认识,初步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教学材料: 铅笔、彩色笔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活动:教师准备几件物品(铁丝、木棍、树枝、树皮、网兜等),请同学用线条表现出来。 二、 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作品 欣赏我国古代画家从生活中寻找到并运用到绘画中的线条,讨论: 1、 画中运用了哪些线条?它们有什么特点? 这些画面多是以曲线为主,通过线条的表现体会到当时的情景。 2、通过线条的表现你感受到些什么? 合作学习,同学间取长补短: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对线条这种造型语言有进一
8、步的认识及提升。线条不但可以 塑造生动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 三、 尝试练习 任选美术作品的一个局部进行临摹。通过临摹尝试线条表现力。 四、谈学习感受,请同学说说画线条的感受。互相说说自己对画中线条的不同感受。进一步了解、体会,使学生对 用线造型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四课、会动的线条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 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教材中既有古代敦煌壁画,又有现代雕塑,摄影作品,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 的,使这一课教材内容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目标:1、 显性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
9、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2、 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 力。3、 隐性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 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线条活动的兴趣。4、 教学重点: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纤小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教学准备: 画纸、水彩笔,彩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敦煌壁画飞天。你们看了这幅壁画,有什么感觉? 什么原因让我们感觉他们在飞,在动呢? 仔细观察一下里面的线条变化? (学生讨论总结,画中含有多处波浪线,让人感觉里面的神仙在飞,里面的东西在动
10、。)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会动的线条。 二、新授 1、请几位小朋友到上面来跟着音乐起舞,让其他同学把他们的舞蹈用线条表示出来。 2、分析用线条的方法(波浪型的线条具有动感,平直的线条比较呆板。) 3、欣赏观察另两张图片分析其线条的动感和添加其他线条的表现作用。 (1) 分别说说作品中都表现了什么。 (2) 线条的排列以及疏密关系哪张处理得比较好? (3) 你认为哪一张动感最强?为什么? 4、小结: 艺术品中的线条是富于变化的,是会动的。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在纸上用线条绘画出你认为具有动感的风景或人物以及动作等,注意疏密关系的处理。 四、作业展评 (画面上的东西在动吗?是怎么动的?
11、你觉得好看吗?) 五、课堂总结 第五课、卵石动物造型 教学目标: 1、认识有趣的卵石造型游戏,根据卵石的不同形状,创作可爱的动物形象。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造型能力。 3、丰富学生的绘画经验,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卵石的形状进行合理的想象,并创作可爱的动物形象。难点:动物形象饱满生动。 教学准备: 卵石、记号笔、颜料、毛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出示卵石: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东西? (板书:卵石) 2、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铺路、装饰鱼缸等) 3、今天,我们还要让卵石来发挥一个更有趣的作用,你们有兴趣知道吗? 二、新授 1、出示一鼠身形的卵石,看一看,
12、它像什么?换个方向看一看,它又想什么? 2、再出示多种形状的卵石,学生大胆想象。 3、师语:很多小朋友和大家一样,看到了各种形状的卵石,也产生了很多丰富的想象,并且把自己的想象变成了现 实,创作出了许多有趣的动物造型。在我们的课本里就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欣赏,认知。 (1) 打开书本,学生观赏卵石动物作品,自由交流。 (2) 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些作品是怎样利用卵石形状创作的?创作的动物形象在姿态上有什么特点? (除了动物头像及鱼类外,动物的姿态大多是静止的团身形象。) 5、了解创作过程: (1)根据卵石形状进行合理想象; (2)用记号笔在卵石上勾勒动物形象细节; (注意:此时,这块
13、卵石就是动物的身体,就像是它的剪影。) (3) 用干笔蘸上颜料进行美化。 (注意:不要用水)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人手一个,先构思,再涂色。 四、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1、学生作业展示,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师总结:今天,通过大家丰富的想象及灵巧的双手,一块块色彩暗淡、毫无生气的卵石变活了,变漂亮了,真 了不起。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可以让我们美化的东西,只要你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定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 更美! 第六课、威武的盾牌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在冷兵器时代,盾牌是防御性武器,并了解盾牌在当今生活中的用途。 2、结合现有的资料和材料,从外形、图案、色彩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制作。
14、3、培养学生学会保护自己,从小树立防范意识,建起心中的盾牌。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了解盾牌外形及图案的特点并进行设计和创作。 2、难点:让学生感受威武的含义并能做出让敌人胆战心惊的威武的盾牌。 三、教学准备: 彩色卡纸、蜡光纸、瓦楞纸、剪刀、双面胶、彩色笔及大锅盖、雨伞等。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盾牌,问是什么? 2、教师左手握住盾牌,用力往前伸,让学生配上声音。 3、导出课题。 (二)、欣赏盾牌图片 课件显示盾牌图片(8 幅),着重介绍北约和平之盾,让学生在视觉上初步接触盾牌,并有简单了解。 (三)、探究式学习 1、你知道盾牌的用途吗? 2、盾牌的外形有什么特
