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科技创新教育行动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科技创新教育行动计划.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校科技创新教育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全面提升中小学生以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为核心的创新素养,不断夯实创新人才的培养基础,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健全“政府引导、学校主导、社会支持”的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机制,以提高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科技创新教育为核心,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科技素养和创新素养。紧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创新引领型城市”目标定位,创新科技教育方式,打造教育“质量”,为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提供重要支持和不竭动力。二、行动原则(一)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技术,建设线上线下科技创新教育体系,将科技创
2、新教育与立德树人的育人核心目标进行有机融合,在基础教育领域主动创新,着力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二)坚持开放共享。强化各级教育部门统筹发展科技创新教育的职责,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发挥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在科技创新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各类科技创新教育资源形成协同发展、开放共享的新局面。(三)坚持深度融合。促进科技创新教育在学科课程和教学实践领域的全面渗透与发展,加强中小学学科教育与创客教育的深度融合,推进学习方式以及课堂教学结构的深度变革,提升学科教师的创新融合能力,将科技创新教育打造成教育的品牌和名片。(四)坚持全面提升。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学校和优势
3、项目的优先发展和重点建设,推动学校在科技创新教育的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习方式变革等方面取得突破,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科技素养和创新素养。三、行动目标到2025年,全面提升学生科技素养和创新素养,形成科学布局、均衡发展、先行示范的科创育人新生态,并在工作机制、课程体系、教师队伍、特色学校、实践基地、竞赛体系等方面构建出多层次、多元化、全方位的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体系,着力培养科技创新英才,将科技创新教育打造成城市特色和品牌。(一)建立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机制。推动中小学校成立校级专项工作小组,构建起市、区、校级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机制,支持科技创新教育政策体系更加健全,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能力全面提升
4、,社会支持科技创新教育方式多样,形成特色的科技创新教育体系。(二)完善科学素质标准和评估体系。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学、数学、物理、信息技术等学科在内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引导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完善科学教育质量评价和青少年科学素质监测评估。(三)构建科技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到2025年,发现、提炼与打磨100个创客教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典型课程案例,研发出一套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地方性科技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全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课程全覆盖。(四)培育高素质的中小学科创教育教师队伍。推动每所中小学配备专职科创教育教师,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科创教育教师的综合能力。制定科
5、创教育教师带头人评定管理办法,到2025年,依托高校力量、科创学院培养出20个左右市级科创教育教师带头人,50个以上区级科创教育教师带头人。(五)建设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学校。推动每所中小学设立科技创新类社团,推动各校设立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发展项目。制定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学校评审标准,将科技创新教育纳入中小学综合评估。到2025年,市50%的学校达到区级特色校标准,30%的学校达到市级特色校标准。(六)打造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基地。研究出台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基地设置标准,通过自主申报、专家评选等环节,在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单位挂牌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到
6、2025年,形成各类社会资源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机制,举全城之力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七)形成系统化科技创新教育竞赛体系。整合各类中小学科技创新竞赛活动,规范管理赛事活动的申报、评审与组织,建设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竞赛活动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系统、规范和统一的市区竞赛体系,充分展示科技创新教育成果及推广先进经验。四、重点措施(一)完善工作机制1.构建统筹机制。形成由教育、科创、科协、文体、共青团等部门共同参与的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统筹机制,构建起“学科课堂+社团课+四点半课堂+图书馆+博物馆+少年宫+社区+家庭”的科创学习泛在环境,及时研究和解决科技创新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形成我市科技创新教
7、育资源整合机制及协调机制。2.健全组织架构。一是落实教育行政管理职责。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区域内科技创新教育工作,要明确责任部门,压实行政职责。二是在市、区教科院成立科技创新教育指导中心,市、区两级配备科技创新专职教研员和工作人员。三是学校要成立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小组,一把手校长任组长,组织实施本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工作。逐步构建起市、区、校三级联动的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教育中心在教学研究、课程开发、教师培训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加强课程建设1.研发课程体系。研究开发具有特色的科技创新教育课程,深入推进学科教育与创客教育融合。开发义务教育阶段科技创新教育地方课程和校本
8、课程,开发高中阶段科技创新教育选修课程,注重促进项目式学习、STEM学习、设计型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等学习方式应用。2.鼓励自主开发。充分发挥我市各学校和科技创新教育骨干教师的作用,以新产业、新技术、新工具作为切入点开发科技创新教育课程,重点围绕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基因工程、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进行资源整合,鼓励企业和学校联合开发具有特色的科技创新教育课程。3.开设科创课程。根据学段科技教育具体目标,结合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有关科学领域、技术领域和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的课程内容与学校科技教育项目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按照“一校一特色、一校一精品”的思路,开发学校科技教育项
9、目校本课程。特别是要以编程教育、机器人教育、物联网教育、无人机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基因科学教育等前沿科技教育项目引领学校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遴选一批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学校科技教育典型经验推介,交流研讨学校科技教育的经验和做法,展示学校科技教育成果,充分发挥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的引领作用。4.探索“人工智能+”新型课程教学。以“人工智能+”对接技术前沿,鼓励学校开展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探索教师与人工智能共同协作的教学模式,打造“教学共同体”。5.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将科学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打造师资队伍
