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语文古诗阅读题讲析.pdf
《2023高考语文古诗阅读题讲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高考语文古诗阅读题讲析.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古诗阅读题讲析分析意象试题之一:分析景物形象考纲规定“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包括分析古诗中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两个方面,鉴赏古诗景物形象包括分析意象和分析意境两个方面。一、知识梳理1.什么是意象“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思,“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蕴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它 是“意”和“象”的结合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如“月是故乡明”中的“月亮”就是融合了作者杜甫思乡之情的一个意象。2.意象的分类(1)意象按内容可分为景、物、事、人等四大类。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景物,自然景物包括植物、动物和自然景观等,此外,意象还包括诗中所咏的社会事物、人物形
2、象、生活场景、历史事实等。(2)意象按表达的思想感情可分为送别意象、思乡意象、悲愁意象、言志意象等。如大雁、杜鹃、月亮等多表达思乡怀人之思,南浦、长亭、杨柳、酒等多表达离愁别绪。流水、落花、夕阳等多表达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等愁绪。梅花、菊花、荷花和竹子等多表达诗人高洁的品质。3.意象的作用:暗示性。意象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在具体的客观物象上,因而创造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含蓄美,充分体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达到了言约义丰、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使人读来余味无穷。如李 白 送友人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行踪不定,让人联想到游子漂泊在外;“落日”徐徐而下,让人联想到对友人的依恋,这两个意象
3、就是含不尽之意的眼前之景,充分体现了诗歌暗示性的特点。4.意象和意境的关系由多个意象组合成的情景交融的画面就是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材料,而意境则是意象迭加、组合的升华。意象与意境的相同点是两者都是主观的情、意与客观的景、象的结合。不同点是意境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整体性融合,是一个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如 天 净 沙 秋 思 中 第 一 句 的“枯 藤”“老树”“昏鸦”这三个意象叠加,形成一个萧瑟凄凉的画面,这幅画面表现出天涯孤旅者凄凉孤寂、思乡怀人的愁绪。这种情与景交融的画面就是意境。诗歌按意象数量可分为单一意象诗和复合意象诗。单一意象诗主要指只有一个中心意象承载情思的咏物诗,如
4、于 谦 的 石灰吟,整首诗就是一个中心意象石灰。复合意象诗是由多个意象组成的意象群来承载情思的诗。如柳宗元的 江雪中有“千山”“鸟”“孤 舟”“蓑笠翁”“寒 江”“雪”等多个意象,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二、题型分析1.(2 0 0 7年重庆卷)苏 轼 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2.(2 0 0 6年湖北卷)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3.(2 0 0 5年浙江卷)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4.(2 0 0 8年山东卷)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鉴赏古诗景物形象试题主要有四个考查方
5、向:一是准确分析诗中景物的特征,如 第1题要求分析海棠花的特点;二是分析景物中蕴含的情感,如 第2题要求分析水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三是分析景物的描写手法,如 第3题;四是分析表达情感的景物有哪些,如 第4题。三、解题方法1 .审读题干,定位题型。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弄清是分析景物的特征、情感和写法三个元素中哪个元素。题 干 中 含 有“特 点”等词表明是分析景物特点试题,题 干 中 含 有“寓意、情感、情”等词是分析景物寄寓的思想情感试题,题 干 中 含 有“表现手法、修 辞”等词是分析景物的描写手法试题。2 .揣摩定谓,分析情感。从揣摩景物的修饰定语和陈述谓语入手分析景物的特征,并联系时代背景
6、和作者生平,明确景物所表达的情思。关注物象的时令色彩和冷暖色彩。冷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绪,暖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描绘欣欣向荣的早春景物,流露的多半是喜悦之情;描绘凋零的暮春景物表达的多是感伤、惋惜和留恋;描绘残败的秋天景物表达的多是凄清、肃杀和悲凉。如 马 致 远 的 小 令 天 净 沙 秋 思 中藤、树、鸦、道、风、马等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倾向分别用“枯”“老”“昏”“古”“西”“瘦,等修饰语表达出来了,藤是枯干萎缩的,树是残枝败叶的,鸦是急飞归巢的,道是荒凉无人的,风是凛冽刺骨的,马是瘦骨嶙峋的。而这此景物又都映照着秋天傍晚时夕阳余辉,色彩是暗淡的,这些
7、意象构成了凄冷孤寂的秋郊夕阳图,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游子思乡之愁。3 .依据题型,规范做答。运用规范的语言格式和鉴赏术语组织各个答案要点。分析景物特点试题要从形状、声 音、光线、色彩、状态等多个角度把握景物特征,分点列出景物的特点,分析景物表达的情感试题按“明确意象f列出特征一点明情感”形式表述答案,分析意象试题一般 按 顺 序 以“特征+景物”形式偏正短语列出即可。四、解题示例1.(20 13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山寺 夜 起 江 溪月升岩石巅,烟色如云白,开门惜夜景,谁见无家客,下照一溪烟。流来野寺前。矫首看霜天。山中独不眠。三 四 两 句 中 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
8、写的?(4分)由题干中“特 点”一词,可知此题第一问是分景物特点试题;由题干中“如何描写”一词可知此题第二问是分析景物的描写手法试题。从形状、声 音、光线、色彩、状态等多个角度把握景物特征,三四两句中分别从色彩和动态两个角度描写的烟,所以第一问答案拟为:“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分析三四两句的写法要抓住“烟色如云白”使用比喻,以 及“流”字的妙处。第二问答案拟为:“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 四 句 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巩固训练】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画 堂 春 秦 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
