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知行堂八年级(上)实验专题八年级(上)实验专题1、2011 年 11 月 3 日 1 时 23 分,“神舟八号”到达距“天宫一号”30 米的停泊点,开始以0.2 米/秒的相对速度向“天宫一号”缓缓靠拢对接(1)从 30 米的停泊点到相互接触共耗时_秒(2)对接完成后,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是_的2、(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 A、C 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 6.40cm,则 AC 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m/s(2)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
2、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_(写出一个影响因素)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_(3)如图所示,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3、对不可见事物通过其可见的效应来对该事物进行研究是物理中常见的一种方法某班同学用此方法来探究某一物理问题:小明击鼓前,在鼓面上撒上许多小纸片,用大小不同的力击鼓,观察小纸片的运动情况;小华把手放在喉咙发声处,大声或小声讲话,感受喉部发生的变化;小芳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并迅速将其放入水中,观察水面激起的水花(1)同学们探究的物理问题是_(2)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_(3)小华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时,用手使劲敲桌子,虽然听到
3、的响声很大,但是几乎看不到桌子的振动要能看到明显的振动现象,可以采用的具体做方法是_4、如图所示,将一根长约 30cm 的钢锯条紧压在桌面的边沿,使它长度的 3/4 伸出桌外拨动它的顶端,可以看到锯条在振动的同时发出_然后回缩一些,使它的二分之一伸出桌外,再次拨动它,可以观察到锯条振动变_,并能感受到声音随之发生变化类似实验再做几次,可以得出的与声音有关的结论是: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着_的高低,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_就高知行堂5、为了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小丽同学用如图甲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索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如图乙图所示,敲击右边的
4、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能在_中传播(2)用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她听到的闹钟声音逐渐_,最终消失这种现象表明声音不能在_传播6、如图是探究正在发声的音叉实验装置(1)乒乓球被弹开说明了_(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_(3)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得出什么结论?_、_7、(1)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
5、不同;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ABCD(2)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 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知行堂距鞋的距离2m3m1m8、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
6、表:时间/min01234567温度/9092949698989798(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第6min 记录的数据明显错误,判断的理由是_(2)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此时液面上的气压_1 标准大气压(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3)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其中_图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9、某小组进行探究水沸腾实验,在加热过程中酒精灯熄灭,经检查发现酒精没了,他们添加酒精后继续加热完成实验,且在熄灯的过程中一位同学始终记录水的温度变化,根据实验记录数据作出图所示的图象由此图象回答问题:(1)该小组测得水的沸点_(2)实验中酒精灯熄灭后对应的
7、图象是_段(3)反映水在吸热过程中的一段是_段10、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下图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 是操作过程,B 是读数过程,C 是读取的温度A 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B 图中读数的错误是_;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 C 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_(2)小明同学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知行堂_;_11、2009 年 7 月 22 日,数以千万的人们同时仰望苍穹,目睹了 300 年一遇的日全食(如图所示)小君想到了一种简单可行的观看方法:找个脸盆,里面盛满水,再
8、放入一些墨汁,日食的时候,从脸盆里看太阳的倒影(1)日食的形成是由于_而形成的(2)专家提醒,不能用肉眼直接观看,这是因为人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_,对光线有_作用(3)从脸盆的水里看到太阳的倒影,是利用了_知识,在水里面放入一些墨汁的目的是_12、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如图所示,如果入射角为 40,则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的大小是_(2)图中的光屏是一个可折转的硬纸板,此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_(3)小明在实验时,选择入射角分别为 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见表格)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
9、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 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_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15752306034545(4)如果让光线逆着 OF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E 方向射出,这表明:_13、在探究光学规律时,做了以下实验知行堂(1)在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时,一般情况下,光传播的路径是看不到的,你在实验中显示光路的方法是:_(答出一种方法即可)(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小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竖直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如右图所示,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所成的像,这是光的_形成的
10、_像(选填“实”或“虚”);(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从很远处向二倍焦距处移动时,物体移动的速度_像移动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4、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_环境中进行(选填“明亮”或“黑暗”)(2)该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在观察到 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B 蜡烛,是为了能确定像的_;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_(3)点燃 A 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 B 蜡烛,直到与 A 蜡烛的像_为止,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如果将蜡烛 A 远离玻璃板,则像将_玻璃板(4)为了探究平
11、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_,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15、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 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A,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 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像(填“虚”或“实”)(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填“变大”、“
12、变小”或“不变”)(6)如果有 3mm 厚和 2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7)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16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同学们不知道老师所给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于是利用图甲的装置测出了凸透镜的焦距为_cm(2)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使_、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上(3)某次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上恰好能接收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_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个成像原理制成了_ 如果让光屏上的像更小一些,除了移动光屏外,还应将蜡烛向_(选填“左”或“右”
13、)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如果再将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了,为了使光屏上的像变得清晰,他应将光屏向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17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知行堂(1)现有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四种器材,还需要补充的器材是_(2)表是小聪的实验记录,在第_次实验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照相机是根据第_次实验成像特点制成的像的情况实验次数正立或倒立缩小或放大实像或虚像1倒立缩小实像2倒立等大实像3倒立放大实像4倒立放大虚像(3)若在第 3 次实验的基础上,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它们之间的凸透镜往_方向移动一
14、定的距离,可使光屏上再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填“蜡烛”或“光屏”)1818、小明在实验室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固定好位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_(2)小红同学在实验中,按如图装配仪器,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该将蜡烛往上调(选填“上”或“下”)调整好后她将烛焰移到距凸透镜 25cm 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3)小明和小红他们都将燃烧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 20cm 处(如图
15、所示),但小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小红在光屏上得到的像却是倒立放大的,分析原因是小明使用的透镜的焦距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红使用的透镜的焦距生活中的照相机是_(选“小明”或“小红”)实验现象的应用若小明要在光屏上得到与小红光屏上性质一样的像,他应该把蜡烛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19、小王同学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白纸,当白纸与凸透镜的距离为 10cm 时,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1)小王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_cm(2)小王将凸透镜调到距烛焰 15cm 的地方,则小王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_(3)另一组的小刘同
16、学在实验中却发现,无论他如何移动光屏,都观察不到烛焰的像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你帮他找一找2020、关于“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请完成下列问题:(1)首先要利用平行光和刻度尺测出凸透镜的_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做这个实验时,如果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先调节好蜡烛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_跟凸透镜的中心大致在知行堂_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将光屏向上调整,并将光屏向_方向移动(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2)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 a、b、c、d 处,如图乙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把烛焰放在_点,成的像最小;把烛
17、焰放在_点,光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如果把烛焰从 a 点移到 d 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像的大小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1、小强同学想知道橡皮泥的密度有多大,他用天平、量筒、水和细线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1)在调节天平时,小强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端调(2)在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中,合理的操作顺序是(填图下对应序号):_(3)由图可知,橡皮泥质量 m=_g,通过计算,橡皮泥的密度=_kg/m322、给你一架托盘天平,一杯盐水,一只刻度不清的量筒,另给适量的水(水的密度用水表示),则测量盐水的密度的实验步骤为:(1)称出盐水的质量:称出杯及盐水的质量记为 ml;称出_的质量,记为 m2;量筒中盐水的质量 m=_;(2)测量盐水的体积:在倒入量简内的质量为 m 的盐水液面处做一个记号,记为 V,然后将盐水倒回盐水杯中;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简使水的体积与质量为 m 的盐水的体积相等;称出倒人量筒内水的质量为 m3;水的体积 V=_;(3)盐水的密度_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