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论文汇编精编版[62页].docx
《安全技术论文汇编精编版[6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技术论文汇编精编版[62页].docx(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以下论文全部来源于网上,我们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并不保证其完整性。如果觉得文章有错或我们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安全技术论文汇编目 录氧气瓶的安全使用3二十一世纪安全管理科学展望4浅论石化企业中夜班的安全生产9密闭空间内作业安全管理模式探讨10预防预防重在预想12安全管理工作“十忌”14浅谈企业外用工、临时工的安全管理15“事故经验”与惨痛教训17合理选用交流弧焊机电源开关18事故预案超前控制实施办法19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安全管理21加强对油罐附件使用的管理23厂区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25谈动火作业前的采样与分析31仓库的安全管理3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35谈厂区管
2、廊动火作业安全41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管理44危险化学品火灾扑救46罐内作业安全技术九措施47在劳动保护方面,劳动者的权利有哪些?49可燃气体报警器的选点安装与使用维护50浅谈工作环境对安全生产的影响52要特别加强危险品的包装安全55企业如何开展伤害预知预警(KYT)活动56固定式气体探测器安装位置探讨59安全生产七种兵器60电梯的紧急状态与紧急处理62高空坠落事故的防范措施64管道疏通作业谨防发生中毒67接地与接地电阻测量70中国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法规体系现状及立法探讨72企业基层安全教育之我见78溶解乙炔气瓶的安全使用80烧伤的应急处理82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与对策82常见电梯停梯故障的分
3、析及防范84从“你会搬东西吗?”谈谈人类工效学85岗位责任制有哪些?87化工品仓库火灾的扑救88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一年一月十八日2021年1月18日星期一17:52:16氧气瓶的安全使用石家庄铁路分局安监室 李耀斌氧气瓶是贮存和运输氧气的专用高压容器,它是由瓶体、瓶箍、瓶阀和瓶帽4部分组成。其瓶体外部有两个防震胶圈,瓶体为天蓝色,并用黑漆标明“氧气”两字,用以区别其它气瓶。氧气作为一种理想的助燃气体,广泛应用于焊接和切割中。由于氧气是一种盛装助燃压缩气体的移动式容器,压力高,装卸运输频繁,使用环境杂乱,往往使氧气瓶的使用处于不安全的状态,一旦发生气瓶爆炸事故,将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
4、巨大损失。一、目前在氧气瓶使用与管理上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隐患:1超检验期充装。根据原劳动部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氧气瓶必须每3年检验一次。其目的是为了及时查清氧气瓶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缺陷和隐患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但目前使用中氧气瓶超检验期充装的现象较为严重,给安全使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2附件损坏、丢失。氧气瓶的附件中有瓶阀、手轮、瓶帽和防震胶圈。瓶帽是为了防止气瓶瓶阀在搬运过程中被撞击而损坏,甚至被撞断使气体高速喷出,推动瓶阀和手轮向前高速飞动造成伤亡事故。防震圈是为了防止气瓶受撞击的一种保护装置,要求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弹性。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明确规定,运输和装卸气瓶时,必须配带好防护帽。但在实际
5、使用中氧气瓶附件齐全的很少,大多数没有瓶帽、手轮,瓶阀伤痕累累,阀杆被撞弯,甚至严重变形,给安全使用带来严重威胁。3太阳曝晒。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气瓶运输,夏季使用时应防止曝晒。因为氧气瓶的容积是有限的,曝晒会使瓶内介质温度升高,导致瓶内压力骤增,使气瓶处于危险状态。有些用户在运输中没有采取遮阳措施,夏天使用时将氧气瓶置于太阳下暴晒。尤其是夏季公路温度经常达到40多度,倘若气瓶本身存在缺陷,充装过量或者相互撞击,就有可能发生爆炸事故。4安全距离不够。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氧气瓶使用时必须距明火10米以外,贮存时严禁和乙炔瓶同室存放。许多用户却忽视了这项要求,存在着焊接作业时氧气瓶距焊接点的距
