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货车转向系统设计及建模(共59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轻型货车转向系统设计及建模(共5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轻型货车转向系统设计及建模(共59页).doc(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摘 要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需要按照驾驶员的意志经常改变其行驶方向,即所谓的汽车转向。汽车的转向系统是一套用来改变或恢复汽车行驶方向的专用机构,本文的研究内容即是轻型货车的转向系统设计。本文针对的是与非独立悬架相匹配的整体式两轮转向机构。利用相关汽车设计和连杆机构运动学的知识,首先对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进行选择,接着再对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进行设计,最后,利用软件CATIA完成转向系统的三维实体设计。转向器在设计中选用的是循环球式齿条齿扇转向器,在对转向器的设计中,包括了螺杆钢球螺母传动副的设计和齿条齿扇传动副的设计,前者是基于参照同类汽车,确定出钢球中心距,设计出一
2、系列的尺寸,而后者则是根据汽车前轴的载荷来确定出齿扇模数,再由此设计出所有参数的。转向梯形的设计选用的是整体式转向梯形,本文在设计中借鉴同类汽车转向梯形设计的经验尺寸对转向梯形进行尺寸初选。再通过对转向内轮实际达到的最大偏转角时与转向外轮理想最大偏转角度的差值的检验,和作为一个四杆机构对其最小传动角的检验,来判定转向梯形的设计是否符合基本要求。本文在消化,吸收,总结,归纳前人的成果上,系统、全面地对机械转向系进行理论分析,设计及优化。为轻型汽车转向系的设计开发提供了一种步骤简单的设计方法。关键词:转向系;转向器;转向梯形;传动副;结构元件专心-专注-专业ABSTRACTIn a moving
3、vehicle, the driver will need to frequently change its traveling direction, the so-called steering. Vehicle steering system is used to change or restore a car in the direction of a dedicated agency, the contents of this paper is the study of light vehicle steering system design.This article is aimed
4、 at non-independent suspension and would like to match the overall style of the two steering. The use of the relevant vehicle design and kinematic linkage of knowledge, first of all, the steering gear, steering transmission choice, and then to the steering gear and steering transmission (mainly trap
5、ezoidal steering ) design, and finally, the use of CATIA software and the Steering system to complete the design drawings.Steering the ball of choice is the cycle of fan-type steering gear rack teeth, in the design of steering gear, including a screw - Ball - Vice-nut drive the design and rack - fan
6、 drive gear pair design, the former is based on the reference to similar vehicles, to determine the center distance of the ball, the design of a series of size, while the latter is based on the vehicle front axle load to determine the fan module out of gear, and then all of the resulting design para
7、meters.Steering linkage design is a whole selection of steering trapezoid, the paper design is used in car steering linkage from a similar experience in the design of the size of the steering linkage to the primary size. Through to the actual steering wheel in the maximum deflection angle with the s
