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重要概念-基础IE精编版[61页].docx
《专业课重要概念-基础IE精编版[6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课重要概念-基础IE精编版[61页].docx(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专业课重要内容基础IE第一章 生产与生产率管理1.1 离散型制造(intermittent manufacturing):是以一个个单独的零部件组成最终产品的生产方式。 生产组织类型(规模重复性分):车间任务型(job-shop)和流水线型(flow-shop)。 车间任务型生产:指企业的生产同时在几个车间交叉进行,生产的零部件最终传送到装配车间,装配好的成品由质量部门检验,合格件交付市场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 适用范围:单件、小批量的机械制造企业,主要按订单组织生产。特点:(1)每项生产任务仅使用整个企业的一小部分能力和资源(2)生产设备一般按机群方式布置(将功能相同和相近的设备按
2、空间和行政隶属的关系建立生产组织) 要求:各车间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一致,各车间要保质保量,及时完成各自的任务,以防延误工时,需制定周全缜密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 1.2 流水线型生产:是指加工对象按事先设计的工艺过程依次顺序地经过各个工位,并按统一的生产节拍完成每一道工序的加工内容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 特征:(1)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按产品或加工对象组织生产。(2)生产按节拍进行,各个工序同期进行作业,重复相同的作业内容。(3)各道工序的单件作用时间与相应工序的工作地(或设备)数比值相等(4)工艺过程是封闭的1.3流程型制造是指通过对于一些原材料的加工,使其形状或化学属性发生变化,最终形成新形状
3、或新材料的生产方式。 类型:重复生产和连续生产。(区别在于生产的产品是否可以分离)1.4 重入型制造是指产品或零件在制造过程中被某些机器(至少一台)重复加工两次以上。1.5 服务型企业:必须以为人们提供服务,以社会服务为中心组织生产,努力使顾客满意1.6 生产率(Productivity)是产出与投入比1.7 工业工程的功能就是规划,设计,管理和不断改善生产系统,使之更加有效地运行,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生产率是衡量工业工程应用效果的基本指标,是工业工程师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尺度和准则) IE的功能:对生产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创新。1.8 基础IE可以解决的问题:最佳作业方法问题,最佳作
4、业方法的标准化及其劳动定额问题,与最佳作业方法相关的生产场所布置.物流路线设计.工具设计等问题,工作设计问题,现场管理问题。1.9 生产率管理就是对一个生产系统的生产率进行规划、测定、评价、控制和提高的系统管理过程。 实质是以不断提高生产率为目标和动力,对生产系统进行积极地维护和改善。1.10. 生产率测定与评价:是对某一生产.服务系统(组织)或社会经济系统的生产率进行测定、评价及分析的活动和过程。 生产率测定是提高生产率系统过程的中心环节和实质内容之一。1.11. 工业工程与生产率工程的关系:工业工程技术和方法是企业提高生产率的直接途径,即工业工程是生产率工程的基础。 工业工程技术的发展将推
5、动生产率管理和控制方法的改善,而生产率改善方法的创新、发展将促进生产率工程的发展。 生产率工程的发展将丰富工业工程技术、方法,推动工业工程的发展。1.12 制造过程(生产过程)是将制造资源(生产要素)转化为有形财富或产品的过程1.13提高生产率的途径(两大类):增加资源投入; 改进方法第二章 工业工程概述2.1 工业工程的定义(美国工业工程师协会):工业工程师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工程技术,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地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效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2.2 IE的目标:提高生产率和效率,
