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1-6单元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pdf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1-6单元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1-6单元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pdf(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1-6单元知识点提纲第一单元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单位1、单位: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2、长度单位国际标准单位:米(m )长度的其它单位及换算0 1 2 3 6 93.2nm=3.2xl03_9mm=3.2xl0-6mm来分夹厘米亳夹X纳 米2.2cm=2.2xl06 2|im=2.2xl04pm二、.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2、刻度尺的观察:零刻度线:没有零刻度线要确定临时零刻度线。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最小刻度: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准确。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对:使刻度
2、尺的零刻度线要对准物体的一端(对齐)。放: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的一边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放 正 紧 靠)。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正视)。记:测量结果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准确值: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出的刻度。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第1页 共5 1页分 度 值1 c m3.3 c m分 度0.1 c m0 1 2 3 4 5 cm0 1 2 3 4 5 cm3.3 0 c m4、间接测量:累积法化曲为直等三、时间测量1、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单位换算l h=6 0 m i m=3 6 0 0 s2、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秒表四、误差1、误差:真实
3、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2、误差总是存在,不可避免,错误不是误差。3、原因: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4、减少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第二节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位置的变化:距离或方位变化。二、参照物1、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2、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被选定,就假定该物体为静止的。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研究对象不能作为参照物。3、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空中飞机加油,受油机和加油机飞行的方向,速度是相同的,互为静止。联合收割机和卡车以对方为参照物互为静止。第2页 共5 1页接力跑等。第三节运动的快
4、慢一、速度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相同时间比路程2、速度定义: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v=s/t s=v t t=s/v单位:国际单位:米/秒m/s-k m1 m/s=10y-=3.km/h-h36001 m/s =3.6 k m/h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及含义:人 步 行l m/s,自行车5 m/s5 m/s表示物体每秒通过的路程为5 m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定义: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特点:(1)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2)速度是一定值,路程与时间成正比;(3)速
5、度大小不随路程和时间变化。图象分析A:静 止B:匀 速 直 线C:匀 速 直 线D变 速2、变速直线运动第3页 共5 1页定义: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要指明是哪一段时间内或哪一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某段的速度=m t例I:前一半时间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速度为,2,问整个过程平均速度V?1=V t=V/s2=V t=v2t%=tj+t2=t+t=2t$总=电+$2=丫 仃 +丫 2t平均速度V=箜=JS1+S2 _ Slf+y2fti+ti 2/V1+V22例2:前一半路程速度为V ,后一半路程速度为V 2,问整个
6、过程平均速度V?S 尸1 ti s AV2 t2,-Y-I-1-1平 均 速 度 丫=隆=与 底-=/华t总t l+t2 +-、小 八V.V2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原 理:V=S/t测量工具:停表刻度尺斜面的作用:使小车获得下滑动力,加速下滑。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较小,原因是便于计时,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第二单元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传播第 4 页 共 5 1 页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3、振动停止,声音的产生就停止。转换法:将不容易观察的现象用容易观察的现象显示出来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
7、中传播。4、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称为声波。三、声速1、声音可在介质中每秒传播的距离为声速。2、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种类有关。一般,固体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1 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 4 0 m/s o3、声音的反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称为回声。人耳能分清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 秒。人到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1 7 n l 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路程:3 4 0 m/s*0.l s=3 4 m)例题:在汽车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2米/秒的速度向前行驶时,鸣笛一声,2秒后司机听到鸣笛的回声,问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 有5页 共5 1页四:实验突破:探究声音
8、的传播条件一、实验装置接抽气机二、考查要点 q-11、实验操作:给电铃通电,电铃发声,2、四:实验突破: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一、实验装置接抽气机三、考查要点3、实验操作:给电铃通电,电铃发声,用抽气机不断抽取容器内的空气。4、实验现象:随着空气越来越少,听到的声音会越来越弱。5、实验方法:实验与推理相结合随着空气越来越少,听到的声音会越来越弱。如果没有空气,就不能听到声音,进而得出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三、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第二节声音特性一、音调1、音调:声音的高低。2、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的快慢决定。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3、频率及单位频率:物体每秒
9、内振动的次数。第6页 共5 1页单位:赫 兹(Hz)100H z表示物体每秒振动100次。4、波形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振动频率大音调高5、超声波与次声波高于20000H z的声音叫超声波(地震台风海啸核爆炸大象);低 于20H z的声音叫次声波(蝴蝶振动)。人不能听见次声波和超声波。二、响度1、响度:声 音 的 强 弱(大小)。2、响度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响度与距离:距声源越远,响度越小。4、波形图振幅小响度小振幅大响度大5、应用喇叭:使声音在传播方向上得到加强,能传更远。医用听诊器:使声音沿着管道传播,减小声音的发散,增大响度。三、音色1、声音的品质,与发声