6、离不够10米,氧气瓶、乙炔瓶同室存放的现象。一旦气瓶漏气,遇上明火发生爆炸,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5野蛮装卸。运输和使用中,野蛮装卸的现象很普遍,如短距离运输时,将氧气瓶用力推倒,然后顺地面滚动;车辆运输时固定不牢,气瓶相互碰撞,从车辆上直接向下推等等。如某市制氧厂用汽车装运氧气瓶到某企业,卸车时将氧气瓶推下撞击到另一只气瓶上,引起两只气瓶同时爆炸。6,超装。氧气瓶在充装时由于违反操作规程或操作失误造成超装,使瓶内压力升高,并超过它的许用应力,最后发生过量的塑性变形而爆炸。二、氧气瓶的安全使用应遵守以下几点:为保障氧气瓶的使用安全,国家先后颁布了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永久气体
7、气瓶充装规定等法规和标准,对氧气瓶的设计、制造、检验、充装和使用等都做了科学和明确的规定。1使用的氧气瓶必须是国家定点厂家生产的。新瓶必须有合格证和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部门出具的检验证书。2氧气瓶必须按规定定期检验。超期的气瓶严禁充装。3氧气瓶禁止与油脂接触。操作者不能穿有油污过多的工作服,不能用手、油手套和油工具接触氧气瓶及其附件。4氧气瓶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远离明火与热源,其使用安全距离应在10米以上,与乙炔瓶的距离应不少于3米,并不能同室存放。5冬季使用氧气瓶,如遇瓶阀或减压器冻结,可用开水或蒸气解冻,禁止明火烘烤。6氧气瓶内的氧气不应用尽,要求保留0.1MPa以上的余压以防止其它气体倒
8、流进入瓶内。7与电焊工同在一处作业时,为防止气瓶带电,应在瓶底加绝缘垫。与气瓶接触的管道设备应设接地装置,防止因产生静电而引起火灾和爆炸。在同一场地进行焊接作业时,氧气瓶要保证绝缘,气瓶不可导电。8安装减压器前,应先开启瓶阀吹掉瓶嘴处污物,开启瓶阀动作要轻缓,人要站在侧后面。9夏季露天作业和运输时,氧气瓶要遮阳防止曝晒,避免气体膨胀造成超压。10应随时检查氧气瓶的状态,防震胶圈要完好无损。为保护瓶阀,运输和储存时必须装配瓶帽。 摘自2002年11月劳动保护 二十一世纪安全管理科学展望一、引言21世纪将是一个充满希望与光明的时代,同时也是经济与文化矛盾、环境与技术冲突、人类与自然牵制的时代。由此
9、,不仅人类文明史要揭开一个新的千年,更应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如果我们不引起高度的警惕,21世纪将会是灾害、事故、环境公害更为恶化的时期。其实,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我们已深刻地体验到这一点: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危害、重大事故与灾害频发还应认识到的是,现实以极大的势力维护着很多与之不协调的音符和背景;人类的科学素养不尽人意;地区或国家间的技术、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不顾代价高速发展经济在很长段时期将仍是人们的主导追求;企业经营人员的短视与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盛行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仍是21世纪人类社会活动的主旋律。显然,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平安、健康、少灾都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
10、要目标。另一方面,21世纪将是高技术不断涌现,信息化、数字化生产与生存的方式将会得以普及的时代。新技术、高技术首先将给人们带来的是发展与进步、效率与效益、舒适与享受,但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技术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与灾难。面对上述的现实与背景,正视未来的挑战和忧患,为了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去创造安全、健康的世界,需要安全的生产方式和康乐幸福的生活方式。为此,人类唯一的出路就是重视发展安全科学技术,有效预防各种意外事故和灾难。安全管理作为预防事故三大对策之一,将为21世纪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和安全生存发挥重大的作用。二、安全原
11、理一安全管理实践的基石安全管理方法与对策进步,需要安全理论作为基础,需要有战略和方向的指导。实现这一目标的出路,就是研究和认识安全的科学理论,揭示安全科学的规律,搞清安全管理的科学原理。安全原理是人类安全活动的基本理论和策赂,是安全科学以及安全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石,是人类预防事故的重要理论核心。21世纪,人们将不断探求如下的安全科学原理。1安全哲学原理 即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总结安全的哲学理论和原则。我们已经知道:古代人的安全哲学是宿命论的安全认识论,被动承受型的安全方法论;近代人有了经验论的安全认识论,事后型的安全方法论;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现代人类进入了系统论的安全认识论阶段
