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2.pdf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2.pdf(1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许高攀编著厦门理工学院出版2009.2目录第 1 章运算器.-4-1.1 基本运算器实验.-4-1.1.1 实验目的.-4-1.1.2 实验设备.-4-1.1.3 实验原理.-4-1.1.4 实验步骤.-7-1.2 超前进位加法器设计实验.-9-1.2.1 实验目的.-9-1.2.2 实验设备.-9-1.2.3 实验原理.-9-1.2.4 实验步骤.-13-1.3 阵列乘法器设计实验.-15-1.3.1 实验目的.-15-1.3.2 实验设备.-15-1.3.3 实验原理.-15-1.3.4 实验步骤.-16-第 2 章存储系统.-17-2.1 静态随机存储器实验.-1
2、7-2.1.1 实验目的.-17-2.1.2 实验设备.-17-2.1.3 实验原理.-17-2.1.4 实验步骤.-19-2.2 Cache控制器设计实验.-22-2.2.1 实验目的.-22-2.2.2 实验设备.-22-2.2.3 实验原理.-22-2.2.4 实验步骤.-24-第 3 章控制器.-27-3.1 时序发生器设计实验.-27-3.1.1 实验目的.-27-3.1.2 实验设备.-27-3.1.3 实验原理.-27-3.1.4 实验步骤.-28-3.2 微程序控制器设计实验.-30-3.2.1 实验目的.-30-3.2.2 实验设备.-30-3.2.3 实验原理.-30-3.
3、2.4 实验步骤.-36-第 4 章系统总线与总线接口.-39-4.1 系统总线和具有基本输入输出功能的总线接口实验.-39-4.1.1 实验目的.-39-4.1.2 实验设备.-39-4.1.3 实验原理.-39-4.1.4 实验步骤.-40-4.2 具有中断控制功能的总线接口实验.-44-4.2.1 实验目的.-44-4.2.2 实验设备.-44-4.2.3 实验原理.-44-4.2.4 实验步骤.-45-4.3 具有DM A控制功能的总线接口实验.-46-4.3.1 实验目的.-46-4.3.2 实验设备.-46-4.3.3 实验原理.-46-4.3.4 实验步骤.-47-第 5 章 模
4、型计算机.-48-5.1 CPU 与简单模型机设计实验.-48-5.1.1 实验目的.-48-5.1.2 实验设备.-48-5.1.3 实验原理.-48-5.1.4 实验步骤.-52-5.2 硬布线控制器模型机设计实验.-56-5.2.1 实验目的.-56-5.2.2 实验设备.-56-5.2.3 实验原理.-56-5.3 复杂模型机设计实验.-60-5.3.1 实验目的.-60-5.3.2 实验设备.-60-5.3.3 实验原理.-60-5.3.4 总体设计.-62-5.3.5 实验步骤.-68-第 6 章输入输出系统.-74-6.1 带中断处理能力的模型机设计实验.-74-6.1.1 实验
5、目的.-74-6.1.2 实验设备.-74-6.1.3 实验原理.-74-6.2 带 DM A控制功能的模型机设计实验.-89-6.2.1 实验目的.-89-6.2.2 实验设备.-89-6.2.3 实验原理.-89-6.2.4 实验步骤.-93-6.3 典型I/O 接口 8253扩展设计实验.-95-6.3.1 实验目的.-95-6.3.2 实验设备.-95-6.3.3 实验原理.-95-6.3.4 实验步骤.-97-第7章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98-7.1 计算机的指令系统.-99-7.2 基 于 RISC技术的模型计算机设计实验.-101-7.2.1 实验目的.-102-7.2.2 实验
6、设备.-102-7.2.3 实验原理.-102-7.2.4 实验步骤.-105-7.2.5 性能评测.-105-第 8 章重叠处理机.-107-8.1 重叠的基本原理和思想.-107-8.1.1 重叠的基本思想及实现.-107-8.1.2 相关处理.-108-8.2 基于重叠技术的模型计算机设计实验.-109-8.2.1 实验目的.-109-8.2.2 实验设备.-109-8.2.3 实验原理.-109-8.2.5 实验步骤.-115-8.2.6 性能评测.-117-第 9 章流水线处理机.-118-9.1 流水线的原理及基本思想.-118-9.1.1 流水的基本概念.-118-9.1.2 流
