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带总复习-教学反思).pdf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带总复习-教学反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带总复习-教学反思).pdf(19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圆柱与圆锥 致 材 分 析/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包括圆柱与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圆柱与圆锥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遇到的几何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复杂图形的体积和解决有关圆柱与圆锥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采用直观入手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多实践来认识形体特征,并在掌握形体特征的基础上理解表面积的求法,通过变形和做实验的方法得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学 情 分 析Z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球,并初步了解
2、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本单元主要通过五个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面的旋转(圆柱与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并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教学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2.理解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意义,从多个角度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3.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4.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的思想。5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 学 建 议/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体会“点、线、面、体”之 间 的 联 系 面“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可形成几何体”,通过快速旋转小旗,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2.重视操作与想象相结合,这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3.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类比等合情推理时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重视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教学“圆柱的体积呻寸,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 一 验 证 说 明”的探索过程,通过把圆
4、柱切割拼成近似的长方体进行研究,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感受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情感和态度。课时安排1面的旋转 1课时2圆 柱 的 表 面 积1课时3圆柱的体积 1课时4圆锥的体积 1课时5练习一1课时匕/瓶的旋转本救 学 内 容面的旋转。(教 材 第2-4页)教 学 目 标1.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点、线、面
5、、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3.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 点 难 点重点: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形和圆锥形物体。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难点: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数 具 学 具长方形、三角尺、直尺、圆柱和圆锥模型等。n “m”w m*,*x数学过程.I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动的世界里,风吹树梢动,鸟儿飞翔翅膀动,就连我们身体内的血液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流动,其实我们的数学世界也正因为有了动而变得丰富多彩。现在让我们做实验感受一下吧!(课件出示一组图片,并进行旋转)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这些图形都可以通过旋转得来。
6、师:这就是旋转的奥妙。师:首先我们把这个小球看成一点,那么它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呢?同桌讨论,然后汇报。生:曲线。师:能具体概括一下吗?生:点的运动形成一条线。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正确,我们可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点动成线”。(板书:点动成线)师:那么,如果把这支笔看成是一条线,那么它的运动轨迹形成了什么?生:面。师:能用四个字概括起来吗?生:线动成面。(板书:线动成面)师:很好,(举起课本并旋转)如果把这本数学课本看成是一个长方形,那么它是怎样运动的呢?会形成什么呢?生:旋转后形成了一个圆柱,也就是“面动成体”。(板书:面动成体)师:大家还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类似现象吗?生1:玻璃球的滚动轨迹
7、可形成线。生2:一把直尺在桌面上作平移运动时形成的轨迹可形成面。生3:长方形的旋转可形成体。师:看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与面动成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面的旋转。(板书课题:面的旋转)HIII自 主 探 究III活动一:(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 例1主题图)师:观察上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小组探讨、汇报。生1: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条直线。生2:雨刷器左右摇摆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平面。生 3:一扇长方形旋转门旋转后形成一个圆柱。活动二:让学生用纸片和小棒做小旗,快速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纸片旋转后所形成的图形。生 1:长方形小旗旋转后形成的是圆柱。生 2:半圆形小旗旋转后形成
8、的是球。生 3:直角三角形小旗旋转后形成的是圆锥。教师出示:&1 n a 师:请同学们动手操作,然后连线。学生拿出学具实际操作,然后讨论,最后汇报。教师巡视,适时作出指导。生 1:1-1(圆柱)O生 2:23(球)。生 3:34(圆锥)。生 4:42(圆台)。老师予以表扬。师:请大家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圆柱与圆锥分别有哪些特点?生 1: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另一个面是曲面。生 2: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蛆成的。师:我们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图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和圆锥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同,围成图形的面可能有曲面。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学生