9、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撼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 撼(n i i n):持取,捻弄。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暮春 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暮春一诗,春 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参考答案:1 .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每个意象各1分)2 .花 瓣 飘 落 柳 絮 飘 飞 春 风 将 尽 子 规 啼 叫分析意象题之二:人物形象一、知识梳理1 .人物形象的分类(1)诗中人物形象包括作者本
10、人和塑造的人物形象。如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就是诗人李白,这类诗歌常用第一人称来写,因此作者也被称为抒情主人公。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常用第三人称来写。如柳宗元 江雪中刻画的孤傲清高的渔翁形象,这个形象又是作者自己的化身。(2)抒情主人公形象主要有五类:以陈子昂为代表的怀才不遇形象,以李白为代表的傲岸洒脱形象,以杜甫为代表的忧国忧民形象,以陆游和辛弃疾为代表的矢志报国形象,以陶渊明和王维为代表的闲适安逸隐者形象。2.作者和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关系作者是通过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与作者之间是对比或类比(自比)关系。如苏 轼 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下阕
11、,描写了雄俊洒脱、才华出众、年轻有为的少年英雄周瑜形象。苏轼通过周瑜和自己的对比,表达了自己仰慕古代英雄功业,感慨自己人生易老、英雄白首、功业无成、壮志难酬。再如,杜 甫 在 蜀相中称颂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蜀汉丞相诸葛亮,表达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杜甫以诸葛亮自比,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之情,表达了渴望如诸葛亮一样辅佐唐朝、忠心报国之志。3.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1)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如白居易的 琵琶行在塑造琵琶女形象时,就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通过正面描写琵琶女梦醒啼哭来揭示其沦落天涯后的悲苦。“曲罢曾
12、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这四句侧面描写,从才能和容貌两方面突出了琵琶女倾国倾城,艺盖善才,色艺双绝,风光无限。(2)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正面描写手法揭示出来的。如白居易的 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第一句交代作者在邯郸客店里碰上冬至这个节日,通过环境描写点明自己客居在外。第二句是细节描写,“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的孤寂心情。第三四句运用心理描写,想象家
13、人冬至夜深时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这种从对面写起的虚写手法,更突出了思乡怀亲之情的浓重。作者通过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了在驿站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形象,表达了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二、题型分析1.(2 0 1 2年湖北卷)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2.(2 0 1 3年重庆卷)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3.(2 0 1 3年北京卷)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4.(2 0 1 8年江苏卷)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分析人物
14、形象试题主要有四个考查方向:一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如 第1题和第2题的第1小问;二是分析刻画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如第2题的第2小问;三是分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目的,如第3题分析李白借写鲁仲连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四是分析人物性格产生的原因,如第4题要求分析概括刘禹锡“闲”的原因。这四种题型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题出现频率最高。三、解题方法1 .运 用“概一析一点”三步解题法解答分析人物形象试题可运用“概一析一点”三步解题法。“概”就是从整体上概括界定人物形象身份。“析”就是结合诗句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点”就是揭示出人物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即点出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情
15、感。2 .坚持分问则分答的原则按题干的问法,分析人物形象试题分为复合问和分解问两种。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的性格成因、刻画人物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等问题都可分别设问,如果试题是分问的,就要分别做答。对于复合问试题则要用“概一析一点”三步解题法,如上面的第1题。3 .抓住多种描写手法分析人物性格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是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描写手法揭示出来的。因此,要通过分析各种描写的作用来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四、解题示例5.(2 0 1 3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竹轩诗兴张钺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
