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型园林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上海地区为例.pdf
《保健型园林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上海地区为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健型园林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上海地区为例.pdf(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摘要摘要保健型园林是以它强化的养生保健功能成为更加符合人类居住环境要求的新的园林形式。由于国内发展起步较晚,规划设计理论不完善,实际建设存在很多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人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保健资料的搜集和研究,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保健型园林的国内外设计理论和实践经验,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理论体系不完善,实践不足且区域发展不平衡,实际建设与理论,使用者需要结合不足;文章还进一步总结了保健型园林的概念、特点,在概念中加入了“循证设计”的方法论理念,即规划设计需要使用者的参与,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实际需求。通过对有较早发展的上海地区的典型保健型园林进行调研,利用问卷调查数据,从游客游览动机、对环境满意度、
2、游客行为、对自己身心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现有保健型园林中存在的几点问题:保健型园林环境设计对人们心理行为需求缺乏深入考虑;保健型园林环境保健因子设计应用单一,且有的设计也不合理;保健引导宣传不足;保健型园林环境设计对使用人群考虑不足;保健型园林环境养护管理落后,不规范。在系统研究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加上本人对上海地区保健型园林的调研结果分析,论文初步论述了保健型园林的规划设计方法体系,包括主题定位、总体规划分区以及园林构成要素的详细规划设计要点;并对保健型园林的设计提出几点建议。将保健型园林的规划设计理论运用于实践,完成上海临近地区一浙江兰溪诸葛村休闲观光农业的相关保健区的规划。关键词:保
3、健型园林,设计理论研究,实践,设计体系A B S T R A C TA B S T R A C TH e a l t h c a r eg a r d e ni san e wg a r d e np a t t e nw h i c hi sm o r ei nl i n ew i t ht h e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fh u m a nl i v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m e a n w h i l e,i th a s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f u n c t i o ni nt h eh e a l
4、 t hc a r e I nc h i n a,t h es t a r to f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e a l t h c a r eg a r d e nw a sl a t e r,S Ot h et h e o r yo fd e s i g nw a sn o tp e r f e c ta n dt h ea c t u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h a sal o to fp r o b l e m s O nt h eb a s i so fp r e v i o u ss t u d i e s,t h ep a p
5、 e r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r e s e a r c h e dt h eh e a l t h c a r eg a r d e n Sd e s i g nt h e o r ya n dp r a c t i c ee x p e r i e n c ea th o m ea n da b r o a db yc o l l e c t i n ga n dr e s e a r c h i n gt h ed a t eo fh e a l t hc a r ea th o m ea n da b r o a d,m e a n w h i l e,
6、t h ep a p e rs u m e du pt h ep r o b l e m s:T h es y s t e mo ft h e o r yi sn o tp e r f e c t e d,P r a c t i c ei si n s u f f i c i e n ta n di t sd e v e l o p m e n ta r e ai su n b a l a n c e d,t h ea c t u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t h e o r yi sn o tc o m b i n e ds u f f i c i e n
7、 t l yw i t hu s e r s n e e d;t h ep a p e rs u m m a r i z e dh e a l t hg a r d e n?t h ec o n c e p t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f u r t h e r,t h ec o n c e p to fh e a l t h c a r eg a r d e na d d st o”e v i d e n c e-b a s e dd e s i g n”:t h eu s e r sm u s tj o i ni nt h ep l a n
8、n i n gd e s i g na n dt h ed e s i g nm u s tc o n s i d e rt h eu s e r s a c t u a ln e e d sf u l l y T h r o u g hs u r v e yo ft h eh e a l t h c a r eg a r d e ni nS h a n g h a iw h i c hh a se a r l y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i sa r t i c l eu s e st h e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s u r v e yd
