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新高考物理实验题大全100题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四川省遂宁市新高考物理实验题大全100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遂宁市新高考物理实验题大全100题含解析.pdf(1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word版可编辑】四川省遂宁市新高考物理实验题大全100题精选高考物理实验题100题含答案有解析1.小李同学利用激光笔和角度圆盘测量半圆形玻璃豉的折射率,如图2所示是他采用手机拍摄的某次实验现象图,红色是三条光线,固定好激光笔,然后将圆盘和玻璃砖一起顺时针绕圆心缓慢转动了 5角,发现光线恰好消失了(选填,或),那么这次他所测得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答案】=夜【解析】将圆盘和玻璃砖一起顺时针绕圆心缓慢转动了 5角,发现全反射,光线恰好消失;此时的临界角为C=4 5,则这次他所测得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n=V 2.sinC sin452.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桌面水平且粗糙,在牵引重物作用下,木块能
2、够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牵引重物触地且不反弹,木块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未碰到滑轮)。已知牵引重物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木块 打点计时器A牵引塞物某同学通过分析纸带数据,计算得到牵引重物触地前、后木块的平均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句和a 2,由此可求出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1=_ _ _ _ _ _ _ (结果用题中字母表示);在正确操作、测量及计算的前提下,从系统误差的角度,你认为该实验测量的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结果与真实值比较会(选填“偏大”、“偏小”“不变”);木块的质量为M=(结果用题中字母表示)。答案 偏大 7 2g a,+a2【解析】【分
3、析】【详解】牵引重物触地后,对木块由牛顿第二定律f/M g=M a2由此可求出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一g2在减速阶段产生加速度的力是滑动摩擦力和纸带受到的阻力,所以该实验测量的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结果与真实值比较会偏大。3牵引重物触地前,对木块和牵引重物分别用牛顿第二定律T-/,/Mg=M%m g-T=max联立解得q+a23.(某同学要测定某金属丝的电阻率。如图甲先用游标卡尺测其长度为 cm,如图乙再用螺旋测微器测其直径为 m m,如图丙然后用多用电表xlQ 挡粗测其电阻为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需进一步测其电阻,除待测金属丝外,实验室还备有的实验器材如下:A.电压表V(量程3
4、V.内阻约为15k。)B.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约为1C)C.滑动变阻器Ri(05C,0.6A)D.1.5V 的干电池两节,内阻不计E.开关S,导线若干请设计合理的电路图,并画在下图方框内 o用上面测得的金属导线长度1、直径d 和电阻R,可根据表达式p=算出所测金属的电阻率。【答案】6.015 1.770 6 见解析 工44/【解析】【详解】d)l.游标卡尺读数为:主尺读数+游标尺读数X 精度,此题读数为:6 0 m m+3x0.0 5 m m =60.1 5mm=6.0 1 5cm即金属丝的长度为6.0 1 5cm。2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固定刻度读数+可动刻度读数+估读,此题的读数
5、为:1.5 m m +2 7.3x0.0 1 m m =1.773 mm.即金属丝直径为1.773mm o3.多用表的读数为电阻的粗测值,为 6。RS _ 7id2R4.如 图所示,某小组同学利用D IS实验装置研究支架上力的分解。A、B为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感器,该型号传感器在受到拉力时读数为正,受到压力时读数为负。A连接质量不计的细绳,并可沿固定的圆弧形轨道移动。B固定不动,通过光滑较链连接一轻杆,将细绳连接在杆右端O 点构成支架,调整使得O点位于圆弧形轨道的圆心处,保持杆沿水平方向。随后按如下步骤操作:测量绳子与水平杆的夹角Z A O B =0;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用另一绳在O 点悬挂住
6、一个钩码,记录两个传感器读数;取下钩码,移动传感器A,改变。角,重复上述步骤,得到图示数据表格。F1/N1.0010.580.1.002 B/N-0.868-0.2910.865e3060。.150.根据表格数据,可知A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的力(填“F】”或“F 2”),并求得钩码质量为 kg(保留一位有效数字,g 取 10m/s2);(2)实验中,让 A 传感器沿圆心为O 的 圆 弧 形(而 不 是 其 它 的 形 状)轨 道 移 动 的 主 要 目 的 是.A.方便改变A 传感器的读数 B.方便改变B 传感器的读数C.保持轻杆右端O 的位置不变 D.方便改变细绳与杆的夹角。【答案】Fi 0.
