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 生物多样性 第6课 古代生物的多样性.docx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 生物多样性 第6课 古代生物的多样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 生物多样性 第6课 古代生物的多样性.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 生物多样性 第6课 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第6课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教材P3435) 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 课题 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远古时期,地球上存在着不同的生物。 2.知道有些古代生物已经不复存在,一些现存生物与古代生物相似。 3.知道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的相关信息。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化石推测古代生物的特征,认识古代生物。 2.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证据,推测一些古代生物与现存生物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表现出探究古代生物的兴趣。 2.能基于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
2、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对古代生物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生物及地球环境的发展变化,体会科学研究的意义。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观察化石推测古代生物的特征,认识古代生物,了解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难点:通过比较、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证据,推测一些古代生物与现存生物的关系。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生物化石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橡皮泥、植物叶、鱼骨或贝壳等、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古代生物与现存生物的相关视频资料。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播放云南禄丰发现罕见巨型恐龙化石的相关视频。 2.讲解:恐龙是人类从未见过的生物,像恐龙这样的古代生物因为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在地球上灭绝了。但我们
3、却能借助化石,将它们复原,重新展示在大家面前。什么是化石呢?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是由于某种原因被掩埋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科学家通过分析不同年代的地质层中保留的生物化石,推断各个年代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种类。 3.揭题:那么,远古时期地球上有过哪些生物呢?这些生物与现在的生物相像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板书: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通过视频引入,聚焦恐龙化石,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顺势揭示课题。 探索 与研讨 探索一:恐龙化石和猛犸象化石 1.活动:出示昆明鱼化石图片及资料,引导学生认真阅读。 2.提问:你们知道了什么?有哪些
4、猜测?(预设:昆明鱼有一条比较原始的脊椎,可能是现代脊椎动物的祖先。) 3.过渡:从1822年人类首次发现恐龙化石以来,陆续出土了不同种类恐龙的化石。(教学提示:出示始祖鸟化石图片。) 4.提问:观察图片,大家认为这可能是什么动物的化石?为什么?(预设:可能是鸟类的化石,因为它有尖尖的喙,有腿骨和翅膀,与鸟类相似。) 5.讲解:(教学提示:出示始祖鸟化石与鸟类骨骼对比图。)始祖鸟有羽毛,但具有爬行类动物的骨骼特征,一开始被认为是鸟类的祖先,现在认为是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且极有可能是后期恐爪龙类的祖先,生活于侏罗纪的提通阶早期,距今约1亿5千万到1亿5千5百万年。 6.布置任务:我们知道恐龙的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生物多样性第6课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