6、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获得多方面的综合效率。 工业工程的内涵:IE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提高生产率是IE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工业工程师的第一使命); IE是综合性的应用知识体系; IE应用注重人的因素(也是特点); IE是系统化,集成和优化技术(本质内涵)。IE的重点面向微观管理IE制定作业标准和劳动定额。2.3 工业工程技术人员:工业工程技术人员是为了达到经营者的目标(目标的根本含义是要使企业取得最佳利润,且冒最小风险)而贡献出技术的人。(工业工程技术人员帮助上下各级管理人员,在业务运作的设想、计划、实施、控制方法等方面从事发明和研究,以期达到更有效地利用人力和经济资源。)
7、2.4 工业工程的特点/内涵:IE的核心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提高生产效率是IE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IE是综合性的应用知识体系(技术+管理)。 注重人的因素是IE区别于其他工程学科特点之一。 IE是系统集成和优化技术。 IE的重点是面向微观管理(日本强调现场优化,而美国则更强调IE的工程性)。 IE制定作业标准和劳动定额。2.5 IE的意识: 成本和效率意识;问题和改革意识;工作简化和标准化意识;全局和整体意识;以人为中心的意识。持续改善第三章 工作研究3.1 工作研究(基础IE)包括时间研究(又叫作业测定,work measurement)和动作研究(发展为方法研究,method
8、study)。 工作研究的对象是作业系统。(作业系统是为实现预定的功能、达成系统的目标,由许多相互联系的因素所形成的有机整体)。 工作研究的对象是作业系统,作业系统由材料,设备,能源,方法和人员等五方面的因素组成。 作业系统的预定目标:时间,质量,成本,柔性。 时间:包括作业活动的进度,消耗的工人数及交货期的要求。 质量:包括制成品的质量,也包括转换过程的质量; 成本: 是指变换过程中各项消费的总和,它反映作业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柔性:是指企业具备的为顾客提供多种类型的产品的能力,以及对需求变化的应变能力。 3.2 工作研究又称为基础IE,最显著的特点是:只需很少投资或不需要投资的情况下,通过
9、改进作业流程和操作方法,实行先进合理的工作定额,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各种资源,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3.3工作研究的步骤:挖掘问题并确定工作研究项目 观察现行方法并记录全部事实 仔细分析记录的事实并进行改进 评价和拟定新方案 制作作业标准和时间标准 新方案的组织实施检查和评价。3.4工作研究中两种技术(作业测定和方法研究)的关系:两种技术密切相关:方法研究着眼于对现行工作方法的改进(从总体流程,工序,动作,动素等层次),其实施效果需要作业测定来测定并衡量,而作业测定是努力减少生产中的无效时间,制定标准时间,进一步是通过实施
10、和观测作业标准时间,促使生产充分有效地利用工作时间,减少无效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业测定的目标)。 在进行工作研究时,一般是先进行方法研究,制定出标准的作业方法,然后再进行作业测定。 作业测定要以方法研究所选择的较为科学合理的作业方法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标准作业定额; 而方法研究则要用作业测定的结果作为选择,评价工作方法的依据,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可单独运用)3.5 工作研究常用的分析技术是:“5W1H”、“ECRS四大原则”加“一表”(检查分析表)。3.6 方法研究: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对现有工作方法进行记录、考察、分析和改进,设计出最经济、合理、有效的工作方法,从而减
11、少人员、机器的无效动作和资源的消耗,并使方法标准化的一系列活动。 方法研究的特点:求新意识;整体优化的意识;寻求最佳的作业方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方法研究是一种系统研究技术,其研究对象是系统,解决的是系统优化问题。 方法研究着眼于全局,是从宏观到微观,整体到局部,从粗到细的过程。 方法研究(主要包括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动作分析)在于寻求经济有效地工作方法。 3.7方法研究的目的:改善工艺和流程; 改进工厂车间和工作场所的平面布置; 经济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改进物料机器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生产率; 改善工作环境,实现文明生产; 降低劳动强度,保证作业者的身心健康。
