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网络井下矿工定位方案综述.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网络井下矿工定位方案综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网络井下矿工定位方案综述.pdf(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基于基于 ZigBeeZigBee 的无线传感网络井下矿工定位的无线传感网络井下矿工定位方案综述方案综述 文档撰写人:陈飞文档撰写人:陈飞 指导老师:赖晓晨指导老师:赖晓晨 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 基于基于 ZigBeeZigBee 的无线传感的无线传感网络网络井下矿工井下矿工定位定位方案综述方案综述 文档说明文档说明 撰写人:陈飞 主要面向阅读对象:对基于 ZigBee 的无线传感网络定位技术感兴趣的初学者 内容简介:本文以循序渐进的顺序首先介绍了无线传感网络
2、的定义、结构、特点、应用,然后详细说明了 802.15.4/ZigBee 技术的原理结构和技术优势以及社会应用。接下来重点分析了无线传感网络定位算法以及其分类与评价,然后具体给出了基于 ZigBee 的井下矿工位置定位系统的解决方案。接着总结了当前无线传感网络技术难点以及无线传感网络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未来的发展。本文旨在使对无线传感网络及其定位技术感兴趣的同学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由于水平的限制,本文在很多细节上会存在错误或者不准确的地方,希望您能提供宝贵的修改建议。欢迎您对这篇文章提出任何看法、建议及意见。您可以发送邮件到 超链接超链接 表示超表示超链接链接 修改记
3、录修改记录 2010 年 10 月 3 日 0.1 版 陈飞 完成文档结构目录 2010 年 10 月 6 日 0.2 版 陈飞 完成主体文档 2010 年 10 月 7 日 0.3 版 陈飞 修改文档内容 2010 年 10 月 8 日 0.5 版 陈飞 修改文档格式 2010 年 10 月 11 日 0.7 版 陈飞 完善文档内容 2010 年 10 月 14 日 0.75 版 陈飞 添加超链接和完善资料来源 审核记录审核记录 审核人 审核版本 审核意见 赖晓晨 0.5 目录格式混乱,产品应用方面内容需添加 2 目录目录 1 背景介绍.4 1.1 发展矿工定位技术的社会背景.4 1.2 井
4、下无线通讯定位技术的发展现状.4 1.3 几种常见的矿井人员定位技术.4 1.3.1 有线传输网络+RF ID 卡(射频标识卡)的矿井人员定位系统.4 1.3.2 基于漏泄电缆+RF ID 卡的矿井人员定位系统.5 1.3.3 基于 PHS 小灵通定位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6 1.3.4 基于 ZigBee 技术的矿井人员定位系统.6 2 基于 802.15.4/ZigBee 的无线传感网络定位简介.7 2.1 无线传感网络.7 2.1.1 无线传感网络定义.7 2.1.2 无线传感网络的由来.8 2.1.3 无线传感网络的结构.9 2.1.4 无线传感网络的研究热点.11 2.1.5
5、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主要特点.13 2.1.6 无线传感网络的行业应用.13 2.2 802.15.4/ZigBee 介绍.15 2.2.1 802.15.4.15 2.2.2 ZigBee.17 2.3 无线传感网络定位介绍.23 3 无线传感网络定位算法介绍、分类与评价.24 3.1 基于测距的定位算法.24 3.1.1 基于 TOA 的定位算法.24 3.1.2 基于 TDOA 的定位算法.24 3.1.3 基于 AOA 的定位算法.24 3.1.4 基于 RSSI 的定位.25 3.2 基于基于无测距的定位算法.25 3.2.1 质心定位算法.25 3.2.1 DV-Hop 算法.26 3
6、.2.3 Amorphous 算法.26 3.2.4 APIT 算法.27 3.2.5 DVdistance 算法.27 3.3 无线传感网络定位算法分类.28 3.3.1 锚点分类.28 3.3.2 计算方式分类.28 3.3.3 节点移动性分类.29 3.3.4 测距分类.29 3.4 目前定位算法的缺陷与改进方向.30 3.4.1 算法的缺陷.30 3.4.2 算法的改进方向.30 4 基于 ZigBee 的井下矿工位置定位系统解决方案.31 4.1 系统的总体设计.31 3 4.1.1 系统工作原理.31 4.1.2 系统组成.32 4.1.3 系统结构.33 4.2 zigbee 网
7、络节点的硬件结构设计.34 4.2.1 微处理器模块.35 4.2.2 数据采集模块.36 4.2.3 电源显示模块.36 4.3 系统软件设计.37 4.3.1 环境设计.37 4.3.2 与现有系统的接口设计.38 4.3.3 与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设计.38 4.3.4 软件模块设计.39 4.4 基于 ZigBee 的井下矿工位置定位系统的功能特点.40 5 当前无线传感网络技术难点.41 5.1 传感器节点制作工艺和成本.41 5.2 传感器节点的功率和睡眠控制.41 5.3 传感网络的传输协议.41 5.4 数据的管理、查询、分析和挖掘.41 6 无线传感网络的研究进展.42 6.1