7、05 C【解析】【分析】【详解】口 因绳子只能提供拉力,传感器示数为正值,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A 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为 2 对节点O,由平衡条件得 sin 30=mg解得m=0.05kg 网 让 A 传感器沿圆心为O 的圆弧形,移动传感器的过程中,传感器与O 点的距离保持不变,即 O 点位置保持不变,故 ABD错误,C 正确故选C5.某实验小组成员要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已知该干电池的电动势约为1.5V,内阻约为0.5052;实验室提供了电压表V(量程为3 V,内阻约3k。)、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为0.70。)、滑动变阻器R(10C,2A)、电键和导线若干。为了尽可能减小实验
8、误差,请在图1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图1图2(2)在 图 2 中 按 原 理 图 完 善 实 物 图 的 连 接(3)通过多次测量并记录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 和电压表示数U,利用这些数据在图3 中画出了 U-I图线。由图线可以得出此干电池的电动势E=V(保留3位有效数字),内阻r=。(保留2位有效数字)。图3(4)实验过程中,发现电流表发生了故障,于是小组成员又找来一个电压表和一个定值电阻,组成了如图4所示的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读出电压表Vi和 V2的多组数据5、5,描绘出二;-二:图象如图5所示,图线斜率为k,与横轴的截距为a,则 电
9、 源 的 电 动 势=,内阻r=(用 k、a、RO表示)。【解析】(1)电路直接采用串联即可,电压表并联在电源两端,由于电流表内阻已知,则应采用电流表相对电源的内接法;电路图如图所示。(2)对照电路图,实物图完善后如下图。(3)根据二=二一二二以及图象可知,电源的电动势为二=1.4 5N,内阻为二+二二=I f =喙 券 二=1.301故二=J.30二一 0;0二=0.60U;(4)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二=二+亭 二,变形得:二产二:二 三 一 三,口 Q口 *当二1 =。时,二;=Z,则有:手=二 笆&咨=二。解得:二=三,二=三。口 口 口 口 一 口 一 6.利用图示装置可以做力学中
10、的许多实验.打点计时g级命 1.编线 涓/均分长木幡)I I水平实总台 笆码(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此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须设法消除小车和木板间的摩擦阻力的影响B.利用此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并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时,如果画出的a-M 关系图象不是直线,就可确定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C.利用此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应将木板带打点计时器的一端适当垫高,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小车重力沿斜面分力补偿小车运动中所受阻力的影响(2).小华在利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a 与 力 F 的关系”时,因为不断增加所挂钩码的个数,导致钩码的质量远远大于小车的质量,则小车加速度a 的
11、值随钧码个数的增加将趋近于 的值.【答案】(1)C(2)g【解析】【分析】【详解】(1)A.此装置可以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但不需要平衡摩擦力,所 以 A 不准确;B.曲线的种类有双曲线、抛物线、三角函数曲线等多种,所以若a-M 图象是曲线,不能断定曲线是双曲线,即不能断定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应画出a-图象,故 B 错误;MC.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需要平衡摩擦力,方法是将木板带打点计时器的一端适当垫高,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小车重力沿斜面分力补偿小车运动中所受阻力的影响,从而小车受到的合力即为绳子的拉力,故c正确.(2)设小车质量为m,钩码质量为M,则对小车有:Mg-F=Ma对钩码
12、有:F-/.img=ma联立解得:M-uma-1M+m将上式变形为:叫 工,m1 +M可见当M m时,加速度a趋近于g.7.某同学要用电阻箱和电压表测量某水果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考虑到水果电池组的内阻较大,为了提高实验的精确度,需要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实验器材中恰好有一块零刻度在中央的双电压表,该同学便充分利用这块电压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既能实现对该电压表的内阻的测量,又能利用该表完成水果电池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他用到的实验器材有:待测水果电池组(电动势约4V,内阻约5 0 C)、双向电压表(量程为2V,内阻约为2 4。)、电阻箱(0 9 9 9 9。)、滑动变阻器()2()()。