9、自学第3 页“试一试”中“认一认”,然后小组讨论。生 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有一个曲面,叫作侧面。生 2: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生 3: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生 4: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作圆锥的高。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师:怎样测量圆柱的高呢?要注意什么呢?生1:先把圆柱竖着放平,然后用直尺测量。生2:测量时要将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圆柱的下底面。师: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小组讨论、汇报。生1:先把圆锥竖着放平。生2:再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生3:最后竖直地测量出平板和底面之
10、间的距离。II探究结果汇报I师:大家通过动手操作与探讨,进一步认识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向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以及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大家来总结一下吧!生1:点的运动形成一条线。生2:线的运动形成一个面。生3:面的运动形成一个体。生4: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作高。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生5:圆柱的周围是一曲面,叫作侧面。生6: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板书设计面的旋转旦 线 与 面 旦 体圆柱: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底面(圆),有无数条长度相等的高。圆锥: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
11、曲面,只有一条高。教学反思旋转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通过把小球看成一个点,感受点动成线;通过学生用笔代替线段在桌面上平移,感受 线动成面”,通过转动竖立的数学课本(看成一个长方形),感受“面动成体”。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使学生感知和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在本节课中,我做了大胆的尝试,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等多种方式获得新知,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画一画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另外,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堂上,我为学生提供了多次探索、操作的空间。“旋转游戏”让每
12、一个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从抽象进入直观,又引发了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体验了旋转的愉悦,思维也渐渐走向深刻,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几何形体的认识,形成良好的空间感知。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把促进学生发展落实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从而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课 段 作 业 新 设 计A类1 .填空。(1)圆柱上、下两个面叫作(,它们是()的两个圆,两底面()叫作圆柱的高。(2)圆锥的底面是(),从圆锥的()到底面圆心的()是圆锥的(),圆锥只有()条高。(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
13、4厘米、3厘米,以较短的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口”,错的画“X”)(1)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也有无数条高。()(2)圆锥的表面有两个面(侧面和底面)。()(3)圆柱的底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4)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任意一点的距离叫作圆锥的高。()(考查知识点:“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能力要求:会根据“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判断旋转一个平面图形后形成的立体图形)B类有一段公路要维修,设置了一排圆锥形路障,每个圆锥的底面直径为40厘米,一共摆了 15个,每两个路障之间的距离是1米,从第一个圆锥到最后一个圆锥共占多长的路面?(考
14、查知识点:对圆锥的基本特点的认识;能力要求:会根据圆锥的基本特点解决实际问题)参 考答案课堂作业新设计A 类:1.底 面 完 全 相 同 之 间 的 距 离(2)一 个 圆 顶 点 距 离 高 1 (3)圆锥2.(1)X 口(3)口(4)XB 类:40 x15=600(厘米尸 6(米)1X(15-1)=14(米)14+6=20(米)教材第3 页“练一练”1.13 21 3-4 422.(1)圆 柱(2)圆 锥(3)圆 柱(4)圆锥圆柱: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底面(圆),有无数条长度相等的高。圆锥: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只有一条高。3.第一幅是圆锥,第三幅是圆柱。4.略 5.长:39厘 米 宽
15、:26厘 米 高:11厘米6.1-4 21 3-2 4-3课 时圆柱的表面积。(教材第57页)1 .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2.通过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3.根据具体情境,使学生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计算能力。重点:理解求表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能灵活运用表面积和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件、三个圆柱(其中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16、)、剪刀、圆规、三角尺。教 学 过 程II情 境 导 入I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的一些特征,拿出你们课前制作的圆柱,谁能指着它说说我们学了圆柱的哪些知识?生 1:有两个大小相同的底面。生 2:有无数条高。生 3:侧面是一个曲面。师:(出示一个圆柱)今天这节课咱们继续来研究圆柱,研究一下制作你们手中的这个圆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好吗?【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圆柱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引导学生体会动手制作圆柱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就是求圆柱的表面积。提出思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川 自 主 探 究I1.了解圆柱的底面积。让学生拿出一个圆柱,观察并回答问题。师:先来说说看,你们是怎么制
17、作这个圆柱的?一共制作了几个面?生 1:两个底面。生 2:旁边还一个面。【设计意图:复习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和圆柱的基本特征,引出圆柱表面积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师:(手指着模型)旁边的面我们称它为侧面。那么,我们要研究的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呢?你会求这三个面的面积吗?小组探讨、交流。生 1: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的面积。生 2:两个底面的面积可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母T T 户求出。结合学生的回答在“两个底面”下面板书:S底=T T 卢。生 3:侧面的面积2.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师:圆柱的底面积容易求出,但它还有一个侧面,而且还是一个曲面,它的面积该怎么求呢?(根据需要可提醒:回忆一下,你