7、水线的特点.-119-9.1.3 相关处理.-119-9.2 基于流水技术的模型计算机设计实验.-120-9.2.1 实验目的.-120-9.2.2 实验设备.-120-9.2.3 实验原理.-120-9.2.4 实验步骤.-123-9.2.5 性能评测.-125-第 1 章运算器计算机的一个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处理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这个功能要由C P U中的运算器来完成,运算器也称作算术逻辑部件ALU。本章首先安排一个基本的运算器实验,了解运算器的基本结构,然后再设计一个加法器和一个乘法器。1.1 基本运算器实验1.1.1 实验目的(1)了解运算器的组成结构。(2)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1.1
8、.2 实验设备P C机一台,TD-CMA实验系统一套。1.1.3 实验原理本实验的原理如图1-1-1所示。运算器内部含有三个独立运算部件,分别为算术、逻辑和移位运算部件,要处理的数据存于暂存器A和暂存器B,三个部件同时接受来自A和B的数据(有些处理器体系结构把移位运算器放于算术和逻辑运算部件之前,如A R M),各部件对操作数进行何种运算由控制信号S3 SO和C N来决定,任何时候,多路选择开关只选择三部件中一个部件的结果作为A L U的输出。如果是影响进位的运算,还将置进位标志F C,在运算结果输出前,置A LU零标志。A L U中所有模块集成在一片CPLD中。逻辑运算部件由逻辑门构成,较为
9、简单,而后面又有专门的算术运算部件设计实验,在此对这两个部件不再赘述。移位运算采用的是桶形移位器,一般采用交叉开关矩阵来实现,交叉开关的原理如图1-1-2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一个4 X 4的矩阵(系统中是一个8 X 8的 矩 阵)。每一个输入都通过开关与一个输出相连,把沿对角线的开关导通,就可实现移位功能,即:对于逻辑左移或逻辑右移功能,将一条对角线的开关导通,这将所有的输入位与所使用的输出分别相连,而没有同任何输入相连的则输出连接0。对于循环右移功能,右移对角线同互补的左移对角线一起激活。例如,在4位矩阵中使用 右1 和 左3 对角线来实现右循环1位。(3)对于未连接的输出位,移位时使用符号扩
10、展或是0填充,具体由相应的指令控制。使用另外的逻辑进行移位总量译码和符号判别。图 1-1-1 运算器原理图运算器部件由一片CPLD实现。A LU的输入和输出通过三态门74LS245连到CPU内总线上,另外还有指示灯标明进位标志F C和零标志FZ。请注意:实验箱上凡丝印标注有马蹄形标记,表示这两根排针之间是连通的。图中除T 4和C LR,其余信号均来自于A L U单元的排线座,实验箱中所有单元的T l、T2、T3、T 4都连接至控制总线单元的T l、T2、T3、T4,CLR都连接至C O N单元的CLR按钮。T 4由时序单元的T S 4提供(忖序单元的介绍见附录二),其余控制信号均由C O N单
11、元的二进制数据开关模拟给出 控制信号中除T 4为脉冲信号外,其余均为电平信号,其中ALU_B为低有效,其余为高有效。图 1-1-2 交叉开关桶形移位器原理图暂 存 器A和暂存器B的数据能在LED灯上实时显示,原理如图1-1-3所 示(以A0为例,其它相同)。进位标志FC、零标志F Z和数据总线D7 D O的显示原理也是如此。VCC|-C )-o d AO图 Ll-3 AO旦示原理图ALU和外围电路的连接如图1-1-4所示,图中的小方框代表排针座。运算器的逻辑功能表如表1-1-1所示,其中S3 s2S1SO CN为控制信号,F C为进位标志,F Z为运算器零标志,表中功能栏内的FC、FZ表示当前
12、运算会影响到该标志。n 1 11S 7.S 1-1-4 ALU和外围电路连接原理图1-1-1 运算器逻辑功能表运算类型S3 S2 SI SOCN功 能逻辑运算0000XF=A(直通)0001XF=B(直通)0010XF=AB(FZ)0011XF=A-B(FZ)0100XF=/A(FZ)移位运算0101XF=A不带进位循环右移B(取 低 3 位)位(FZ)01100F=A逻辑右移一位(FZ)1F=A带进位循环右移一位(FC,FZ)01110F=A逻辑左移一位(FZ)1F=A带进位循环左移一位(FC,FZ)算术运算1000XS FC-CN(FC)1001XF=A 加 B(FC,FZ)1010XF=
13、A 加 B 加 FC(FC,FZ)1011XF=A 减 B(FC,FZ)1100XF=A 减 1(FC,FZ)1101XF=A 加 1(FC,FZ)1110X(保留)1111X(保留)*表 中“X”为任意态,下同1.1.4实验步骤(1)按图1 T-5连接实验电路,并检查无误。图中将用户需要连接的信号用圆圈标明(其它实验相同)。EiAH枚 M iE了 叫UE图L L 5实验接线图(2)将时序与操作台单元的开关KK2置 为 单 拍 档,开 郑K I、KK3置 为 运行档。(3)打开电源开关,如果听到有,嘀,报警声,说明有总线竞争现象,应立即关闭电源,重新检查接线,直到错误排除。然后按动CON单元的
