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pdf(2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下数学学科教案第一单元 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第1教时 总第1个教案执教者:陆云美教学内容:书P 1-2的例题,完成“想想做做”的14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前准备:挂图小黑板教学程序:一
2、、情境导入1.谈话:这几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月星小区最近新建了一些楼房,可漂亮了,你们想去看一看吗?2.出示情景图,并出示文字:月星小区有15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4户。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问:从题目里你知道哪些信息?求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你会列式计算吗?3.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笔算。4.集体反馈并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5.师生共同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二、探究交流(-)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 .引入新课。思谈话:假如把上题的平均每幢楼房住1 4 户改为平均每幢楼房住1 4 4 户,(出示例题)你能算出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人家吗?2 .启发思考。问: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3、指名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144X15=)(可能有同学列1 5 X 1 4 4 这样的算式,也应给于肯定)3 .激励探索。问:你能用自己已有的笔算乘法的经验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吗?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小组交流算法。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1 4 4义 1 57 2 01 4 42 16 0让学生口述答句,教师板书。4.总结算法。(1)问:今天学习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你们能总结出计算方法吗?学生小组内讨论。师生共同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类似,先要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注意相同
4、数位要对齐。(二)拓展练习,深化理解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竖式计算练习。指名板演,完成后及时反馈。指名说说中间一题的计算过程,明确乘数中间有零时应怎样计算。提醒学生:零乘任何数都得零!2.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找错改错练习。让学生在书上独立找错改错。小组交流,找出错误原因,并认真订正。3.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学生默读题目,分析题中所给的信息,并独立在书上填写结果。组织交流:你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计算总价的?(单价X 数量=总价)根据这个数量关系还可以写出哪两个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全班反馈计算有无错误,共同订正。三、反馈完善师:
5、同学们,这节课大家通过自己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获得并掌握了乘法的新知识。谁能告诉大家,你学到了什么新本领,谁来提醒大家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 1 页板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144X15=2160(户)思考与调整:1 4 4 相同数位要对齐X 1 57 2 01 4 42 1 6 0答:月星小区一共住了 2160户人家。小学四年级下数学学科教案第一单元 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 第2教时 总第2个教案执教者:陆云美教学内容:书P23“想想做做”第510题及思考题。思考与调整: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2.引导学生用学过
6、的计算去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体验乘法计算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感受计算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前准备:小黑板教学程序:一、知识再现笔算144X15结合题目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二、基本练习1.口算练习(“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第一组题目:21X4 21X40 210X4学生口算,问:这组题在口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先算“21X4”,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小结口算方法:可以先算0前面的,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2)出示后三组题目:60X9 43X2 12X
7、40600X8 20X34 70X2060X50 3X230 3X900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2.竖式练习(“想想做做”第6题)出示第一列两个题目,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完成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集体订正。指名一题说说计算过程及注意事项。三、综合练习“想想做做”第 7题。指名读题,分析题意。问:怎样算京沪铁路的全长大约多少千米?你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计算全长的?(速度X时间=路程)顺带复习一下另外两个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计算的正确率。“想想做做”第 8题。学生读题,问: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人均月收入”“人均年收入 分别是什么意思
8、?要解决所提的问题,你准备选择哪几个信息呢?这个问题该如何解答呢?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思路。(3)“想想做做”第9题。指名读题,思考可以怎样解答这个问题?学生独立解答,交流不同解法。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1 5 X 4 5=5 1 7 5 (个)5 1 7 5 1 1 55 3 0 0+1 1 5=4 6 (个).1 0 (个)4 6 4 5 (所以不能打完)4 .思考题。出示两个竖式,学生分析题目的恃点。引导学生根据对笔算过程的理解以及竖式中已知数的特点进行推理,可独立或合作解决,教师巡视完成情况,集体订正。四、反思总结思考与调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通过 思考与调整
