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复习要点(共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潮复习要点(共6页).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观潮复习要点一、原文、译文【原文】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
2、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译文】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啊。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为最盛。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啊。每年(阴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
3、然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塌了一样。(待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发,浑身刺着花绣,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相奋力逆流迎潮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浮沉,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手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二、文
4、学常识积累观潮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南宋文学家。三、生字读音。京尹()、雷霆()、艨艟(mng chng)、乖骑(j)、如履平地()、倏尔()、一舸无迹()、善泅者(qi)、鲸(jng)波万韧、溯(s)迎而上、腾(tng)身百变、罗绮()、倍穹(qing)、僦赁(jiln)四、重点字词解释。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既望:农历十六。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方:当时 出:发,起。3、仅如银线。 仅:几乎,将近。4、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际天:连接着天。5、吞天沃日 沃:因水淋洗。6、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尽:穷尽。7、乘骑 骑:马。8、弄旗标枪。 弄:舞动。 标:树立、举。9、如履平地 履
5、:踩。10、倏而黄烟四起 倏而:突然。11、略不相睹 略:一点儿。12、一舸无际 舸:船。13、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为:被 逝:去,往。15、吴儿善泅者数百,泅:游泳。16、披发文身 文:动词,画着文彩。17、溯迎而上 溯迎:逆流迎着潮水。18、出没于鲸波盛万仞中 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19、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干:岸。20、溢目 溢:充满。溢目:满目。21、倍穹 穹:高。22、僦赁看幕 僦赁:租用。23、不容闲 容:许,使。五、一词多义。仅 仅如银线 几乎、将近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仅仅,只能 以此夸能 技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能够观 天下之伟观
6、也 景观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观看势 势极雄豪 气势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阵势为 仅有“敌船”为所焚“为”与“所”组成“被所”句式表被动。 海涌银为郭 作为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是六、古今异义。人物略不相睹古:人和物。 今:单指人七、课文理解一、文本解读本文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吴中健儿高超弄潮技术和观潮的人群。第1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开篇就是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先声夺人。接着交代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地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描绘又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出之,简短的“如银线”“玉城雪岭”“
7、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最后用杨万里的诗句对上文进行形象概括,呼应了首句。第2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开头仍是一句总述,说明每年京尹都要在海潮最盛的时候教练水军。然后描写了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短短一段文字,却生动描绘了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不仅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也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第3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这时潮水已经来到,众多的吴中健儿在惊涛骇浪中作精彩表演。第4段写观潮人数
8、之多。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具有吸引力,所以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本文是一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的写景记事佳作。首先,本文结构得当,语言精练。钱塘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人数众多,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的结果。其次,本文描写十分生动。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描写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十分形象生动。八、理解性默写、内容填空、填空题。1、文中总写大潮的句子是:(统领全文的语句是):
9、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2、以比喻手法描写江潮到来的景象的句子是: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3、引用杨万里的诗句赞美海潮的是: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4、写观潮人多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九、理解探究 开放性试题第1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1、第一段的中心句是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2、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用渲染的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3、第一段按什么顺序,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海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按从远到近的顺序,
10、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描写海潮的壮观景象。4、读第1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描绘钱塘潮之“形”的语句是:.仅如银线描绘钱塘潮之“色”的语句是: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描绘钱塘潮之“声”的语句是: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描绘钱塘潮之“势”的语句是:吞天沃日,势极雄豪5、作者用“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来描绘海潮,你是如何品味这句话的?采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形象生动的描绘出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状、颜色、声势,表现出海潮的雄伟壮观。6、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首句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最后一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呼应首句,又为下文作铺垫。7、
11、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比喻: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声如雷霆。夸张:际天而来,吞天沃日。8、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对上文进行形象的概括,既呼应了第一句,又为下文做了铺垫。第2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1、第二段文字主要写 这一场面,其描写扣人心弦,那么你认为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答:水军演习 船只众多,阵势变化多样,水兵技艺娴熟,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撤退迅速。2、读第2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写参加演习船舰之多的语句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写阵势变化多端的语句是: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写水兵演练技艺之高的语句是: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写双方演习作战之激烈的语句