8、teering wheel in the most ideal test of the difference of deflection angle, and four institutions, as a minimum transmission angle of its examination,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design of steering trapezoid in line with the basic requirements.In this paper, digestion, absorption, and summing up, summi
9、ng up the results of their predecessors, the systematic,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steering system to carry out theoretical analysis,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For the light vehicle steering syste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provides a simple design method steps.key words:Steering system;Steering gear;Ste
10、ering trapezium;Transmission vice;Structural components符 号 表转向系的效率齿顶高系数作用在转向轴上的功率KW齿顶高转向器中的摩擦功率KW齿根高作用在转向摇臂上的功率KW摩擦角f摩擦系数转向系的角传动比转向系的力传动比摇臂角速度转向节偏转角速度主销偏移距 径向间隙 啮合角模数齿形变位系数目 录 第1章 绪 论1.1转向系概述 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 机械转向系依靠驾驶员的手力转动转向盘,经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使转向轮偏转。有些汽车还装有防伤机构和转向减振器。采用动力
11、转向的汽车,还装有动力系统,并借助此系统来减轻驾驶员的手力。 对转向系提出的要求有: 1)汽车转弯行驶时,理想情况下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任何车轮不应有侧滑。否则会加速轮胎磨损,并降低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2)汽车转向行驶后,在驾驶员松开转向盘的条件下,转向轮能自动返回到直线行驶位置,并稳定行驶; 3)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转向轮都不得产生自振,转向盘没有摆动; 4)转向传动机构和悬架导向装置共同工作时,由于运动不协调使车轮产生的摆动应最小; 5) 保证汽车有较高的机动性,具有迅速和小转弯行驶能力; 6) 操纵轻便; 7) 转向轮碰撞到障碍物以后,传给转向盘的反冲力要尽可能小; 8) 转
12、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的球头处,有消除因磨损而产生间隙的调整机构; 9) 在车祸中,当转向轴和转向盘由于车架或车身变形而共同后移时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10) 进行运动校核,保证转向轮与转向盘转动方向一致。较1.2轻型货车转向系统设计主要内容 本设计以循环球式转向器的设计为中心,一是汽车总体构架参数对汽车转向的影响;二是机械转式向器的设计;三是转向传动机构的设计;四是转向梯形机构设计。因此本设计在考虑上述要求和因素的基础上研究利用转向盘的旋转带动转向器螺杆旋转,与螺杆配合的螺母外齿与扇形齿轮啮合,通过安装在扇形轴上的转向臂向转向拉杆机构传递操作力,实现转向。 (1)汽车转
13、向系方案的设计。 (2)汽车转向器方案的设计。 (3)汽车转向传动机构的设计。 (4)转向系的设计计算。 第2章 汽车转向系方案2.1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转向系的主要性能参数有转向系的效率,转向系的角传动比与力传动比,转向器传动副的传动间隙特性,转向系的刚度以及转向盘的总转动圈数。2.1.1转向器的效率 转向系的效率由转向器的效率和转向操纵机构的效率决定,即: (2.1) 转向器效率又有正效率与逆效率之分。功率由转向轴输入,经转向摇臂轴输出所求得的效率称为正效率,反之为逆效率。 (2.2) (2.3)式中 作用在转向轴上的功率; 转向器中的摩擦功率; 作用在转向摇臂轴上的功率。 1.正效率 影
14、响转向器正效率的因素有:转向器的类型、结构特点、结构参数和制造质量等。 (1)转向器的类型、结构特点与效率 汽车上常用的转向器形式有循环球式、蜗杆滚轮式、齿轮齿条式和蜗杆指销式等几种。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转向器的正效率比较高,其正效率可达到85%。同一类型的转向器,因结构不同,效率也有较大差别。如蜗杆滚轮式转向器的滚轮与支持轴之间的轴承可以有滚针轴承、圆锥轴承和滚珠轴承三种结构。第一种结构除滚轮与滚针之间有摩擦损失外,滚轮侧翼与垫片之间还有滑动摩擦损失,故这种转向器的效率仅达54%左右。根据试验,其余两种转向器结构的效率分别为70%和75%。 (2)转向器的结构参数与效率 蜗杆滚轮式转向器的传
