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docx





《2017年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疆呼图壁东沟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目 录一、概况1(一)未来5年采掘规划1(二)水文地质概况2二、现有防治水状况16(一)现有防治水状况16(二)主要问题19三、防治水工作指导思想、目标、原则19(一)指导思想19(二)目标19(三)原则与思路20四、防治水规划20(一)地表防治水规划20(二)井下防治水规划21(三)防治水工程规划23(四)培训规划24(五)人才引进规划24(六)科研与新技术应用规划24(七)水文地质补充勘探规划25(八)防治水装备规划25东沟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2016-2020年)水害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在煤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水的危害发生孔
2、隙水、裂隙水、岩溶水、老空水、地表水等通过断层、采动裂隙和钻孔等导水通道溃入井下的淹井事故,直接威胁矿工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甚至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为了贯彻落实好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和省、市、政府的相关文件规定,杜绝水害事故的发生,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及财产的安全,结合我矿的水文地质现状,特制定东沟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一、 概况(一) 未来5年采掘规划1、 未来5年回采规划(1) 2016-2017年采煤工程计划2017年,计划回采2个工作面,2个工作面分别为141综采工作面,该工作面计划在2016年11月-2017年7月工作面回采结束,2017年7月-2017年9月完成
3、搬家倒面工作,143综采工作面计划在2017年9月-2018年7月完成回采工作。(2) 2018年采煤工程计划2018年1月继续回采143综采工作面预计2018年7月15日完成回采。2018年9月3日-2018年10月17日完成搬家倒面工作。计划2018年11月13日145综采工作面开始回采。(3) 2019年采煤工程计划 计划2019年1月-2019年3月8日145综采工作面继续进行回采工作并完成回采工作。2019年3月9日-2019年4月24日完成搬家倒面工作。计划2019年4月26日-2019年9月31日完成对142综采工作面的回采工作。2019年10月1日-2019年11月14日完成工
4、作面搬家倒面工作。计划2019年11月15日-2019年12月31日对144综采工作进行回采工作。(4) 2020年采煤工程计划 计划2020年1月-2020年4月30日继续完成144综采工作面的回采工作。完成回采后计划2020年5月1日-2020年6月15日完成工作面的搬家倒面工作,计划2020年7月16日-2020年12月31日进行对146综采工作面的回采工作。2、 未来5年掘进规划(1) 20162017年,掘进工作面主要施工143回风石门及B42皮带运输下山相连段(68m)、二区段皮带上山(194m)、143工作面回风顺槽(1533m)、143工作面切眼(178m)、+1502m轨道运
5、输石门(127m)、143工作面运输顺槽(1600m)、145联络巷及工作面回风顺槽(1380m)、集中回风上山做枫桥(20m)、145工作面运输顺槽(469m),总计划掘进进尺5569m。(2) 2018年,掘进工作面主要施工145工作面回风顺槽(420m)、145工作面切眼(178m)、145工作面运输顺槽与集中回风相接段(156m)、145运输顺槽进风行人绕道(64m)、145工作面运输顺槽(1311m)、142运输顺槽开口及B42回风上山(216m)、142运输顺槽(956m)、142开切眼(178m)、142联络巷及工作面回风顺槽(1003m)计划掘进总进尺4482m。(3) 201
6、9年,掘进工作面主要施工144工作面运输顺槽(976m)、144联络巷及144回风顺槽(978m)、144工作面开切眼(178m)、146联络巷及146工作面回风顺槽(978m)、146工作面运输顺槽(978m)、146工作面开切眼(178m),计划掘进总进尺4266m。(4) 2020年,掘进工作面主要施工131联络巷及工作面回风顺槽(1625m)、131石门及联络巷(120m)、131工作面开切眼(178m)、131工作面运输顺槽(1625m)、132联络巷及B3回风上山(200m)、132工作面运输顺槽(600m)、132工作面回风顺槽(400m),计划掘进总进尺4748m。(二) 水文