12、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写演习声势之大的语句是:水爆轰震,声如崩山3、第二段中描写演习中阵势变化的文字是“ 。”表现了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水兵作战技艺娴熟(高超)。4“潮来溅雪欲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请在本文中画出与这两句诗描写相一致的语句。答.“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5、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这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第3段写吴中弄潮健儿的英姿。1、第三段描写了弄潮健儿的英姿,其中点明这是在潮水暴涨时表演的句子是“_ _”,其作用是 。“溯迎而上,出没于
13、鲸波万仞中”。 衬托出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2、“出没于鲸波万仞之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答:对比。突出了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3、第三段描写突出了“弄潮儿”的 、 、 等特征。“ ”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答:勇猛 矫健 灵活 旗尾略不沾湿。4、第三段哪些句子突出了勇士们的高超本领?答: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第4段写观潮人数之多。1、最后一段写观潮人众之多与上文写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吸引人心,所以写观潮之盛,第四段描写的目的是为了从侧面衬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2、简要分析
14、结尾一段有什么作用?答:结尾写观潮人数之多,从侧面衬托出海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3、第四段文字与写海潮和水上表演有无联系?能否删去这一段文字?为什么?答:有联系,这是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的精彩。如删去,表现不够充分。4、本文重点在描写水军演习和吴中健儿的弄潮表演,对于江潮之盛和观潮者之众的描写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面,主次分明。十、迁移拓展、谈启示、感想、道理题古诗文中写潮的名句很多,试写出几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春江潮水边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潘阆记承天寺夜游理解性题目1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15、柏影也 ,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庭中月色 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2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旷达 答“豁达”也给分)3.品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妙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用比喻的手法,“积水空明”形象地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形象地写出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4、本文写作时,苏轼已被贬黄州。当时,他备受监视,近乎流放。“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寥寥数语,意味隽永,体会作者此时的思想感情。(答: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虽屡遭贬谪,但
16、仍乐观豁达。(至少说出两种情感,意思对即可)5.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境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答: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6.“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答: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7.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答: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8.“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答: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9.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藻、荇”、是指_
17、,此句运用了_修辞手法。(答案:月色,月光,竹柏影,比喻)10.与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A.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答:描写 议论(答“抒情”也可) 闲 仙B.(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和“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 _”。(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 之美”,乙文描写了“ 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乙文则把赏月的欣
18、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 _”的语句中。答案:(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山川;月色(月夜);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湖心亭看雪理解性题目1.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展现了怎样的情怀?表现出作者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2.“上下一白,湖上影子而已。”一句中的“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称为描画的经典,请你说说好在哪里?作者写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饰,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人物云天、高低远近、浓淡疏密,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然而,宁静之中,我们仍然感受到作者内心
19、深处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3.结尾借舟子之口说作者“痴”,你觉得作者痴迷于什么?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4.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意思对即可)5.前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与后文“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了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6.文章的文眼是什么? (痴)7.“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8.“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0、”什么角度写景?传递出了怎样的景象?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从听觉角度写景。写出了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9“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写出了怎样的景象?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迷蒙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10.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答: 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11.本文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表明痴迷雪景的不止“我”一个,衬托出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12.湖心亭看雪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作者闲适
21、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13.江雪与湖心亭看雪都写了雪景,分析其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情设。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1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文中画线句采用白描手法,描绘西湖雪景,其中“痕”“点”“芥”“粒”四个量词用得巧 妙,妙在何处?现代汉语中使用量词增强语言表现力的例子有很多,请举一例。(1)作者用简洁、传神之笔,借四个量词,通过对长堤、湖心亭、小州和人的描绘,使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形成对比,烘托出水天之间一片白茫茫的景色。(答出“简洁传神” 或“简洁生动”1 分,点明对比1 分) (2)示例:一弯新月,一叶扁舟,一轮圆月,一眼泉水,一抹彩霞,一束阳光15.文末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的“痴”(用原 文回答)?中国古代文人中寄情山水的“痴人”还有不少,请举一例,并简述其“痴行”。更定之时,独往湖心亭看雪。 示例:陶渊明痴心于山水,向往田园生活。(列举的“痴” 人与“痴”行要吻合,否则不给分)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