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新高考物理实验题100题汇总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四川省自贡市新高考物理实验题100题汇总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自贡市新高考物理实验题100题汇总含解析.pdf(1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word版可编辑】四川省自贡市新高考物理精选实验题100题汇总精选高考物理实验题100题含答案有解析I.某物理实验小组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测定电压表V1的内阻,可选用的器材如下:B.电压表V2:量 程 1 5 V,内阻约21kCC.电流表A:量程3 A,内阻约1.D.定值电阻Ri:2.IkflE.滑动变阻器Ri:F.滑动变阻器R2:1 2kQG.电源E:电动势约为1 2 V,内阻忽略不计H.开关、导线若干(1)现用多用电表测电压表V1的内阻,选择倍率“xlU”挡,其它操作无误,多用电表表盘示数如图所示,则电压表V i的内阻约为 Q.(2)为了准确测量电压表V1的内阻,两位同学根据上述实验器材分
2、别设计了如图甲和乙两个测量电路,你认为(选填“甲”或“乙”)更 合 理,并在实物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图补充完整.(3)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该选用一(选填“Ri”或“R2”).(4)用已知量Ri和 Vi、V2的示数Ui、口来表示电压表V i的内阻Rv尸【答案】(1)3411;(2)乙;连图如图;(3)Ri;(4)L JL-【解析】试题分析:(1)用多用电表测得的电压表的内阻为34X111Q=34UC;(2)甲图中,因为电压表V2的电阻与R i阻值相当,通过电压表V2的电流不能忽略,故用通过R i的电流作为通过V i的电路,则误差较大;故用乙电路较合理;电路连接如图;(3)实验中滑动变阻器要
3、用分压电路,故用选取阻值较小的Ri;R;q.u#。(4)根据欧姆定律可知:V l 必 心 U,U以考点: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名师点睛】此题使用电压表及定值电阻测定电压表的内阻;关键是要搞清实验的原理,认真分析实验可能带来的系统误差,结合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来处理实验的结果;此题是伏安法测电阻的改进实验,立意较新颖,是一道考查学生实验能力的好题.2.一根均匀的细长空心金属圆管,其横截面如图甲所示,长度为L,电阻R 约为5。,这种金属的电阻率为P,因管线内径太小无法直接测量,某同学设计下列实验方案尽可能精确测定它的内径d;(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管线外径D,图乙为螺旋测微器校零时的示数,用该螺旋测微
4、器测量的管线外径读数为5.200m m,则所测金属管线外径D=mm.(2)为测量金属管线的电阻R,取两节干电池(内阻不计)、开关和若干导线及下列器材:A.电流表00.6 A,内阻约0.05QB.电流表03 A,内阻约0.01。C.电压表03 V,内阻约10k。D.电压表01 5 V,内阻约50kCE.滑动变阻器,010。(额定电流为0.6A)F.滑动变阻器,0100。(额定电流为O.3A)为准确测出金属管线阻值,电流表应选_ _ _ _ _ _,电压表应选_ _ _ _ _ _ _,滑动变阻器应选_ _ _ _ _ _ _(填序号)如图丙所示,请按实验要求用笔代线将实物图中的连线补充完整_ _
5、 _ _ _ _.(4)根据已知的物理量(长度L、电阻率p)和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电压表读数U、电流表读数I、金属管线外径D),则金属管线内径表达式(1=【解析】【详解】(1)口1螺旋测微器校零时的示数3.3x0.01 mm=0.033mm螺旋测微器测量的管线外径读数为5.200m m,则所测金属管线外径D=5.200-0.033mm=5.167mm.(2)2 两节新的干电池电动势为3 V,因此电压表选择3 V 的量程,即为C;网因为电量中最大电流大约为E 3=-A =0.6AR 5为了测量的精确,电流表应选择A,4 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式接法,因为待测电阻较小,所以滑动变阻器选择E.(3)5
6、由于待测电阻的平方小于电压表与电流表内阻的乘积,属于小电阻,所以电流表采用外接法,连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接头错误,应该在接线柱;A(4)该实验需要测量空心金属管的内径,通过欧姆定律测出电阻的大小,结合电阻定律测出横截面积,从而根据外径求出内径的大小.故所需测量的物理量为金属管的长度L、金属管的外径D、加在管两端的电压U、通过管的电流强度I.据欧姆定律得,R =t,又 7?=P 白,则 5=凶,因为I S U5=()2-(-)2解得:,24pILV 7TU3.某同学想将一量程为1mA的灵敏电流计G 改装为多用电表,他的部分实验步骤如下:(1)他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灵敏电流计G 的内阻请在乙图中将
7、实物连线补充完整_ _ _ _ _ _ _ _ _ _ _ _;闭合开关多后,将单刀双置开关S2置于位置1,调节滑动变阻器R i的阻值,使电流表Go有适当示数Io:然后保持R i的阻值不变,将开关S2置于位置2,调节电阻箱R 2,使电流表Go示数仍为Io。若此时电阻箱阻值R2=200。,则灵敏电流计G 的内阻R*0(2)他将该灵敏电流计G 按图丙所示电路改装成量程为3mA、30mA及倍率为“xl”、“xio”的多用电表。若选择电流30mA量程时,应将选择开关S 置于(选填a”或b”或c”或d”),根据题给条件可得电阻Ri=Q,Rz=插孔A 插孔B丙(3)已知电路中两个电源的电动势均为3 V,将