10、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中小学专兼职科创教育教师队伍,保持科创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将科技创新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之中,采取多种途径开展业务培训。加大专兼职科创教育教师培训力度,自2022年起,每年至少开展1次全市性科创教育教师培训,同时鼓励各区自行开展相关培训。到2025年,推动全市中小学配备专职科创教育教师。2.实施带头人培养工程。建立一支热爱科技教育、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专兼职相结合的科技辅导员队伍,每所学校都要根据学校规模配备数量充足(至少1名)的专职或兼职科技辅导员。研究制定科创教育教师带头人评定管理办法,评选出市、区级科创教育教师带头人并成立相应工作室,参照市级名师工
11、作室资助标准予以支持。充分发挥带头人工作室的教研功能,帮助区域内更多教师获得科技创新教育先进理念和实践能力的提升。3.加大科创教师保障力度。联合市科协、人社等部门研究中小学科创教育教师专业评价标准,积极探索支持中小学科技创新专兼职教师按规定开展职称评聘和专业发展工作,提高科创教育教师参与创新科技教育的积极性。4.引导高新企业发挥作用。积极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工程师的作用,在全市遴选一批具有专业优势、符合师德要求的工程师,建立“科技创新客座教师库”,鼓励学校结合自身情况邀请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开展对科创教育教师的培训以及其他相关科技创新类的教育活动。(四)发展特色学
12、校1.推进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在所有中小学校实施科技创新教育普适性项目,鼓励学校建设创新实验室,重点发展科技创新类的学生社团。制定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学校评审标准,定期组织开展市、区两级评审,对符合条件的授予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学校称号。2.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创新科普教育开展方式,整合国家省科协、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等公众号中的优质青少年科普教育资源,面向全市优秀科技辅导员征集科普教育精品微课程,构建线上精品科普教育微课程资源库。定期组织开展学校优秀科技社团活动展播,全面展示学生科技社团活动成果,交流学生科技社团活动经验,活跃学生科技社团活动氛围。鼓励学校与相应的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
13、、科研院所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根据双方自愿原则,采取一所高校或名企带动多所学校的思路,在校内(尤其是高中)建立与相关单位对应的创新实验室,采用项目式、探究式等多种学习方式,联合培养创新拔尖人才。3.建立“馆校结合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学校”。加强与中国科学技术馆的合作,深入推进“馆校结合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学校”建设工作。推动我市成立100所“馆校结合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学校”,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的资源建设和课程建设。(五)建设实践基地1.建设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基地。联合相关部门制定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标准与管理办法,在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单位遴选一批社会责任感强、
14、课程内涵丰富、具有较强教育实践意义的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并进行授牌。2.探索实施科普教育学分制。依据经济特区科学普及条例,制定并实施好中小学科普教育学分制实施办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竞赛活动、校内外科普教育资源点实践、线上科普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并获得相应的科普学分,以科普学分的方式记录、评估、激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引导校外科普教育资源点积极开发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多元特色的科普教育课程。(六)规范竞赛机制1.统一赛事活动管理。定期举办全市青少年信息学夏(冬)令营,聘任市内优秀信息学教师作为夏(冬)令营辅导员,选拔各学段对信息学具有浓厚兴趣、具备较强学习能力的优秀营员进行集中培训,着力培养
15、一批信息学学科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在全市范围内整合各类中小学科技创新竞赛活动,规范管理赛事活动的申报、评审与组织。通过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竞赛活动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各类赛事活动的申报组织、专家评审、奖项管理、展示推广等方面统一规范管理,创新赛事活动管理机制。2.打造地方特色品牌。结合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将每年5月第三周同时确定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周”,以学校为主体集中开展校内科创竞赛及相关活动。充分利用城市影响力和本地高新技术企业优势,如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编程等方面,打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等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每年举办面向全球的创客节,搭建国际“师生创客”作品展
16、示与交流研讨平台。(七)实施分层培养1.开展普及教育。从兴趣入手,注重普适性,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普及工程,全面提升全市中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具有个性化的、普及的科技创新教育项目、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在各自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充分调动创新思维。2.探索科技创新英才拔尖培养。成立青少年科技创新院,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探索实施覆盖小学至高中的科技创新英才选拔机制,研究出台“明日科创英才计划”,评选出年度中小学“明日科创之星”。鼓励中小学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英才培养,支持学校与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合作,开展少年科技创新英才培养计划,为参与培养计划的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进行个性化
17、培养,探索培养科技创新英才的新方式新路径。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实施好本区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积极与本区科创、科协、文体、共青团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构建区级科技创新教育资源联动机制。各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本区落实行动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二)强化经费保障将落实行动计划具体项目的经费纳入部门预算,并强化资金使用进度管理和绩效目标监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民办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经费纳入学校办学成本核定收费标准。引导各类公益基金加大对科技创新教育的投入,支持科技创新教育设施建设和各类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探索设立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基金,在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专户,鼓励企业和社会积极捐赠,作为发展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的有益补充。(三)落实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和实施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基地等级评选制度、公共财政补贴制度和奖励制度。建立市、区、校三级科技创新教育特色项目、科技社团评比标准和奖励制度。对在科技创新教育中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予以通报表扬及重点宣传。(四)推进督导评估将科技创新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中小学综合评估,把中小学生科技素养和创新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养“阳光评价”之中。五年行动计划实施结束后,由市教育督导室对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
限制150内