9、 a t at oa n a l y z e,f r o mm o t i v a t i o no ft o u r i s t si na r o u n d,S a t i s f a c t i o nt o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b e h a v i o ro fv i s i t o r s,a n dt h es a t i s f a c t i o no fm i n d,f r o mt h ed e t a i l sa n dp e o p l e a c t u a ln e e d s,p u t sf o r w a r ds o
10、m ep r o b l e m sa b o u te x i s t i n gh e a l t h c a r eg a r d e n:T h ed e s i g no fe n v i r o n m e n ti sl a c ko fd e e p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f o rn e e d si nP e o p l e S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b e h a v i o r,T h ed e s i g na b o u tc a r ef a c t o ri nh e a l t h c a r eg a r
11、d e n e n v i r o n m e n ti ss i n g l ea n du n r e a s o n a b l e,T h ep u b l i c i t ya b o u th e a l t hc a r ei si n s u f f i c i e n t,t h em a n a g e m e n to fe n v i r o n m e n ti sp o o ra n du n s t a n d a r d B yt h es y s t e m l yr e s e a r c h i n go nr e s u l t so ft h ep r
12、 e v i o u sr e s e a r c h,t h ep a p e ra d d st o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o fh e a l t hg a r d e ni nS h a n g h a ia r e a,t h i sp a p e rp r e l i m i n a r yd i s c u s s e st h et h e o r yd e s i g ns y s t e mo fh e a l t h c a r eg a r d e nw h i c hI n c l u d et h e m ep o s i t i o
13、 n,m a s t e rp l a na n dd i v i s i o n,t h ed e t a i l e dp l a n n i n gd e s i g ne s s e n t i a l so fg a r d e nc o m p o n e n t sa n dd i s c u s s es o m es u g g e s t i o n so ft h eh e a l t h c a r eg a r d e n d e s i g n I nt h ee n do ft h i sp a p e r,w eu s et h eh e a l t h c a
14、 r el a n d s c f i p et h e o r ya n dm e t h o d si nt h ed e s i g no ft h ep l a no fh e a l t h c a r ea r e ai nn e i g h b o r i n gS h a n g h a i Z h e j i a n gL a n x iZ h u g ec o u n t r y T o u r i s ma n dR e c r e a t i o n dA g r i c u l u r e K e yw o r d s:H e a l t h c a r eG a r
15、 d e n,s t u d yo fd e s i g nt h e o r y,p r a c t i c e,d e s i g ns y s t e mI I目录目录捅要IA B S T R A C T I I1 引言11 1 研究背景11 1 1 亚健康人群比例不断增加11 1 2 新园林设计理念对园林发展的要求11 1 3 园林功能多元化和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11 1 4 人们的保健意识的提高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11 2 研究的内容与目的、意义21 2 1 研究的内容21 2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1 3 研究的方法31 3 1 文献研究31 3 2 实地调研31 3
16、 3 调查问卷31 3 4 实践验证42 保健型园林的研究概述52 1 保健型园林的基本概念52 1 1 保健型园林的起源52 1 2 保健型园林的概念52 1-3 保健型园林与康复疗养景观以及园艺疗法园林的区别与联系62 2 保健型园林的基本特征62 2 1 保健主题明确性72 2 2 功能较普通园林更加高效、多样72 2 3 设计最大限度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72 2 4 养生保健文化的强化和引导72 3 保健型园林的识别72 4 保健型园林的分类83 保健型园林设计理论和实践研究93 1 国外相关保健园林的设计理论和实践发展现状93 1 1 国外相关保健园林的设计理论研究93 1 2 国
17、外保健型型园林实践研究1 23 1 3 小结1 33 2 国内保健型园林的理论和实践发展现状1 43 2 1 国内保健型园林的理论发展研究1 43 2 2 国内保健型园林的实践研究1 63 2 3 小结1 63 3 相关保健园林理论的时代性发展1 73 3 1 低碳植物景观在保健型园林中的应用1 73 3 2 五感设计理论在保健型园林中的应用1 73 3 2 1 视觉设计183 3 2 2 听觉设计1 9I I I目录3 3 2 3 嗅觉设计1 93 3 2 4 触觉设计2 03 3 2 5 味觉设计2 13 3 3 大众行为心理对保健型园林的指导2 13 3 3 1 大众典型行为特点2 13
18、 3 3 2 通过使用人群不同表现出的大众典型行为2 24 案例分析2 34 1 公共绿地的保健型园林2 34 1 1 康健园2 34 1 1 1 康健园简介2 34 1 1 2 外环境现状2 34 1 1 3 调研概况2 44 1 2 上海延中绿地2 74 1 2 1 绿地简介2 74 1 2 2 外环境现状2 74 1 2 3 调研概况3l4 1 3 小结3 34 2 居住区的保健型园林3 44 2 1 爱建园3 44 2 1 1 居住区简介3 44 2 1 2 调研概况3 44 2 2 上海万里城生态保健区3 64 2 2 1 居住区简介3 64 2 2 2 调研概况:一3 74 2 3