12、,从而在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21世纪,未来的人类安全哲学必然朝着本质论和超前预防型的安全哲学进发。有了正确的安全哲学思想的指导,未来人类现代生产与生活的安全才能获得高水平的保障。2安全系统论原理 深入研究和探索安全系统论原理、安全控制论原理、安全信息论原理、安全协同学、事故突变论等安全系统结构、机制、规律和优化。不仅研究清楚事故系统的规律,更要探讨各种技术安全系统的规律、特点和控制。认识事故系统,对指导我们从控制事故来保障人类的安全具有实际的意义,这种认识带有事后型的色彩,是被动、滞后的,而从安全系统的角度出发,则具有超前和预防的意义,因此,从建设安全系统的角度来认
13、识安全原理更为理性,更符合科学性原则。3安全经济学原理 阐述清楚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效率的关系。研究事故损失的规律与评价技术,安全的效益理论和投入产出规律;研究与事故相关的非价值因素的价值化技术。研究不同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时期,事故保险(伤亡保险、财产保险、意外事故保险等)的运行机制及其与事故预防,实现本质安全的关系和动作机制等。4安全管理学原理 研究从法理出发的安全法学原理、安全监察与监督的原理;论证清楚安全组织学原理、人员优化的原理;阐明合理的安全投资保障机制;揭示出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体系等基本的理论。5安全工程技术与卫生工程技术原理 针对不同的行业和
14、生产工艺与技术,研究相适应的安全工程技术原理,如防火原理、防爆原理、机电安全原理等,以及卫生工程技术原理,如防尘原理、防毒原理、辐射防护原理等。同时,在20世纪尚未完善的风险控制理论、安全自动组织理论、大安全科学理论、安全文化理论等将在21世纪得到高度重视和发展。有了丰富而充实的安全理论,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人类实现了真正安全原理的掌握,才能改变自身对事故的认识和态度,才能使今天人们安全生产和生活的必然王国走向未来人类安全生存与发展的自由王国。三、安全立法安全管理永恒的利器从中世纪起,人类生产从畜牧农耕业向使用机械工具的矿业转移,从此开始发生人为事故。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
15、技术规模和速度不断扩大,矿山塌翻、瓦斯爆炸、锅炉爆炸、机械伤害等工业事故不断恶化。在早先安全技术比较落后的状况下,人们想到的是从立法的角度来控制日益严重的工业事故。人类最早的劳动安全立法,可追溯到13世纪德国政府颁布的矿工保护法,1802年英国政府制定的最初工厂法“保护学徒的身心健康法”。这些法规都是为劳动保护而设,制定了学徒的劳动时间,矿工的劳动保护,工厂的室温、照明、通风换气等工业卫生标准。针对世界范围的安全立法,人类进入20世纪才迈出了步伐,这就是1919年第一届国际劳工大会制定的有关工时、妇女、儿童劳动保护的一系列国际公约。中国最早的劳动安全相关法规,要数1922年5月1日在广州召开的
16、第一次劳动大会,提出了劳动法大纲,其主要内容是要求资本家合理地规定工时、工资及劳动保护等。英国、德国、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是劳动安全立法最早和最为完善的国度。除此,很多国家的安全立法一般起步于20世纪,包括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1915年才正式实施工厂法,比英国晚了近百年。未来的21世纪,人类的安全立法必将体现出如下趋势和特点:(1)安全法规从孤立走向整体,从分散发展为体系;(2)安全立法的任务突出预防,体现出超前性和预防性;(3)安全立法的目标体系更趋明确。立法的目标不但包含防止生产过程的人员死伤,还包括避免劳动过程的危害(职业病)以及财产损失、信誉的毁坏。(4)安全立法的层次体系更为全面。国际
17、通用安全法规(ISO标准、ILO法规等)、各国的国家安全法规、世界范围及本国的行业安全法规(石油、核工业等)、地区安全法规(欧盟、亚太等)等,得到全面的发展。(5)安全立法的功能体系更为合理。建议性法规,如ISO国际标准;强制性法规,一般各国制定的国内安全法规都属此类;承担不同法律功能的法规,如法律、技术标准、行政法规、管理规章等,各守其责,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在21世纪,我国的职业安全法、 职业病防治法、重大工业事故控制法、减灾法、公共场所意外事故预防法、家庭事故预防法等安全法规和条例将会不断得以颁布和实施。四、管理方法事故预防对策之技巧管理也是一种技术。安全管理的方法得当,是保证安全管理
18、效能的重要因素。从管理对象的角度:安全管理由近代的事故管理,发展到现代的隐患管理。早期,人们把安全管理等同于事故管理,显然仅仅围绕事故本身作文章,安全管理的效果是有限的,只有强化了隐患的控制,消除危险,事故的预防才高效,因此,60年代发展起来的安全系统工程强调了系统的危险控制,揭示了隐患管理的机理。21世纪,隐患管理将得到推行和普及。从管理过程的角度:早期是事故后管理,进展到60年代强化超前和预防型管理(以安全系统工程为标志)。随着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安全管理是人类预防事故三大对策之一,科学的管理要协调安全系统中的人机环诸因素,管理不仅是技术的一种补充,更是对生产人员、生产技术
