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册.pdf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册.pdf(17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年级数学下册教 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2、教学目标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
2、、圆锥的体积。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 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
3、习惯。3、教学重点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
4、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经 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 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4、教学难点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
5、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熟练掌握和运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5、教具和学具三角板 直尺 圆柱、圆锥的实物及模型 方格作图纸二、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
6、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三、课时安排(-)负 数(2课时)(二)圆柱与圆锥(1 1课时)1 .圆柱.7课时2 .圆锥.3课时整理和复习.
7、1课时(三)比 例(1 3课时)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3课时2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3.比例的应用.5 课时整理和复习.1 课时自行车里的数学.1 课时(四)统 计(2 课时)节约用水.1 课时(五)数学广角(2 课时)(六)整理和复习(2 4 课时)1 .数与代数.1 2 课时2 .空间与图形.8 课时3 .统计与概率.2 课时4 .综合应用.2 课时第一单元负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负数的意义,负数的读写法等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本课时教学,先通过以电视台天气预报为例,说出一年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从而引入了负数这i概念。从而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
8、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理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的认识。2.使学生能正确地读写负数。3.能对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事物产生兴趣。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设备、温度计等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说一说对温度的认识。教(1)以电视台天气预报为例,说一说某些一年中出现的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等等。(2)说一说“零下XX度”是什么意思,怎样表示?2.揭示课题学师生共同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一负数。(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2)说一说: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还想知道什么?(3)让学生根据了解到的信息进行交流、讨
9、论。过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与同学分享你的知识,解答你的疑问。汇报交流情况、认知结果。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简要的说明。2.教学例2程(1)出示银行存折,观察存折中的数据。(2)说一说:这些数各表示什么?(3)以“5 0 0”和“-5 0 0”为例,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第一单元负数第一课时教学过程3.认识负数(1)联 系“16 C”和“-16 C”以及“500”和“-500”,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2)什么是负数(3)讲解负数的读法。(4)什么是正数。(5)让学生通过观察正数和负数,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异同。(6)关于0。教师可明确告诉学生: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你能写出
10、儿个负数吗?4.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第1、第 2 题。5.课堂小结说一说你对负数有了哪些认识。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的1 3 题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认识负数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像-16、-500、-0.4、这样的数叫负数。8-1 6 读作:负十六-500读作:负五百-0.4 读作:负零点四-士 读作:负八分之三8课总后结本课时的教学,通过创设情境,以生活来引入“负数”这一概念,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讨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主,让学生自己捕捉学习信息,自己解决问题。第一单元负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比较正数和负数的
11、大小教学理念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活动,参与数学,使课堂充满生机和创新活动,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教学目标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3、使学生能运用负数表示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设备、直尺等一、复习: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教4 8-8 5.6 +0.9 -+0 -8 27 1 12、如果+2 0%表示增加2 0%,那么-6%表示。、耕授:(一)教学例3: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学2、出示
12、例3:(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后交流。(3)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过来。(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6)引导学生观察:程A、从 0 起往右依次是?从0 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T
13、.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T.5处,应如何运动?第一单元负数第二课时教学过程(7)练习:做一做的第1、2 题。(-)教学例4: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3、通过讨论,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 在-6的左边,所以-8-6”。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 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负号后面的数字大的负数反而小。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 大,负数比正数小。7、练习:做
14、一做第3 题。三、巩固练习1、练习一第4、5 题。2、练习一第6 题。四、全课总结(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 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负数比0小,正数比0 大,负数比正数小。课总后结本课时的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自己发现负数的比较方法,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学得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圆柱的认识,圆柱的特征、底面、
15、侧面、高以及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等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教学伊始,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柱,并让学生举出成活中的圆柱,这样,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做数学”的过程。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准备圆柱实物、侧面展开教具等一、导入新课出示个长方体形的物体和正方体形的物体,提问:这两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学过他们有什么特征?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跟
16、老师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们与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一样?二、学习新课1、圆柱的认识。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让学生拿着圆柱形的物体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而圆柱则有一个曲面,有两个面是圆,从上到下一样粗细,等等。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柱体,简称圆柱。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圆柱)教师:请大家再观察一下,这些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用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并且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教师指出:圆柱
17、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接着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使学生发现圆柱有一个曲面,由此指出:圆柱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一课时让学生看圆柱形物体,指出: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然后在图上标教出高。提问:圆柱的高有多少条?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使学生明白:圆柱的高有无数条,他们都相等。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同桌的两名同学相互指出圆柱的两个底面、侧面和学高。小结:圆柱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2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请大家想一想,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什么图形?教师出示罐头盒,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沿着罐头盒的一条高剪开商标纸,再打开,
18、过展开在黑板上,得到的是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想一想: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学生独立思考想象长、宽与圆柱的关系;与同学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思维过程;汇报交流结果。程教师演示教具配合说明,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圆柱与长方形的关系。四、巩固练习做 第 11、12页“做一做”五、布置作业板圆柱的认识书,底 面(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圆柱 高一有无数条 厂 长=圆柱的底面周长设L侧面一沿着一条高展开一长方形计、一宽=圆柱的图课总本课时教学,教师注重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圆柱,学生兴趣很高。在认识圆柱的特征时,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践,从中后结获取知识。第
19、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教学理念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注重解决问题策略意识的培养,提升思维品质,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教学目标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教学准备圆柱侧面展开教具一、复习1 .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教2 .口头回答下面问题.(1)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二、探索新知乂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
20、表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2、教学例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过 组 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X 2(3)圆柱的底面积你会计算吗?侧面积呢?程 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二课时呢?教(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那么,圆柱
21、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3.尝试练习。(1)求下面个圆柱的侧面积。学底面周长2.5dm,高0.6dmo底面直径8 cm,高12cm。(2)求下面个圆柱的表面积。过底面积是40c n V,侧面积是25 cm二底面半径是2dm,高是5dm04.课堂小结:说一说你的体会。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二第58题。程四、布置作业。板圆柱的表面积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十底面积X 2长方形的面积=长 X 宽设。0 U计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X 高课总本课时教学,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通过观察、讨论、引导,发
22、现圆柱的表面积后结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在设计练习时,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放手给学生自己练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圆柱表面积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教学理念数学课堂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联系生活情境,引导参与,尊重学生,强调学生身临其境去进行全方位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圆柱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发展实践能力。教学准备纸
23、制一顶厨师帽一、旧知铺垫1 .一个圆柱高2 0厘米,底面直径1 2厘米。(1)圆柱的底面积是多少?(2)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3)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2 .计算下面个圆柱的表面积。,一,8 c m0.8 m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4(1)出 示 例4。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
24、多一些。因此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三课时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十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教4 或比4 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帽子侧面积:3.14X20X28=1758.4(平方厘米)冒顶的面积:3.14X(204-2)2=314(平方厘米)需要用面料: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学2.小 结: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3
25、.尝试练习过一种圆柱形流水管,每节长度为1.2m,横截面直径为0.5m,制作20节这样的流水管,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4.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5.课堂小结:在运用圆柱表面积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你认为要注意什么?程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二的有关习题。四、布置作业板运用圆柱表面积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书例 4 一顶厨师帽,高28厘米,帽顶直径20厘米,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设帽子侧面积:3.14X20X28=1758.4(平方厘米)计冒顶的面积:3.14X(20+2)2=314(平方厘米)需要用面料:1758.4+314=2072.420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数学 六年级 下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