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方略.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7年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方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方略.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17年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方略2017年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方略一 、第二轮复习什么?第二轮复习的任务和特点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规律及其一般应用。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较零散的,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还不是很强。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把整个高中的物理知识网络化 、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点依据其内在联系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即整合知识,综合提高,灵活运用。1. 系统构建知识体系第一轮复习已经初步建立起物理学的知识系统,但由于是分章节复习,知
2、识点还是比较零散。第二轮复习时就要从整体的高度重新认识所学的知识,突出主干知识,抓住重点,了解知识点间的纵横联系,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如复习力学知识时,要理解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是整个力学的基础,而牛顿运动定律则将原因(力)和结果(加速度)联系起来,为解决力学问题提供了完整的方法,曲线运动和振动部分属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动量和机械能则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开辟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另外两条新途径,提供了求解系统问题 、守恒问题等更为简便的方法。这样整个力学知识就不再是孤立和零碎的,而是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一个有机整体。2. 专题复习,综合提高高考的命题立意是“能力立意”,在完成基础知识 、
3、基本方法复习的前提下,学科能力的逐步培养和针对性训练是第二轮复习的重要任务。围绕力 、电等主干知识,突破知识分类,做好专题复习。采用归类 、对比的方法,加深对双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综合 、分析的能力。比如物理图象的知识,原来分散于力学 、电学等各章节,初学时一般只能就事论事,掌握的是一个图象的某个方面的意义。复习时若还是简单重复一遍,认识必然还是支离破碎,不能提高综合认知能力。可以搞一个“ 物理图象 ”的专题,综合一下已有的对图象的各种认识,就能从图象的意义 、截距 、斜率 、图线下的面积等诸多方面全方位认识图象的物理含义。这样,对图象的认识 、解释 、翻译的能力便得到了提高,再去解决同类的问
4、题,困难也就减少了。这样复习,既巩固对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又站在更高层次获得对知识更全面 、更深入的掌握,复习的效果必有质的提高。 3. 重视实验复习。注意开展研究性学习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力是高考的要求, 也是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高考物理要求考生掌握考试大纲中规定的 19 个学生实验,包括实验的目的 、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会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无论是一般实验还是设计性实验都是以基本仪器的使用及实验操作为载体的,因此,熟悉考试大纲中 13 种仪器的使用,掌握实验操作的步
5、骤与方法,仍是实验复习的重要环节。考生要亲自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独立去完成实验。注重实验能力的迁移和实验设计,要了解下列实验设计原则: 可行性原则。实验方案依据的原理应当符合物理规律,并切实可行。 安全性原则。方案的实施要安全可靠,不会对人及仪器造成损伤。 准确性原则。尽量减小实验误差,提高测量值的精确度。 简约性原则。实验应当便于操作,直观易读数,电学实验还要符合连接线路简单明了,实验过程中节电 、耗能少。以上原则通常要综合兼顾考虑。4. 培养良好的物理思维,训练规范的解题习惯 目前,客观性的选择题呈减少的趋势,非选择题相对地增加。增加非选择题量可以侧重对思考和答题过程的考查,有利于考查考生
6、的各种能力,如审题能力 、思维能力 、推理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等。因此复习中要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使之将对物理问题的分析 、解决的思维过程展现在试卷上,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5. 积极调整心态,增强应试心理素质 掌握知识的水平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是高考成功的硬件,而在考前 、考中的心态调整是高考成功的软件可以形象地说,高考既是打知识战也是打心理战,越是临近高考,心态的作用越是突出。考试心态状况制约着综合能力的发挥,心态好就能正常甚至超常发挥,心态差就可能发挥失常。 高考不仅是考查考生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深入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考生的心理素质对高考备考复习及高考临场发挥的影响