12、3.8方法研究的步骤:(反复进行)选择研究对象; 现场调查,记录实况; 分析研究和开发新方法; 建立和评价方案,并择优; 实施新方案; 制定标准方法,并按此方法培训员工; 维持。3.9 “工序”/工作地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一组劳动对象连续进行的操作; 3.10 “操作”是指为了达到目的,使用一定的方法所完成的若干个动作的总和,它是工序的基本组成部分; “动素”则是指构成动作的基本单位,如伸手、移物等。 动作:工艺流程和作业的具体实施方法,如寻找、握取、移动、装配必要的目的物,操作者身体各个部位的每一个活动。3.11 作业测定(工作衡量):是运用各种技术来确定合格工人按照
13、规定的作业标准,完成某项工作所需时间的过程。 “合格工人”,必须具备必要的素质、技能和知识,接受过某工作方法的完全训练,能独立完成所从事的工作,并在安全、质量和数量方面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按规定的作业标准是指工人按照经过方法研究后制定的标准的工艺方法和科学合理的操作程序完成作业。此外,还应使生产现场的设备、工位器具、材料、作业环境、人的动作等方面达到作业标准要求的状态。 3.12 作业测定的目的:直接目的是科学制定合格工人按规定的作业标准完成某项作业所需的标准时间,但这不是唯一和最终的目的。通过制定和贯彻作业标准时间能促使生产者充分有效地利用工作时间,减少无效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14、才是作业测定所追求的目标。 作业测定的用途:用于生产、作业系统的设计及最佳系统的选择; 用于作业系统的改善;用于生产作业系统的管理; 为企业贯彻分配原则及实施各种奖励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用于分析工时利用情况,挖掘工时利用的潜力。 3.13 作业测定主要包括秒表测时,工作抽样,预定时间标准(PTS)和标准资料法。第四章 程序分析4.1 程序分析是依照工作流程,全程全面地分析有无多余、重复、不合理的作业,程序是否合理,搬运是否过多,延迟等待是否太长等问题,通过对整个工作过/流程的逐步分析,改进现行的作业方法及空间布置,提高生产效率。(也可以说,程序分析是通过调查分析现行工作流程,改进流程中不经济、
15、不均衡、不合理的现象,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研究方法。)4.2 程序分析的方法:程序分析的方法与工作研究的分析方法一样,都是采用“5W1H”、“ECRS 4大原则”的分析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常称之为:1个不忘,4大原则,5个方面,5W1H技术。(1个不忘不忘动作经济原则:动作经济原则是指通过对人体动作能力的研究,创立一系列最能有效地发挥人的动作能力的科学原则,达到减轻操作者的疲劳程度,提高效率的目的。4大原则即“ECRS”四大原则; 5个方面 即加工 、搬运 、等待 D 、储存 和检验 )4.3 程序分析的目的:改善生产过程中不经济、不合理、不科学、不均衡的作业方法,作业程序和现场布置,设计出经济、
16、合理、科学、均衡的作业方法,作业程序和现场布置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程序分析是工序管理,搬运管理,布局管理,作业编制等获取基础数据的必要手段。4.4 工艺程序分析是以生产系统或工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在着手对某一工作系统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和改进之前,对生产系统全过程所进行的概略分析,以便对生产系统进行简略、全面和一般性的了解,从宏观上发现问题,为后面的流程程序分析、布置和经路分析作准备。对象:生产系统的全过程; 特点:以生产或工作的全过程为研究对象, 只分析“加工”和“检查”工序; 工具:工艺程序图。4.5 工艺程序图:工艺程序图是对生产全过程的概略描述,其地位相当于机械制造中的装配图,主要反映生产
17、系统全面的概况以及各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将所描述对象的各组成部分,按照加工顺序或装配顺序从右至左依次画出,并注明各项材料和零件的进入点、规格、型号、加工时间和加工要求。 (只分析加工和检查工序) 工艺程序图作用 :工艺程序图提供了生产系统全面的概况以及各构成部分(各工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研究人员在总体上发现问题和关键环节 工艺程序图完全按工艺顺序绘制,并标注了工时定额,是编制作业计划、供应计划、核算零件工艺成本以及控制外购件进货日期等的重要依据。 组成:工艺程序图由表头、图形和统计三大部分组成。4.6 流程程序分析:(流程程序分析是程序分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分析技术)它以产品或零件的
