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发展行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发展行动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发展行动方案为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壮大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特制订本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重点产业,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工业互联网战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聚焦工业互联网生态化供给、体系化应用、融合性赋能、上云上平台、立体化安全、全方位服务等发展任务,逐步健全产业生态体系,开展N项行动,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步伐,实现倍增效应,全力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高地,推动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创新制造强市
2、和智能经济强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年底,新型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培育出有较强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普及融合应用、逐步建立产业发展生态,形成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持续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成5G基站2000个,优化提升重点工业企业的内外网络基础设施水平,形成一批可复制的企业内外网络升级改造典型模式。培育50个以上新技术与工业互联网融合示范项目。深化优质企业上云上平台。不断加大对企业上云的支持力度,提升上云应用效益,推进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深度上云企业达500家。面向全市规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展工业互联网素质提升培训。打造
3、领先的产业生态体系。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体系,建成1-2个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培育10家具行业型、专业型和区域型的具有行业示范效应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立体化安全保障体系。打造涵盖体系管理、公共服务和态势感知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完善工业互联网安全管理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企业实施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提高信息安全态势感知、应急处置、安全防护等能力。积极引入和培育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服务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增强工业互联网专业服务能力。形成多维多元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集宣传推广、展示体验、人才培养、交流合作等于一体的多
4、元化产业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良好生态。三、重点任务(一)完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建设。1、基础设施升级行动。支持加强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支持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点工业园区5G网络全覆盖。鼓励龙头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深化合作,建设本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加快推动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网络改造,提升工业企业网络互联互通水平。支持企业建设关键网络技术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内网标杆网络,加强生产各要素连接,实现生产设备广泛互联和数据流通。2、平台体系培育行动。深化与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合作,鼓励行业平台向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发展,大力加快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
5、网平台发展,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建设特定行业平台。支持国家级平台落户,立足产业聚集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特定区域平台。支持开展工业互联网测试平台建设,并根据平台服务能力给予资金支持。对国家、省级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市级给予配套支持。鼓励产业发展集聚程度高的园区建设区域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平台资源及区域服务能力整合优化,提升产业链和区域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产品创新力。3、研发能力提升行动。加快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研发能力,支持校企联合开展智能化装备、工业协议解析、边缘计算系统、工业无线通信、工业大数据分析、工业安全防护等技术产品研发,开发一批面向生产流程优化、产品质量分析、设备预测性维护、供应链协同等应用场
6、景的工业软件。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实验室、应用创新中心等创新研究机构,开展技术试验、模式验证、产品孵化与推广等工作。评选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先进技术水平和应用推广效益显著的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产品,并按照研发投入给予一定奖励。引进一批国内外顶尖人才、团队,培育一批省、市级研发机构,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二)打造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体系。应用示范拓展行动。积极支持企业开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运维服务,支持企业开展“互联网+工业”新模式、新方法探索,促进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制定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评价方法,支持产业集群等建设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在线协同设计、安全集中监控、
7、网络化协同生产等应用示范,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企业基础能力、战略组织、产品服务、生产运营和商业模式等方面,开展企业应用水平测评,定期发布测评成果。每年开展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成熟度评估工作,按规定给予资金支持,并优先推荐参评国家、省级应用示范项目。(三)完善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体系。1、“工业互联网+新技术”融合行动。加快“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的示范推广,辐射到更多实体经济行业和领域。支持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行动,实现多个生产核心和外围环节的优化提升或创新突破,深化智能一体化管理、风险监测预警、工艺流程优化、供应链集成优化、机器视觉检测、产品良率优化等应用。支持企业开展“工
8、业互联网+区块链”行动,推动基于区块链的质量链、全流程质量追溯、数字保险箱可信服务等应用推广,探索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数据安全和数据资产管理等应用。2、“工业互联网+行业”融合行动。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向各行业、多领域拓展应用,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促进农村消费提质升级。组织开展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供需对接,推动标识节点建设企业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开展行业领域交流对接,支持龙头企业率先开展二级节点注册和行业领域解析应用。支持服务业多业态融合发展,引导服务业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先进生产模式、资源组织方式,创新管理和服务能力,实现供应链、营销链等一体化整合,促进先进的生产组织模式、资源分
9、配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等广泛应用,用数据驱动价值链转型升级。(四)深化平台体系赋能行动。上云上平台深化行动。着力完善服务保障措施,继续实施“企业上云”行动计划中的财政支持政策和推进机制,结合产业发展特点,打造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视觉检测、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行业型、专业型互联网平台,深化推进企业上云上平台工作,培育一批云化管理、云化运维、云化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鼓励产业发展集聚程度高的园区建设区域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平台资源及区域服务能力整合优化,提升产业链和区域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产品创新力。鼓励本地企业与低成本、效率高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供需对接活动,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上云的认识
10、水平和应用能力,引导中小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供应链协同等关键工序向云平台迁移,优先培育、宣传和推广一批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的典型案例,推动更多企业上云上平台。(五)构建多方协同的网络安全体系。1、安全体系建设行动。落实国家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分类分级管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要求,深入开展宣标贯标、达标示范,完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完善工业互联网安全评估机制。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商、服务商安全“白名单”,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和动态调整。推动企业接入安全态势感知平台。面向政府机构、企业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专题培训。2、提升支撑和防护能力
11、。支持企业强化自身防护,鼓励支持企业建设安全态势感知和综合防护系统,提升网络和数据安全技术能力。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工业大数据安全等核心技术协同攻关,研发推广攻击防护、态势感知、安全审计等一批关键设备和安全产品。明确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数据收集、传输、处理规则,加强数据在各环节的安全防护能力,健全数据流动管理机制,加强数据安全监督检查。(六)完善产业生态服务体系。1、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行动。积极支持协会、联盟等行业机构开展供需对接、论坛、竞赛等活动,支持企业、院所、第三方机构与政府合作建设工业互联网体验中心,并根据规模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打造工业互联网发展良好环境。支
12、持有实力的企业和机构建设或引进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平台应用专项培训,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获得国家、省认定的,按规定给予资金支持。2、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鼓励龙头企业自建或引入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公共服务领域、行业应用领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标杆。加快提升产业园区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融合创新引领能力,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链,完善配套支撑产业链,壮大产业供给能力。以先进制造业和医药化工产业集群为载体,加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聚集,加大应用推广力度,创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四、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工作
13、组,建立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推进机制,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作。制定重点任务分工表,协调保障全市工业互联网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落地。强化省、市、区协调联动,探索发展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新模式、新经验。组建工业互联网专家委员会,加强与国家顶级智库合作,支撑工业互联网发展。(二)深化政策支持。统筹制造强市、民营经济等专项政策,加大对工业互联网重大项目的扶持力度,扩大政策支持覆盖面,形成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积极拓宽企业工业互联网建设融资渠道,大力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支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鼓励各县区、园区设立专项资金,重点向工业互联网领域倾斜。(三)加强人才支撑。充分发挥人才引进政策作用,用好各类引才引智平台,吸引国内外工业互联网高端领军人才和管理团队。鼓励龙头骨干企业与院校、科研单位开展多层次、多学科、多形式合作,培养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打造工业互联网领域专业团队和人才支撑体系。(四)加大宣传力度。全力支持举办工业智能大赛、工业大数据竞赛、工业互联网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活动,提升工业互联网影响力。综合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新媒体等,广泛深入宣传工业互联网政策、产业环境和取得的成果,营造有利于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