15、点?你还能设计出哪些形状? A、左右对称。 B、请四位同学上前设计盾牌形状,其他同学在白纸上画,比一比谁画的又多又好。 3、盾牌的图案设计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受? A、学生回答盾牌图案设计的特点,并谈感受。 B、你能例举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威武的形象? (欣赏课件显示生活中威武的形象:石狮子、铺首、青铜器、面具。) C、看了那么多威武的形象,你能选一选这幅图片中的三个形象哪个最威武吗?为什么? D、你认为要显得威武,关键是抓住哪个部位的变化? E、你能不能上来做一下威武的样子? F、课件显示两只不同形象的老虎,问:哪只更适合做盾牌? (四)艺术实践 1、小组讨论、分配每位同学的具体工作任务。
16、 2、课件显示作业要求: A、制作是要做好盾牌的手握部分。 B、用动物头的图案来设计盾牌。 C、装饰盾牌的色彩要对比强烈。 3、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五)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 2、做游戏。 (六)课的延伸 师:在古代,人们遇到危险时用盾牌来保护自己。那假如你以后遇到危险,将用什么来保护自己呢?课题 7、会变的盒子教学目标: 1、学习立体纸工的制作方法、不同的表现技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和创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会自己动手美化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纸家具。 难点:多种不同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准备: 样品、范作、油画棒、水彩笔、白版纸、剪刀、胶水。
17、 教学过程: 一、展示纸家具样品,教师板书课题:会变的盒子 二、启发探究 教师活动: 1.教师将学生分组,发给教师范作,并引导学生分析、探究纸家具的制作材料、方法和表现形式。 2.根据学生探究结果引出制作要点。(选材、设计加工、组合。) 三、.让学生讨论设计制作纸家具的构思,进一步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创作潜能。(学会利用不同的材料去制作新颖别 致的纸家具) 学生活动: 1.学生小组进行讨论探究,在此过程中,掌握纸家具的基本制作规律。 2.各组选派代表反馈探究结果。 3.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制作构思,协调统一本组的制作方案。 四、提出作业要求: 运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集体制作出一件或几件新颖精美的
18、纸家具,并谈谈自己的创作感受。 五、学生实践,教师辅导。 五人为一小组,各组组长进行合理分工,设计制作吊饰,体验创作过程。 帮助学生进行分工。各组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制作情况提出相应建议。 六、作业展评: 教师提供一定的评价标准,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并且优秀作品制作组的代表者谈谈创作感受。学生自评、互 评,按等级评选出展示作品、优秀作品、星级作品。 七、课后延伸: 尝试用纸盒制作其他的物品。课题 8、彩墨游戏 教学目标: 1、利用墨及彩的调配变化及宣纸特征画有趣味的儿童彩墨画,体验彩墨游戏的乐趣。 2、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彩墨画中水分的控制及笔和墨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彩墨表现能力。 3、通过活
19、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运用彩墨大胆表现,体验乐趣,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合理运用点、线、面,使画面具有节奏感。 教学准备: 水彩、墨、毛笔、宣纸、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教师检查学生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2、复习旧知;上半学期我们玩了一堂彩墨游戏课,大家还记得需要使用什么材料和工具吗? 3、师语:今天,我们再来玩一玩彩墨游戏。 二、尝试、探索、感知。 1、学生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尝试作画。 2、说一说,你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要点:(1)水分的多少。 (2)用笔的变化。 3、说一说,在画画过程中遇到
20、的困难,探讨解决的方法。 4、 师语:想不到一张薄薄的宣纸能产生出那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好玩极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 师们玩的游戏吧! 三、欣赏、深化认知。 1、出示张桂铭的觅。 (1)介绍这幅画的作者及画题。 (2)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那代表什么? (师引导学生体会画面上墨色的变化以及用笔的手法。) (3)播放幽雅、轻快的音乐,让学生想想这幅画上表达的内容。 (4)交流想法。 (5)师语:画家运用了点、线、墨块和色块,使这幅画显得既有层次又有节奏感,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2、出示学生范作,欣赏、研究、讨论都用了哪些特别的技法。 四、学生作业。 1、学生自由创作,教师
21、鼓励并指导。 2、展示自己的作业,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面。 3、学生自评、互评。 五、课堂总结。 课题 9、大嘴怪 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想象,运用夸张的方法创造形象,并学习吹塑纸版画的方法。 2、集体想象,思维碰撞,构思新形象。 3、激活思维,感受乐趣 教学重难点: 运用夸张的方法表现大嘴巴特点。 教学准备: 各种动物图片、吹塑纸、油墨、拓片、范作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思维,设想大嘴怪。 、板画一个嘴巴的大致形状:猜猜是什么? 、添画完成一个动物形象,形状变成动物的大嘴巴:这是个什么动物?长得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长这么大一个 嘴巴?它的大嘴巴有什么用?编一个有它的大嘴巴的故事? 、这个大
22、嘴巴如果长在别的动物脸上,会怎么样?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小组讨论并在全班交流) 二、抓住特征,学习夸张表现。 、你能简单的把这个大嘴巴动物画下来吗?比一比?(每人一张白纸,做练习用) 、讲评:谁画的嘴巴最大?怎样能画出大的效果? 嘴巴在脸上所占的比例要大、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把嘴巴画大,其余画小画挤,以比例和线条的疏密来增加效果。 (可以修改部分学生的作业增强感觉) 、修改自己的草图,比较效果 。 、欣赏教材学生作品:看看别人表现的大嘴怪,你能读懂这些大嘴巴怪的本领吗?说一说?(欣赏评述) 、出示已经刻好线条的吹塑纸,你看见了什么?(看不清)老师来想一个办法让谁都能看清。 、实物投影演示: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下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