13、),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及若干导线。(1)该同学按如图所示电路图连线后,首先测出了电压表的内阻。请完善测量电压表内阻的实验步骤:将K的滑动触头滑至最左端,将S拨 向1位置,将电阻箱阻值调为0;调节K的滑动触头,使电压表示数达到满偏;保持 不变,调 节 使 电 压 表 的 示 数 达 到读出电阻箱的阻值,记为&,则电压表的内阻&=。(2)若测得电压表内阻为2 Z。,可分析此测量值应_ _ _ _ _ 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 实 值。(3)接下来测量水果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步骤如下:将开关S 拨至_ _ _ _ _ _ (选填“1”或“2”)位置,将 K 的滑动触片移到最 端,
14、不再移动;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达到一个合适值,记录下电压表的示数和电阻箱的阻值;重复步骤,记录多组电压表的示数及对应的电阻箱的阻值。(4)若将电阻箱与电压表并联后的阻值记录为R,作 出 图 象,则可消除系统误差,如图所示,其中纵截距为6,斜率为火,则 电 动 势 的 表 达 式 为,内 阻 的 表 达 式 为.【答案】(1)K 半偏(或最大值的一半)尺(2)大于(3)2 左(4)l 1 kE=r-b b【解析】【详解】(1)由题图可知,当 s 拨 向 1位置,滑动变阻器飞在电路中为分压式接法,利用电压表的半偏法得:调节 R 使电压表满偏;.保持Ri不变,&与电压表串联;2.调节用使
15、电压表的示数达到半偏(或最大值的一半);网.则电压表的内阻R、与电阻箱示数与 相同。(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调节R2变大使电压表达到半偏的过程中,总电阻变大。干路总电流变小,由E=/-r+U外得。外变大,由电路知。外=。并+。右,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右侧分得的电压U右=I-R右 变 小,则。并变大,电压表半偏时,&上分得的电压就会大于电压表上分得的电压,那么R?的阻值就会大于电压表的阻值。(3)5M 6.测水果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利用伏阻法,S拨到2 位置,同时将4 的滑动触头移到最左U u 端。利用E=E=G +力;,联立求E、r。2 “2(4)7.网.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变形得
16、1 r 1 1 二-1 U E R E则r 1=k,=b,E E解得:l 1 kE=,v-ob b8.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图中A 为质量 为 M 的小车,连接在小车后的纸带穿过电火花计时器B,它们均置于已平衡摩擦力的一端带有定滑轮的足够长的木板上,钩 码 P 的质量为m,C 为弹簧测力计,实验时改变P 的质量,读出测力计不同读数F,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1)在实验过程中,(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满 足“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这一条件。(2)乙图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没有画出,已知电源的频率为f,由纸带可得小车的加速度
17、表达式为a=(用修、X2、X3、X4、f 来表示)。(3)实验完毕后,某同学发现实验时的电压小于220V,那 么 加 速 度 的 测 量 值 与 实 际 值 相 比(选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不需要 产 不变【解析】【分析】【详解】(1)口 该实验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绳子的拉力,故不需要满足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的条件。(2)根据逐差法可知,小车的加速度为a_ x3+x4-x2-xi=1+。一。一 西,1,4-(5T)2 100(3)3 根据(2)中所得到的加速度的表达式可知,加速度与电源电压无关,所以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是不变的。9.某实验小组调试如图1所示的装置
18、准备研究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实验小组悬挂祛码及祛码盘打出纸带并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祛码及祛码盘的总质量为m,打点计时器所接的交流电的率为5()Hz。(1)实验步骤如下:按图1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其中动滑轮与定滑轮及弹簧测力计相连的细线竖直调节长木板的领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匀速运动,其目的是一挂上祛码盘,接通电源后,再放开小车,打出一条纸带,由纸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改变祛码盘中祛码的质量,重复步骤,求得小车在不同合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则小车所受合外力为(2)实验过程中,关于祛码及祛码盘的总质量m 与小车的质量M 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
19、M 必须远大于m B.M 必须远小于mC.可以不用远大于m D.M 必须等于m(3)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则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为一m/s,【答案】平衡摩擦力 F C 0.15【解析】【详解】(1)1调节长木板的领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匀速运动,其目的是平衡摩擦力;2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则小车所受合外力为F;(2)3实验过程中,由于有弹簧测力计测得小车的拉力,则小车的质量M 可以不用远大于祛码及祛码盘的总质量m,故选C;(3)4 根据则为 一%=24,贝|J八 _ Xcd -Xa h2T2(7.51-7.21)x10-22x0.12m/s2=0.15m/s21
