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pdf
《(完整版)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文学史上的建安文学,是指从汉献帝刘协建安年间(193 220)下延到魏明帝曹睿太和年间(227 233)这一历史阶级的文学,它实际上是以曹魏为中心的文学。由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文学自身的发展演变,以及曹氏父子的倡导和影响,这个时期的文学较之前代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特别在诗歌方面更是奇峰突起,作家群出,俊才云蒸,形成了古代诗歌史上第一个文人创作高潮和“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坚固地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那么,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内容上: 反映现实, 抒写怀抱。 汉末,三国是历史上著名的乱世,社会动荡,战
2、祸连绵,疾疫水旱不断,死亡不幸袭击着千家万户,悲哭哀号弥漫了中原大地,实是历史上的一次大浩劫。建安文人在他们的作品中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痛苦,描绘出一幅幅满目疮痍、凄凉残破的乱世灾难图。如曹操的薤露行记叙董卓之乱前后的历史事实,弹劾执政者的昏庸无能和军阀的殃民祸国;蒿里行更揭示了军阀混战所造成的,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现实,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这两首诗向有“实录”之称,“诗史”之誉。王粲的七哀诗勾勒了一幅痛沭人心的画面:“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 ” 这令人惨目伤心的情景,正是当时苦难现
3、实的典型缩影。蔡琰的悲愤诗通过叙述自己的悲惨遭遇,真切再现了董卓之乱中人民的惨罹杀戮,妇女横遭蹂躏的丧乱现实,和大乱后中原“城郭为山森,庭宇生荆艾。白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 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的凄凉景象。此外曹植的送应氏 、 泰山梁甫行 ,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等,都以不同方式、在不是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灾难和人民的疾苦。这是建安文学在内容上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建安作家还在其作品中抒写了他们希望
4、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壮志和理想。曹操的短歌行抒发民作者年岁老大、功业未竟的感慨、求贤若渴的情怀和统一天下的抱负,真诚感人。步出夏门外中的观沧海、龟虽寿更是“歌以咏志”的名篇。前者通过对大海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吞吐日月、怀抱星汉的豪情和席卷天下、囊括四海的雄心,后者直率淋漓地倾吐了老当益壮的英雄情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脍炙人口的名句,千秋使人慷慨。曹植的白马篇塑造了一个游侠英雄的形象,通过赞颂他“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高超武艺、“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的豪迈气势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献身精神,寄托了作者豪情壮志。曹植后期一再遭受曹不丕父子的迫害,但他仍多次上
5、书求“自试”,念念不忘“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杂诗其五) 、 “国雠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杂诗其六) ,表现出早遭困顿而气不衰、其志弥坚的精神。另外, 孔融的杂诗 其一、刘桢的赠三弟三首等也都表现了当时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二、形式上:抒情直接,笔调明朗,文质相称,勇于创新。建安文人都大热爱民间文艺,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抒情“唯求诚恳”, “不求雕琢” ,具备民歌那种浑厚朴素、直率自然的特点,不只曹操等著名作家的作品如此,就是陈琳、阮的诗歌也带有明显的民歌调。与此同时,建安的优秀作品多产生于战乱年代,形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版 建安 文学 基本特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