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带反思.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带反思.docx(2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天津市河北区红权小学教师备课本 2015-2016 学年度第 一 学期 年级 三年级 学科 数学 任课教师 戴美丽 教 学 进 度周次教学内容1时、分、秒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3测量4测量5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6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7倍的认识8多位数乘一位数9多位数乘一位数10多位数乘一位数11长方形和正方形12分数的初步认识13数学广角集合14总复习第( 一 )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
2、道1分=60秒,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三、本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秒的认识1课时时间的计算1课时练习一 1课时第 1 课时一、课题:秒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四、教具、学具准备:带秒针的实物钟表
3、,多媒体课件五、课前预习设计:认识钟面,读出时间。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同时,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良好的情感因素。】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设计意图:简单的一问,既拉近师生的距离,又初步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从而真正
4、意义做到以学定教,以生为本,以人为本。】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1)认识秒针。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2)认识1秒和几秒。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3)理解1分=60秒。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
5、60秒。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观察钟面,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发现分和秒之间的关系,理解1分=60秒。】(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课件出示。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课件出示。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
6、时间?【设计意图:了解秒表、电子表以及计时方法,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体验数学学习的生活价值。】(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1分钟有多长?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课件验证。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1分钟能做哪些事?1秒究竟有多长呢?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1秒钟能做哪些事?学生畅谈,课件出示。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感受几秒师吟
7、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计时验证。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设计意图:给足学生观察、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和1分钟的时间概念,同时渗透惜时的思品教育。】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1课本第6页第2题。2课本第6页第1题。3课本第6页第3题。4课本第7页第7题。【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七、作业设计: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秒的认识秒针走1小
8、格的时间就是1秒秒针走一圈是60秒1分=60秒八、板书设计:九、课后反思:教学时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种来让学生认训秒针,感觉1秒的时间,会看会估几秒或几十秒,提高学生感性认识,并通过观察让学生自主发掘1分=60秒这一概念,分散学习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 2 课时一、课题:时间的换算及计算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方法,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意义的数学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掌握解学问题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
9、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2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3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教学难点: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五、课前预习设计:1时=( )分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故事导入开学了,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熊大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熊大说它用的时间少,熊二说它的用时少,它俩谁也不甘示弱。同学们,请你们当裁判,它们俩究竟谁用的时间少,好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熊大
10、熊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地非智力因素的有效参与课堂学习。】二、探究新知(一)单位换算1从熊堡到学校,熊大熊二谁用的时间少?为什么2时=120分?你是怎么想的?2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也就是60+60=120分。3同学间相互说一说。4180秒=()分,你是怎么想的?5练一练:3分=()秒 600分=()时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算的?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同学交流交流。【设计意图:不断地追问,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断地复述思维的过程,使学生思维过程具体化,形成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二)时间计算19月1日,小明背
11、着书包上学去了!课件出示:2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意义的数学信息?(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3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有什么方法?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4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5学生汇报,课件出示:(1)直接数一数,7:30到7:45分针走了15分钟。(2)7:30到7:45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3)都是7时多,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6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对吗?你是怎么想的?(7:30过15分钟就是7:45,15分钟是对的。)7写上答语。(小明从
12、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8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9整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谁来说说?师做整理板书: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而唤醒学生对经过时间计算的生活经验,想出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方法的多样化到方法最优化,建立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三、巩固新知1填一填。2做一做。引导: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的信息有哪些?哪些信息是多余信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9:00怎么减8:40呢?9时相当于8时几分?8时60分减8时40分你会计算吗?结果正确吗?答语写完整了吗?3课本第7页第8题。4
13、课本第8页第9题。“晚点”是什么意思?这题怎么解决?你是怎想的?【设计意图:通过习题梯度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单位换算和时间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简单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同时获得新发现: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终点时间。】四、课堂总结1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我们今天是怎样学习新知识的?七、作业设计:调查一些电视节目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记录下来。算出时长。时间的换算及计算2时=120分45-30=15分八、板书设计:九、课后反思:联系生活体验、借助实物钟来演示说明,计算经过时间与求开始、结束时间的方法,但学生脱离实物教具后思维分析上有所欠缺。第 3 课时一、课题:时、
14、分、秒的经过时间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教具、学具准备:五、课前预习设计: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3题。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2、完成“练习一”第4题。先让学生
15、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3、完成“练习一”第5题。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4、完成“练习一”第6题。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5、完成“练习一”第8题。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6、完成“练习一”第9题。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二、补充题目。1、 1分=()秒 4时=()分 9分9秒 36分2时5分=()秒 150秒2分 400分4时
16、10分1时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三、全课总结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七、作业设计:“练习一”的第10、11题。八、板书设计:九、课后反思:通过练习发现学生在时间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比较扎实,但在时间计算上分析不够准确,要多进行相应的思维分析训练。第( 二 )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二、教学重难点:正确口
17、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三、本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1课时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课时加、减法的估算1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 1 课时一、课题: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加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三、教学重
18、难点: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方法。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练习卡五、课前预习设计: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26+30 48+20 49-20 56+3 28-924+9 35-20 46-7 98-90 78+9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23 28 35 6320 3 ( )( ) ( )( ) ( )( )72 31 75 29( )( ) ( )( ) ( )( ) ( )( )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一)情境创设:1课件呈现:赏“上海世博会”的有关图片让学生欣赏。教师介绍:这是在我国上海举行的第53届世
19、博会中的一些照片。2师:有一所学校的学生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大家请看大屏幕(呈现主题图)。3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给予引导或肯定。(二)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从这个画面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看来,数学在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啊。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学校的同学在参观世博会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之一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设计意图:由世博会的图片引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让学生寻找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又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究(一)引导发现:1提出问题:课件演示:大客车慢慢开来了,小朋友们
20、马上就要出发了,但需要持票上车,请问: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2引导分析:让学生说说“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是什么意思?引是导学生得出: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3列出算式:那如何列式?让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出算式:35+34=。(二)初次探究:1教师质疑:今天咱们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请大家想一想:35+34应该怎样口算呢?2独立思考,交流汇报:(1)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口算方法之后,再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2)汇报展示:教师有选择性的请几个代表说一说,完整的表述出每种算法,教师板书,可能有:方法一:先算35+30=65、
21、再算65+4=69方法二: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算60+9=69方法三:先算30+34=64、再算64+5=69(3)学生在汇报算法时,教师再将学生的口算方法的过程用思路图形式板书出来,如例题中所示。如果有学生是用想笔算的方法来口算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3观察比较:(1)你们看看这三种方法,哪两种方法比较相似?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三两种方法比较相似:都是将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让它们分别与另一个两位数相加,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方法是拆分第二个加数,而第三种方法是拆分第一个加数。(在归纳时,利用课件逐步演示)(2)那你们能看出第二种方法与其他两种方法的不同之
22、处吗?引导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是将两个数现时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分别相加之后再将两个结果相加。4反思小结:(1)反思:我们看这三种口算方法,说明我们在口算这道题时,都自觉地把这两个数或其中的一个数进行拆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拆分我们就不能口算了吗?让学生发现:这样拆分之后就把新的问题变成可以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了,难度也就降低了,更便于口算。这样的拆分、变化的一个过程,我们在数学上称之为转化。(2)小结:这三种方法都是先通过转化,再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进行口算。(3)学了这些方法之后,你再来评价一下自己的口算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设计意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数学 上册 教案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