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2015.docx
《99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20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9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2015.docx(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旺苍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 急 预 案二零一六年三月旺苍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为保障我矿安全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进一步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切实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根据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要求,结合煤矿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和我矿实际,特制定旺苍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以提高我矿安全管理人员及全矿职工对重大危险源的辩识能力、安全管理能力、事故控制应变能力,并对重大危险源采取相应的检测、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以控制和降低重大危险源的泄漏,从而控制、减少、消除事故的危害。 第一章 矿井基本概况
2、第一节 井田概况 一 、 井田概况1、地理概况*位于旺苍县城56方向,直距约9公里的旺苍县-境内。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62109,北纬321640。整合主体矿井主井口坐标: X=3573159.401,Y=35627687.058,Z=883.557m。2、交通位置区内主要交通线为广(元)巴(中)公路(212省道)和广(元)乐(坝)铁路,该矿位于212省道和广乐铁路北侧,通过5km矿区简易公路与之相连。矿区距黄洋镇约5km,黄洋镇向西至旺苍县城约9km,向东至广乐铁路普济站约10km,交通较为方便。矿区交通位置详见图1-1-1。二、地形地貌及水系矿区位于米仓山东西向构造带之大两会背斜南冀
3、,地层呈单斜层状构造,为一简单的单斜构造。地形为中切割中山山地地貌,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区内最高点为大寨山顶,海拔1300m,最低点为碗厂河谷底,海拔560m,相对高差740m,矿区范围内最高海拔1160m,最低点780m,相对高差380m。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多为季节性冲沟,矿区位于龙家河西坡,龙家河为区内主要水流,呈北东向从矿区东部流过,于黄洋镇汇入黄洋河,河流较低处海拔标高550m,为区内最低浸蚀基准面;其次级水流多为季节性冲沟,一般呈“V”型,区内大气降水均沿龙家河汇入黄洋河,于东河镇流入东河,属嘉陵江水系。三、气象及地震(一)气象区内气候属四川盆地边缘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寒夏热,四季
4、分明,平均气温16,年均降雨量1100mm,雨量相对充沛,多集中于69月,无霜期220天左右。(二)地震按四川省工程地质分区图划分,本区属盆周岩溶化中山较稳定工程地质之米仓山强烈褶断中山复杂工程地质亚区,自喜马拉雅晚期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以抬升作用为主,区内为无震或弱震区,根据由全国地震区划图编制委员会编制,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自2008年6月11日起实施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划分,该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第二节 地层与地质构造 一 、地层区内地层出露较为完整,中生界地层广泛出
