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铁山排土场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精编版[46页].docx
《小铁山排土场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精编版[4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铁山排土场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精编版[46页].doc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白银有色集团有限公司小铁山矿 排土场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工程编号:L1300 甘肃省建设项目咨询中心二一七年六月目 录1 概 述11.1评价目的11.2评价依据11.3评价对象及内容41.4评价程序42 企业概况62.1企业基本情况62.2矿山位置及范围62.3自然地理条件72.4矿山储量及服务年限82.5矿区环境地质条件82.6矿区水文地质条件92.7矿区工程地质条件92.8地震烈度112.9排土场基本情况113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153.1排土场滑坡危害153.2泥石流危害163.3排水危害173.4粉尘危害173.5噪声危害173.6高低温危害183.7安全管理缺陷因素危
2、害183.8电危害183.9雷击危害193.10其它危害194 评价单元划分及评价方法选择204.1评价单元的划分204.2评价方法的选择215 定性、定量评价225.1安全管理单元225.2滑坡危害评价单元225.3泥石流危害评价单元235.4排水危害评价单元235.5电危害评价单元245.6雷击危害评价单元255.7粉尘危害评价单元255.8噪声危害评价单元255.9高低温危害评价单元265.10其他危害评价单元265.11下游环境275.12安全检查表315.13现状评价结果316 洪水计算326.1 防洪标准326.2 洪水计算326.3 排洪设施337 稳定性分析348 安全管理39
3、8.1安全管理398.2技术措施398.3整治意见419 评价结论与建议42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一年一月十八日2021年1月18日星期一17:52:161 概 述1.1评价目的 排土场安全现状评价的目的是遵循合法性、科学性、公正性、针对性的原则,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排土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2评价依据1.2.1依据的国家、地方主管部门的有关法律、法规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11.1);(2)中华人民共和
4、国矿山安全法(1993.5.1);(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1.1);(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1.1);(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5.1);(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5.1);(7)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2011.12.31);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10)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11.1)。(11)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2004.1.13);(1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
5、004.3.1);(1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6.1); (14)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2004. 1.1);(15)国务院关于修改的决定第586号(2011.1.1); (1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 2010 23号(2010.7.19);(17)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2005.9.1);(18)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2006.3.1);(19)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2008.2.1);(20)生产安
6、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2009.9.1);(21)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2009.6.8);(22)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39号(2011.7.1);(23)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2012.6.1);(24)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18号(2005.2.1);(25)国家安监总局关于认真组织开展实施工作的通知 安监总管一2007135号(2007.6.20
7、);(26)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精神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委办201017号(2010.8.27);(27)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型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安全基础工作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一200944号)(2009.3.9)。1.2.2标准、规程、技术规范(1)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2)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AQ2005-2005);(3)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4)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2009);(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厂矿
