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二年级上数学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上海二年级上数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二年级上数学教案.pdf(1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教学内容:两位数加减法的复习课时安排:摸底测验1课时两位数加减法的复习1课时加与减1课时巧算2课时方框里填几1课时单元复习1课时第一课时摸底测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系统回忆一年级所学知识;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好习惯;3、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难点:学会认真检查八教学过程:2、个位上是7,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少2,这 个 数 是(一、直接写出答案,.2 4%4 3-6=5 0-2 =4 4 ()=2 46 1 4 0+7=2 +7 5=2 7+8=4 +()=5 232+8 9=4 3+4 6=1 8+36=()6 0 =01 3+4+4 0=2
2、4+5 6=4 3-5 =()4 =5 71 4 9+31 =2 3+7=5 0-2 9=8 7 ()=99 5 5 4 0=4 3-5=8 8+4=8 +()=6 736+4 1 0=二、列竖式计算。1 6%52+27=60-18=4+4915=27+3-0 =三、填空19%1、26里 面 有()个 十 和()个一)o3、1 元可以换()张 1 角,一张2 元可以换()张5 角。4、50毫米=()厘米7 米=()厘米2 厘米4 毫米=()毫米5、量一量,算一算(取整数)1米 30厘米=()厘米()厘米J()厘米第一条线段比第二条线段短()厘米1、2、3、6、选择合适的单位(米或厘米)填空。四
3、、你会填吗?12%家,((一)的上面是才抬 ,它的右边是()0往下走(V,再往右走()格,正好是五、应 用。2 9%(前 3 题 每 题 5分;后 两 题 每 题 7分)1、小巧已经做好了 1 8 道口算题,还有1 2 道没有做。她一共要做几道口算题?2、张叔叔买一捆铅丝长30 米,修篱笆用了一些后还剩下1 1 米,用掉了多少米?3、一年级有9 2 名学生,其中男生有6 4 人,女生有多少人?4、小胖带5 0 元到游乐场玩,滑车用去1 0 元,碰碰车用去5 元,他一共用去多少元?现在还有多少元?元A B C D E1、小明有2 0 元钱,可以选哪2样食物?请把食物的字母编号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4、)、()2、算一算,小明一共用去()元,还找零()元。3、你还能写出其他3 种选择方法吗?用加法算式表示。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一单元第二课时两位数加减法的复习教学内容:P 2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练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和进位加法,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退位和退位减法计算。2、在熟练计算下,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类比能力和十进式类推能力。3、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喜欢观察,善于归纳。教学重点:正确进行两位数之间的加减法运算。教学难点: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及其混合运算。教学过程:一、运用游戏,巩固旧知师: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的加减法,过了一个暑假同学们有没有忘记啊?那让我们来做个小游戏
5、,比一比,赛一赛,看看哪几个小朋友表现的好。师:分2个小组进行两位数加减法算的接力比赛,先 做 完1 0道题的小组获胜。若小组中出现错误,下一位同学必须重新完成此道题目组 1:(1)4 7+1 5组 2:(1)3 4-1 3(2)2 6-4(2)5 7+3 6(3)2 8+6 9(3)2 7-2 0(4)5 0-3 0(4)3 8+1 7(5)4 4+4 7(5)3 4-1 7(6)8 3-4 9(6)3 5+8(7)2 9+9(7)4 8-3 9(8)5 7-4 9(8)5+3 6(9)7 1+9(9)7 0-1 4(1 0)8 0-8(1 0)3+5 7师:恩看来是我们第一组的同学们略胜一
6、筹,那我们来向他们取取经,他们是怎么做到又快又准的。老师请X X同学来说一下你是怎样来计算的。出示组1中 的 题(3)2 8+6 9生:我是用算的。先 算 8+9=1 7 进 位 1;再 算 2+6=8 8+1=9 结果等于9 1师:恩,真棒!原来你是用口算的,怪不得算的这么快。但是,吴老师要提醒同学们,千万别忘了进位哦那么你们又是怎么计算这道题目的呢?出示组2中的题(7)4 8-3 9生:我是用排竖式的方法计算的。(板书)师:恩我们在不能口算的时候就应该用排竖式的方法,保证计算的准确率。【在口算练习中,要注意加法的进位以及减法的退位,另外还要保证算的速度以及准确度。】二、习题练习师:上面的题
