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教材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
《部编新教材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新教材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本大题共11小题,共30分。13小题,每题2分;411小题,每题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凫水(f)屹立(y)欺侮(w) 行辈(hng)B脑畔(pn) 糜子(mi) 蓦然(m) 羁绊(j)C冗杂(rng)晦暗(hu) 戛然(g) 恬静(tin)D斡旋(w)幽悄(qio)锵然(qing) 怅惘(wng)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人生,如雪一样洁白;心灵,如雪一样纯洁。一个人要以清醒的心智和_的心境走过岁月,也许恰恰不能缺少的就是像雪花一样的_。任何时候我们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世界,你便会多了几分面对一切的_。A.从容
2、淡然坦率B.从容恬淡坦然C.宽容恬淡坦率D.宽容淡然坦然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是改进农民科技知识水平,加速农业现代化。B.江边垂柳,随风轻轻摇曳,袅娜多姿,令许多游人不禁停下脚步驻足观赏。C.随着对各区县的实地调查,使专家组对当地义务教育达标状况有了全面了解。D.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B.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C.中医认为,荠菜味辛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袪病养生的功效。D.一位
3、文学家说:“得意时,应准备一条退路;失意时,要寻找一条出路”。5. 对蒹葭赏析不当的一项(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 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阅读大自然的语言中的节选文字,完成68小题。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
4、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
5、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6.第二段中“大自然语言”指的是( )A.劳动人民心中理解的话。B.布谷鸟唱歌。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D.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7.对第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下定义、举例子,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及有关知识。B.下定义、列数字,用数字说话,
6、增强说服力,突出说明语言的准确。C.作比较、举例子,把物候及物候学进行比较,突出了物候学由古代演变而来的历史。D.列数字、作比较,说明了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严谨趵工作作风。8.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第段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C.“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D.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阅读桃花源记,
7、回答911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及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
8、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9.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毫无出路的境地C.便扶向路扶:沿,顺着D.寻病终寻:随即,不久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及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渔人甚异之A.忘路之远近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C.操蛇之神闻之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发现桃源
9、、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经过。B.村中人发现渔人之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以前没有“外人”来过。C.作者描绘了一个虚拟的世界,表达了他对环境优美、民风纯朴的社会的向往之情。D.太守遣人去寻找桃花源,说明太守也对现实社会充满厌恶,想过桃源中人的生活。12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1)关关雎鸠, 。(2) ,君子好逑。(3)微君之故, 。(4) ,悠悠我心。(5)海内存知己, 。(6) ,儿女共沾巾。(7)气蒸云梦泽, 。(8)坐观垂钓者,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阅读文言文,回答1315题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及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
10、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及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注】原:原国。卫:卫国。13.解释文中加线词语的含义。遂及大夫期十日 _遂罢兵而去 _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攻原得卫者,信也。_15.如何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_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阅读芦苇,回答16-19题。芦苇乔洪涛那些草从黑色的泥地里长出来,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年级 语文 第二 学期 期中考试 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