7、地质概况井田位于天山北麓中山区哈拉巴斯陶特力斯嗄单面山体区段,山体走向NWW-SEE,呈带状分布,地层主要由侏罗系砂岩、砾岩及煤系地层组成。山北坡地形坡度1520。坡面多被第四系黄土覆盖,不利于大气降水垂直渗入补给。山南坡岩石裸露,尤其是在中粗粒砂岩出露地段,微地形均呈陡坎状,不利于接受大气降水的垂直渗入补给。在泥岩、粉砂岩裸露区段,地形坡度较大,降落于地表的雨水,易汇成暂时性地表水流,向冲沟排泄,所以,地形地貌对大气降水的垂直入渗补给不利。矿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5,7月份平均气温22,最高34,1月份平均气温-12,最低-30,69月份多雨,常成暴雨,每年10月降雪,次
8、年3月底4月初消融,年平均降水量410mm,最大450mm,年平均蒸发量1800mm,最大冻土深度2m。45月多风,以35级的南风或西南风为主。总体而言气象因素对地下水的形成有一定的补给,但不充分。井田所在区域常年性较大河流有呼图壁河。该河发源于南部高山区,由南而北沿地层倾向径流。据呼图壁白杨沟石门水文气象站1982、1983、1986年提供的资料,呼图壁河68月为洪水期,月平均流量28.872.1m3/s;14月为枯水期,月平均流量1.463.83m3/s;年平均径流量15.26m3/s。由于井田所处的位置较高,而呼图壁河距离井田较远且切割较深,河流和井田地下水之间的不存在补给关系。矿区内地
9、层主要由第四系松散岩类及侏罗系沉积碎屑岩类组成。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主要由亚粘土、亚砂土、砂砾卵石堆积而成,呈水平状分布,而第四系砂砾卵石松散物则主要呈条带状沿河沟分布。侏罗系沉积碎屑岩类主要为砂岩、砾岩、粉砂岩及泥岩。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砂岩及砂砾岩的孔隙、裂隙中。由于粉砂岩、泥岩等隔水层的存在,在其下部形成层间承压水,该承压水具有较大的静水压力,当隔水顶板遭到破坏时,即以自流的形式涌出地表。上部风化带则以裂隙、孔隙水为主。1、地形地貌、气象及地表水特征(一)地形地貌工作区位于天山北麓中山区哈拉巴斯陶特力斯嗄单面山体区段,山体走向NWW-SEE,呈带状分布,地层主要由侏罗系砂岩、砾岩及煤系地层组成。
10、山北坡地形坡度15-20。坡面多被第四系黄土覆盖,不利于大气降水垂直渗入补给。山南坡岩石裸露,尤其是在中-粗粒砂岩出露地段,微地形均呈陡坎状,不利于接受大气降水的垂直渗入补给。在泥岩、粉砂岩裸露区段,地形坡度较大,降落于地表的雨水,易汇成暂时性地表水流,向冲沟排泄,所以,地形地貌对大气降水的垂直入渗补给不利。(二)气象勘探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5,7月份平均气温22,最高34,1月份平均气温-12,最低-30,6-9月份多雨,常成暴雨,每年10月降雪,次年3月底、4月初消融,年平均降水量410毫米,最大45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800毫米,最大冻土深度2米。4-5月多风,以
11、3-5级的南风或西南风为主。总体而言气象因素对地下水的形成有一定的补给,但不充分。(三)地表水区内常年性较大河流有呼图壁河。该河发源于南部高山区,由南而北沿地层倾向径流。据呼图壁白杨沟石门水文气象站1982、1983、1986年提供的资料,呼图壁河6-8月为洪水期,月平均流量28.8-72.1立方米/秒;1-4月为枯水期,月平均流量1.46-3.83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15.26立方米/秒。由于井田所处的位置较高,而呼图壁河距离井田较远且切割较深,河流和井田地下水之间的补给不存在。 2、主要含水层 (1)井田内含(隔)水层(段)的划分依据井田内地层主要由第四系松散岩类、侏罗系沉积碎屑岩类组
12、成,划分的依据主要以岩性组合特征、地层富水性及地层冒落带、导水裂隙带作为含(隔)水层(段)的划分依据。沉积碎屑岩的各类岩石,其单层厚度沿走向方向的变化较大,可由数厘米变化到数米,尤其以砂岩最为明显,沿走向、倾向变化极大,因此只能以较大的岩性段来划分含(隔)水层(段)。将泥岩等细颗粒岩石划分为相对隔水层,而将粗砂岩、砾岩等岩石划分成含水层。(2)井田含(隔)水层特征根据上述划分依据与说明,井田共划分了六个含(隔)水层(段),如表3-2-1所示。3-2-1 井田含(隔)水层(段)划分一览表地层代号含(隔)水层(段)编号含(隔)水层(段)名称Q4dl第四系全新统坡积透水不含水层Q4pal第四系全新统
13、洪冲积孔隙潜水含水层J2t中侏罗统头屯河组裂隙孔隙含水层J2x中侏罗统西山窑组裂隙孔隙含水层J1s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相对隔水层烧变岩裂隙潜水含水层1)第四系全新统坡积透水不含水层()主要分布在井田内的山坡及冲沟两侧,由黄土、砂、腐质土组成,由于此层分布位置较高,虽透水性较好,但不具储水条件,为透水不含水层。2)第四系全新统洪冲积孔隙潜水含水层()主要分布于从井田穿过的东沟河、干沟河床两岸,由冲洪积砾石、卵石、砂砾组成,分选性差。地下水以孔隙潜水的形式赋存于冲洪积层中,主要接受河沟河水的渗漏补给,次为大气降水(雪融水)的补给,为孔隙潜水含水层。3)中侏罗统头屯河组裂隙孔隙含水层()主要分布在井田以