7、目我们只是小试牛刀,下面吴老师还有许多题目,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看谁做的最好。我们一起先来看一下这道题目。出示例题1:4 8+1 5+3 1 (抽同学回答)生:我用排竖式的方法 先算4 8+1 5 等 于 63再 算 6 3+3 1 等 于 9 4师:恩表扬他那么这道题呢?出示例题2:9 2-4 9-4 2 (抽同学回答)生 1:我用口算。先算 4 9-4 2=7 再 算 9 2-7=8 5师:恩?大家说他算的对不对?生 2:我也用口算。先 算 9 2-4 9=4 3 再 算 4 3-4 2=1师:对千万要记住我们在计算的时候一定要从左到右的计算剩下的题目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本独立完成。1.连
8、加、连减1)1 0+2 0+3 0=2)1 5+3 0+4 5=3)1 0 0-5 0-5 0=4)1 0 0-2 5-7 5=5)2 5+3 5+1 5=6)1 8+2 7+3 2=7)1 0 0-4 3-5 7=8)9 8-4 8-2 3=9)2 4+3 2+4 2=1 0)1 7+2 7+3 9=1 1)8 5-2 3-3 8=1 2)6 3-3 5-2 3=1 3)1 2+2 6+4 8=1 4)1 8+3 1+3 5=15)85-28-19=16)74-39-24=【1、2组同学做左边一列题目,3、4组同学做右边一列题目,交流。】2.加减混合1)25+43-63=2)32+28-60
9、=3)33+33-33=4)93-54+12=5)87-44+36=6)78-59+12=7)43-59+12=8)43-39+51=9)28+37-8=10)48-25+12=小结:在做加减法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按顺序从左到右的计算,计算时加法要注意进位,减法要注意退位。三、拓展练习师:看来同学们都掌握的很好,很多同学都可以做的又快又准,既然我们学会了两位数的加减法,那让我们一起帮助小胖来解决一个问题。补充题:小胖的妈妈给小胖30元钱,让小胖出去卖水果。由于天气比较热,小胖决定坐车去买水果,车费每次一元。现在小胖买苹果用去了 15元,买西瓜用去了 14元,那么小胖还能坐车回家吗?原有钱:30元
10、去时车费:1元苹果:15元西瓜:14元30-1-15-14=0不能坐车回家四、小结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生1:两位数的加减法生2:连加和连减生3:连加连减的混合运算师:那么我们在做这些运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生:进位和退位板书设计:两位数的加减法的复习*4 8-3 994 8 6 3+1 1 5 +3 16 3 9 4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可能是刚开学的问题,计算准确率不高,一些同学用口算来计算的,但口算的准确率不高,而且速度极慢,可见学习习惯不是太好,我会关注每一个学生,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字迹、速度和准确率。同时我会注意自己的语气和语调,努力适应小学教学!第一单元第三课时加与减教
11、学内容:P 3页教学目标:1.能从图、文字、语言中,收集自己所需的信息。2.能看懂线段图,知道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好处。3.能使用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4.能进一步理解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教学重点:能根据题意做加与减的题目,并会进行完整的解答。教学难点:能理解线段图含义。教学过程:一、看图引入可爱的小猫正在从大鱼缸中捞鱼,你能根据这个图来说意思吗?生:桶里有5条鱼,鱼缸里有18条鱼二、新授师:如果要编一道应用题,可以提什么问题呢?(生自由回答)生1:鱼缸里原来有几条鱼?我们可以请一位新朋友一一线段图来表示这道应用题出示线段图师:观察线段图,这里一共
12、有几条线段?每条线段代表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结:捞出的条数+鱼缸里还有的条数=鱼缸里原有的条数鱼缸里原有的条数一鱼缸里还有的条数=捞出的条数鱼缸里原有的条数一捞出的条数=鱼缸里还有的条数师:根据线段图,我们能很容易的列出算式生尝试解应用题,反馈交流5+18=23(条)答:鱼缸里原来有2 3条鱼。师:有算式以及单位名称和答句,这样才算是完整的解答。生 2:鱼缸中的鱼比桶里的鱼多多少?你和小巧提的问题一样出示线段图师:这张图中,要我们先填出桶里有几条鱼,鱼缸里有几条鱼,你能试一试吗?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问:多多少是什么意思、?怎么求鱼缸里的鱼比桶里的鱼多出几条呢?(小组讨论)算式:1 8-
13、5=1 3 (条)答:鱼缸里的鱼比桶里多1 3 条。三、练习巩固 1、用去28元 还 剩32元原来有?元师:先请哪个小朋友来看线段图编题目生编题目、列式解答2用去?元 还剩32元原来有60元师:同桌讨论,编题并列式解答 用去28元 还 剩?元原来有60元算式:答: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 说明:通过解决同一事件不同的问题,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收集信息数据,看懂线段图。吃了 16个苹果人 _ _,剩下的比吃掉的多?个还剩31个苹果同桌讨论,并列式解答四、总结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生1:我学会了读线段图生2:我学会了用线段图做应用题五、拓展练习:盒子里有3 4个草莓,框 里 有16个草莓。总共有多
