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审清每一道题的题文表述;标清每一题答题的关键所在;写清每一处关键的答案要点。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7 题 33分)1.名句名篇默写题与文学常识题知识范围:课标建议的60个背诵篇目;文学常识以中国古代作家为主及60个背诵篇目名称、作家及朝代。默写时要注意:(1)今年高考是四选三选默,选择最有把握的几句来填写,千万不要多默。(2)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书法。(建议拿到试卷就先填写默写内容)(3)要 求“一字不差”。如默写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几个字,后面想起来了再默。2.诗歌鉴赏题考纲陈述:(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
2、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 副 词(如:孤独自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3、)【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写明白:此诗写了【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1.离别类:双鲤
4、、尺 素(远方来信),月 亮(思乡或团圆),鸿 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 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 草(离愁别恨),鹏 鸽 鸟(叫 声(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2.情爱类:莲(音 同“怜”表达爱情),红 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 叶(传情之物)。3.人格类:菊 花(清高),梅 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4.悲情类:梧 桐(象征悲凉),乌 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 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5.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 桂(科举及第),采 薇(隐居生活),南 冠(囚犯),柳 营(
5、军营)。东 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
6、家的思念;或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常式问:的方法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 写(想象联想)与实写;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3.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4.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第三种:抒情方式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第四种:结 构(构篇)方式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
7、,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作用?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文言文阅读(5 题,21分)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预备知识一:如何读懂选文(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
8、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预备知识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讪(黜)(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6)表恢复的:复、还(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8)表辞去的
9、: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预备知识三: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诸焉盍旃叵如何答好每一道题3.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说明文常采用总
10、分要领:阅读传记要注意意必须严格服从题目的指向(作文的标题也不得改变)。值得指出的是,如 以“一枝一叶一世界”(05年浙江),“雕琢心中的天使”(06广东)为话题作文,尽管话题即观点,但也可以反过来立意,“一枝一叶未必一世界”“心中的天使不需雕琢”(保持人的本真美)。广东省作文评分标准中对这样的立意是认可的(05年“纪念”也可以立意为“无须纪念”),因为它符合“在话题范围内”的要求。(三)材料作文审题与话题作文的比较:请比较下面两则材料并加以区别:材 料 1:“一只老鸟指着开着门的鸟笼对它的几个孩子说“进去吧,我早就为你们准备好了家“不,我们要上天!”它的孩子回答说。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
11、文。材料2:有人说当代中学生常常是矛盾的。一方面,带有个性的脸颊,他们开始认识到自我,自信“我就是我”;另一方面,在缤纷炫目、而且必须面对的生活面前,他们有时也迷茫,常常会问:“谁能告诉我,我是谁?”请你结合成长中的亲身经历,以“我的故事”为话题,讲出一段真实的体验和感受。通过比较,我们很容易发现,由于材料的“功用”不同,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前一则材料,是文章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同学们必须找准材料的“焦点,审清 自立”这个题旨后才能构思写作;而后一则材料,仅仅为我们提示了一个内容指向,其写作范围也要比前者大得多。在写法上,以往的材料作文很容易套用“三段论”、“四步法”。引述材料、分析材料、联
12、系材料、归结材料几乎成了这类作文固定的写作模式(并不是说这种模式完全要不得,作为基础训练它是可以的,但在选拔考试中,这种模式作文肯定占不了什么优势)。而话题式材料作文,除了明确限定性内容外,同学们在写作时,完全可以从简审题,突破传统材料作文所形成的种种程式,在它为同学们提供的最广阔的思维空间里,大胆地发表对事物的高见,不拘一格地写出社会生活的五彩缤纷,写出自己的最精彩的故事。第 二步:作 文 的 立 意(中心观点的确立)(-)话题作文的立意(中心观点的确立):话题作文的立意应考虑的几个方向:一是使要话题表达的主题更加明确;一是使话题要表达的主题更加具体;一是使话题要表达的主题易于深化;一是使话
13、题要表达的主题更为新颖。从话题作文的话题结构特点看,话题可分为词语型话题、句子型话题、关系型话题。(1):词 语 型 话 题(包括独词类,偏正短语类)的立意:词语型话题,中心论点可用其造句进行提炼。对话题采用“前添加,后添加,中间添加”的办 法(添加定语状语等修饰语,或添加主谓宾等主干成分),“宽题走窄”,使话题更具体明确,或把话题补充为一个句子。那么,文章的立意也就出来了。如:话 题“脸”(05江西)扩展为短语:妈妈的脸,孔繁森的脸,曹操的脸;城市的脸,中国的脸,地球的脸;美化脸部,化装脸部;美丽的脸,丑陋的脸。扩展为句子:我希望有一张天使的脸;笑容,写在脸上;三国史是 一 部“脸”史;请你
14、收起伪善的脸;改革开放的成果展露在人们的脸上。再 如2005年高考山东卷的话题“双赢的智慧”,我们就可以造出这样一些句子来:经商中需要双赢的智慧,中国对外交往中也需要双赢的智慧,人际交往中更需要双赢的智慧;集体和个人应实现双赢的智慧,双赢的智慧来自双方共同的需要,双赢的智慧可以实现共同发展这样一来,思路展开了,理解话题也就变得容易多了,立意也就出来了。:句 子 型 话 题(包括主谓短语类,动宾短语类)的立意句子型话题,其本身就是中心论点,但任须通过添加不同类型的六种成分具体化,从而列举出不同的立意。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从对象的角度添加:谁雕琢心中的天使?添加主语或通过添加不同的类属定语细化主
15、语-(我,妈妈,孔子,丛飞,巴金,李白-)雕琢心中的天使 从原因的角度添加:为什么要雕琢心中的天使?给 谓 语“雕琢”添加各个层面的原因状语-因 为(责任感,使命感;人生有追求,个人有理想;-)而雕琢心中的天使 从办 法(方式)的角度添加:怎样雕琢心中的天使?给 谓 语“雕琢”添加各种的方式状语-(用爱,用奉献,用执着;用改造自己,用保持本色;用勇敢,用坚强,用献身)雕琢心中的天使 从宾语的类属角度添加:雕琢心中的什么样的天使?从宾语的类属角度添加定语-雕琢 心 中(人格高尚,才能卓越,形象高大,本色纯真,贡献巨大)的天使 从后 果(意义)的角度添加:雕琢心中的天使就会怎么样?在话题后面添加词