8、选择开关置于a 测量某电阻的阻值,若通过灵敏电流计G的电流为0.40m A,则所测电阻阻值为【答案】如图所示:【详解】20010 90 150(1)由原理图连线如图: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两情况下的电流相同,所以灵敏电流计G 的内阻Rg=200Q;由表头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原理可知,当开关接b时,表头与R2串联再与R i串联,此种情形比开关接 c 时更大,故开关应接b由电流表的两种量程可知:接 C 时有:K+R,=2 0 x l?Q=1OOQ1-2x10-3接 b 时有:29x10-34=1x10-3x(200+6)联立解得:飞=10。,&=90。;3 接 a 时,心=3。小,多用电表的内阻
9、为:2正而。=1。皿此时流过待测电阻的电流为,0.4x(90+200)I=0.4+-10=所以总电阻为:-7。12x10-32 5 0 Q,所以测电阻阻值为150 Q。4.要描绘一只标有“9V、5W”字样小灯泡的完整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室可供如下器材:A.电流表Ai(量 程 1.6 A,内阻约为1.5Q)B.电流表A 2(量程3 A,内阻约为1.2。)C.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3k。)D.滑动变阻器4(阻 值 1 11。,额定电流1.8A)E.滑动变阻器&(阻值额定电流1.5A)F.定值电阻尺3=614。G.直流电源(电动势E=10V)H.导线和开关(1)请在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2)滑动变
10、阻器应选_ _ _ _ _;电 流 表 应 选 (填写元件前序号)(3)灯泡两端实际电压U。与电压表读数U 关系式为(4)根据该电路设计图进行实验,测得电压表的读数为U、电流表读数为L 若考虑电表的内阻,则此时灯 泡 的 电 阻 为 (用题目中所给字母或符号表示)【解析】【详解】(1)1描绘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电压与电流应从零开始变化,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由题意可知,灯泡额定电压为9 V,电压表量程为3 V,把电压表量程扩大为9 V,应给电压表串联一个定值电阻R3;电压表内阻远大于灯泡电阻,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2)3 灯泡额定电流为,P 5I=A1.56AU 9电流表应
11、选A;为方便实验操作,滑动变阻器应选择D;(3)4 定值电阻阻值是电压表内阻的2 倍,则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电压表两端电压的2 倍,故灯泡两端电压为Ui=3U;,U(4)5 由图示电路图可知,电流表读数为L 则通过灯泡的电流为/一一,则灯泡电阻5.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图乙是某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画出。已知A、B 两点间距离为右,D、E 两点间距离为乙,且有乙 4,交变电流的频率为了。小 车 一,打点计时器A B C D Ell K5 左;右M -I磋码和盘4L2回答下列问题。(1)纸 带 上 显 示 的 运 动 方 向 为;(选填“从左
12、向右”或“从右向左”)(2)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用题给物理量字母表示)(3)E 点的速度为v=(用题给物理量字母表示)。【答案】从左向右75(7LL j f30【解析】【详解】(1)口 小车加速运动,相邻两点间距离越来越大,所以依次打出点的顺序是E、I)、C、B、A,则纸带显示的运动方向为从左向右。(2)2交变电流的频率为f ,则相邻打点的时间间隔为T=-f则图乙中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为5T,由运动规律得Lt-L2=3a(5 T)2解得w-wC l-75(3)由运动规律得4=%(5 T)+;a(5 T)2vE=vD+a(5T)解上述两式得E 306.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
13、、质量的关系。实验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数据是按加速度大小排列的,第 8 组数据中小车质量和加速度数据漏记打点计时赛甲组号F/Nm/kga/m*s210.290.860.3420.140.360.3930.290.610.4840.190.360.5350.240.360.6760.290.410.7170.290.360.8180.2990.340.360.94(1)该同学又找到了第8 组数据对应的纸带以及小车质量,纸带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 z,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 个打出来的点未画出。请你帮助该同学求出第8组中的加速度a=_m/s2;(2)如果