5、露,主要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侏罗系下统白田坝组(J1-2b)、中统千佛崖组(J2q)和沙溪庙组(J2s)。井田内出露最老的地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最新地层为侏罗系中统千佛崖组(J2q);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为区内含煤岩系,属河流湖沼含煤沉积。由灰、深灰色泥岩、钙质砂岩、岩屑砂岩、砾岩及煤组成,富含植物化石,岩性特征明显,旋徊结构清楚,与下伏岩层为假整合接触。根据岩性、含煤性、旋徊结构特征,本组分为五段,现分述如下:第五段(T3xj5)该段地层为区内主要含煤段,岩性主要由钙质细砂岩、钙质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砂岩成分:石英
6、占42%;岩屑含量较高占52%,以碳酸盐岩屑为主,偶见石英岩岩屑。碎屑分选差,呈次圆状,胶结物为结晶方解石,呈孔隙式接触式胶结。层理发育,显水平层理、缓波状层理及小型交错层理。产植物化石,与下伏地层(T3xj4)呈过渡接触。厚123.49295.25m,一般厚190.86m。第四段(T3xj4)灰色中巨厚层状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偶见透镜状粉砂质泥岩,中下部夹数层燧石岩屑细中砾岩和灰岩屑燧石岩屑细砾岩。砂岩碎屑成分主要以石英为主,占76%,次含微量长石1%,岩屑含量较高,达23%,以碳酸盐岩屑为主,其次是石英岩岩屑及千枚岩岩屑。碎屑颗粒分选好,呈次圆状,胶结物为结晶方解石及有机质,为孔隙是胶结。
7、砂岩中局部见煤包体及泥质包体,具楔形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及变形层理。砾岩单层厚一般13m,层位及厚度不稳定,呈透镜状产出。砾石含量占5885%,成分以燧石岩屑为主,次为灰岩屑及石英岩屑,砾石大小不等,砾经250mm,一般215mm,分选中等,次圆状,填隙物以次圆状次棱角状石英为主,其次是水云母及结晶方解石,胶结类型:孔隙基底式及镶嵌接触式。本段厚度由北向南逐渐增厚,厚27.3752.53米,一般40.96米。与下伏岩层冲刷接触。(2)侏罗系下统白田坝组(J1b)该组为滨湖及河流相沉积。按岩性及沉积旋回可分上、下两段,总厚236342.5m,一般厚276.77m,其各段岩性特征分述如下:第一段
8、(J1b1)为杂色块状巨砾岩,间夹黄褐色粉砂岩、岩屑砂岩。砾岩主要由砾石及胶结物组成,砾石含量占70%左右,其成分主要呈石英砂岩屑,次为燧石岩屑。砾石大小不均1525mm,一般20mm。分选较差,磨圆度为棱角状次圆状。填隙物为硅质及泥质、少量粘土等,呈孔隙基底式胶结。泥岩中含菱铁质结核,层理较发育,呈水平层理,沙纹层理及缓波状层理。砂岩成份主要是石英,含量7085%、长石25%、岩屑占825%,以石英岩屑为主,次为泥质岩屑,胶结物为硅质,呈接触一孔隙式胶结。层厚50105m,一般厚80m。第二段(J1b2)上部为黄、绿、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及薄层岩屑砂岩;下部为黄、灰绿色厚状细中粒岩屑砂岩
9、夹粉砂质泥岩,岩屑砂岩的显著特点是岩屑含量较高,占5565%,以粉砂岩和石英岩岩屑为主,其次是碳酸盐岩岩屑,成份主要是石英,含量3545%,偶见长石。分选性较差,呈次棱角状,胶结物为结晶方解石,为孔隙式胶结。泥岩中含较多的钙质结核及菱铁质结核,层理不发育,偶见沙纹层理,缓波状层理。产少量植物化石及瓣鳃类化石,与下伏地层该层呈假整合接触。厚210230m,一般厚220m。(3)侏罗系中统千佛崖组(J2q)上部为黄、绿、紫色泥岩夹粉砂岩和细砂岩;中部为薄层粗中粒岩屑砂岩、粉砂岩;下部为粗粒岩屑砂岩及含砾砂岩;底部有一层24m的砾岩层。该段为滨湖相沉积,与下伏白田坝组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砂岩成分:石
10、英含量高,占80%以上,其次是石英岩岩屑及碳酸岩岩屑,含量约20%,分选性好,磨圆度中等,胶结物为结晶方解石及少量菱铁质,呈孔隙式胶结。泥岩水平层理发育,还常见变形层理小型交错层理。富含瓣鳃类化石,层厚253314m,一般厚275.23m。(4)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d1+e1):褐黄色、黄灰色含碎石粉质粘土,稍湿湿,硬塑状。碎石成份为粉砂岩、砂岩,直径为120cm不等,分布不均,多为山坡林地。厚05m。二 、 矿区构造矿区位于米仓山东西向构造带之大两会背斜南冀,地层呈单斜产出,褶皱轻微,断层稀少。为一简单的单斜构造。地层走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断层及褶皱不发育,但古河床冲刷带对矿井
11、开采有较大影响。地层走向近于东西,倾向南,倾角4045,向深部倾角逐渐变缓。现将各构造特征详述如下:大两会背斜:位于汉王山复式向斜南侧,西起于彭家沟,东经大两会,于王家坪倾伏,长49km。背斜走向为东西向,开阔对称,两翼地层倾角5060,枢纽具波状起伏,起伏角一般315。核部为寒武系,两翼依次为奥陶系三叠系。东面倾没端脚趾状分支的次级褶皱发育,延长不大,一般89km,随主要褶皱逐渐向下倾没消失。(1)褶皱(曲)及地层产状特征井田内尚未发现大的褶皱(曲),地层产状与煤层产状基本一致,沿走向及倾斜方向均有幅度不大的挠曲。由于煤层局部产状的变化(产状变化于1701903658)以及煤层在不同标高上倾