8、道路设计规范(GBJ22-1987);(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8)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及GBZ2.2-2007); (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10)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11)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12)矿山安全标志(GB14161-2008);(13)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1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15)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16)生产经营单位
9、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1.2.3依据的基础资料企业提供与现场勘查搜集的其他有关基础资料。1.3评价对象及内容1.3.1评价对象本次现状评价的对象为白银有色集团有限公司小铁山矿排土场。1.3.2评价内容白银有色集团有限公司小铁山矿排土场危险源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为:(1)安全评价的主要依据;(2)企业基本情况;(3)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4)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类型及危害程度;(5)周边环境影响;(6)排土场的安全度;(7)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8)评价结论与建议。1.4评价程序评价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准备阶段、实施评价阶段和评价报告编制阶段。第一
10、阶段为准备阶段。该阶段由评价人员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初步的危险源分析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选择评价方法。第二阶段为实施评价阶段。该阶段通过对公司基本情况和危险源进行调查,确定其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运用合适的评价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提出对策措施与建议。第三阶段为评价报告编制阶段。该阶段主要是汇总第二阶段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综合分析,提出建议与综合评价结论,完成现状评价报告书的编制。2 企业概况2.1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名称:白银有色集团有限公司小铁山矿矿山名称:白银有色集团有限公司小铁山矿矿长姓名:韩国生经济类型:国有企业分支机构(非法人)经营范围:铅锌原矿采选工商营业执照号:620400000
11、000245发证日期:2009年2月25日 营业执照有效期:每年3月15日前报送年检材料采矿许可证号: 6200000820062采矿许可证发证日期:2008年10月23日有效期: 2015年10月23日矿区面积:3.3053km2开采矿种:铜矿、铅锌矿开采方式:地下开采生产规模:30万吨/年2.2矿山位置及范围小铁山矿位于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东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0414451041630,北纬363815363915,矿区面积3.31km2。矿区距白银市18km,有专线铁路、公路相通。白银市距兰州市86km,有白(银)兰(州)高速公路相连,并且包(头)兰(州)、兰(州)新(疆)以及白(银)
12、宝(鸡)铁路在白银市区交汇,矿区交通条件十分方便。矿区范围:白银有色集团有限公司小铁山矿采矿许可证确定的矿区范围由12点圈定,拐点坐标为:1. X4507082 Y354325552. X4508469 Y354325563. X4058463 Y354333114. X4058001 Y354333075. X4057990 Y354347986. X4057527 Y354347947. X4057530 Y354343678. X4057130 Y354343649. X4057124 Y3543516410. X4056599 Y3543516011. X4056617 Y354329
13、2412. X4057079 Y354329282.3自然地理条件矿区属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冲沟发育,但无常年地表流水。气候属北温带大陆型干燥气候,地面缺少天然森林植被。矿区位于黄河上游的祁连山东段,属中低山区,海拔+1800m+2040m,山岭起伏,山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走向大致呈北西向,坡度陡而高差小,绝对高差100m200m。2.4矿山储量及服务年限矿山三中段以上于1993年底闭段,四六中段2003年底矿量全部消耗完毕,现在生产的地段主要集中在七、八中段,截至2010年底,矿山八中段以上预计保有地质储量为102.00万吨,保有地质品位为8.40%。这一数量包括了八中段底柱矿量22.5万吨
14、和五中段残留矿量13.78万吨。按生产工艺要求,八中段底柱矿量由九中段采出。五中段残留矿量是在回采过程中由于大面积冒落等原因而导致的永久性损失,在技术上暂未做报损而继续计入储量报表的部分。截止到2007年10月18日,矿区内保有经济基础资源储量为(122b)99.28104m3,荒料量29.78104m3。如果按照3.333104m3/年矿石,1104m3/年荒料的规模组织生产,按回采率98%计算,矿山的服务年限为26.26年。2.5矿区环境地质条件根据白银气象站19541985年31年观测结果统计,矿区年平均气温为7882,日最高气温可达346,最低气温为零下287。昼夜最大温差为274,高