8、 网络通信技术的研究进展.42 6.1.1 物理层研究进展.42 6.1.2 数据链路层研究进展.42 6.1.3 网络层路由协议的研究进展.42 6.1.4 传输层协议研究进展.42 6.2 基础设施的研究进展.43 6.2.1 拓扑控制的研究进展.43 6.2.2 时间同步的研究进展.43 6.2.3 传感器节点定位的研究进展.43 6.2.4 网络安全的研究进展.43 6.2.5 QoS 管理的研究进展.44 6.3 中间件技术的研究进展.44 6.4 数据管理关键技术.44 7 无线传感器网络现在和未来.45 7.1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市场及其产品介绍.45 7.2 无线传感网络在我国
9、将来的发展应用.45 7.3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未来展望.46 附录 A 专业名词解释.47 附录 B 引用、参考及资料来源.50 4 1 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 1.1 1.1 发展矿工定位技术的社会背景发展矿工定位技术的社会背景 近年来,随着对煤炭需求的高速增长,煤炭工业也得到很大发展,但是煤矿重大、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仍未实现对灾害事故的有效控制。事故发生后,准确判定井下生产作业人员的受困位置、遇险人员撤退路线、井下的环境监测情况以及及时准确地制定救援方案,这对事故的救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任务。另一方面,通过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地面工作人员掌握井下情况,可以通过地面控制台向井下人员发
10、送信号,实现人员的调度和分配,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发展矿工井下定位技术是很有必要的,而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网络定位技术就是在此背景下进行研究与开发的。1.21.2 井下井下无线通讯无线通讯定位定位技术技术的的发展发展现状现状 针对井下的恶劣环境,现有的井下无线通讯技术主要有红外线、超低频通信、漏泄系 统、双音多频和ZigBee技术等。红外线技术是应用于矿井下最早的技术之一,也相对成熟,主要用于井下地表温度及瓦斯浓度的测量。由于它的传输距离较短(通常只有310 m),不适合人员的定位需求。漏泄系统是井下较好的一种通信方式,它结合有线和无线通信2种方式。首先,在矿井的巷道内布置同轴电缆,在同轴
11、电缆的周围借助电缆可以实现无线通信。缺点是无线通信离不开有线电缆,离电缆的距离也不能太远。而最新的基于802.15.4/ZigBee的无线通讯技术是短距离、低功耗、低成本、低速率的无线通信技术,在网络通信距离和组网规模上不仅可用到家庭网络上,也适合应用在矿井下,和其他通讯技术相比具有众多优势,这方面的内容将在下面详细介绍。1.3 1.3 几种常见的矿井人员定位技术几种常见的矿井人员定位技术 1.3.11.3.1 有线传输网络有线传输网络+RF ID+RF ID 卡卡(射频标识卡射频标识卡)的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的矿井人员定位系统 RFID 即“无线射频识别”,是“Radio FrequencyId
12、entification”的缩写,它实际上是自动识别技术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的应用与发展。该技术利用射频信号对目标进行非接触性5 的识别和相关数据的读写,可以实现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等。系统主要由安装在安全帽上的Tag、矿井专用处理传输基站(包括天线和目标识别器)、数据传输接口、地面中心站软件组成。当人员经过井下巷道安装有发射天线的工作区时,基站获取人员携带的标签信息,系统自动采集该人 员经过的时间、地点信息,并传送到地面的管理数据库。地面中心站接收来自井下专用处理传输分站上的编码信号,实现对井下人员跟踪定位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实时显示、历史数据存储报表
13、、查询打印等功能。1)RF ID电子标签。RF ID电子标签中存储有能够识别目标的信息,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2)读写器。查阅RFID电子标签中当前贮存的数据信息;向空白RFID电子标签中写入预贮存的数据信息;修改RFID电子标签中的数据信息;与后台管理计算机进行信息交互。3)发送接收信号的天线。是标签与阅读器之间传输数据的发射、接收装置。4)通信网络系统。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和其他信息系统。数据库服务器负责处理读写器传送过来的信息,并进行信息处理。将重要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其他信息系统根据需要向读写器发送指令,对标签进行相应操作。基于有线传输网络+RF ID卡(射频标识卡)的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组成