15、动副存在较大滑动摩擦,效率较低。对于蜗杆和螺杆类转向器,如果忽略轴承和其他地方的抹茶损失,只考虑啮合副的摩擦损失,其效率为 (2.4)式中 蜗杆或螺杆的螺线导程角; 摩擦角,=; 摩擦系数。 2. 转向器逆效率 根据逆效率大小不同,转向器又有可逆式、极限可逆式和不可逆式之分。 路面作用在车轮上的力,经过转向系可大部分传递到转向盘,这种转向器是可逆式的。它能保证汽车转向后,转向轮和转向盘自动回正。这既减少驾驶员疲劳,又提高了行驶安全性。但是,在坏路上行驶时,车轮受到的冲击力,大部分都传给转向盘,驾驶员容易“打手”,使之精神状态紧张,如长时间在坏路上行驶,易使驾驶员疲劳,影响安全行驶。因此,这类转
16、向器适用于在良好路面上行驶的车辆。齿轮齿条式和循环球式都属于可逆式转向器。 不可逆式转向器,是指车轮受到的冲击力,不能传到转向盘的转向器。该冲击力由转向传动机构的零件承受,因而这些零件容易损坏。同时,它不能保证车轮自动回正,驾驶员又缺乏路面感觉。因此,现代汽车基本不采用这种转向器。 极限可逆式转向器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当车轮受有冲击力作用时,此力只有较小的一部分传至转向盘。它的逆效率较低,因此在坏路上行驶时,驾驶员并不十分紧张,同时转向传动机构的零件,所受冲击力也比不可逆式转向器要小。 如果只考虑啮合副的摩擦,忽略轴承和其他地方的摩擦损失,则逆效率可以用下式计算: (2.5) 式(2.4)和(2
17、.5)表明:增加导程角,逆效率也增大。因此,虽然增加导程角能提高正效率,但此时因为逆效率也增大,故导程角不应取得过大;当导程角小于或等于摩擦角时,逆效率为负值或者为零,此时表明该转向器是不可逆式转向器。为此,导程角的最小值必须大于摩擦角。通常螺线的导程角选在810之间。2.1.2传动比的变化特性 1.转向系传动比 转向系的传动比包括转向系的角传动比和转向系的力传动比。 从轮胎接地面中心作用在两个转向轮上的合力2与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之比,称为力传动比,即。 转向盘角速度与同侧转向节偏转角速度之比,称为转向系角传动比,即 (2.6)式中,为转向盘转角增量;为转向节转角增量;为时间增量。 又由转向
18、器角传动比和转向传动机构角传动比所组成,即 (2.7) 转向盘角速度与摇臂轴角速度之比,称为转向器角传动比,即 (2.8)式中,为摇臂轴转角增量。 此定义适用于除齿轮齿条式之外的转向器。 摇臂轴角速度与同侧转向节偏转角速度之比,称为转向传动机构的角传动比,即 (2.9) 2.转向系力传动比与转向系角传动比的关系 轮胎与地面之间的转向阻力和作用在转向节上的转向阻力矩有如下关系: (2.10)式中,为主销偏移距,指从转向节主销轴线的延长线与支承平面的交点至车轮中心平面与支承平面交线间的距离。 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可用下式表示: (2.11)式中,为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力矩;为转向盘直径。 将式(2.1
19、0),(2.11)代入后得到 (2.12) 分析式(2.12)可知,主销偏移距越小,力传动比越大,转向越轻便。通常乘用车的值在0.40.6倍轮胎的胎面宽度尺寸范围内选取,而货车的值在4060mm范围内选取。转向盘直径对轻便性有影响,选用尺寸小写的转向盘,虽然占用的空间少,但转向时需要对转向盘施以较大的力,而选用尺寸大些的转向盘又会使驾驶员进出驾驶室时入座困难。根据车形不同,转向盘直径在的标准系列内选取。如果忽略摩擦损失,可以用下式表示: (2.13) 将式(2.13)代入式(2.12)后得到 (2.14) 当和不变时,力传动比越大,虽然转向越轻,但也越大,表明转向不灵敏。 3.转向系的角传动比
20、 转向传动机构的角传动比,还可以近似地用转向节臂臂长与摇臂臂长之比来表示,即: (2.15) 在现代汽车结构中,与的比值大约在0.851.10之间,可粗略认为其比值为1,即近似为1,则: (2.16) 由此可见,研究转向系的传动比特性,只需研究转向器的角传动比及其变化规律即可。 4.转向器角传动比及其变化规律 式(2.14)表明:增大角传动比可以增加力传动比。当转向阻力一定时,增大力传动比能减少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使操纵轻便。 考虑到,由的定义可知:对于一定的转向盘角速度,转向轮偏转角速度与转向器角传动比成反比。角传动比增加后,转向轮偏转角对同一转向盘转角的响应变的迟钝,操纵时间增长,汽车转
21、向灵敏性降低,所以“轻”和“灵”构成了一对矛盾。为解决这对矛盾,可采用变速比转向器。 齿轮齿条式、循环球齿条齿扇式、蜗杆滚轮式及蜗杆指销式转向器都可以制成变速比转向器。 对于循环齿条齿扇式转向器的角传动比。因结构原因,螺距P不能变化,但可以用改变齿扇啮合半径r的方法,达到使循环球齿条齿扇式转向器实现变速比的目的。 对于乘用车,推荐转向器角传动比在1725范围内选取;对于商用车,在2332范围内选取。2.1.3转向器传动副的传动间隙 传动间隙是指各种转向器中传动副(如循环球式转向器的齿扇和齿条)之间的间隙。该间隙随转向盘转角大小的不同而改变,这种变化和转向器的使用寿命有关。 如何获得传动间隙特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轻型 货车 转向 系统 设计 建模 59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