15、温天气集中在79月,低温天气集中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元月。由于中亚和蒙古高原冷空气的作用和昼夜温差的急剧变化,每年的春秋季节,常有大风天气。据气象部门的观测最大风速可达345ms(12级)。大风中常混有大量的砂土和灰尘,与内蒙西部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有关。矿区的年均降雨量为156330mm,蒸发量为18802212mm。降雨量多集中于每年的69月。且常有暴雨发生,据记录1959年7月13日暴雨达822mm,降雨时间为1个小时12分钟。由于本地区黄土和裸露的岩石渗水性很差。雨后短时间内地表径流量过大,形成山洪,对工农业生产有很大的破坏作用。本地区冻土期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末,冬季冻土
16、厚度最深可达1.3m。2.6矿区水文地质条件2.6.1 水文地质条件概述小铁山矿属于构造剥蚀的中低山地形,地下水的补给为大气降水补给和充填溢流水渗透补给。矿床地处内陆干旱地区,无充水大断裂,大气降水极少,年平均降雨量200mm,年平均蒸发量2000mm,潮湿系数为0.10.3。地下水的补给源贫乏,岩石含水性微弱,仅有少量的风化裂隙水,但因地形坡度陡,植被稀少,不利于地下水的补给,故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2.6.2 矿坑涌水量预测根据水文地质资料和采矿竖井、坑道证实:小铁山矿床是一个贫水矿床,只有揭露到裂隙带、构造带时,才有微弱涌水现象。此现象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一般情况下,竖井和坑道均呈干燥状
17、。坑道充水主要为静储量和采矿用水及充填溢流水。由于深部水文资料有限,八(1424m)中段以下坑道涌水只能参考八中段内的抽水量,考虑到深部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在八(1424m)中段以上抽水量的基础上适当加大涌水量。八(1424m)中段以上正常涌水量为600m3/d,最大涌水量800m3/d。设计在与甲方技术人员充分结合后估算的八(1424m)中段以下正常涌水量为800m3/d,最大涌水量为1000m3/d。2.7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小铁山矿床位于北祁连山加里东褶皱带东段,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使得自古生带以来的各期构造运动在矿区都有明显的作用,由于构造的多期叠加改造其性质非常复杂,给矿床的正常回采造成困
18、难。开采范围内出露的工程地质岩组主要有:1.长斑岩(M0)岩组该岩组呈似层状透境状位于矿体下盘,开采中揭露长度800m,宽度80140,运输平巷和下盘联络道等长期工程都分布于其中,该岩组为矿区最稳定的工程地质岩组。2.块状岩组(M1)本组呈近似各向同性均质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分布于矿带上盘,其中以M 3与Mp接触带产出最为集中,该岩组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反映其为坚固岩石,整体性良好。该岩组亦为矿区稳定的工程地质岩组。3.浸染矿(M2)及矽化石英角斑凝灰岩组(M3,S)该岩组为明显的各向异性非均质体,其在矿床内分布广泛,东西长1200m,宽20m30m,主要集中分布于含矿岩石的中下部。节理总体走
19、向也分为北东向与北西向。该岩组的破坏以重力滑落式的片帮破坏为主。另外从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看,该岩组为矿床中等稳定的工程地质岩组。4.干枚岩(Mp)及绿泥石片岩(Mw)岩组该岩组位于矿体上盘,为强烈各向异性非均质体,物质组份变化较大,结构面发育,该岩组主要发育北西走向的节理,约占80,该岩组优势结构面切割后岩体的破坏主要是重力滑落式的片帮破坏。由于其稳定性较差,常导致上盘块矿回采中损贫指标偏高。5.云母化、绿泥石话石英角斑凝灰岩(M3,R,C)岩组本岩组为矿床主要含矿岩层,分布广泛,为强烈各向异性非均质体,物质组分变化较大,片理更为发育,因而强度更低,整体性,自稳能力差,受力变形位移大特征明
20、显,该岩组为矿床不稳定的工程地质岩组。6.碎带岩组该岩组在矿床分布有限,但对工程危害很大,它是矿床最不稳定的工程地质岩组,散体非均质结构。节理无序状态分布,大型软弱结构面,破坏形式为散体重力冒落,基本无自稳状态,其是矿床内整体性最差变形最大,最不稳定的工程地质岩组。常分布于东部下盘浸染矿带内,对下盘浸染矿回采威胁很大,是造成浸染矿损失偏大重要原因。上盘含矿带内,从500850线均为不稳定区,仅西部850线以西为基本稳定区。总之,M0上盘含矿带内岩体结构多为层状结构和层碎裂结构,结构面大多为、级结构面;是影响采场和工程局部岩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造成岩体失稳的主要因素是:地应力,结构弱面及二者的相
21、互结合。2.8地震烈度根据国家2015年出版的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15),白银市白银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反应谱特征周期0.45s,抗震设防烈度7度。2.9排土场基本情况2.9.1位置与交通矿区距白银市18km,有专线铁路、公路相通。白银市距兰州市86km,有白(银)兰(州)高速公路相连,并且包(头)兰(州)、兰(州)新(疆)以及白(银)宝(鸡)铁路在白银市区交汇,矿区交通条件十分方便。排土场位于采矿区东北侧,有简易土路通往排土场,交通较便利。2.9.2地形、地貌排土场场地属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冲沟发育,但无常年地表流水。气候属北温带大陆型干燥气候,地面缺
22、少天然森林植被。排土场场地位于黄河上游的祁连山东段,属中低山区,海拔+1800m+2040m,山岭起伏,山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走向大致呈北西向,坡度陡而高差小,绝对高差100m200m。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2.9.3气候及冻土深度根据白银气象站19541985年31年观测结果统计,排土场年平均气温为7882,日最高气温可达346,最低气温为零下287。昼夜最大温差为274,高温天气集中在79月,低温天气集中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元月。本地区冻土期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末,冬季冻土厚度最深可达1.3m。2.9.4水文地质条件排土场堆积物主要为粒径不等的渣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46页 小铁山排土场 安全 现状 评价 报告 精编 4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