12、角的变化,使煤层沿走向和倾向呈舒缓波状起伏,但这些构造对矿井开采的影响甚微。(2)断层在井田勘探和生产中均未发现对煤层开采有较大影响的中型以上断层。在生产井田揭露中,各煤层中均发现一些小型逆断层,但落差一般均小于1.5m,这些小型断层造成夹矸和煤层重复,延伸长度、范围较小,故对生产安全影响较小。(3)构造对煤层、煤质以及采掘的影响本区地质构造发育的规律是地层产状单一,褶皱不发育,仅在其走向和倾向上略呈波状起伏,断层大多为发育于煤层内的小型断裂。从已揭露的情况来看,煤岩层的产状变化对采掘的影响甚小,只是在煤层呈波状起伏时的波峰、波谷地段,煤层伪顶增厚,灰份增高,对煤质略有影响。从已揭露的小断层情
13、况来看,在小断层面附近,煤质变差,断距均小于1.5m,对工作面的布置影响较小。综上,本区构造属简单类型。 图2-1-1综合地层柱状图三、煤层及煤质 1、煤层特征(1)、含煤地层区内含煤地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五段(T3xj5),全区分布,岩性主要由钙质细砂岩、钙质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煤组地层东薄西厚,西部地层厚度一般为145m192m,东部地层厚度一般为131m145m,沿倾斜变化不大。该煤组地层与上伏地层侏罗系下统白田坝组(J1b)呈假整合接触,与下伏地层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四段(T3xj4)过渡接触。按其特征可分为三个分层,分述如下:第一分层(即:第一亚段T3xj5-1):
14、7号煤层顶板至白田坝组底界,全区分布。岩性为厚层状砾岩,为7号煤层的直接顶板。第二分层(即:第二亚段T3xj5-2):7号煤层底板至8号煤层顶板,全井田分布。岩性为灰色厚至中厚至层状钙质粉砂岩夹厚层状钙质细砂岩、泥岩及煤线。全层厚度在9.0m26.4m之间,一般厚13.8m。1号标志层位于本分层底部。第三分层(即:第一亚段T3xj5-3):9号煤层底板至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四段(T3xj4)顶界,全井田分布。岩性为灰色钙质粉砂岩、厚层状粉砂岩和细砂岩夹黑色泥岩、煤线。9、11、13号煤层均分布于该分层中。全层厚度在41.5m124.8m之间,一般厚71.0m。夹35号标志层。(2)、煤层特征矿
15、区出露煤层较多,其中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有7、9、11、12、13号,均位于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五段(T3xj5)。本区为河床沼泽相沉积,沉积时地壳振荡运动频繁,河流迁移性大,煤组地层中透镜状厚层中粗粒砂岩多次出现,至使部分煤层间距时大时小,煤层结构复杂,分叉减薄现象常见。这是本区煤层变化及分布的主要特点。见各可采煤层详见表2-1-1。表2-1-1 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代号层间距(m)平均值纯煤厚度(m)最小最大均值煤层倾角()煤层结构煤层稳定性顶、底板岩性70.381.230.514045复杂结构,含夹矸2层。较稳定,全区可采。顶板为厚层状砾岩,底板为黑色泥岩、泥质粉砂岩。2490.320.55
16、0.444045复杂结构,含夹矸2-3层。不稳定,局部可采。伪顶为薄层泥岩、炭质页岩,直接顶板为钙质砂岩,底板为炭质页岩或细砂岩。22110.500.720.554045复杂结构,含夹矸1-2层。较稳定,全区可采。顶板岩性为薄层泥岩和砂质页岩,底板为炭质页岩,部分为细砂岩。23120.350.520.414045复杂结构,含夹矸1-4层。较稳定,全区可采。顶板岩性为灰色砂质泥岩及粉砂岩,底板为炭质页岩,部分为细砂岩。11.2130.400.410.404045复杂结构,含夹矸1-2层不稳定,局部可采。底板为灰色砂质泥岩及粉砂岩,顶板为灰色细粉砂或泥岩。第三节 开采技术条件一、瓦斯、煤尘爆炸性、
17、煤炭自燃倾向性和地温(一)瓦斯根据(广煤函【2014】129号文)瓦斯等级鉴定资料,该矿为瓦斯矿井。矿井2014年度绝对瓦斯涌出量0.0.058m3/min,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0.073m3/t。(二)煤尘据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该矿所采煤层进行的煤尘爆炸性试验,鉴定结论均为无煤尘爆炸性。 (三)煤的自燃倾向性 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该矿所采煤层进行的自燃倾向鉴定,结果均为三类,属不易自燃煤层。(四)地温根据矿区各矿开采情况来看,本井田地温在26以下,为地温正常区。二、水文地质(一)水文地质概况矿区位于米仓山东西向构造带之大两会背斜南冀,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图幅内最高点为大寨山顶