14、,如图1所示。RF 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能实现对人员、设备或其他物品自动识别和数据交换的技术。与接触式识别技术不同点在于RF ID系统的电子标签和读卡器之间不用接触就可以完成识别。RF ID系统如果不采用光纤总线,系统安装的安监点数就会受到限制,覆盖面有限,无法满足大型、特大型煤矿的全矿井巷道监测的要求。1.3.21.3.2 基于漏泄电缆基于漏泄电缆+RF ID+RF ID 卡的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卡的矿井人员定位系统 漏泄通信是利用无
15、线电波在媒质作用下沿直线传播,在屏蔽电缆上每隔一段距离开一个小口,使基站发射出来的无线电波在空中传播出去以供移动设备接收,从而实现异地间的相互通信联络。煤矿井下漏泄通信系统是由漏泄电缆、监控主机、定位器、RF ID卡等构成。漏泄电缆:漏泄电缆是在同轴电缆的纵向上每隔一定的距离开一个小口,用以释放一定的无线电波信号,使移动接收设备接收到或供移动发射设备发射出来的电信号将此信号传送给基站,它相当于一个很长的天线。定位器:通过漏泄电缆与监控主机通信。RF ID卡:RF ID6 卡中存储有能够人员的信息,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通过定位器把目标的信息与传输到主机,从而实现矿井人员的定位。1.3.31.3
16、.3 基于基于 PHSPHS 小灵通定位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小灵通定位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基于PHS小灵通定位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包括基站控制器、基站、基站延伸器、PHS定位终端、定位服务器、定位客户端等组成部分组成。井下小灵通系统覆盖区域一般为煤主巷、辅运巷、进风巷、胶运巷、综采面、变电所等。基于PHS小灵通定位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组成。中心控制器:在网络中的位置类似于传统的PBX,该系统直接配置在企业内,上行采用PR I接口或FXO接口和PSTN网络连接,提供语音业务。下行FXS接口,为企业提供内部固定分机接入,BR I接口为企业提供专用无线通信基站的接入,从而提
17、供内部无线分机。企业型基站:企业型基站(简称基站)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RF设备,由中心控制器传来的ADPCM信号及电源馈电,通过一对双绞线传入基站的接口,信号通过基站的射频调制波发射,与手机间构成无线链路。基站线路延伸器:安装在中心控制装置和基站之间,可有效、简单地解决延伸距离的问题,简化了网络结构,降低了投资。PHS终端:包括定位手机和定位器,是专用无线系统的无线电终端设备。信号通过基站的射频调制发射,与PHS终端之间构成无线链路,从而实现无线通信。定位客户端:是用户用来设置、管理和维护定位系统的图形操作界面。PAS应用于煤矿井下通信时,其速度和井下的覆盖范围都不太理想,一个基站只能覆盖几百米
18、。如果要实现井下任何地方的无缝链接,则需要建很多的基站,不但成本造价高,而且维护量大,系统可靠性较低。1.3.41.3.4 基于基于 ZigBeeZigBee 技术的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技术的矿井人员定位系统 ZigBee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的双向无线通讯技术。主要用于距离短、功耗低且传输速率不高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也可实现周期性、间歇性和低反应时间等数据的传输。基于ZigBee技术的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在主巷道中铺设CAN总线网络,并安置基于CAN总线传输的传感器节点。在不便与铺设总线的采空区、综采工作面等地采用ZigBee无线传感器7 网络。网络节点可通过
19、自动读取移动目标的信息和信号强度,并以此来确定移动目标的位置信息,网络定位节点在已有通信电缆的地方直接通过RS-232接口与CAN总线或现有的通信电缆相连接,再通过交换机将信息上传至终端管理计算机,通过井下人员跟踪定位软件系统处理,实现人员跟踪定位。ZigBee通信网络:包括固定定位识别基站和定位标签两部分。ZigBee无线网络技术的读写器(网络模块)安装在人员出入的井口及井下沿坑道每隔200m,工作面每隔50m的适当位置。每个网络模块自动组成1个ZigBee通信网络,这个通信网络实际是1个定位网络,每1个网络节点就是1个定位基站,内嵌在人员的安全帽或腰带上的定位标签以及安装在井下设备上的定位
20、标签,定时发射一定频段的射频信号,实现定位信息的登记。信息处理中心:主要负责各网络传输节点所发信息的存储,并能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显示,将信息以网络形式供其它有权限的成员查阅。浅析矿井人员定位系统中的定位技术浅析矿井人员定位系统中的定位技术 2 2 基于基于 802.15.4/802.15.4/Z ZigigB Beeee 的无线传感网络定的无线传感网络定位简介位简介 2.12.1 无线传感网络无线传感网络 2.1.12.1.1 无线传感网络定义无线传感网络定义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即是由大量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网络