14、少个草莓?a算式:答:盒子里的草莓比框里的草莓多多少?D板书设计:加与减桶里有5条捞到桶里5条 还剩32元原来有?元算式:5+18=23(条)答:鱼缸里原来有2 3条鱼。一 鱼缸里比桶里多多少条?v-7鱼缸里有18条算式:18-5=13(条)答:鱼缸里的鱼比桶里多13条。教学反思:本节课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线段图来编应用题并列式,但是一部分学生在完成书中的方框中填数字时,常把较短的线段用很大的数学表示,把较长的线段用较小的数学来表示,说明这些学生对数学没有概念,审题不清,接下来我再想一些办法来培养他们的审题能力。第一单元第四课时巧算教学内容:P 4教学目标:1、在熟练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基础上,
15、学会将某个数变成整十数来进行巧算。2、培养学生运用减法的计算规律来解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化难为易、方法选优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在熟练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会将某个数变成整十数来进行巧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的计算规律来解题的能力。教学过程:预习:课前预习整十数或和为整十数的加减法,为学习新知铺垫。3 7+3 9 0-6 0 4 8+2 2 1+9 1 0 0-9 0 6 5-2 0 6 8-2 0一、激疑引入,探索新知。出示两组题,学生任选其中的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2 6+1 8=2 5+1 9=2 4+2 0=小结: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二、探究发现1、同时增加
16、、同时减少,凑出一个整十数。(减法)8 2-6 7=8 3-6 8=8 4-6 9=8 5-7 0=小结:整十数使运算简便。师引导学生观察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被减数依次多1,减数也依次多1)那么他们的差有什么变化吗?(差不变)从8 2 6 7=到8 5 7 0=,我们先看减数,从6 7到7 0,是6 7+3=7 0;再看被减数,从8 2到8 5,是8 2+3=8 5。是被减数、减数同时增加3,凑出一个整十数,从而我们概括出,同时增加,凑出一个整十数。这是将减数凑成整十数。师:巧 算8 2 6 7=?(规范学生的语言)做减法巧算时,将减数变成整十数更简便一些。2、练习师:小胖、小丁丁也要上岸
17、了,我们看看他们遇见了什么难题,小朋友们你们8 2-6 7=?-?,怎样巧算呢?(鼓励多种算法)8 2-6 7 =8 5-7 0=1 58 2-6 7 =8 0-6 5 =1 5 (退位减法)8 2-6 7=9 0-7 5=1 5 (退位减法)8 2-6 7=7 5-6 0=1 5 (退位减法)师: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一些?练 习P 5 (鼓励两种算法)7 3-1 9=4 6-1 8=5 6-1 7=6 7-1 9=4 4-2 5=方法 1:2 5 凑成 2 0 (4 4-5)-(2 5-5)=退位减法比较麻烦方法 2:2 5 凑成 3 0 (4 4+5)一(2 5+5)=三、综合练习,提高能力。
18、1、出示算式。3 9+6 4=4 0 +()=();6 6+1 8=()+2 0=();3 2+5 8=()+()=()6 2+1 9=7 3+2 7=四、课内练习:练 习 册P 3教学反思:本课时的内容较难,下节课要对一些重点精讲细讲。第一单元 第五课时巧算第二课时教学内容:P 5教学目标:1、在熟练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会将某个数变成整十数来进行巧算。培养学生运用减法的计算规律来解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化难为易、方法选优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在熟练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会将某个数变成整十数来进行巧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的计算规律来解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口
19、算:十的组成,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或两位数,如5 5+2 0=8 8-3 0=2 5-1 0=5 6-1 0=6 6-1 0=3 3+1 0=二、探究发现1、师出示题包一组:8 5-6 0=6 5-2 3=5 5-3 2=6 7-2 3=5 5-2 3=2、引入减法巧算师:请你任选一题做,然后说一说为什么选这道题?(整十数使运算简便)让学生观察这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被减数依次多1,减数也依次多1)那么他们的差有什么变化吗?(差不变)从8 2-6 7=到8 5-7 0=,我们先看减数,从6 7到7 0,是6 7+3=7 0;再看被减数,从8 2到8 5,是8 2+3=8 5 o是被减数、减数同时