14、要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需取表格中一组数据(填组号),做 尸 图 像;如果要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需取表格中一组数据(填组号),做图像。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法;做出即机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填“可以”或“不可以”)判 断 a 与 m 成正比。【答案】().90(0.890.92)2,4、5、7、9 1、3、6、7,8 控制变量 不可以【解析】【分析】【详解】(1)口 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 个打出来的点未画出,故相邻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02x5s=0.1s根据逐差公式可得X34-玉2=2%7 2 ,故加速度为“34+”23-(312+_ X24-TQ,4T2 4T2入04 1 402
15、 4024 T 2代入数据可得a=-1-0-.1-0-3-.-2-5;-3-.2-5-xlOi n _2m/s,2=0n.90m/,s 2.4x0.12(2)2 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需要保证质量不变,选 取 2、4、5、7、9 组数据。3 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力F 不变,选 取 1、3、6、7、8 组数据。4涉及多个变量时,需要控制其他变量恒定,改变其中一个变量,这种方法为控制变量法。分析丙图可知,7图线为曲线,并不能说明是正比例关系,故 应 作 图 线,研究a 与,成m m正比关系。7.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主要过程如下:A.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
16、功分别为W、2W、3W、;B.分析纸带,求出橡皮筋做功使小车获得的速度V】、V2、V3.C.作出W-v图象;D.分析W-v图 象.如 果 W-v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W 8v;如果不是直线,可考虑是否存在W8V2、W 8 V 3、W8 4 等关系.(1)实验中得到的一条如图乙所示的纸带,求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选填“AB”或“CD”)段来计算.2.93.7,4.9 6.5 7.2.7.2.7.27.2.)乙(2)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可以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整数倍增加B.通过改变小车质量可以改变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
17、C.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必需保持一致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3)在该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纸带足够长,点迹清晰的纸带上并没有出现一段等间距的点,造成这 种 情 况 的 原 因 可 能 是.(写出一条即可)【答案】CD ACD 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木板的倾角过大或过小【解析】【详解】(1)由图知:在 AB之间,由于相邻计数间的距离不断增大,而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所以小车做加速运动.在CD之间相邻计数间距相等,说明小车做匀速运动.小车离开橡皮筋后做匀速运动,应选 用 CD段纸带来计算小车的速度v.求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CD段来计算;(2)该实验中利用相同
18、橡皮筋形变量相同时对小车做功相同,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可以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整数倍增加.故A 正确,B 错误;为保证每根橡皮条对小车做功一样多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必需保持一致,故 C 正确;在中学阶段,用打点计时器测量时间时,为有效利用纸带,总是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故 D 正确;故选A CD.(3)在该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纸带足够长,点迹清晰的纸带上并没有出现一段等间距的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木板的倾角过大或过小.【点睛】明确了该实验的实验原理以及实验目的,即可了解具体操作的含义,以及如何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时注意数学知识的应用,本题是考查实验操作
19、及数据处理的方法等问题.8.有一个量程为3 V、内电阻约为4 0 0 0 0 的电压表,现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其内电阻(1)实验中可供选择的滑动变阻器有两种规格,甲的最大阻值为2000。,乙的最大阻值为1 0 0。应选用。(选填“甲”或“乙”)(2)实验过程的主要步骤如下,请分析填空。A.断开开关S,把滑动变阻器7?的滑片P 滑到 端;(选 填 或“A”)B.将电阻箱R的阻值调到零;C.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 的位置,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3 VD.开关S处于闭合状态保持滑片P 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R 的阻值使电压表指针指到 V,读出此时电阻箱”的阻值,此值即为电压表内电阻的测量值电压表内电阻的