10、体的材料与结构有关。2、波形图波形不同音色不同很容易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第7页 共5 1页闻其声而知其人,西瓜的生熟,瓷器的好坏等。四:乐器1、管乐器:改变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改变音调;越短,音调越高。2、弦乐器: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决定。弦越短、越细、越紧,音调就越高。第三节声音的利用一、大自然的声音次声波:大象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超声波:蝙蝠、海豚二、声音与信息1、声音能传递信息2、回声定位:发声体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3、具体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实例回声定位倒车雷达声纳B超彩超探伤距 离S=vt/2(注意要除2)三
11、声音与能量1、声音能传递能量。2、具体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实例超声波清洗(洗牙)超声波碎石超声波除尘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8页 共5 1页一、噪声的来源1、噪声:物理学概念:发声体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环保学概念: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二、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1、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 B)为单位表示。2、噪声的危害的表现:心理和生理的影响。3、噪声强弱的三条界线:5 0d 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7 0d 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9 0d B,会破坏听力。三、控制噪声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鼓膜的
12、振动引起听觉。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防止噪声产生(从声源处减弱)如给汽车排气管加消声器,中、高考期间禁止鸣笛等。阻断噪声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靠近市区的高速公路上加隔音板或植树造林。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如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下工作时可佩戴耳塞、耳罩等。第三单元物态变化第9页 共5 1页第一节温度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二、温度计1、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构造:玻璃泡毛细管液体液体温度计种类:水银煤油酒精常用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 体温计寒暑表三、摄氏温度1、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摄氏度;沸水温度定为100摄氏度;然后
13、100等份,每份为1摄氏度。2、读法:例 5 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负 10摄氏度)。四、温度计的正确使用1、温度计的观察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即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在被测液体中央,不能碰到容器底及容器侧壁(放在被测物体中央)。要等示数稳定后才能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来,且视线要与液柱相平(正视)。五、体温计1、量程:354 2摄氏度 分度值:0.1摄氏度2、特殊的结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设计有很细的弯管,导致水银遇高温能上,遇低温不能下,测量前应甩一下,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第1 0页 共5 1
14、页思考:把一支无刻度的温度计放入冰水温合物中时,水银柱稳定后长20cm,把它插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里,水银柱稳定后长为40cm,将它放入某液体中,水根柱稳定后长25cm,此 液 体 的 温 度 是25 C。,40cm 100方法一:十20cm 100川10!15tt .(25-20)x5、20cm 0Cr 40cm 100C 代入y=kx+b得y=5x-100方 法 二:1 20cm 0把尸2511代入,可解得25第二节熔化和凝固一、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二、熔化和凝固的图像及特点、条件:品体熔化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1)段表示海波是液态,
15、放 热 填,温度.降 低。,温度/C“一 _ 时间/mn(2)EF段表示海波的物态是 固 液 共 存,放热,温 度 不 变。(3)尸G段表示海波的状态是一固态,放 热,温度降 低。晶体凝固特点: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凝固条件:降到凝固点继续放热三、熔点和凝固点1、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海波、冰、食盐、蔡、各种金属等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蜡、松香、玻璃、沥青等2、熔点和凝固点定义: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第 1 1 页 共 5 1 页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应用:在寒冷地区选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的凝固点要低。
16、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1、物质在熔化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且晶体在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时温度保持不变。2、应用: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摄氏度。下雪不冷,化雪冷。(雪在熔化时吸热)质量相等的0 摄氏度的冰比0 摄氏度的水效果要好(因为冰比水多了一个熔化吸热的过程)。第3节汽化和液化一、汽化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2、汽化的方式:沸 腾 蒸 发二、沸腾和蒸发1、沸腾定义:达到沸点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特点及条件:沸点(1)定义: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第1 2页 共5 1页(2)常见液体的沸点:应用:测量高温应用水银温度计,水银比酒精的沸点高。油煎饺子易焦,油的沸
17、点高(3 0 0 摄氏度);水煮饺子不会,水的沸点只有1 0 0 摄氏度。2、蒸发定义: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液体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应用:(1)吹风扇感到凉快,是风加快了蒸发,而蒸发是吸热,有致冷作用。(2)冬天洗头后用吹热风,为了加快蒸发,使头发尽快干。避免加快蒸发的方法:蔬菜低温保存食品用袋包装用管道进行滴灌三、液化1、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2、液化的方式:加压如液化气冷却如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3、液化放热:如蒸包子蒸菜等4、液化的事例:第1 3页 共5 1页日常生活里常见的液化现象有:
18、天冷时,温暖的屋子(车内)的窗玻璃内部表面出现的水珠。夏天,从冰箱保鲜室取出的原本表面干燥的玻璃器皿,一会儿,表面便有小水珠(茶叶)。夏天吃冰棍时,可以看见冰棍附近有白气,那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夏天,自来水管外会有挂有水珠;戴眼镜的朋友在吃饭时,经 常 被“挡住视线(牙 科 ,这也是液化现象;夏天的早晨,露珠的形成;梅雨季节,瓷砖上的水;冬天,人的口中会呼出“白气”;秋天的雾的形成;烧开水时,容器盖子上方周围出现的白气”。第 4 节升华和凝华一、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中物质需要吸热。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中物质需要放热。
19、二、升华和凝华实例升华:碘鸽丝干冰冰冻的衣服雪人变小樟脑球凝华:碘 鸨 丝 雪 霜 冰 雹 窗 花 雾 淞第 四 章 第 1 节光的直线传播一、光源1、定义:正在自行发光的物体。2、分类:天然光源:太阳(恒星)萤火虫闪电。人造光源:电灯手电筒等二、光的传播1、光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光线:用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路径和方向。4、光的直线传播应用与解析:影子的形成日食与月食第1 4页 共5 1页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实矍 _ 倒其它应用:打靶三点一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手影,皮影,立竿见影三、光的传播速度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 年级 上册 物理 期末 复习 单元 知识点 提纲 练习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