14、CLR按钮,将运算器的A、B和FC、F Z清零。(4)用输入开关向暂存器A置数。拨 动CON单元的SD27SD20数据开关,形成二进制数01100101(或其它数值),数据显示亮为 1,灭 为 0。置LDA=1,LDB=O,连续按动时序单元的S T按钮,产生一个T 4上沿,则将二进制数01100101置入暂存器A中,暂存器A的值通过ALU单元的A7A 0八位LED灯显示。(5)用输入开关向暂存器B置数。拨 动CON单元的SD27SD20数据开关,形成二进制数10100111(或其它数值)。置LDA=O,LDB=1,连续按动时序单元的S T按钮,产生一个T 4上沿,则将二进制数10100111置
15、入暂存器B中,暂存器B的值通过ALU单元的B 7-B 0八位LED灯显示。(6)改变运算器的功能设置,观察运算器的输出。置ALU_B=O、LDA=O、LDB=O,然后按表1-1-1置S3、S2、S I、S 0和C n的数值,并观察数据总线LED显示灯显示的结果。如置S3、S2、S I、S 0为0 0 1 0,运算器作逻辑与运算,置S3、S2、S l、S 0为10 0 1,运算器作加法运算。如果实验箱和PC联机操作,则可通过软件中的数据通路图来观测实验结果(软件使用说明请看附录一),方法是:打开软件,选择联机软件的“【实验】一【运算器实验】,打开运算器实验的数据通路图,如 图1-1-6所示。进行
16、上面的手动操作,每按动 一 次S T按钮,数据通路图会有数据的流动,反映当前运算器所做的操作,或在软件中选择“【调试】一【单节拍】”,其作用相当于将时序单元的状态开关KK2置为 单拍档后按动了一次S T按钮,数据通路图也会反映当前运算器所做的操作。重复上述操作,并完成表1 T-2。然后改变A、B的值,验证FC、F Z的锁存功能。图1-1-6数据通路图*1-1-2送的 果上送舞美ABS3 S2 SI SOex笫暴星软运斗65AT0 0 0 0XF=(65)FC=()FZ=(65A70 0 0 1XF=(A7)FC=()FZ=(0 0 1 0XF=()FC=()FZ=(0 0 1 1XF=()FC
17、=()FZ=(0 1 0 0XF=()FC=()F Z=()移位运W0 1 0 1XF=()FC=()FZ=(0 1 1 00F=()FC=()F Z=()1F=()rc=()FZ=(0 1 1 10F-()FC=()F2=XF=()rc=()FZ=(1 0 1 1XF=()FC=()FZ=1 1 0 0XF=()rc=()FZ=(1 1 0 1XF=()FC=()F2=1.2超前进位加法器设计实验1.2.1 实验目的(1)掌握超前进位加法器的原理及其设计方法。(2)熟悉C P L D 应用设计及E D A 软件的使用。1.2.2 实验设备P C机一台,T D-C M A 实验系统一套。1.2
18、.3 实验原理加法器是执行二进制加法运算的逻辑部件,也是C P U 运算器的基本逻辑部件(减法可以通过补码相加来实现)。加法器又分为半加器和全加器(FA),不考虑低位的进位,只考虑两个二进制数相加,得到和以及向高位进位的加法器为半加器,而全加器是在半加器的基础上又考虑了低位过来的进位信号。*1-2-1 1 位。加 3(输 入输 出ABCiS Co0000000110010100110110010101011100111111A、B为 2个 1 位的加数,C i 为来自低位的进位,S为和,Co为向高位的进位,根据表1-2-1所示的真值表,可得到全加器的逻辑表达式为:S=ABCi+Ci+ABCi+
19、ABCiCo=AB+ACi+BCi根据逻辑表达式,可得到如图1-2-1所示的逻辑电路图。有了 1 位全加器,就可以用它来构造多位加法器,加法器根据电路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串行加法器和并行加法器两种。串行加法器低位全加器产生的进位要依次串行地向高位进位,其电路简单,占用资源较少,但是串行加法器每位和以及向高位的进位的产生都依赖于低位的进位,导致完成加法运算的延迟时间较长,效率并不高。图 1-2-1 1 位全加器(F A)逻辑电路图串行加法器运算速度慢,其根本原因是每一位的结果都要依赖于低位的进位,因而可以通过并行进位的方式来提高效率。只要能设计出专门的电路,使得每一位的进位能够并行地产生而与低位