14、北,平行不整合于西山窑组之上,由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组成。根据冒落带及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计算结果,为间接充水含水层。4)中侏罗统西山窑组裂隙孔隙含水层()出露于井田的中南部,地层岩性主要由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及煤组成,含水层与隔水层以互层的形式组成。其中隔水层岩性主要以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而含水层岩性主要以粗砂岩、砂砾岩为主。根据冒落带及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计算结果,为直接充水含水层。5)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相对隔水层()仅在井田的东北部及东南部少量出露,整合于西山窑组地层之下。该层厚度1.5819.18m。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此地层岩性主要以泥
15、岩、泥质粉砂岩夹少量粗砂岩组成,按其岩性组合将其划分为相对隔水层。由于此层位于西山窑组地层之下,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从南部运移而来的地下水。6)烧变岩裂隙潜水含水层()在井田南部沿煤层露头的延展方向以红色弯曲带状展布。岩石因煤层火烧受到烘烤而变形,裂隙发育,受大气降水(雪融水)的补给形成烧变岩裂隙潜水。各煤层古火烧深部最低位于+1628m水平,火烧区位于煤层浅部露头区,B1、B2、B3、B41、B42煤层在地表不同程度的发生了火烧。(3)地下水与地表水及各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井田内地势南高北低,东沟河水自西南部从井田穿过,干沟河自东北部从井田穿过。河沟水主要接受井田南部的雪山雪融水的补给,其次为大
16、气降水。干沟河水为季节性水,每年511月份河沟内有水流,12月至次年4月,河沟干涸。由于其流向与地层走向相交,在顺地势流淌过程中侵蚀切割地层,并通过地表风化、构造裂隙向下补给。同时河沟水亦顺地层渗漏或侧向补给,形成河沟两侧的第四系孔隙潜水,河沟两岸的孔隙潜水再渗透补给地下,从而形成微承压水。另外暂时性地表水流在顺河沟往下游宣泄时具有时间短、速度快的特点,对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体现在瞬间补给,故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之间存在一定的水力联系。主要接受河沟水、大气降水补给而形成的侏罗系西山窑组孔隙裂隙含水层,所在的位置处于三工河组地层之上,区域上三工河组地层为相对隔水层,它有效地隔阻了从区域南部运移而来的地下
17、水,这样使得本来接受补给有限且富水性较弱的西山窑组地层与井田内的其它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不甚密切。据抽水试验结果,单位涌水量(q)为0.007540.210L/sm,渗透系数(K)为0.005810.255m/d,可知西山窑组含水层富水性弱到中等,透水性弱。由此可说明井田内赋煤地层富水性弱到中等,从而进一步说明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不密切。随着井田南部矿井的进一步开发,矿井疏干排水的不断进行,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将逐渐减弱。据水样的分析成果及石梯子西沟勘探中西沟河水资料,西沟河水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型,而井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地层承压水的水化学类型有HCO3Na、SO4HCO3Na
18、型,由此可进一步说明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存在一定的水力联系。二、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井田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雪融水形成的河沟水、大气降水通过地表风化、构造裂隙入渗补给地下水;二是位于井田南部较高位置的火烧积水(界外)通过下伏侏罗系煤系地层的构造、风化裂隙顺层补给侏罗系煤系地层承压水。在东沟水自东南向西北运移的过程中,便可通过煤系地层进入到低于东沟水平的巷道中。从井下观察的情况,水从煤层顶底板的位置以滴、淋的方式进入到水仓或顺井下巷道流出矿井。由此说明了井田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关系,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源于东沟河水。另外,在井田南界外分布有古火烧区,巷道在西翼掘进过程中遇到过火烧。而东