19、 上海民星新村-3 94 2 3 1 居住区简介3 94 2 3 2 调研概况3 94 2 3 4 小结4 04 3 公共绿地与居住区保健型园林的对比与分析4 04 4 保健型园林的使用调查及分析4l4 4 1 问卷设计依据:4 14 4 2 问卷调查对象及情况4 l4 4 3 问卷调查统计及结果分析4 24 5 本章总结4 44 5 1 存在问题主要以下方面4 54 5 2 可借鉴的优秀设计方面4 55 保健型园林的规划设计体系4 7 5 1 设计定位一4 75 2 设计原则一4 75 2 1 生态资源保健,突出养生保健目的的设计原则4 75 2 2 以人为本,设计人性化原则4 75 2 3
20、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性原则4 85 2 4 养生保健文化景观的创建原则4 85 2 5 参与性原则4 8I V目录5 3 总体布局4 95 4 保健型园林各要素设计要点4 95 4 1 地7 侈4 95 4 2 植物设计5 05 4 3 水体设计5 25 4 4 道路、广场设计5 35 4 5 建筑小品5 45。5 保健活动的开发5 46 保健型园林实践验证一5 66 1 浙江兰溪诸葛村休闲观光农业的相关规划5 66 1 1 保健资源的调查与项目设计5 66 1 2 功能分区5 66 1 3 保健环境的营造5 66 1 3 1 各区保健植物的选择5 66 1 3 2 保健建筑的建设5 76
21、 1 3 3 保健产品的开发5 86 1 3 4 保健活动的开发5 87 结语5 97 1 结j 沦5 97 2 论文创新点6 07 3 研究存在的不足6 0参考文献6 2p 付录6 5个人简介6 6导师简介6 7致谢6 8V1 引言1 引言1 1 研究背景1 1 1 亚健康人群比例不断增加当今社会,由于环境的恶化,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身心健康正在承受着巨大的威胁,亚健康人数的比例不断增大,养生保健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作为人们进行自我保健载体的保健型园林成为人们青睐的人居环境,这就使保健园林在园林绿地中的比例越来越大。1 1 2 新园林设计理念对园林发展的要求随着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
22、不断发生,全球环境严重恶化,使人们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国内外环境心理学、现代医学、养生学以及国内古典园林蕴含的养生智慧等都渗透到了现代的景观园林中,使人们意识到园林不仅具有传统的绿化、游赏等功能,更担负着维护人们身心健康的责任,保健型园林成为发展趋势。2 0 0 2 年第二届国际人居环境与绿化产业学术研讨会上,程绪坷先生提出“生态、文化、保健”是新世纪园林景观设计的主旋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2 1 世纪的不变的主题,园林景观建设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注意环境的生态平衡建设,确保人居环境更加生态平衡、景观优美,文化氛围和保健益体效果更强,使“经济、社会、环境”系统
23、在发展变化中实现动态平衡【3 1,这就要求注重“保健”理念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2 0 世纪8 0 年代,随着保健型园林的提出,从此,在上海地区保健型园林进行了大力量实践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1 1 3 园林功能多元化和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随着人类对环境的不断开发,园林的功能范围也在不断拓展。例如园林由刚开始单纯的绿化功能不断扩展到承担环境维护、生态保护、文化休憩功能,而现在更担负着维护人们身心健康的功能,保健型园林正是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外的现代环境心理学、医学、养生学、园艺疗法和森林疗法理念以及低碳理念等前言科学不断渗透到园林景
24、观的建设中,为保健型园林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同时国内外的相关保健理论和实践的不断研究,优化和组合了保健型园林的规划设计理论。1 1 4 人们的保健意识的提高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随着城市化的快速进程,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使人们承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各种城市病的困扰以及亚健康人数比例不断增大,人们的身心健康在承受着保健型园林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以上海地区为例巨大的威胁,使养生保健逐渐成为现代人关注的焦点,人们的养生保健意识逐渐加强,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据研究表明,人们生活的外部环境对人类的身心健康的影响率远大于医学,可达近2 0。根据疗养学的理念认为外界优美的环境是促
25、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元素 1 1,园林环境及其中的各构成要素都对心健康有积极的功效【2】,园林环境作为人类生活环境中最为贴近的因素,虽然对人们的身心健康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它对人类的身心健康起到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健康是人们永恒的话题,是人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们普遍认为健康是指身体上没有病即为健康,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再是单纯的四肢健全,没有疾病,健康还包括积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我们都知道人的精神心理状态、行为对社会和自己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深层的健康观还包括人的精神心理行为正常和社会道德规范。1 9 4 6 年世界卫生组织(W o r l dH e a 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保健 园林设计 理论 实践 研究 上海地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