20、测量值R测和真实值R真相比,有R测 R真.(选填“”或“【解析】【详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为分压使用,为保证测量电路供电电压不受滑片P 位置的影响,减小实验误差,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应远小于测量电路的电阻,故应选择10。的,即应选用乙;(2)在闭合S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移到某一端使电压表示数为0,即滑片应移到。端;3当电阻箱阻值为。时,电压表满偏为3 V;接入电阻箱后认为电路测量部分的总电压不变,仍为3 V;当电压表读数为1.5 V时,电阻箱两端电压也为1.5 V,则电压表内电阻与电阻箱阻值相等;(3)4电阻箱与电压表串联后,测量电路的电阻增加,则测量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稍大于3.0 V,则电阻箱
21、两端的电压稍大于1.5 V,则电阻箱的阻值大于电压表的阻值,即有R测 R真9.热敏电阻包括正温度系数电阻器(PTC)和负温度系数电阻器(NTC)。正温度系数电阻器(PTC)在温度升高时电阻值越大,负责温度系数电阻器(NTC)在温度升高时电阻值越小,热敏电阻的这种特性,常常应用在控制电路中。某实验小组选用下列器材探究通过热敏电阻R、(常温下阻值约为10.0H)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特点。A.电流表Ai(满偏电流10m A,内阻口=10。)B.电流表A2(量程01.O A,内阻n 约为0.5。)C.滑动变阻器Ri(最大阻值为10。)D.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500。)E.定值电阻R3=990
22、CF.定值电阻R4=140QG.电源E(电动势1 2 V,内阻可忽略)H.电键、导线若干(1)实验中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加在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增大,请在所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必需的器材,应 选 择 的 滑 动 变 阻 器。(只需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即可)(2)请在所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必需的器材,在虚线框内画出该小组设计的电路图_ _ _ _o(3)该小组测出某热敏电阻Rx的 Iih 图线如曲线乙所示,NTC热敏电阻对应的曲线是一(填或)。(4)若将上表中的PTC电阻直接接到一个9 V,内阻10。的电源两端,则它的实际功率为 W(结果均保留2 位有效数字)【答案】C(2)2.0W(1
23、.92.1W)【解析】【分析】【详解】因为要求加在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增大,所以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为了便于调节,应选择最大阻值小的滑动变阻器,故填C。(2)2因为器材没有电压表,故用已知内阻的电流表A i串联一个大电阻R3改装成电压表。由于热敏电阻的阻值远小于电压表内阻,所以电流表应用外接法,电路图如图所示 3 把热敏电阻Rx的 hL 图线的纵坐标改成,(R,+G =1OO,即热敏电阻的电压,单位为V,图像就成为热敏电阻的。-/图 像。图像上的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电阻值。随电压增大,电流增大,电阻实际功率增大,温度升高。NTC热敏电阻在温度升高时电阻值减小,故对应的曲线是
24、。(4)做出9 V,内阻10。的电源的U /图像10864200.2 0.4 0.6 0.8 1.0其与曲线的交点坐标的乘积即为所要求的实际功率,为P=4X0.5W=2.0W由于作图和读书有一定的误差,故结果范围为1.9-2.1W.1 0.实验小组利用以下方法对物体的质量进行间接测量,装置如图1所示:一根轻绳跨过轻质定滑轮与两个相同的重物P、Q 相连,已知重物P、Q 的质量均为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在重物Q 的下面通过轻质挂钩悬挂待测物块Z,重物P 的下端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1)先接通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再由静止释放系统,得到如图2 所示的纸带,则系统运动的加速度a=m/s2
25、(结果保留2 位有效数字);在忽略阻力的理想情况下,物块Z 质 量 M 的表达式为M=(用字母m、a、g 表示);(3)实际情况下,空气阻力、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定滑轮中的滚动摩擦不可以忽略,物 块 Z 的实际质量与理论值M 有一定差异,这种误差是 误 差(填“偶然”或“系统_ 2ma【答案】8.0 系统g-a【解析】【分析】根据位移差公式Ax 求解系统的加速度。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M 的表达式。根据误差来源分析误差的性质。【详解】根据位移差公式醺=。7 2,解得系统运动的加速度为a=岑=(29 5 +3.29)-(22+2.6%心 向,2 二 8.。加T2 4x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自贡市 新高 物理 实验 100 汇总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