19、沟水、大气降水在通过孔隙裂隙比较发育的火烧层时,在火烧层内蓄集了一定量的火烧积水。因此,火烧积水则成为井田地下水的另一主要补给源。赋存于东沟两侧的第四系松散洪冲积物,孔隙发育,接受东沟水的补给形成第四系潜水,其运移速度快,径流通畅;而煤系地层地下水由于地层泥质充填较多,加之岩石孔隙、裂隙不甚发育,煤系地层地下水运移相比潜水迟缓,反映到水化学特征上,则表现为承压水水质相比潜水水质较差。地下水径流的过程也是地下水不断排泄的过程。根据ZK203、ZK402孔静止水位观测的情况,结合井田的地势特征,井田地下水的径流方向是由东南往西北。井田地下水在径流排泄的过程中,井田内的干沟、东沟河是排泄通道。矿井生
20、产的疏干排水将是地下水排泄的主要方式之一。 1、水文地质类型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中关于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标准,东沟煤矿水文地质情况分析如下:(1)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井田位于低山区,地形切割强烈,冲沟发育,区内气候干燥,降雨量小于蒸发量,属于大气降水缺乏区。据抽水试验结果,西山窑组含水层单位涌水量(q)为0.007540.210L/sm,渗透系数(K)为0.005810.255m/d,其富水性为弱中等,透水性弱,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不密切。随着井田南部矿井的进一步开采,矿井疏干排水的不断进行,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将逐渐减弱。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一类分类依据,井田内煤层受采掘破坏或
21、影响的含水层为中等类型。(2)矿井及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煤层开采后形成采空区,其内积有一定数量的地下水。本矿井老空区位于井田南部区域,新开采工作面位于老空区下部,因此老空区积水对矿床的充水具有一定的影响。老空区位于井田南部区域,其位置、范围、积水量都清楚。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二类分类依据,井田及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属中等类型。(3)矿井涌水量采用面积比拟法计算的矿井开采一水平+1450m水平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84.65 m3/h(4431.7 m3/d),其最大涌水量按正常涌水量的1.5倍考虑,即276.975 m3/h(6647.4 m3/d)。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三类分类依据,煤矿开采时矿井涌
22、水量属复杂类型。(4)突水量由于矿井原小窑开采期间管理水平薄弱,排水能力差,无探放水设备,造成矿井多次发生透水事故。在近5年开采过程中,无突水事故。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第四类分类依据,井田突水量属中等类型。(5)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随着开采及煤层的掘进,煤层顶、底板砂岩水逐渐被疏降,因此顶底板砂岩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不会威胁矿井安全。淋水及涌水水量较小,不会造成采区淹没等严重事故,不会影响以后的采掘活动。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五类分类依据,煤矿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属简单型。(6)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火烧层中烧变岩裂隙水和废井积水将是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之一。井田南界外的B1、B2、B3、B41、B42煤层
23、地表发生火烧,火烧呈条带状展布,岩石受烘烤或烧变后形成烧变岩,其孔隙、裂隙发育,易接受东沟河河水、大气降水的补给而形成烧变岩裂隙水。位于井田西南部的火烧区在汛期受东沟河河水补给而蓄集了一定量的火烧区积水。因此在井田西南部采掘时,一旦生产井巷道与火烧区沟通,可能发生突水事故而影响矿井生产及人员安全。鉴于以上情况,本井田在对靠近9万吨/年井田及西南部火烧区进行采掘工程时,需要对上部采空区的范围及积水情况进行更加细致的探放水工作,开采活动中做好物探和钻探的超前探测工作,对老窑采空区做好提前疏放水工作。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第六类分类依据,防治水工作简单或易于进行,属中等类型。综上所述,根据水文地质类型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煤矿 防治 水中 长期 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