19、和生产过程的控制与协调。2l世纪,要落实这种认识和过程。从管理论的角度:从建立在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上的管理,发展到现代的科学管理。30年代美国著名的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了1:29:300安全管理法规,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为近代工业作出了非凡贡献。到了世纪后期,现代的安全管理理论有了全面的发展,如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行为科学、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等。2l世纪,安全管理科学园地将更是百花争研。从管理技巧的角度:从传统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以及常规的监督检查,发展到现代的法治手段、科学手段和文化手段;从基本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发展到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技巧与方法。2
20、1世纪,安全管理系统工程、安全评价、风险管理、预期型管理、目标管理、无隐患管理、行为抽样技术、重大危险源评估与监控等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将会大显身手,安全文化的手段将成为主要的安全管理技术。五、管理模式一安全管理不断探索的命题我国安全管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出不同的管理模式。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建立了劳动保护管理体系;70年代在劳动保护管理体系下,强调了事故管理系统;80年代出现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进入90年代,现代安全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逐步发展和完善。显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生产技术、经济体制和安全理论指导下,表现出不同的安全管理特色。21世纪将是安全科学管
21、理得以深化,安全管理的作用和效果不断加强的时代。现代安全管理将逐步实现:变传统的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为现代的横向综合安全管理;变事故管理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事后型为预防型);变被动的安全管理对象为现代的安全管理动力;变静态安全管理为现代的安全动态管理;变过去只顾生产效益的安全辅助管理为现代的效益、环境、安全与卫生的综合效果的管理;变被动、辅助、滞后的安全管理程式为现代主动、本质、超前的安全管理程式;变外迫型安全指标管理为内激型的安全目标管理(变次要因素为核心事业)。21世纪,如下安全管理模式将得到的发展和完善:1企业HSE管理模式。建立企业健康、安全与环境三结合的管理体系,其目标是强化
22、企业管理者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的管理意识、激励企业员工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的工作热情,最终改进企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效能,实现人类社会和企业的综合效益。2企业ISO18000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0HSMS)。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统一规范下的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这是国际标准一体化的重要体现,是随着IS09000和ISO14000在各国逐步得到认可和成功的背景下,国际社会重视和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目标。这一体系的推行,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社会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和水平。3企业“综合安全管理模式和机制”。在企业,无论是人身伤亡事故,还是财产损失事故;无论是交通事故,还是生产事故,甚至火灾或治安案
23、件,都对人类造成危害和损害。这些人们不期望的现象,无论从根源、过程和后果,都有共同的特点和规律,人类对其进行防范和控制,也都有共同时对策和手段。因此,把企业的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治安、环保等专业,进行综合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21世纪企业建立“综合安全管理模式和机制”是大势所趋。4国家大安全管理模式的出现。从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人身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等目标出发,建立国家的大安全管理模式(机构、组织、立法、管理体系等)。实现全面防范来自于技术因素和人为因素的意外事故与灾难,减轻来自于自然因素的自然灾害和危害,防止和减少来自于社会因素的公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62页 安全技术 论文 汇编 精编 6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