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必考专题突破 实验7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考物理必考专题突破 实验7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必考专题突破 实验7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人教部编版初中物理“活力课堂”专题复习实验七实验七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4 4 小题)小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 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机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该透镜的焦距 f 一定满足 8cmf15cm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透镜A只有和【解答】解:蜡烛距离凸透镜 30cm 时,在透镜的另一侧16cm 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是照相机
2、的原理;故错误;此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30cm2f;2f16cmf,解得:8cmf15cm,故正确;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像将延迟会聚,为使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采取的方法为:使光屏远离透镜,使像成在光屏上,故正确。故选:D。2小刚利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如图所示,他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经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他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水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他正确的操作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B只有和C只
3、有和D只有和A光屏左移,光屏上呈现烛焰更大的像B光屏左移,光屏上呈现烛焰更小的像C光屏右移,光屏上呈现烛焰更大的像D光屏右移,光屏上呈现烛焰更小的像【解答】解: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在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此时u2f;“活力课堂”物理教研组编新人教部编版初中物理“活力课堂”专题复习当他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即凸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强,光线会比注水前要提前会聚,所以像会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向左移动),则光屏应左移;不改变蜡烛和水凸透镜的位置,因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则相当于物距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光屏上将呈现烛焰更小的像,故B 正确,ACD 错误。故选:B。3如图所
4、示,利用图甲来测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图乙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B图乙中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眼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D图乙中如果凸透镜不动,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答】解:A、根据甲图可以知道 f60.0cm50.0cm10.0cm,故 A 错误;B、根据乙图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原理是相同的,故B 错误;C、戴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像会成在原位置之后,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故 C 正确;D、图乙中如
5、果凸透镜不动,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 D 错误。故选:C。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 u 和像距 v 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活力课堂”物理教研组编新人教部编版初中物理“活力课堂”专题复习A该凸透镜的焦距 f20cmB当物距 u8cm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利用了这条规律C当物距 u30cm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利用了这条规律D物体从距凸透镜 30cm 处向距凸透镜 15cm 处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解答】解:A、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
6、大的实像;由图可知,uv2f20cm,所以 f10cm,故 A 错误;B、当物距 u8cm 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故B 正确;C、当物距 u30cm 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C 错误;D、物体从距凸透镜 30cm 处移动到 15cm 处的过程中,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故D 错误。故选:B。二实验探究题(共二实验探究题(共 8 8 小题)小题)5小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凸透镜、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光具座等器材。(1)
7、根据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f15cm。(2)如图乙所示,实验时,为了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需要把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烛焰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3)如图乙,小华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 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5cm 刻度线处,移“活力课堂”物理教研组编新人教部编版初中物理“活力课堂”专题复习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缩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此成像特点常应用在照相机(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上。(4)如果将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则发现像变模糊了,这时应适当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解答】解:(
8、1)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凸透镜的焦点处,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65.0cm50.0cm15.0cm,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15.0cm;(2)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3)由图乙可知,物距 u50cm15cm35cm,u2f,烛焰经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成像特点常应用在照相机上;(4)将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此时物距变小,则像距变大,这时应适当向右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故答案为:(1)15.0;(2)同一高度;(3)缩小;照相机;(4)右。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将光具座放置
9、在水平面上,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 50cm刻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她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如图所示。(1)实验前先调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光屏中心的位置,使它们在同一高度。(2)将蜡烛移到 0 刻线位置,光屏的位置如图,为了能在光屏上找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填“左”或“右”)(3)当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左侧时,若不移动光屏,可在凸透镜右侧加装一块凹透镜(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光屏上可以再成清晰的像。(4)将点燃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 45cm 刻线处,移开光屏可以在光屏这一侧透过透镜观察到烛焰放大的像,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说明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填“投影仪”或“放大镜”
10、)【解答】解:(1)应将透镜、蜡烛火焰、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2)当蜡烛位于 0 刻度线处,凸透镜位于 50cm 刻度线时,此时的物距为 50cm,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所以要向左移动光屏,来减小像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活力课堂”物理教研组编新人教部编版初中物理“活力课堂”专题复习(3)若不移动光屏,凸透镜和蜡烛不动,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在凸透镜前加一个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使光线延迟会聚;(4)点燃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 45cm 刻线处,凸透镜位于 50
11、cm 刻度线时,物距 u50cm 45cm 5cm,此时的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据此制成了放大镜。故答案为:(1)高度;(2)左;(3)凹透镜;(4)放大镜。7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图甲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1)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2)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55cm 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75cm 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
12、屏上所成的像是完整的像但较暗。(选填“不完整的像”、“完整的像”、“完整的像但较暗”)(3)若在图乙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 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烛焰尖部”又会变清晰。【解答】解:(1)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物距为 50.0cm35.0cm15.0cm,物距大于 1 倍焦距而小于 2 倍焦距,所以此时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2)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55cm 刻度线处,物距为u55cm 35cm 20cm,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成在二倍焦距的位置
13、,v75cm55cm 20cm,光屏在 75cm 的位置,所以光屏向左移动。挡住透镜,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成像,所以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完整的,由于折射光线变少,所以亮度变暗;(3)在图乙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 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A 点气体流速变大,则A 点处气体压强变小,烛焰将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应减小,所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烛焰尖部”又会变清晰。故答案为:(1)放大;投影仪;(2)75;完整的像但较暗;(3)左。8某小组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 15cm,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活力课堂”物理教研组编新人教部编版初中物理“活力课堂”专题复
14、习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乙(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A、B分别表示蜡烛在 A、B 处像的位置)(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应先将烛焰中心、光屏中心调到凸透镜的主光轴上。(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蜡烛在 A、B 位置时得到像在“倒立正立、放大缩小、虚像实像”的性质方面相同的有3个;当把蜡烛由 A 移到 B 位置,所成像将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15cm30cm 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以外处。但是,当它们把蜡烛放在 C 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过大,光具座不够
15、长。(4)为了让蜡烛在 C 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做法一: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这表明像距变小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焦距15cm(选填“”、“”或“”)。做法二: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实验联系实际,类似于远视眼(选填“远视眼”或“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解答】解:(1)实验时,应先将烛焰中心、光屏中心调到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2)从图中可以看出,蜡烛在A,B 位置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物理必考专题突破 实验7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 中考 物理 必考 专题 突破 实验 探究 凸透镜 成像 规律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