18、制造全过程为研究对象,把加工工艺划分为加工、检查、搬运、等待和储存等五种状态加以记录,对产品或零件整个制造过程的详细分析,特别适用于对搬运、储存、等待等隐藏成本浪费的分析。 (标注距离和时间)4.7 流程程序分析的作用:让研究者进一步了解产品或零件制造全过程,为流程的进一步优化打下基础;获得生产流程、设备、方法、时间等方面的资料,以便制定恰当的生产计划;为设施的优化布置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为进一步制订改进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据;是进行作业分析、动作分析之前必须要经历的一个环节,是最基本也是最普遍的一种分析方法。 工具:流程程序图。4.8 布置和经路分析:以作业现场为分析对象,对产品、零件的现场布置
19、或作业者的移动路线进行的分析。 布置和经路分析的特征:重点对“搬运”、“移动”的路线进行分析,常与流程程序图配合使用,以达到缩短搬运距离和改变不合理流向的目的。通过流程程序图,可以了解产品的搬运距离,但产品或者工人在现场的具体流经路线并不清楚,通过布置和经路分析可以详细地了解产品或工人在现场的实际流通路线或移动路线。 4.9 布置和经路分析的目的:便于对产品、零件或人与物的移动路线进行分析,通过优化设施布置,改变不合理流向,减少移动距离,达到降低运输成本的目的。 布置和经路分析可分为线路图和线图:线路图:依比例缩小绘制的工厂简图或车间平面布置图。(可表示空间位置)它将机器、工作台,运行路线等的
20、相互位置一一绘制于图上,以图示方式表示产品或工人的实际移动路线。(主要用于搬运和移动路线分析) 线图:是按比例绘制的平面布置模型,用线条表示并度量工人或物料在一系列活动中的移动路线。线图是线路图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安全按比例绘制的线路图。布置和经路分析的工具:“5W1H”、“ECRS四大原则”4.10 管理事务分析:以业务处理、生产控制、办公自动化等管理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行管理业务流程的调查分析,改善不合理的流程,设计出科学、合理流程的一种分析方法。管理事务分析的目的: 使管理流程科学化。通过了解现有流程,发现其中不增值、不合理、不经济的环节和活动,提出改善方案。 使管理作业标准化。明确作
21、业人员的作业内容,制定相应的作业规程。使管理作业自动化。 主要是信息传递的自动化。管理事务分析的特点:管理事务分析是以信息传达为主要目的。它不是一个人能单独完成的作业,它可能涉及到多个工作人员和多个工作岗位。在管理事务分析中,作业人员和工作岗位之间的协调非常重要。另外,管理事务分析所包含的信息必须准确可靠。4.11 作业分析和程序分析的区别:作业分析是研究一道工序、一个工作地点的工人使用机器或不使用机器的各个作业(操作)活动。与程序分析的区别在于:程序分析是研究整个生产的运行过程,分析到工序为止,而作业分析则是研究一道工序的运行过程,分析到操作为止。第五章 作业分析5.1 作业分析定义:通过对
22、以人为主的工序的详细研究,使作业者、作业对象、作业工具三者科学合理地布置和安排,达到工序结构合理,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作业工时消耗、缩短整个作业的时间,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目的而作的分析,称为作业分析。5.2 双手作业分析: 生产现场的某些作业以工序的操作过程为研究对象,详细观察和记录其过程,重点是了解双手如何进行实际的操作,称为“双手作业分析”。 双手作业分析的主要对象是作业者的双手。 双手作业分析的作用: 研究双手的动作及其平衡,左右手分工是否恰到好处; 发掘“独臂式”操作; 发现伸手,找寻以及笨拙而无效的动作。发现工具物料、设备等不合适的放置位置;使动作规范化,并据此拟定作业规程,为编
23、制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提供参考。 双手作业分析图的作用:双手作业分析图以双手操作为对象,采用标准流程图符号来记录其动作,表示其关系,并可指导作业者如何有效地运用双手,从事生产性的工作,提供一种新的动作观念,找出一种新的改善途径。5.3 人-机作业分析:是运用于机械作业的一种分析技术,通过对某一项作业的现场观察,记录操作者和机器设备在同一时间内的工作情况,并加以分析,需求合理的操作方法,使人和机器的配合更加协调,以充分发挥人和机器的效率。 人-机作业分析的特征:一般用于分析一人操作一台或几台机器借助于人-机作业图进行分析。 人-机作业分析的主要用途:发现影响人-机作业效率的原因 判断操作能够同时操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61页 专业课 重要 概念 基础 IE 精编 6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