21、系统,它能够实现数据的采集量化、处理融合和传输。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构成了传感器网络的三个要素,无线传感网络综合了微电子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先进技术。它能够协同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网络覆盖区域中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处理后的信息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并以自组多跳的网络方式传送给观察者。具体的来讲,WSN 兼具感测、运算与网络的能力,通过传感器来侦测周围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气体浓度、震动幅度等,并由无线网络将搜集到的信息传送给监控者,监控者解读报表信息后便可掌握现场状况进而维护和调整相关系统。8 图图 1 1 一种简单的无线传
22、感网络一种简单的无线传感网络 2.1.22.1.2 无线传感网络的由来无线传感网络的由来 WSN(无线传感网络)的构想最初是由美国军方提出的,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所计划署(DARPA)于 1978 年开始资助卡耐基梅隆大学进行分布式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这被看成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雏形。从那以后,类似的项目便在全美高校间广泛展开,比较著名的有 UC Berkeley 的 Smart Dust 项目,UCLA 的 WINS 项目,以及多所机构联合攻关的 SenslT 计划等。从无线传感网络的发展来看有其形成的社会和技术基础:1)由于国防、工业、农业、商业、环保、医疗、卫生等发展的需要,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
23、和社会安全的日益重视,再加上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这样一来就需要寻求一种技术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方便地进行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信息并进行处理,从而监控者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控制,这是无线传感网络形成的社会基础。2)由于 WSN 是一种跨学科的技术,因此当现代传感器技术、微机电系统、微电子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并开始相互融合的时候 WSN 才应运而生,这是无线传感网络形成的技术基础。另外,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对无线传感网络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美国能源部在 2002 发布的“面向 21 世纪的工业无线技术”白皮书中首次提出将 WS
24、N 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其中将适合在恶劣的工业现场环境使用,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超低能耗、实时通信等特点的一类特殊的 WSN 称为工业无线技术,并指出它是到 2020 年美国实现工业整体能耗降低 5%目标的重要手段。同时,2003 年 MIT 技术评论在预测未来技术发展的报告中将无线传感网络列为改变世界的十大新技术之一。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无线传感网络研究首次正式出现于 1999 年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领域方向研究的一项“重点地区灾害实时监测、预警和决策支持示范系统”报告中。2006 年 4 月,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传感网络及信息处理”列入其中。在国
25、家“863”计划和“973”计划中,也将 WSN 列为支持项目予以资助,并由相关的研究所和高等院校承担研究。2009 年 8 月 7 日,温总理在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考察时指示7:一是把传感系统和 3D 中的 TD 技术结合起来;二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三是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有理由相信这一系列的举措必然会推动我国无线传感网络的快速发展。9 2.1.32.1.3 无线传感网络的结构无线传感网络的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通常由全功能设备(Full Function Device,FFD)节点、精简功能设备(Reduced Function Dev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zigbee 无线 传感 网络 井下 矿工 定位 方案 综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