20、0.某实验小组要做“探究小车所受外力与加速度关系”的实验,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本 实 验 中(填“需要”或“不需要”)平衡摩擦力,(填“需要”或“不需要”)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2)该同学在研究小车运动时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在纸带上,连续5个点为一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依次为 xi=1.4 5cm,X2=2.4 5 cm,x3=3.4 6cm,刈=4.4 4 cm,x5=5.4 5 cm,x6=6.4 6 cm,打点计时器的频率f=50Hz,则打纸带上第5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m/s;整个过程中小车的平均加速度为 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
21、案】需要不需要。.4 9二/二7.0二/口;【解析】【详解】(1)本实验是通过力传感器测量的细线的拉力,要想将拉力作为小车的合外力,需要平衡摩擦力;由于拉力可以直接读出,所以钩码的质量不需要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2)频率二=50二二 则周期二=0.02二,连续5个点为一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二=5二=01二;第 5 个计数点的速度为二:=*=竺三/=0.4 9二/二,根据逐差法可知小车的加速j L J度为:二=三 士0M44+OJ)54+OM46-OJ)14S-0.0245-0.03469x0.0111.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动能定理。有下列器材:A.电火花打点计时器;B.220V
22、交流电源;C.纸带;D.细线、小车、硅码和祛码盘;E.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小垫木;F.刻度尺。(1)实 验 中 还 需 要 的 实 验 器 材 为.(2)按正确的实验操作,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乙,图中数据XA、XB和 XAB已测出,交流电频率为f,小车质量为M,祛码和祛码盘的质量为m,以小车、祛码和祛码盘组成系统为研究对象,从 A到 B 过程中,合力做功为,动 能 变 化 量 为,比较二者大小关系,可探究动能定理。【答案】天平 mgx,、B|(M+m)/2(xfi2-xA)o【解析】【分析】【详解】因为需要测量小车以及祛码和祛码盘的质量,所以实验中还需要的实验器材为天平。(2)以小
23、车、祛码和祛码盘组成系统为研究对象,平衡摩擦力后,系统所受合外力做的功为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速度等于平均速度X.X.X.cV,=A 2 T o i 2f区=_=&8 2 T o i 2z,f其动能变化量为纥=;(+而)说一;(知+加)*=:(M+m)/2(说 一 切Z Z O12.某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动能定理。A、B 处分别为光电门,可测得小车遮光片通过A、B 处所用的时间;用小车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表示小车通过A、B 点时的速度,钩码上端为拉力传感器,可读出细线上的拉力F。车小*ozK拉力传感器*fM垫块钩码图中BRAR-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小车上安装的遮光
24、片宽度如图丙所示,则宽度d=mm,适当垫高木板O端,使小车不挂钩码时能在长木板上匀速运动。挂上钩码,从 O 点由静止释放小车进行实验;保持拉力F=0.2N不变,仅改变光电门B 的位置,读 出 B 到 A 的距离s,记录对于的s和 tB数据,画出s-无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可求得小车的质量m=kg;(3)该实验中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有A.钩码和拉力传感器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B.画 出 唾 图 像 需 多 测 几 组 S、tB的数据C.测量长木板垫起的高度和木板长度D.选用宽度小一些的遮光片【答案】1.125 0.6 AC【解析】【详解】根据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规则可知,固定刻度为1m m,可动刻度为
25、12.5x0.01mm=0.125mm,贝嗨光片宽度:d=lmm+0.125mm=1.125mm,(2)2.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B,利用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知,小车通过光电门B 的速度dVB=设通过光电门A 的速度为V A,根据动能定理可知下 1 2 1 2Fs=mvR mv,2 2解得对照图象可知,斜率m _ 0.32F解得小车的质量m=0.6kg(3)3.A.小车受到的拉力可以通过拉力传感器得到,不需要钩码和拉力传感器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 A 错误;B.为了减少实验误差,画出S-VB?图象需多测几组S、tB的数据,故 B 正确;C.实验前,需要平衡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遂宁市 新高 物理 实验 大全 100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