9、:多次的练习有什么体会,或者说有什么好的方法,一起交流交流。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 3 页板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 115X45=5175(个)51751155300+115=46(个).10(个)4645所以不能把这份稿件打完。11小学四年级下数学学科教案第一单元 课题: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第3教时 总第3个教案执教者:陆云美教学内容:书P4-5的例题,完 成“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的15题。思考与调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便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3.让学生通过解
10、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课前准备:小黑板教学程序:一、情景导入1.谈话:昨天课上我们计算了月星小区一共有多少住户,今天我们继续去月星小区参观。(出示例题)问: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些什么?2.问: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区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小区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你会解答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二、探究交流()自主探究,交流算理1.探究850X 15的计算方法。(1)学生自主探究。问:“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这
11、个问题怎样解决?指名回答,教师板书:8 5 0 X 1 5=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定竖式写法不同的两人板演。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问:这两种方法都对吗?哪一种简便?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全班汇报交流。小结: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一个乘数的末尾有1 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 0。2.教学“试一试”。(D 问:解 决“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这个问题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 5 0 X 2 0 =学生尝试做题。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指定用简便算法的学生板演算式。问:1 7 0 的后再应该添几个0?为什么要添2个 0?8 5
12、:0义 2 .01 7 0(5)1 7 0 后面添的两个0应该怎么对齐?(6)小结:两个乘数末尾都有。的乘法,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共有2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 0。3.迁移训练。出示:明月小区共有8 0 0 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在小组中说说你是怎么想思考与调整:的。思考与调整:列式:800X20如果要求用口算,可以怎么算?如果要求用竖式计算,数位应该怎么对齐?全班交流并总结:像这样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二)迁移巩固,解决问题1.完成“想想做做”第
13、1题。学生独立完成,共同订正。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说积末尾0的个数时怎样确定的。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一下18X400这题是怎么列竖式的。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问:你能口算出这两组题的得数吗?指名说得数,集体订正。问:每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能总结出这类题目口算的方法吗?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独立填表,填完后小组内讨论:把后面四栏同第一栏比较,分别说说乘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 倍。三、反馈完善今天,我们学习的乘法题目有什么共同的
14、特点?(板书课题)这类题目如何计算?你还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4页板书设计: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8 5 0 8 0 0X 2 0 X 2 01 7 0 0 0 1 6 0 0 0小学四年级下数学学科教案第一单元 课题: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第4教时 总第4个教案执教者:陆云美教学内容:书P6“想想做做”的第610题。教学目标:思考与调整:1.使学生联系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简便计算,掌握几百乘几十、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和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2.使学生在思考、交流和总结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15、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口算方法的理解。教学难点:口算方法的理解。课前准备:小黑板教学程序:一、知识再现结合207X40 270X40说说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二、基本练习1.口算练习。(1)“想想做做”第6题出示第一组题HX60 11X600 110X60。问:这组口算题有什么联系?11X60可以怎样算?其余两题呢?(都可以先算1 1 X 6,然后在积66的末尾添一个或两个0)问:是不是这样的题目都可以这样算呢?出示第二、三两组题:20X32 13X30200X32 13X30020X320 130X30(第二组都可以先算2 X 3 2,然后在积的末尾添
16、一个或两个0;第三组都可以先算1 3义3,然后在末尾添一个或两个0)0问:通过这三组题的口算,你有什么发现?(转化成几十几乘几)出示第四组题5 0 X 4 0 5 0 X 4 0 0 5 0 0 X 4 0。问:这一组题又有什么特点?学生口算,比较算法。(转化成表内乘法口算)(2)“想想做做”第7题。出示题目,指名口算适当提问部分题目的口算思路交流算法。三、综合练习1 .竖式练习。“想想做做”第8题的第一组:2 0 7 X 4 0 2 7 0 X4 0。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检查。问:这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2 .完 成“想 想 做 做 第9题要解决书上及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需要选