18、,海拔1300m,最低点碗厂河河谷,海拔560m,相对高差约740m,属中深切割中山山地地貌。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多为季节性冲沟,矿区位于龙家河西坡,龙家河为区内主要水流,呈北东向从矿区东部流过,于黄洋镇汇入黄洋河,河流较低处海拔标高550m,为区内最低浸蚀基准面;其次级水流多为季节性冲沟,一般呈“V”型,区内大气降水均沿龙家河汇入黄洋河,于东河镇流入东河,属嘉陵江水系。区内虽然沟谷发育,但多为季节性冲沟。在矿井开采过程中尚未发现地表水直接渗入矿井情况,地表水对矿井深部开采直接充水影响不大。综上所述,区内河流、溪沟水动态变化大,受大气降雨控制明显。矿山最低开采标高为+660m,位于当地最低侵蚀
19、基准面(550)之上,采矿不受河流影响。(二)直接充水含水层对煤层开采有充水影响的直接充水含水层有四组:现从新到老分别分述如下:号含水层由白田坝(J1b)下部的灰白色中粗粒岩屑砂岩,杂色块状巨砾岩组成。平均厚172m。地表风化裂隙不发育,有少量构造裂隙。矿井揭露该层时,呈滴水和淋水状态。从矿山生产情况得知该含水层由浅部至深部富水性呈逐渐减弱的趋势。该含水层出露于地表,受大气降水补给,主要以矿坑水和泉的形式排泄。矿井揭露该层时,仅显滴水和淋水状态。是5号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水质为重碳酸盐钙镁水。号含水层7号煤层之上为中厚层状砾岩,地表风化,构造裂隙较发育,是7煤层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该含水层
20、富水性从浅部到深部逐渐减弱,深部富水性较弱。该含水层受大气降水补给,主要以矿坑水形式排泄。但受水条件差,不利于大气降水补给。该层与号含水之间有隔水层存在岩石致密,无充水空间,隔水性能良好。两者之间无水力联系。水质为硫酸盐钙、镁水及重碳酸盐、硅酸盐钙、镁水。号含水层号煤层顶板至须家河组第四段顶界,岩性主要为钙质粉砂岩、厚层状粉砂岩和细砂岩组成。厚41.5m124.8m,一般为71m,地表风化裂隙和深部构造裂隙发育。该含水层受大气降水补给条件差,裂隙不甚发育,富水性较弱。水质为硫酸盐钙、镁及重碳酸盐,硫酸盐钙、镁水。号含水层由三叠系上统第四段(T3xj4)灰色中巨厚层状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组成,层面
21、裂隙,岩溶裂隙不发育。富含地下水,突水性较强。该含水层位于煤层以下且相距较远,又有T3xj5隔水层,对煤层充水影响不大。水质为重碳酸钙水。(三)主要隔水层矿区砂岩和砾岩裂隙相对较发育,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储存和运移,划为含水层;泥质岩类除浅部含弱风化裂隙水外,一般结构致密,裂隙不发育,划为隔水层。区内主要隔水层有:侏罗系中统千佛岩组(J2q)、侏罗系下统白田坝组 (J1b)、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岩层中的粘土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类岩层为隔水层。由于各含水层内均有隔水层存在,且隔水层厚度15m,层厚稳定,隔水性能良好,故各含水层在天然条件下,一般不直接联通,相互联系较差。裂隙的发育程度对
22、于含水层富水性有决定性意义,张性裂隙多见于砂、砾岩含水层中,裂隙一般宽0.53.5mm,极少数达510mm,常被方解石或泥质等半全充填。矿区裂隙发育程度普遍随深度增加而减弱,含水层富水性亦相应减弱。(四)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给、排泄该区气候温和,降雨量充沛,大气降水是该区地表水、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水源。区内地形坡度较陡,大气降水均汇聚于沟谷,流入河流、溪沟。由于该区坡度较陡,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泄,不利于地下水的补给。(五)矿井涌水矿区位于地下水补给区,坑道涌水量较小,仅局部裂隙发育地段,巷道中才出现少量涌水,地下水呈点滴状向巷道中排泄,沿巷道排水沟流出井口。储量核实单位对矿井涌水量进行了实地观测和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99 重大 危险源 检测 评估 监控 措施 应急 预案 20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