16、语或句子-雕琢心中的天使(自己幸福,人生精彩,社会美好;天地宽广,人际和谐,社会进步-)(3):关系型话题的立意: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这种关系即为中心论点。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 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 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2.是非取
17、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3.辩证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二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和而不同”,须理解为“既要做到 和,又要做到 不同”,意 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
18、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5.条件结果关系:即话题两个要素之间为一是其中另一个的条件。也可称这为有此就有彼式。(3)分论点的提炼与表述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一一个“分论点”。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先确定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提炼分论点的常用方法有:1.追问原因法一一即问一个“为什么”追问原因法,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由于因果联系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
19、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因此,运用因果分析法形成分论点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例 1:古训说:“不以规矩,难以成方圆”。现代人说,如何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框框,突破规矩。请 以“规矩”为话题作文。分析:先把话题(题目)扩展成一个句子(中心论点):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再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没有规矩,集体不能稳定;没有规矩,国家不能发展。例 2:2000年的高考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提炼:话 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本身就是一个句子(中心论点),无须扩展。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人们
20、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评判事物时所持的标准不同。2。追问办法法一一即问一个“怎么办”所谓追问办法法,就是解决论证中的“怎么办”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途径。这些具体措施和途径往往就是文章的分论点。采 用“追问办法法”提炼分论点,也必须先确立中心论点。例 1:06年湖南高考,题 目“谈意气”。提炼:先把题目“谈意气”中的关键词“意气”扩展成一个句子(即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然后追问:人怎样才能有意气?于是得到三个分论点:坚韧不屈,不畏风霜,不畏冷雨;勇敢不惧,勇往直前,不怕牺牲;自信乐观的,几多风雨阴霾,总能拨开云雾见阳光例 2:命题作文 学会欣赏别人。提炼: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无须
21、扩展成句子。围 绕“怎样学会欣赏别人”提出解决问题的三个具体做法(亦即三个分论点):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并借鉴,不求全责备,不嫉贤妒能;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3.追问结果法一一即问一个“会怎样”追问结果法,就是把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作为前提,去推想在这个前提下将会产生的结果(意义、价值、影响)。例 1:话 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提炼: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前提,可以去阐发“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意义(结果)。这样我们可以想到:在思维领域,正因为答案的丰富多彩,才有那么多发明创造,才
22、有“百家争鸣”的局面;在文学艺术领域,正因为答案的丰富多彩,才有风格的多样、创作方法的多样,才 有“百花齐放”的绚丽多彩;在经济领域,正因为答案丰富多彩,我们经济才繁荣,社会生活才丰富多彩。例 2:题 目 这山望着那山高提炼:题 目 这山望着那山高即为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用推想结果的方法提炼: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永不满足;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精益求精;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进取开拓;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力争上游。4.追问对象法一一即问一个“关涉到哪些人事物”追问对象法,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谓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
23、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例 1:06年广东高考,话 题“雕琢心中的天使”提炼:将话题变具体一点为“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为它作中心论点,谓 语“雕琢”可涉及的人有:丛飞,李春燕,洪战辉等,于是可以组合成文章主体部分的三个内容:丛飞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李春燕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洪战辉等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例 2:以 最美的颜色”为话题作文提炼:把话题补充为“什么是最美的颜色”,于是可得到分论点:绿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是生命的颜色;红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象征热情;白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象征纯洁。5.追问内容法即问一个“关涉哪些方面”追问内容法,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
24、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宾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例1:06年广东高考,话 题“雕琢心中的天使”提炼:将话题补充为一个句子:一代大家辛弃疾雕琢心中的天使。然后对宾语“天使”具体化,即得到分论点:一代大家苏轼把自己雕琢成爱国的天使(国家危难时);一代大家苏轼把自己雕琢成的乐观的天使(受贬时)一代大家苏轼把自己雕琢成的词坛的天使(文学上)。例2:拒绝窝囊废文题提炼:题目即为中心论点。对“窝囊废”进行分析,分析它的能指和所指,可以形成三个分论点:(1)拒绝平庸无能者(提倡德才兼备);(2)拒绝怯懦无聊者(提倡敢作敢为);(3)拒绝鼠目寸光者(提倡志存高
25、远)。分论点的表述:1 .“扣得住”,是说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2.“分得开”,是说所列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3.“排得顺”是说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第三步确定文体与构篇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文体要固定;文体特征要鲜明,文体不限不代表没有文体,要写什么象什么。记叙文要三分之二的篇幅落足于叙述,议论文反之。写记叙文,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用第一人称入文,不喊口号、情真意切。写议论文要注意事例贴切、事理的分析、引用后的引申,做到首尾呼应。(如何确定文体体和如何选择全文结构见后面10篇例文)。第 四步扣住话题(题目),写出亮点1、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语文 满分 答题 技巧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