17、择哪些相对应的条件?3 .拓展练习。“想想做做 第1 0题:=1 6 00 X 0 0=2 4 0 0问:积的末尾有几个0?根据刚学的知识,可以填哪些数?有信心完成吗?学生独立完成,有没有不一样的解法?2 0X 8 0 4 0X 4 0 3 2 X 5 03 0X 8 0 4 0X 6 0 4 8 X 5 0四、反思总结: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体会?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6页。思考与调整:板书设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X =1600 义=240020X80 30X8040X40 40X6032X50 48X5011小学四年级下数学学科教案第一单元 课题:练习一 第5教时 总第5个教案执教者:陆云
18、美教学内容:书P7练习一的15题。教学目标:思考与调整: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计算。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百乘几十、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和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3.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的价值,激发学好计算的责任感。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课前准备:小黑板教学程序:一.知识再现这学期我们学了几种笔算?分别说说它们的方法。二.基本练习。1.卡片出示练习一第1题,学生依次口算。选择部分题要求说出口算过程。提问:口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怎样算
19、?(先算出0前面的数相乘的积,再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相应个数的0)。2.(练习一第2题)。出 示:260X14、67X189、308X 70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检查。交流计算过程,问: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乘数末尾有。和中间有0的计算各要注意什么?三.综合练习。练习一第3题。思考与调整:学生默读题目,分析题意,独立解答。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个别提示:1小时=6 0分。交流解题方法、过程,问:为什么用140X60?140X60可以怎样算?(2)练习一第4题。指名读题,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解题方法。(可能出现两个答案:3834、3800)问:你们认为这一题的结果应该是哪一个
20、更符合题目的要求?(问题是京拉线大约长几千几百千米,要省略百后面的尾数,所以应该是3800)。(3)练习一第5题要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四.反思总结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1.练习一第2题的其余三小题。2.补充习题第7页。小学四年级下数学学科教案第一单元 课题:练习一 第6教时 总 第6个教案执教者:陆云美教学内容:书P 8-9练 习 一 第612题和思考题,以及“你知道吗?”。思考与调整: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计算中感受乘法计算的相应规律,以促进学生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律的基础。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既体现了知识的运用,又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
21、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体会学习计算的价值。3.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增强学习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课前准备:小黑板教学程序:一、知识再现回忆乘法运算律,分别用字母表示出来。二、基本练习1.口算练习。出示口算卡片,选择几题说口算思路。2.简便计算。练 习一第 6 题:125X16 250X24 501X20125X8X2250X4X6 500 X20+20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比较后集体交流,问:每一组题有什么联系?第三组题你有什么发现?(可适当提示学生)(第一组下一题“8 X 2”的结果就是上一题的“1 6”,
22、思考与调整:下一题的计算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二组相同;第三组中5 0 0 个 2 0 加上一个2 0 就是5 0 1 个 2 0,每一组的结果一样)练习一第7题。明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三.综合练习。练习一第9题。出示题目,指名读题。学生认真分析,独立解题,汇报交流。问:这两个问题在解答时有什么联系与区别?(都要先算出萝卜和白菜的千克数)(2)练习一第1 0 题。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问:“一套单人课桌”指什么?怎样求一共用了多少元?学生独立解答,教师根据回答板书不同算式:(1 2 8 +5 2)X 4 51 2 8 X 4 5+5 2 X 4 5问: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它们有什么
23、联系?练习一第1 2 题。学生独立阅读,交流理解,指导学生弄清对不同人数票价的规定。每班分别购票,各需要多少元?什么意思?怎样解答?如果三个班合起来购票呢?关键是要选择买何种价钱的票。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方法、过程。(4)思考题。出示题目,指名读题,指导分析。要使乘积最大,两个乘数最高位上就应该尽可能 思考与调整:大,所以分别是“4”和“5”,而三位数十位上应该是“3”或“2,根据 3 3 X 4 ,2 X 5 2 X 4,得两位数十位上应该是“5”,三位数百位上应该是“4”,又由于4 3 X 5 4 2 X 5,所以三位数十位上应该是“3”,结合竖式一步骤一步骤的讲解;最小的也是如此推导。使乘积
24、最大的两个数:4 3 1 X 5 2使乘积最小的两个数:2 4 5 X 1 3(5)教 学“你知道吗?”出示1 2 3 X 4 8=5 9 0 4 的“铺地锦”计算的过程,依次讲解。组织集体交流,独立阅读书中文字。独立完成8 1 2 X 3 9 的“铺地锦”计算,集体订正。四.反思总结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 8 页练习一第1 1 题。提示:要比较花圃与苗圃的大小,先要算出什么?分别怎么算?11小学四年级下数学学科教案第二单元 课题:认识容量和升 第1教时 总 第 个 教 案执教者:陆云美教学内容:书P 10T2的内容,完成相应的“想想做做”。教学目标:思考与调整:1.让学生在具
25、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2.让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3.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教学难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课前准备:茶杯、水、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烧杯等。教学程序:一、情境导入分别出示饮水桶、油桶上的商标纸,问:你知道这个桶原来装了多少水吗?追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说说你看到的具体内容。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