16、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 注 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 篆烟:盘香的烟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这是一道分析人物形象试题,解答此类复合问的分析人物形象试题可运用“概一析一 点”三步解题法。“概”就是从整体上概括界定人物形象身份。所以此题答案的第一步拟为:诗中塑造了一个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析”就是结合诗句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此题答案的第二步拟为:通 过 对“竹 轩”“柴门”“狭 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 卧”“闲吟”等动作描写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景物描写烘托出
17、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点”就是揭示出塑造人物形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此题答案的第三步拟为:表达了诗人闲适高雅的生活追求。【巩固训练】1 .简要分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诉 衷 情 陆 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注 沧洲,指陆游晚年居住的绍兴镜湖边的三山。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 成(1)-(2)题。古 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注 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
18、臣。(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法表达赞誉之情。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2)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4分)参考答案:1 .塑造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概)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析
19、)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点)2 .(1)B项(“仰”是“敬仰”意,所 以“被后人渐渐遗忘”把意思说反了。)(2)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要点二:不慕名利(淡泊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分析意境题一、知识梳理1.什么是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是诗人在作品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图景。意境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和它引发的想象中的形象的总和。如 李 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意象组合起来便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送别图。在柳絮飘飞、繁
20、花似锦的暮春时节,朋友乘坐的船只驶向浩瀚无边的长江,消失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方的水天交接之处的碧空尽头,而李白的目光还望着逐渐模糊的帆影。这幅送别画面开阔悠远,景中融情,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组合,表达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的依依不舍的深情挚意。这种由多个意象组合成的情景交融的画面就是意境。2.意象与意境区别意象与意境都是主观的情、意与客观的景、象的结合,其基本特征是虚实相生,二者都要借助主观想象才能体悟。意境以意象的存在为前提,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3.描述意
21、境特征的术语意境是一个由各个景物构成的情景交融的画面,画面整体上呈现一个特征和氛围,这个画面的整体特征和氛围称为“意境特征”。如王维的 使至塞上中 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画面呈现的是雄浑壮阔的特点。而王维 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画面呈现的是清幽明净的特点。赏析意境要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画面,并准确概括意境特征,即画面的整体特征。概括意境特征的术语主要有:“恬淡闲适、恬静优美、明净绚丽、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雄浑开阔、萧瑟凄凉、孤寂冷清、寂静肃穆”等。二、题型分析1.(2 0 1 8年天津卷)“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2 0 1 2年山
22、东卷)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2 0 0 9年全国卷H)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景象?有何寓意?4.(2 0 0 6年四川卷)“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分析意境试题主要有三种考查方向:一是分析意境展现的画面,如 第1题 和 第2题 的 第1小题。二是分析意境特征,即概括画面的整体特点和营造的氛围,如 第2题 的 第2小题。三是分析意境表达的情感,如 第4题 和 第3题 的 第2小 题。三、解题技法1 .审清考查角度景 色、情感、画面特征是构成意境的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对应三个考查方向,可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定试题考查的是意境的哪
23、个要素。如果是分析意境中景这一要素,题干中一般含有“画面”“情景”“图象”“景象”等关键词。如果是分析意境中情感这一要素,题干中一般含有“情感”、“情”“寓意”等关键词。如果是分析意境的特征,题干中一般含有“氛围”“特 点”等关键词。如果是同时要求分析意境中的景和情两个要素,题干中一般含 有“从景和情的角度”“景与情”“情景交融”“意境”等关键词。2 .坚持分问则分答的原则按题干的问法,分析意境试题分为分解问和复合问两种。构成意境的三个要素景色、情感、画面特征在试题中既可以分别设问,也可以复合问。如第上面的第1 3题都是分解设问的,第4题是复合问,即把景色、情感、画面特征三个要素合在一个问题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高考 语文 古诗 阅读 题讲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