7、不可忽视。有的考生平时成绩相当出色,可是一到正式考试就不行,问题就出在心理素质上。一些考生由于不相信自己的实力,首先在心理上打垮了自己,因而发慌心虚 、手忙脚乱,平时得心应手的试题也答不上来。考生应带着一颗平常心去迎接高考,做最坏的打算,然后去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想问题反而能够使心情平静下来,并能自如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另外,在复习的后期阶段,尤其要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恰当地提出奋斗目标,脚踏实地地实现它们,使自己在付出努力之后,能够不断地体会成功的喜悦。对于偶然的失误,应准确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使下一步的复习更具有针对性。二 、如何进行第二轮复习(一)强化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 中学
8、物理解题中涉及到许多科学思维方法,由此而产生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很多,这里将高中物理解题中经常要用到的几种科学思维方法作一些介绍。1. 等效法等效法是从效果的等同的角度出发把复杂的物理现象 、物理过程转化为理想的 、简单的 、等效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来研究和处理问题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中学物理中,等效的思想应用很广泛,如力的合成与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单摆的等效摆长和等效重力加速度等都是等效法的具体应用。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若能将等效法渗透到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中去,不仅可以使我们对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变得简捷,而且对灵活运用知识,促进知识 、技能和能力的迁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力的等效。合力与
9、分力具有等效性,利用这种等效性,可将物体所受的多个恒力等效为一个力,也可将一个力按力的效果等效分解为多个力,从而降低解题的复杂性和难度,使问题得到快速 、简捷的解答。 运动的等效。建立等效运动的方法是多样的。利用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效性,可将一个复杂的运动分解为几个简单的 、熟知的运动。通过发散思维将间断的匀加速运动等效为一个完整的 、连续的匀加速运动。通过逆向思维将匀减速运动等效为一个相反方向的匀加速运动等。 电路的等效。有关电路分析和计算的题目,虽然涉及到的物理过程和能量的转化情况较为单一,但是在元器件确定的情况下,线路的连接方式却是千变万化的。多数电路中电子元件的串并联关系一目了然,不需要
10、对电路进行等效转换,但有些电路图中的元件的连接方式并非一下就能看明白,这就需要在计算之前对电路的连接方式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画出其等效电路图。学会画等效电路图是中学阶段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物理模型的等效。物理模型的等效就是对不熟悉的物理模型与熟悉的物理模型作分析比较,找出二者在某方面的等效性,从而将熟悉模型的已知结论应用到不熟悉的物理模型上去的过程。物理学中已建立很多的物理模型,如质点 、单摆 、简谐运动等。利用它们可以去处理很多复杂 、陌生的物理模型和物理问题。例1. 在离地面高度为 h ,离竖直光滑墙的水平距离为 s1 处,有一小球以 vo 的初速度向墙水平抛出,如图 1 所示。球与墙发生
11、弹性碰撞后落在地上 A 点,不考虑碰撞时间,则落地点到墙的距离 0A 为多少 ?voAOs2s1h图 1voAOs2s1h图 2分析与解答: 由于墙壁光滑且碰撞为弹性碰撞,所以球与墙碰撞后的运动与没有墙时的运动关于墙对称,即小球的实际运动可等效为一个完整的平抛运动,如图 2 所示设小球做完整平抛运动的时间为 t ,则有 h = 。小球做完整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为 s = vo t由对称性知,小球的落地点到墙的距离 = s - s1 。由以上各式解得 = vo - s1 。(若分阶段求解,则难度较大,容易出错) 2. 对称法对称法就是利用给定物理问题在结构上的对称性或物理过程在空间 、时间上的对称
12、性来分析 、处理物理问题的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 力的对称性:受力分析时,若物理问题的结构及其他限制条件具有对称性,则该物理问题中力的作用也具有对称性。 竖直上抛运动 、平抛运动在不计空气阻力时具有可逆性,逆运动与原运动具有对称性。 简谐运动的对称中心就是平衡位置。振子在平衡位置两侧任意互相对称的位置上,受到的合力 、具有的加速度和速度大小相同。通过对称轨迹的时间 、合外力的冲量大小 、合外力的功相等。例2. (2009全国卷T15)某物体左右两侧各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两平面镜相对平行,物体距离左镜 4m,右镜 8 m,如图 3 所示,物体在左镜所成的像中从右向左数的第三个与物体的距离是(B)
13、A. 24 m B. 32 m C. 40 m D. 48 m分析与解答: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平面镜总是成正立的 、等大的虚像 。 平面镜所成之像总是物 、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由于物体距左镜 4m,距右镜 8 m,其所成之像的分布如图 2 所示,由像的分布图可知,物体在左镜所成的像中从右向左数的第三个与物体的距离 s = 28 + 4 = 32 m 。 B 选项正确 。1234m4m8m8m20m20m16m16m28m28m图 34m8m例3.h/2xyOPNoAB图 4 (2009全国卷T26)(21分) 如图 4 所示,在 x 轴下方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方向垂直于xy 平面
14、向外。P 是 y 轴上距原点为 h 的一点,No 为 x 轴上距原点为 a 的一点。A 是一块平行于x 轴的挡板,与 x 轴的距离为 h/2,A 的中点在 y 轴上,长度略小于 a/2 。带电粒子与挡板碰撞前后,x 方向的分速度不变, y 方向的分速度反向 、大小不变。质量为 m ,电荷量为q (q 0)的粒子从 P 点瞄准 No 点入射,最后又通过 P 点。不计重力。求粒子入射速度的所有可能值。分析与解答: 设粒子的入射速度为 v ,第一次射出磁场的点为No ,与板碰撞后再次进入磁场的位置为 N1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为 R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Bqv = m v2/R R = 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年高 物理 二轮 复习 方略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