20、增加3,凑出一个整十数,从而我们概括出,同时增加,凑出一个整十数。这是将减数凑成整十数。怎样巧算8 2 6 7=?(规范学生的语言)同时增加,凑出一个整十数,那么同时减少,能不能凑出一个整十数呢?我们试试看把被减数82变 成80。要想使差不变,减数应该怎样变化?(减数也-2)所以我们得出,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凑出一个整十数。一个是把减数变成整十数,一个是把被减数变成整十数,你认为这两种算法,哪一个更好一些?为什么?(8065=15属于退位减法)因此,我们在运用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凑出一个整十数。做减法巧算时,将减数变成整十数更简便一些。三、巩固练习1 29+33=口+口=口54+28=+=85
21、Y7=口-口=口76-49=口-口=口2、47+16=0 67-28=0 71-34=口 52-23=口 83-65=(1)独立完成题目(2)反馈、交流、核对(3)小结: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巧算:是将一些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问题转化成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进行计算。(要使和不变,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就要减少几;要使差不变,被减数和减数就要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四、拓展练习师:完成了以上这么多题目,小丁丁他们高高兴兴地登上了小岛,为了感谢你们,他们送给了你们一个小礼物,请你们打开看一下:写出结果相等的算式,你能写多少就写多少。45-28=24+49=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提供学生展
22、示能力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的探究,努力的尝试,验证等一系列的行为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帮小丁丁他们一起解决了什么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六、板书减法巧算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第六课时方框里填几教学内容:第6页。教学目标:1、从图中发掘重复的行为情节,用简洁的语言表述。2、理解几个a就 是a连加几次。3、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课程的人文价值。4、初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现与感受数学的美与神奇。教学重点:理解用加减法之间的逆运算来解决其中一个未知数。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加减法之间的逆运算来求未知数。教学准备:线段图
23、、算式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看一看,填一填。出示:34 22 134 十 22=56、22+34=56I-1-156-34=2256k 56-2 2=347问:看着这幅线段图,你能写出哪些算式呢?你是怎么想的?2.师:有的小朋友是根据线段图列出的算式,有的小朋友是根据“兄弟姐妹”的方法列出算式的,这些方法都很好。二、新授:1、初步感知:乐乐到植物园采集了些好看的树叶,他把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写在了树叶上开学了,乐乐准备把暑假作业交给老师,却发现小青虫把树叶的一个角给吃了,乐乐可急死了,小朋友我们帮帮乐乐好吗?出示44+()=62建立图式。小组讨论可以怎么算?交流汇报。生:直接由图得出口
24、=6244用逆运算来解。44+0=626 2-4 4=0出示课题:方框里填几。2、出示:绿叶 口+26=73师:在这片绿叶上小青虫吃掉的是几呢?(出示算式和线段图)请把你的方法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26=73t7 3-2 6=0小结:对,这两道题,小青虫吃掉的都是算式中的一个加数,根据加减之间的关系,一个加数是几可以通过减法来求。3、小组尝试:小朋友帮助了乐乐,它要谢谢你们,想在请你们帮帮忙。师:这里的两片树叶,小青虫在上面吃掉的又是算式中的哪个量呢,可以用哪个算式表示出来,请你们4人小组讨论交流。83 口=27 0-1 5=5 5t t8 3-2 7=0 55+15=口小结:这些都是缺数的算
25、式,有的缺一个加数,有的缺减数,有的缺被减数,我们都可以看作为带有口的算式。不管口在算式中表示哪一个量都可以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解。也就是以前学的“兄弟姐妹”。三、巩固练习师:刚才我们都是在小青虫和线段图的帮助下来求算式的口的,如果没有它们的帮忙,算式中的口是几,你们能不能求。我们来试一试。1、第3题:(要求写出过程)+1 1=3 45 3-0=2 7-4 2=1 62、选择题:+2 3=65求 的 是(),我 们 用()来算。-2 4=4 9求 的 是(),我 们 用()来算。7 6-口=3 7求 的 是(),我 们 用()来算。A加数 B减数 C被减数 D加法 E减法请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 年级 数学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