18、们是怎么制作这个恻面的)生 1:我是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围成这个侧面的。生 2:我是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围成的。师:你们的记忆力真不错,(指着刚才回答问题的同学)你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你的侧面是一个正方形?其他人也是这么做的吗?有不一样的做法吗?生:是师:这样吧,咱们现在来验证一下!拿出剪刀,将你们的圆柱的侧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看看得到的是什么图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可能会出现多种可能,如斜着剪、拐弯剪等,对各种可能情况的处理方式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学生操作,互相交流,点名学生回答。生1:我们用剪刀沿着它的高剪开,发现展开后正好是一个长方形。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
19、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恻面积。生2:平时我们可以用一张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所以侧面展开一定是一个长方形。师:我也来剪剪看哎呀,怎么是平行四边形呢?你们说这是为什么啊?学生交流。生:没有沿着高剪。师:好,我就沿着高再来剪剪看咦,这好像是正方形啊?是正方形吗?看来圆柱的侧面也有可能是(随即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贴在黑板上)师:其实呀,圆柱的侧面还能剪成其他不一样的形状,如我歪歪扭扭的剪,就得到一个不规则的形状。(贴在黑板上)师:不过,我们这节课需要研究的是面积,你们觉得选择哪一种来研究比较好呢?生:长方形。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生:同意师:好的,那我们就选择长方形
20、来研究。长方形是怎样得到的?(再次强调沿着高剪)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圆柱的侧面积是什么关系?生: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在侧面的下面板书:长方形的面积)师: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教师在长方形面积的下面板书:长X宽。【设计意图: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把曲面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长方形等平面图形,通过猜想、验证和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能是一个长方形,在操作中经历圆柱侧面积的探索过程,体会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之间的关系,获得求圆柱侧面积的方法,既发展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归纳
21、概括的能力】师:下面我又要考考同学们的记忆力了,(老师动手围圆柱再展开)仔细回忆一下制作圆柱侧面的过程和刚才剪开侧面的过程,(出示圆柱、半展开图、展开图)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上的哪个面有什么关系?I*底面周氏一1生: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师: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可以怎么求呢?公式是什么?生:我认为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且长、宽=底面周长X高,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板书:S侧 二C/7)师:如果不知道底面周长,只知道底面半径(圆柱的侧面积可以怎么求呢?公式可以怎么写?生:先求底面周长,再求侧面积,即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侧=2TT加师:知道的是底面直径d
22、呢?生: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航F d h。师:2TTT和n d都是求的什么?生:圆柱的底面周长。师:如果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师:圆柱的表面积怎样求呢?小组交流,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x 2。3.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师:如果接口不计,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计算?10cm生1: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实际就是要求它的表面积,可用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x 2”进行计算。生 2:圆柱的侧面积=2 x 3.1 4 x 1 0 x 3 0=1 8 8 4(c m 2)。生
23、 3:底面积=3.1 4 x 1 0 2=3 1 4(c m 2)。生 4:表面积=1 8 8 4+3 1 4 x 2=2 5 1 2(c m 2)。【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师:大家和我一起去看看教材第6页“试一试”吧,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II探究结果汇报I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有什么评价?生1:我知道了圆柱的表面积=两个底面积+侧面积。生2:我会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TT/2求出两个底面积。生3: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我会利用公式S1 H=n劭 或S侧=2TT力求圆柱的侧面积。师:今
24、天,同学们的表现真棒,老师非常高兴。板书设计9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4 t t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X 2力S底=7 1户无盖铁桶的表面积:一个底面积+一个侧面积教 学 反 思本节课通过交流、问答、推理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亲身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用2 n小,求圆柱的表面积要用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部分学生对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不够熟练,在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时,可能会费时费力,出错率高,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和辅导。课 堂 作 业 新 设 计A类1.填空。(1)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
25、可能是()形或(2)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就是求(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口”,错的画“X”)(1)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积乘高。(2)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形,也可能是()形。)(3)把一个圆柱切成两个小的圆柱,表面积增加了两个底面积。()(4)圆柱的高越大,它的恻面积越大。()(5)圆柱的底面一定,圆柱的高越大,圆柱的侧面积越大。()(考查知识点:加深对圆柱体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能力要求:能正确理解圆柱体的底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B类1.一个圆柱形瓶盖,底 面 半 径 是1.2厘米,高 是2厘米。在瓶盖的上底和侧面糊上彩纸,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的彩纸?2.一个圆柱,如果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六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复习 教学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