20、的运算情况无关,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对加法器进位的逻辑表达式做进一步的推导:C o=OCw=A i B a-A i G-B dC i=A i (A i+B i)C i设g i =A i B api =A i+B i则有:G*i =g i+pG=g j+p 2 +pi-X i-l)=百+p (g H +pi-l(&2+M (g+P 0)=g i+px g -l+p4 h-lg i-2+.+p5 h-l.pig O +p i-l.pipoC o由于gi、p i只和由、B i有关,这样由+1就只和Ai、Ai-1、AO,Bi、Bi-l、BO及CO有关。所以各位的进位Ci、Ci-l、C l就可以并行地
21、产生,这种进位就叫超前进位。根据上面的推导,随着加法器位数的增加,越是高位的进位逻辑电路就会越复杂,逻辑器件使用也就越多。事实上我们可以继续推导进位的逻辑表达式,使得某些基本逻辑单元能够复用,且能照顾到进位位的并行产生。定义G iJ=g i+pig i-i-p1pI-ig i-:+.+pip-i.prig)P ij=pipt-i.pripj则有Gu=giPij=piG y =G a*P lkG k-ljB j=支C i-1 =G j+P ijC j从而可以得到表1-2-2所示的算法,该算法为超前进位算法的扩展算法,这里实现的是一个8位加法器的算法。衰 1-2-2G i.o=g i+pig cP
22、 1.0 =pipoG s.o=G o.2 +P 5,a G 工 oP s.o=PS.SPL OGT.O=G r.4 +P r.a G o.oPT.O=P r.oP s.ox g 3 +psg:P a,2 =pa psX.4 二 群 +psg 4P o.4 =pspiGT.=GT.6 +P r.sf c GT.6 =g r+prg 6PT.K 6 (STOP)开关置 T ,K 5 (C L R)开关置 41-0-1),使T1 T 4 输出低。运行联机软件,选 择“【波形】一【打开】打开逻辑示波器窗口,然后选择“【波形】一【运行】启动逻辑示波器,逻辑示波器窗口显示T1“T 4 四路时序信号波形。
23、(5)将C O N 单元的K 7(S TA R T)开关置41-0-1 *,启动T1 T 4 时序,示波器窗口显示T1 T4波形,如图3-1-5所示。图 3-L 5 时序波形图(6)将C O N 单元的K 6(S TO P)开关置 W ,停止T1 T 4 时序,示波器窗口显示T1 T4波形均变为低。3.2微程序控制器设计实验3.2.1 实验目的(1)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2)掌握微程序的编制、写入,观察微程序的运行过程。3.2.2 实验设备P C机一台,TD-C M A 实验系统一套。3.2.3 实验原理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任务是完成当前指令的翻译和执行,即将当前指令的功能转换成可以控制
24、的硬件逻辑部件工作的微命令序列,完成数据传送和各种处理操作。它的执行方法就是将控制各部件动作的微命令的集合进行编码,即将微命令的集合仿照机器指令一样,用数字代码的形式表示,这种表示称为微指令。这样就可以用一个微指令序列表示一条机器指令,这种微指令序列称为微程序。微程序存储在一种专用的存储器中,称为控制存储器,微程序控制器原理框图如图3-2-1 所示。图 3-2-1 微程序拄制器组成原理根图控制器是严格按照系统时序来工作的,因而时序控制对于控制器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从前面的实验可以很清楚地了解时序电路的工作原理,本实验所用的时序由时序单元来提供,分为四拍TS 1、TS 2、TS 3、TS 4,时
25、序单元的介绍见附录2。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见图3-2-2,其中控制存储器采用3 片 2 81 6的 E 2 P R 0 M,具有掉电保护功能,微命令寄存器1 8 位,用两片8 D触 发 器(2 73)和一片4D (1 75)触发器组成。微地址寄存器6 位,用三片正沿触发的双D触 发 器(74)组成,它们带有清“0”端和预置端。在不判别测试的情况下,T 2时刻打入微地址寄存器的内容即为下一条微指令地址。当 T 4 时刻进行测试判别时,转移逻辑满足条件后输出的负脉冲通过强置端将某一触发器置为“1”状态,完成地址修改。E B 4 2-2微程序控制原田在实验平台中设有一组编程控制开关KK3、KK4、KK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 组成 原理 实验 指导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